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走過春秋(三十三)
一人兩馬興高采烈帶着全副身家上骊山, 走到半路時頭腦才涼快下來。
山上有什麽?
吃穿住行全靠一把手。
羲和走到半途有些後悔, 回頭看着早已不見晉國風光敲了敲腦袋,想來那份家書已經由姬裏送到趙武手裏了。開弓沒有回頭箭, 只能在骊山山腳下花錢吃了一段熟食, 順道留心打量一番。
這地靠着周朝,來往人不算很多,但常會遇到一些有身份之人。若是在這裏開門做生意, 興許有點進項。但是在抱着天真念想的打聽鋪子錢後, 她二話不說上山自食其力。
日子還長,不能随意揮霍。
上了山, 又發愁了。
山中潮濕, 用包袱裹着的書簡牛皮是最寶貝的東西。除了搭房子, 最重要的是做個木箱子要緊。
萬幸晴天高照。
羲和對着耶娘拜了三下, 讓吉量看家後拿着石斧将最近的兩棵樟木砍伐。随意将就的給自己搭了個木棚,就開始動手做樟木盒子。
盒子的制工也要講究,但好在她這幾年敲敲打打的機會太多, 幾乎是駕熟就輕, 很快就做了兩個樟木盒子。
直到夜色臨了, 将備下的熟食填飽肚子後枕着帶上山來的枕被進入甜夢。
山中的夜裏總沒有府院中熱鬧舒适, 甚至到了深夜時總會一時寂靜一時高歌狼嚎,以前只是山下的羲和被吵得不甚其擾。這且算了, 她轉過身把自己按在吉量的腿窩裏聽不見聲響,可地上的涼意卻不能隐忍。
木棚裏她因為太過随意,沒有隔離地面, 只是簡單的鋪上草和皮草。
也不知道是天氣轉涼或是她這些日子過得太好,竟然涼的她蜷縮一團清醒到天亮。醒來後羲和氣的揉皮草,鼻子傳來尖銳的酸意。
顯然,若不是身子夠硬實,她已經渾身發熱的躺着了。
Advertisement
豈有此理!
這如何對得起她原始女王之稱!
……
因為近日無事多忙,老聃幾乎每日都會回家去。若以往般,推開門則能看到左間良人做飯的身影。他回家時自覺的過去,一照面卻是家中奴仆。
奴仆正在添柴,回頭來道,“先生回來了。”
“夫人呢?”
“在客房裏,風先生過來了。”
羲和?
老聃以為羲和是路過,順道來吃飯聚一聚罷了,因而并不放在心上的應下。不想等到用飯時,羲和直言道,“我換了一處住所,可惜房屋還要親手來做,所以就在你家住個七八天。”
“親手做?”
“嗯,我休息兩日就去看看人家怎麽制磚燒瓦的。”
要想長長久久,普通的木頭是不能夠的,要好的一時半會兒也尋不到。羲和從來沒有留神磚瓦燒制的功夫,既然要下山學習她自然也就厚着臉皮過來找了希娘。
正如老聃所言,柔弱的希娘很讨人的喜歡,而相同的她對羲和也給外喜歡。兩人就像是投緣的朋友,不等老聃說話,希娘就夾菜來滿口答應,還應諾一直住着都可。
老聃,“……”
但不論如何說,敬愛夫人的老聃又身為羲和的朋友,這個決定就這麽愉快的定下了。
羲和只是有些身子發虛,在老聃家中安穩的渡過一夜後就好了。不願意太耽誤時間,吃過早飯就出門去。
如今世上除了有錢人家會修葺房子,還有的就是周天子和諸侯之下的宮室一等,叫上本國的千百工匠一等齊聚燒窯搬磚。微涼的天裏,男人們個個都脫了上衣埋頭苦幹熱火朝天。
雖說是苦力活,可他們畢竟就是吃這碗飯的百姓。苦力活有吃的,做完了還有工錢,總好過半夜裏被士卒撈出來丢到戰場裏搏殺丢命要強。
羲和并沒有下手去幹,只是默默地在旁看着。
她以前也學過玩泥巴,和女娲一起揉個小人小狗什麽的,揉的憨态可掬十分好看,也是她有生之年見過手藝第二巧的人了。
第一是耶娘。
到了部落節日的時候,這些手藝小泥巴還拿出來參展。許多女娲的追求者們就會将大半年的積蓄拿出來,一擲千金讨美人喜歡。女娲自然都不喜歡,但是那時候的積蓄多是兵器和肉食皮草,跟在身後年紀還小的羲和很是占了便宜。
直到如今要她玩成一座屋舍,這樣有靈魂技術的泥巴她卻是望塵莫及。
而觀賞過後發現,七八日就看不完燒泥巴的技巧。譬如這磚,挖出來的磚土就要放着風吹日曬半年的光景,加上水和在一起再用牛力踩踏成稠泥,再用磚坯制處磚模放置兩月直到幹燥才能入窯燒制。
這入窯燒制,又是一項大功夫。
羲和看着越發絕望,路上時唉聲嘆氣,直到屋中才把自己的錢袋翻了個遍。
