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鮮了兩天,林子墨苦了臉。本以為不用每天起大早趕路上學,可以睡個懶覺了,誰知道大哥二哥還是聞雞起舞,卯時一過(早上五點多)準時起床,連帶他也得起來,三兄弟練半個時辰(一個小時)的書法,順便抄書,在看半個時辰的書。竟是把以前在車上偷睡點懶覺的權利都沒了。

吃過早飯到了學堂,就是一天的緊張學習。陳先生的班級共計三十多人,功課進度不一,大約一半多的學子都熟讀了四書五經,缺乏的就是系統教育。也是,歐陽家花費大力氣請來,不可能讓陳先生啓蒙。至于沒有學完的,大多都是歐陽家的嫡系,或者推不掉的親戚、朋友。

每天都是命題、破題、講解經義,甚至上課一篇策論,放學一篇策論。先生屬于丁擾,回來并沒有帶大量的書籍,如今已經基本炒完。林子墨剛要慶幸,陳先生轉而介紹歐陽家的書庫,歐陽志熱情地帶着三兄弟,隔幾天掃蕩一下他家書庫,世家就是世家,看着百年積累的龐大書庫,林子浩和林子翰手舞足蹈,林子墨卻欲哭無淚。

捧着這些書回家,簡直是馬上投入進去,完成先生的課業後,對這些書,邊讀邊寫。林子墨也知道,這樣下來,可以記住書裏的內容,還能留下可貴的珍本書籍內容,供他們随時翻看。可--------,看看自家越來越嫩白的小手,已經磨起薄繭,感覺要抽筋。

這樣拼命的後果就是,林子浩本來已具風骨的字,越來越輕靈飄逸;林子翰的字方方正正很大氣,卻沒什麽大的特色;林子墨自己向娟秀發展。

歐陽志和林家三兄弟接觸多了,漸漸往三兄弟的住處跑的勤快起來。他長得清秀儒雅,很得三兄弟的喜歡,歐陽志也佩服三兄弟,特別的林子浩的學問,常常過來拉着他探讨。

林子墨求之不得,歐陽志一過來,大哥基本沒時間盯着他,可以偷個小懶。二哥罕言寡語,頂多瞪他兩眼,林子墨不怵他,笑嘻嘻地,沒辦法只好自家認真看書,。

終于是趕上十天一次的休沐,林懷德在老娘和妻子的催促下,下午放學就來接幾個孩子,偏偏趕上歐陽志一起出來,馬上要跟着林家父子一起去。

歐陽志的父母都在任上,他下邊還有一個親弟,一個庶弟。二叔家則只有一個堂弟,連納四五房妾侍,也只生出了三個丫頭。知道歐陽志做事有分寸,功課也好,家裏的祖父非常溺愛,叔叔更是寵愛。

沒辦法,立等着家裏的馬車回去收拾了點東西,也不做自家的馬車,和三兄弟擠上了林家馬車,一起回了林家村。

看着一直問個不停,東張西望的歐陽志,林子墨完全理解。這就跟在城市裏待慣了,冷不丁來一次農家樂一樣,處處都充滿了新鮮感。

這次回家完全不一樣,父親告訴他們家裏已經搬了新家,弄的三兄弟也期待起來。

林家的新宅子坐落在村頭,除了林家的作坊,他家是第一戶人家。下了馬車,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青磚院牆,原木的光亮大門,左邊是炊煙四起的村子,右邊是新蓋的一片作坊。推開院門,請歐陽志一起進來,歐陽志也興致勃勃地張望起來。

第一進院子,完全是青石板鋪地,配着四合院式的青磚灰瓦、飛檐走壁,簡單彩繪的木頭走廊,支撐走廊的紅色木柱子,充滿了厚重、大氣的感覺。大廳、書房、客房,加上兩邊的廂房,十幾間的屋子。

林懷德關好了院門。拴好了馬過來,伸手向後指:“你奶奶和雨兒住在三進院子,你們和我們在二進院子住,來,歐陽公子請往後走。”三兄弟恍然,怪得的這半天沒看到奶奶她們。

沿着青石板小路往後走,林子墨皺皺眉,看來買幾個仆人得提上日程了。這要是來個人,這麽大的院子,敲門都聽不見。

還是林雨耳朵尖,早早跑了出來:“大哥、二哥、三哥,你們回來啦?”一眼看到歐陽志,不僅紅了臉。

林子墨笑了,小屁孩還知道害羞了,雖說現在男女大防得守,可林雨不過八歲。招招手:“小雨,過來見過歐陽公子。”見哥哥招呼,林雨扭扭捏捏走過去,微微蹲身施了一禮:“見過歐陽公子。”歐陽志忙回禮笑道:“林家妹妹快請起,頭一次見面沒別的,這個給妹妹玩吧。”說着,在身上搜尋一圈,沒奈何,從袖子裏拿出一個小金锞子給了林雨。

男女大防之下,歐陽志身上的玉佩、荷包什麽的都不能贈送,當慣甩手掌櫃的他也沒帶來侍候的小厮,只好拿個金锞子湊數了。

黃氏和周氏也迎了出來,都很喜歡這個幹淨貴氣的小公子。衆人進了二進院子,一樣的青石板鋪成小路,飛檐走壁的青磚瓦房,圍着一圈走廊。路兩邊的院子裏弄成了幾分整齊的菜地,小路延伸到房檐下。

進門是個小客廳,一水的棗木官帽椅,四壁用白色的宣紙湖的雪亮。東間兩間加一個耳房是父母的屋子,三兄弟和歐陽志被引進了西間,也是兩間加一個耳房。

屋子裏都是盤的大炕,北邊農村不興床鋪,土坯的大炕冬暖夏涼,是村裏人的最愛。耳房裏是洗簌間,按照林子墨的設計,屋角壘了高高的水塔,水塔一邊連接黑色粗瓷的馬桶,另一邊則連接一個洗澡的大木桶。

唯一讓林子墨遺憾的是窗戶,窗戶上湖的是一種紙,雖然雪白漂亮,它還是紙,被風一吹會壞,亮度也不夠。看着窗戶,林子墨算是知道了為什麽就是茅草房,房前也要有房檐,實在是紙糊的窗戶怕雨淋。

歐陽志對別的不感興趣,進來好後圍着洗簌間轉了半天,嘴裏一個勁“啧啧”有聲:“回去我也要把我的房間改建一下,真是方便,晚上出恭不用凍的哆哆嗦嗦。”

村裏待客沒什麽特色,唯一的就是量大。清炖雞塊、曬幹的茄子條炖肉塊、清炒蘿蔔絲、大蔥炒雞蛋,用小盆子裝着,擺在桌子上。大鍋蒸的白菜大肉包子,用高粱杆做的饽饽籃子墩在了桌子上。

歐陽志從沒這樣吃過,他家裏講究吃不言,睡不語,吃飯的菜盤子一巴掌大。看了這個新奇無比,和林家一大家子說笑着一起吃,一不小心吃撐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