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漢靈帝劉宏

當劉赟跟着左豐進了宮門後,便塞了一錠金子給他,道:“左公公,我可是第一次來這裏,有什麽不當的地方還請左公公多多關照才是。”

此時的左豐很麻利地收下了金子後,便客氣地說道:“世子不必擔憂什麽,好歹你也是皇親國戚,而且與陛下又是連枝,陛下絕不會為難你的。”

聽到左豐的話後,劉赟心裏這才平靜了許多。他可是知道現在的朝堂亂得很,而且還分了好幾派。文官都以袁家的四世三公為首,而武官便是以何進為首,至于漢靈帝一方則是以十常侍為代表,這也是漢靈帝故意擡出十常侍來壓制那些世家門閥的,能把漢靈帝逼成這樣劉赟也是蠻佩服的了。

就在劉赟等待傳召的時候,張讓走了過來,并對他說道:“世子,朝會已下,你這就随咱家去含章殿見駕吧。”說着他就自顧地朝前走了過去。

而這時的劉赟拱了拱手後,也緊随其後地就跟了上去。當他們在穿過了幾座大殿後,終于來到了含章殿裏。此刻就見在大殿的上方正坐着一位身穿龍袍的人,而劉赟一見到此人立刻就跪在了地上,并大聲說道:“濟南王世子劉赟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刻坐在上首的劉宏在聽到了劉赟的聲音後,便擡起了頭來,說道:“平身吧子安,你可是朕的皇侄,不必這般拘禮。快快走上前來,讓朕好好看看你。你還是嬰兒的時候,朕還抱過你,沒想到一轉眼你已是長大成人了,而且還如此這般的文采出衆,真不愧是我劉家的麒麟兒啊,哈哈哈。”

聽到劉宏的話後,劉赟這才站起了身來。同時他還想起了劉宏也是一位喜好辭賦的人,他曾經還作過《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此刻的劉宏在仔細地打量了劉赟一番後,便說道:“子安啊,你父王還好嗎?當初我們同在河間郡的時候,還一起玩耍過,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十幾年過去了,每次想起兒時的情景來,還真讓人是記憶猶新啊。”

此時的劉赟也在偷偷地打量着這位東漢末年的漢靈帝,說起來這時的漢靈帝還不到三十歲,可是他那憔悴的面容看上去就像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一樣。劉赟知道這是劉宏縱欲過度的原因,同時他也知道劉宏是一個極其奢侈的人,他修建的西園就是利用民脂民膏來供自己享樂的,所以劉赟對這位漢靈帝也沒有什麽太高的評價,只是希望他在活着的時候能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罷了。

當劉赟想到這裏的時候,立馬就從懷裏掏出了一本書冊,并獻給了劉宏說道:“陛下,這是我王府中所記載的造紙術,我臨來前父王特別交待我要将此冊獻于陛下,也只有在陛下的手中才能将此技術是傳承下去,所以小侄特将此冊獻于陛下,已顯我大漢的榮耀。”說着劉赟便将手中的書冊放在了劉宏的面前。

而劉宏在看到了這本書冊後,同樣也是一臉喜色的說道:“看看還是我劉家子弟想着朕的江山社稷,比起那些文武大臣來不知強了多少倍。子安,替朕謝謝你父王了,等有時間朕會召你父王來雒陽城觐見的。”說着他就将這本書冊交給了一旁的張讓。

而這時的張讓也很上道,他在接過了書冊後,并對漢靈帝說道:“陛下,濟南王懇請濟南太守與北海太守的職務,不知該不該許與他?”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子安,你們父子倆真的想要這兩地的太守之位?”

“回陛下的話,子安年紀還小不敢有非分之想,這兩個職務父王是打算給他自己和廣平縣令沮授沮公與的,這樣對我們王府治理青州也是有好處的。而且父王還說了,以後的宮廷禦酒将由我們王府來負責,絕不敢辜負了陛下對我父子的恩情。”

聽了劉赟的回答後,劉宏有些感慨地說道:“我那皇兄果然還記着朕啊,就跟當年在河間郡一樣。好,很好,既然你父子二人不負朕,那朕也絕不會負了你們父子二人的。阿父,拟旨應了濟南王的懇請,并封劉赟為東鄉候,封地東萊,秩一千石。”

當漢靈帝的話才剛說完,劉赟立馬就跪在了地上,并高呼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而這時的劉宏笑了笑,并讓劉赟平身後,說道:“子安,明日你也來上朝,讓文武百官們看看我劉家的麒麟子,哈哈哈。”

Advertisement

說起來劉赟獻出的那本造紙術還真是幫了劉宏的大忙,有了這本造紙術劉宏完全可以壟斷整個大漢的紙業了,而且有了這種皇家制造的标記,白紙業将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的,這也是為什麽劉宏面帶喜色的原因。同時有了這種白紙的出現,他漢靈帝在史書上也會留下輝煌的一頁的,這怎能不讓這位帝王是喜形于色呢?

而就在劉赟退出含章殿時,他又小聲地對一旁的張讓說道:“張公,我已派人将那貢酒送與了府上,以後每年都會有貢酒來孝敬張公您的。”

聽到劉赟的話後,張讓也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東鄉候不愧是陛下口中的麒麟子,果然是我大漢的棟梁之才啊,哈哈哈。”

聽到張讓那公鴨般的笑聲,劉赟心裏又很是作嘔了一番。不過他忍着心裏的反胃,又小聲地說道:“張公,我父王手下還缺一些主事,不知張公可否給幾張诏書,好讓我父王請幾位人才來治理業下。”

劉赟可是知道張讓掌管着宮中的大權,就連皇上的玉玺也在這老家夥的手裏掌控着。而劉宏根本就不怎麽管事,全由這十常侍來做主,所以劉赟才将主意打在了張讓的身上。

好在劉赟這次來雒陽城也是禮數周到,而張讓對劉赟的表現也很是滿意,所以他微微點了點頭後,就命人去了一趟德陽殿,很快就有人拿了一疊诏書出來,并交到了張讓的手上。

而張讓再接過了诏書後,并又遞給了劉赟說道:“東鄉候,咱家知道你是一個聰明人,而且你們濟南王府與陛下也是同氣連枝,所以這大漢朝廷還需要你們父子倆鼎力相助才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