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苑如到底還是去了山上的庵裏。

正宵領着她來到外祖家,由外祖母領着他們姐弟一起上的山。山離外祖家不過三十多裏,借了牛車,半上午就到了。

一路上,正宵抱着她小聲哽咽。

到了山上,正宵更是抱着她不撒手,大有要再将她拖回家的打算。

可終究,敵不過苑如的固執。

苑如不想拖累家人,而且,她也不知道那空間,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将她再弄死弄活的。上次的二十兩銀,她留在家裏。

在山上,她也可以繡些繡品……娘親給她扯了好多布,更多的繡線。她正好可以繡個大件了。

婁和庵,是這附近百十裏聲譽挺響亮,香火也挺旺的庵堂。住持是個老婦人,與苑如外祖家隔着好幾輩的親戚。但顯然,外祖家與她走動頗動,雖是方外之人,看到外祖母時,也顯見是喜悅的。

“這就是我那苦命的外孫女,以後就要拜托給師太了。”外祖母拉着慈安師太的手,兩人是相看淚眼。

苑如靜立一邊,正宵此時到是收了眼淚,繃着一張小臉,拉着她的手,一言不發。

苑如嘆了一聲,緊了緊抓着正宵的手。在外祖母示意下,松開正宵的手,上前行禮:“苑如見過師太。”

“你命中該有此一劫,且與我佛有緣,本該來此一遭。不過,否極泰來,渡過這一劫,後富無窮……”慈安師太慈眉善目,說出來的話,卻有些神神叨叨的。但這話人人都愛聽,且聽了之後,讓人對人生也報了希望。

過去種種只是歷煉,否極泰來,無限後富。那樣就能安于現狀,等待命運的轉折了。

“多謝師太指點。”苑如誠懇道謝。至少,這話能安正宵的心,更讓正宵更加努力。

苑如的順從也讓慈安師太很滿意,于是便定了苑如留在庵裏的決定。苑如還被賜了個法號,妙悟。

苑如送正宵和外祖母下山,臨下山前,她很認真的對正宵道:“我會在庵裏抄寫佛經,為你頌念。姐姐雖不想見你心懷怨恨,放肆自己,同樣不想你束手束腳。只一條,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切莫讓爹娘及我擔心!若真是有什麽……大可來找姐姐。姐姐雖然不才,卻撕得下臉面,放得下身段,敢負天下人……你,可記着?”

Advertisement

“姐。”正宵心中酸痛感動,差一點又撲進她懷裏痛哭。

“你已十歲,不小了。不該再哭,回去之後,好好孝敬爹娘,努力讀書。那本事……權且當作後手,莫要讓人知曉。不然,那十裏八村,一旦有事,就會想到你頭上。財不露白,這手段,也該藏着掖着些……”

“姐,我懂的。”以前若還不懂,經過駱光祖的事,他便已經懂了。姐姐被逼離家,更讓他深思許多。“我定出人頭地,讓姐姐風光回家。”

“好,姐姐等着那一日。”

送走正宵和外祖母,苑如便在婁和庵住了下來。

庵裏僧尼共二十一人,加上苑這一個帶發修行的,一共二十二人。

苑如換了僧服,挽了長發。早晚課半絲不落,平日裏不是繡花就是抄寫佛經。

初一十五會有女眷上山拜拜。一山之隔,便有座香火鼎盛的廟宇。早晚都能聽着那邊的鐘聲。偶爾也會見到一些上山采藥的僧人。

古佛青燈,枯燥卻平定人心。

因為心有敬畏,對神明更是誠心。方方面面,做的到比那些真正的出家人更好。讓慈安師太對越發喜愛!

這一日,已到了中秋。

庵門從昨夜開始,便不曾關。有些心誠的人,相信,初一十五,剛過子時的第一注香,便能上達天聽。

因此,不論是廟還是庵,初一十五這兩天的門都是不關的。

一大早,正宵便一個人出現在庵前。

“姐。”正宵背着着大包,一臉喜色。

“怎麽來了?”見到弟弟,又意外又驚喜。本來那一瞬間是有些擔心的,可一看到他一臉的喜歡,便又安下心來。

“姐,我考上秀才了。”昨天得了消息,本來說是今天再來,結果他忍不住,半夜就從家裏跑了,一路跑過來的。“姐,明年我就可以去參加鄉試,到時給您考個舉人回來。”

“好,好,好。”苑如高興極了。上輩子,正宵便極為聰明,卻因為她的種種,而未能取得功名。

如今已經秀才,十歲的秀才,別說他們陸家村,就是整個縣,怕也是少有的。

她是沒敢想正宵明年就考個舉人回來,他實在太小了。

“姐,你在這裏如何了,這些都是娘親讓我給你帶來的……我還得回去。爹娘說,今天得回外祖家……”将大包放她的禪房一放,又四下看了一遍,确定他姐沒受欺負,這才放下心來:“姐,你放心,駱家繃噠不了多久。到時候,我就來接你回去。”

“好。我這裏一切都好,你讓爹娘勿念。”

“恩,那……我先走了?”

“去吧。”這一次,苑如沒送正宵。外面正是忙亂之時,雖是庵堂,來的大多都是女眷,可陪護來的男子也不少。

她不是真的出家人,無法衆生平等,也無法四大偕空。她深知她來此的目的,只是避禍。

然爾,有些事情,卻是注定的。

她避了駱家的禍,卻偏偏要惹上旁的禍來。

庵堂本就在山上,山上多寂寥。苑如見識過繁華,也耐得住寂寞。然爾,慈安師太卻是個善心人,且有一手不錯的醫術。

有醫術的人,自然更添幾分慈悲心。經常替一些來上香的女施主看診。往日多只開方不抓藥,可過了十五,方到二十。這一晚夜半,慈安師太卻救了一個人,一個女子。年輕,漂亮,卻身懷六甲。慈安師太一診脈,懷孕七個月了,這胎兒有了流産的跡象。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慈安師太自然盡力救人,救人自然要藥。

于是,本來一直待在禪房裏的苑如,就被派去照顧那位婦人去了。

苑如向來知道,閑事不能管,閑話不要聽。可有些事,真不是想避就能避開的。

慈安師太雖然努力了,可卻未能醫好那婦人。最後只落得個早産……孩子生下來像只弱雞,那婦人卻是再也救不過來。

産房裏只慈安和苑如,慈安忙着照料剛出生的嬰孩。于是,苑如便不得不聽了婦人的遺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