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鮮豆皮

從甘遠鎮回來,言然又繼續之前的小吃計劃。

言然新敲定的小吃是三鮮豆皮。

這是來自湖北武漢民間的一道極具特色的傳統小吃。

三鮮豆皮所用食材皆是精挑細選,豆皮中的“豆”必須得是脫殼綠豆,而“皮”必須選用上好的精制米漿。

而且,餡只能用糯米,三鮮必定是鮮肉、鮮菇和鮮筍,容不得半點敷衍。

畢竟,這可是曾經獲得過華夏飲食行業最高榮譽獎“金鼎獎”的傳奇小吃。

“老板,給我來一份三鮮豆皮。”

“小哥,一份三鮮豆皮。”

“哥們,三鮮豆皮限購不,我想多買幾份帶回去給同事。”

……

三鮮豆皮在顧客的萬分期待中開始銷售。

————

廣味雞腿店。

徐進文皺着眉頭看着遠處的言然小館:“這又在賣什麽了?這小子怎麽一天一個樣,他的廚藝都是打哪學的啊?”

一開始徐進文對言然那是既不爽又不屑,可眼見對方一個星期就換一種小吃,而且每種小吃都做得特別好吃,他漸漸就沒了脾氣,只剩下佩服了。

當然了,表面上他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Advertisement

“言然這小夥還真是厲害,你說他怎麽懂那麽多小吃,好多我聽都沒聽過。”姚玉珍說道。

“那有什麽?上網學呗,現在網絡這麽發達。”徐進文不屑地說。

“那你倒是學一個我看看。”姚玉珍瞥了他一眼。

“我學什麽,我會做雞腿就夠了,我做的雞腿最好吃!”徐進文無比倔強地說。

姚玉珍“呵呵”了兩聲,懶得理他。

這時,潘小胖從店前走過,手裏拿着剛從言然小館買來的三鮮豆皮。

“阿文,你幹嘛去?”徐進文喊道。

“去玩啊!”潘小胖回道。

“過來。”徐進文招了招手。

潘小胖遲疑了一下,轉身走了過去。

“阿文,你吃的什麽?”徐進文問。

“三鮮豆皮啊!”潘小胖回道,手上下意識地把食物往懷裏壓。

徐進文:“……”這小胖子!

“徐叔有件事想請你幫忙。”徐進文說道。

“又去言然小館買東西嗎?”潘小胖問。

“阿文變聰明了啊!”徐進文笑着說。

“你讓我幫了好多次了。”潘小胖一副【我又不是傻子】的表情看着他。

“那跟之前一樣,你幫徐叔去買份三鮮豆皮,徐叔送你一根雞腿。”徐進文說道。

“我要兩根。”潘小胖回道。

“不行,就一根。”徐進文搖頭。

“那我去玩了。”潘小胖轉身就想往外走。

“嘿,你這……阿文,回來!”徐進文輕喝道。

潘小胖停下腳步,扭頭看了他一眼,兩根?

“這次先一根,下次再給你兩根。”徐進文說道。

“我去玩了。”潘小胖繼續往外走。

“行行行,兩根就兩根。”徐進文趕緊說道。

潘小胖立刻轉了回來。

“那咱們得先說好了,跟以前一樣,不許說是我要的!”徐進文叮囑道。

“兩根。”潘小胖伸了伸手。

徐進文沒好氣地看着他,還好你不是我兒子,否則我非揍你不可。

“來,先給你一根,把三鮮豆皮買回來,我再給你另一根。”徐進文把雞腿拿給潘小胖。

“好吧!”潘小胖接過雞腿,轉身出了店門,一邊啃雞腿,一邊往言然小館走去。

在言然小館排了好久的隊,終于輪到潘小胖了。

言然一看到他,笑道:“怎麽又是你?”

“不是我自己要吃的。”潘小胖回道。

“噢,是徐叔想吃?”言然狡黠地笑了笑。

潘小胖眼睛一睜:“我可沒說。”

“知道知道,我自己猜出來的。”言然笑着說。

他自然不是猜的,而是之前卡卡跟他說的。

卡卡真的是個自來熟,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跟潘小胖同學那麽熟悉的。

“來,給你,兩份拿好了,一份是徐叔的,一份是哥哥送給你吃的。”言然給潘小胖拿了兩份三鮮豆皮。

“謝謝言然哥哥。”潘小胖說道。

“去吧!”言然笑了笑。

潘小胖走後,卡卡湊近問道:“師傅,為什麽徐老板不讓阿文說是他想吃?”