山上寒涼,要想過上一個安穩的冬日,那屋舍就不能太過簡陋。無奈之下,她只能把錢傍在身上出門買磚瓦去。
能夠出錢買磚瓦的生意不多,頭一回被買的工人望着身後被叫來修別院的磚瓦,心中算盤撥了兩下才點頭,“也行,咱們做多一點也夠了。”
“夠,也就這別院的一間屋子磚瓦就夠了。”
有錢人家的別院寬敞講究,足夠羲和的一處房屋。等來來年開春,她就自己挖土晾曬,慢慢地給自己葺一所大別院,坐落高山之上獨賞烈日冷月。
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腰包落了小半下去,吉量馱着磚瓦慢行走了三回才罷。羲和自己也挑了一擔子的日常用品上山,最後一趟時送來了一頭獸物給希娘以表心意。
上山建房。
材料齊全後,羲和将地面生生鏟平打下地基的放了許多石頭,屋舍三面挖開一條溝渠空出,這才将鑽瓦葺上。以防有歪斜難看的情況,羲和是添磚加瓦的每一步都要比對一下才放心。
如此忙活了小半月,又放了段日子後,羲和将小火放在地基石下空出。直到夜色臨了,才将小火熄滅用木板遮擋餘溫,再在溝渠挖開的小地道裏拿出她原來備好的蔬菜。
她特意挑來留溫傳熱的石頭,木床貼在下面鋪上皮草和棉被,再來一碗暖和的蔬菜湯,這個冬日裏足以讓她安生度過。
山中日子清淨,羲和盤算着将自己尚記得的人事記下來後,又重新熟絡了一遍自己在藏室裏記錄。此時的書簡固然有用,但是多了累贅不堪,羲和讓出大半邊的牆壁來加上架子記號,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錄一遍。
如此一目了然,她還在雪山之中找到了許多野草野花,閑來搗弄染汁給屋舍添上顏色。
吉量看到時很是害怕,以為又要抓它,一連的跑出去幾天不歸。
小紅不免有些低落。
上山後不久因為不再染色的吉量很快蛻變出原樣,紅鬃白馬,在白雪之中彷如一道金光讓人見之難以忘懷。整日與他作伴的小紅也有些陌生,獨自在羲和做的小磚房裏悶着。
羲和怕它舊傷複發,用皮草為它裹住長腿,又每日勤勞的将屋中左右的雪都清掃幹淨。
地面上早已被大雪埋沒,只等第二年的生機伸展出叫人垂涎的野菜。
羲和搭上棚子,做了一個小窯,整日裏缭繞炊煙。
幾把石斧放在窯旁。
自她醒來已經許多年過去,因為石斧無法開刀又着實是個好的兵器,羲和舍不得的一直背着。時日長了,自己也都習慣了。可是她若坐在吉量之上,這把石斧的作用就顯得雞肋許多。
畢竟她手腳再快,也沒有人家的長矛挑刺來的痛快。
她喜歡陳仲文送的劍,更喜歡矛,行走多年後發現世間兵器衆多,也有一些綜兩樣一同的兵器,譬如槊。
長槊頭如劍,其後如矛。
羲和想着,她若是能做個可一分為二,又能結在一同的槊如何?
無奈之下,羲和先用學來的方式把火窯的火燒得更旺,才将其中一把最小的石斧放進去燒煉。以前打造兵器的火窯雖能冶煉銅鐵,但是針對石斧而言确是杯水車薪。
想到當初是雷電才将它劈開,又讓伏羲日日夜夜的磨了幾年才出棱角。
如今想來,這石頭像是深底裏的東西,若不是自然火山那樣的溫度恐怕難以将它冶煉而成。
羲和整日裏圍着火窯取暖,眼巴巴的看着那塊石斧在空氣中扭曲盤桓,除了邊緣有些許液态生象外依舊堅固如初。她反而有些高興,蹲在雪面上畫畫并對自己身形比劃着。
她身形修長,不知是否錯覺,羲和覺得自己自己高了一些。像是那把黑劍,不止太輕,揮舞時更覺得短了。
若是槊,則要兩把黑劍長都不夠。
羲和比劃着,再夜裏将石斧的變化記錄下來。
次日,她發現山下村人都到了半山處。
那座曾經的地下安樂窩處,琳琅滿目都是小墳包們,村人前前後後的微攏墓前端肉前來祭拜。
每逢年節時,世人祭祖歡慶。
萬幸山上的林子茂密,小火窯的煙火并不讓人太過注意。羲和将陶盆裏的野雞湯端到碑前,舉爵同慶,“耶娘,新年快樂。”
作者有話要說: 什麽窯啊燒東西大家不要太計較,如果有錯……那就怪度娘!
古時候的馬槊是個很講究的兵器,做一個要花幾年的時間,而戰五渣的主角……
最近更新很倉促,總感覺用詞啊什麽都不太好,唔,明天努力!
ps春秋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