第35章
算起來,魏萊也是個沒福氣的人,跟程毓無疾而終的第二個月,程毓所在的銀行便開始了風風火火的蓋房子大業,三千多一平的優惠價格,一環邊兒上的絕佳位置,讓所有員工都喜氣洋洋。
這樣頂好的機會,任誰都不能輕易放過,好戶型、好區域卻只有那麽多,公平起見,行裏的領導大手一揮,決定采用抽簽的方式分配房子的購買權。
在這點上,程毓算得上是否極泰來,又或許是“情場失意、賭場得意”确有道理,一出手,就抽到了7層陽面三室一廳的120平大房子,最好的樓層,最好的位置,最搶手的戶型,讓無數同事都歆羨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程毓喜滋滋地算了一下午的賬,在這樣的喜悅下,任誰都無法繼續工作。他素日物欲低,開支少,除去與魏萊相處的這半年沒攢下什麽錢,以往的時日,一共存下了七萬多塊錢,按三分之一付首付,現在手頭上還差着四萬塊,再加上這個季度差不多一萬的績效獎金,就只缺了三萬。不過這三萬塊對程毓來說也不難湊到,如今李銳的生意漸漸走向正軌,想必向他借這三萬不成問題。
程毓寫寫畫畫,飛快的算出月供來,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不高,每月的支出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更何況他還有現在住着的老房子可以出租,雖地段偏、面積小,租出去後,每個月四五百的進賬還是可以保證的。
回到家,程毓立馬聯系了李銳。李銳前些年搗騰二手電子設備,後來在這個行當幹出了門道,小賺幾筆,畢業後更是如魚得水。他腦袋靈光,又頗有上進心,這幾年與幾家設備公司漸漸有了往來,現在已經是某家手機公司在J城的總代理了。現在的李銳,早就不是那個開着二手桑塔納四處賣貨的窮學生了,如今的他,在J城最高檔的恒發廣場有了自己的門店,生意蒸蒸日上,已然成為同學中的“富豪”。
程毓一回到家,就将行裏分房子的事情發信息告訴了李銳,李銳直接一個電話打了過來,“說吧,要多少?”
他倆這些年的關系,早就過了寒暄與客套的界限,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那些有得沒得,自然可以收到一邊。這點,他倆都心知肚明。程毓沒跟他端着,直接說,“只差了三萬”,電話那頭的李銳倒是一驚,說,“你很可以啊,攢了不少啊?”
程毓沒跟他玩那些虛的,直接說,“行裏效益還行,我很宏遠平時也花不了多少錢,要不是因為談了場戀愛,興許就只要跟你借個兩萬塊了。”
李銳“啧”了一聲,說,“等你們行裏的房子蓋起來,裝好了搬進去,還至于惦記那位撈女?”
程毓沒說話,他對魏萊有過許多的愧疚,可自打知道了魏萊本身只不過是騎驢找馬,便再沒有了什麽情緒,沒什麽懷念,更談不上厭惡和恨意,只當她是生命中一同走過一程的陌路人,到了十字路口,就自然而然的分別,再無其他。
李銳對待程毓向來是極真誠的,買房子這事兒不是個小事,他自然放在心上,三萬塊錢第二天就通過電彙轉到了程毓賬上。
與行裏簽了合同,付了首付,批了貸款,前前後後幾個月過去,這事兒才算妥了,待程毓回過神兒來,才發現已經進了四月,該是周宏遠報考高中的日子了。
叔侄倆不必争執,更不必苦思冥想,将省實驗填在志願單上,便交了上去。中考只剩了兩個月,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兒,心無旁骛,只等着最後一戰。
市裏組織的一模,周宏遠第一次拿了班裏的第一,就算是放眼全市,也排進了前三百。鄭明坤和吳思源輪着番做了兩年半的第一,如今第一次被人“插足”,既是意外,又是不服,他倆的矛盾雖是“不可調和”,如今卻有了共同的“敵人”,一個個的加倍用功,唯恐落在人後。他們仨你追我趕,一個賽一個的能學,特別是鄭明坤,下了課也不瞎轉悠了,放了學也不跟女生們談天說地了,眼裏就只剩下三個字,省實驗。
鄭明坤與吳思源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走向了冰釋前嫌,三個人照例一起回家,路上再沒聽到那些止不住的劍拔弩張與陰陽怪氣,統統變作了面紅耳赤的激情讨論。抛下那些壓力與動力,三個人都很是懷念這樣的氛圍,就像是他們剛剛進入中學時的插科打诨,一切都和諧而快活。
Advertisement
後來,吳思源不無落寞的對周宏遠講,他怕的從來都不是辛苦和勞累,而是失去這段友誼,失去這段感情,與他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男孩,徹底的分道揚镳。
班裏的每個人都憋着一股氣兒,就算是再離經叛道的孩子,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甚至在無意識中,就拿出了課本,與那一道又一道的難題死磕。班裏的所有人,從崔老師到班長,從班長到最不配合的小混混,都在不知不覺間統一了戰線,一切都順暢而有序的進行着。
壓力是有的,快活也仍存在着,第二節 課後的大課間,中午吃飯時,唱響的班歌,從局部到整體的大笑,每節課前那铿锵有力的“老師好”,都是最好的證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大概說的就是此時。
程毓對周宏遠格外重視,為了充分照顧到他,程毓盡量能不加班就不加班,能不應酬就不應酬,每每周宏遠回到家,程毓沒過多久就回來了,換着花樣地為他做飯,吃過飯後,更是一天都不落下的陪他學習。
如今,周宏遠學不懂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大多時候,程毓都不需要教他什麽,可就算只是簡簡單單安安靜靜地坐在他旁邊,對周宏遠來說,也是巨大的助力。
高壓之下,日子總是過得格外快,不知是誰發起的,黑板的一角寫上了倒計時,只是最簡單的白色粉筆字,卻比任何時候都引人注目。每個人都牽挂着,更為它而奮鬥努力。
為了升學率,不少班主任從初三起就開始了勸退大業,而二班則不然,崔老師秉承着“不抛棄不放棄”的原則,絕不輕易放棄一個人,事實上,直到中考前的最後一天,二班依然是整整齊齊的六十一人,一個不差,一個不少。這在十四中這樣的外來工人子弟學校,着實算得上個奇跡。而崔老師卻說,“你們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跡。”
他們在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躍躍欲試中揮手說着再見,而對那場兵不血刃的挑戰,誰都不曾怯場。
一切都朝着完美的方向行駛着,前進着,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所有追文的寶寶~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