言然聳了聳肩,廚師的心思你別猜,猜了你也不明白。

————

“市長,廟口美食街到了。”秘書聶亮對市長孟崇松說道。

孟崇松點了點頭,從車上下來。

“論文化底蘊的話,還是廟口這邊比較好。”孟崇松說道。

“是啊,廟口這邊比南校區那邊的歷史要久遠得多,民國就有了。”聶亮說道。

“這邊是不是有家專門做桶子雞的?”孟崇松說道。

“是,這邊有家叫梁記的,做桶子雞特別出名。”聶亮回道。

“對,就是梁記!我來寶華一年多了,一直聽人說起梁記,可就是從來沒吃過。”孟崇松說道。

旁邊有一随從立刻說道:“市長,要是早知道您喜歡吃桶子雞,我肯定一早就過來幫您買。”

孟崇松聽完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聶亮随意瞥了那人一眼,然後指着前面說道:“市長,前面就是梁記。”

剛才那人心裏發虛,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拍錯馬屁了,只好緊緊閉上嘴巴。

一行人信步往梁記走去。

“市長,這就是梁記了。”聶亮說道。

此時梁思宇正好在店裏幫忙,聽見對方的談話,好奇地瞧了瞧。

“老板,麻煩給我來只桶子雞。”聶亮對梁原海說道。

“好咧。”梁原海回道。

“您是孟市長吧?”梁原海一邊弄桶子雞,一邊跟孟崇松搭話。

“你好,我是孟崇松。”孟崇松笑着說。

“孟市長今天怎麽有空到我們廟口來呀?”梁原海笑呵呵地說。

“剛好有空就過來看看,我聽說梁記的桶子雞特別好吃,所以就來嘗嘗看。”孟崇松說道。

聽到對方贊美梁記的桶子雞,梁原海談興漸起:“我們梁記傳了好幾十年了,到我這是第三代,我們的桶子雞一直以來都深受食客的喜愛。”

“老板,你這幾句話相當有水平啊!”聶亮笑着說。

“經常會有記者過來采訪,說着說着就習慣了。”梁原海語氣中透着自豪。

“這老街還是得有老字號才有影響力啊!”孟崇松說道。

“是啊,市長,老字號本身的魅力就能吸引很多游客。”聶亮說道。

“市長,這雞骨頭我都給剔掉了,可以直接吃,我們梁記的桶子雞涼了也好吃,越嚼越香!”梁原海把裝好的桶子雞遞給孟崇松。

聶亮趕緊上前接過去:“老板,錢我掃這了哈!”

“好,覺得好吃,歡迎再來!”梁原海笑呵呵地說。

“一定,一定。”孟崇松點了點頭。

離開梁記,孟崇松一行人繼續逛街。

周圍越來越多的人認出了他,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錄像。

“市長,差不多了,咱們先回去吧?”聶亮問道。

孟崇松輕輕地點頭。

一行人随即離開廟口美食街。

“市長,那這次的旅游點就定在廟口了?”聶亮問。

孟崇松想了想:“還是先去一趟南校區看看。”

“好的。”聶亮回道。

一行人又奔赴南校區美食街。

到了地方下車,孟崇松看着眼前的街道,微微皺眉。

廟口那邊因為都是歷史建築群,所以自帶一種獨特的古風古韻。

而南校區這邊,建築倒也挺老,可是年份不到,不僅沒有韻味,反而顯得有些破舊。

兩個地方就好像82年的紅酒和12年的紅酒一樣,雖然都是紅酒,但年份不同,價值便是天差地別。

“回去吧!”孟崇松說道。

“好。”聶亮趕緊拉開車門。

就在孟崇松擡腳準備上車的時候,空氣中突然飄過來一陣非常特別的香氣。

孟崇松的腳愣是停在了半空中。

他把腳收了回來,轉身看向美食街:“這什麽味道,這麽香?”

聶亮輕輕地嗅了嗅,有些不确定:“好像是煎餅之類的。”

“進去看看。”孟崇松擡腳就往裏面走。

聶亮等人只好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