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古今一轍

案子移交到了刑部,為了避嫌,李大人也沒有露面。

李府和京兆府門外的老百姓們,聽到風聲後一起跟到了刑部站在堂外。

正式升堂之前,丁二嫂帶頭喊了幾遍“殺人償命”,李少爺不自覺地抖了抖,此時還真的有一點怕了。

可惜,官官相護這個詞真不是白白出現的。真是換湯不換藥啊,審來審去最後的結果,還是人道主義賠償。

什麽小孩子擋在路中間不對在先,小孩子反應慢,冬天路滑,李少爺并非主觀故意,這些都成了有利的客觀理由。

和朱二少爺審的結果唯一不同的就是,五兩銀子變成了五百兩。幾個老百姓一聽已經松了勁兒。

“五百兩?可以了,王家一輩子也掙不到呀。”

“是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早晚都是別人家的媳婦。”

百姓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議論起來,五百兩讓大家瞬間忘記了之前的悲傷。

徐捕頭在人群中聽着來氣,可他嘴笨又插不上什麽話,氣的直喘。堂上正商量着,這銀子是由官府親自送去?還是李大人帶着李少爺上門賠禮道歉順便送去?

堂下的老百姓一聽也覺得沒什麽意思了,人群慢慢地散開了。

李捕頭拽了一下徐捕頭說道:“回去吧,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說完又看向義雲,他面無表情并沒有像徐捕頭一樣露出憤怒。

義雲出生在官宦家庭,心裏非常明白古往今來,官籍拿錢抵命的事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不然呢,死個李少爺也換不回小孩的命。

義雲低下頭随着人群慢悠悠地往外走着。摻假的軍襖被左公公從京兆府帶走時,水大人曾說過一句話“習慣就好”,現在的自己真的是快習慣了嗎?

不管是書上看到的還是自己經歷的,對這個社會的不平等也是了解的,可身邊真正遇到了卻不能坦然。

Advertisement

如果撞死人的不是這個官二代,而是和小女孩一樣的平民百姓,那結果會如何。

他想着冷笑了一下,就算結果一樣,平民百姓也是賠不起五百兩的,沒錢怎麽辦,那只能蹲大牢了,機會給了只是自己沒錢罷了。

說來說去這律法的确都是為了制約老百姓而存在的。

李捕頭的目光一直跟着義雲走遠,沒顧得上徐捕頭這邊。突然聽到公堂裏面叫叫嚷嚷的,一回頭吓了一跳。

朱大人一直喊着住手,徐捕頭完全不聽,幾個官差七仰八叉的躺在地上。

李少爺蜷着身子,雙手捂着頭,似乎被打的快失去了知覺,完全不知道反抗。

“我今天就打死你,我也陪你五百兩……”徐捕頭一邊重複着這一句,一邊踢着李少爺。

李捕頭立馬跑過去拽他,被他推的往後退了好幾步才站穩。一個官差從門外沖進來,拿着一個比板子粗了好幾倍的棍子,砸向徐捕頭的腦袋,他瞬間倒下了。

“給我綁起來,他這是蓄意謀殺,快、快押入大牢。”

兩個官差擡起徐捕頭就往外走。李捕頭拽住一個官差的胳膊,趕緊替徐捕頭解釋他是個粗人,是有些沖動,但絕不會知法犯法。

李捕頭也明白,李少爺被打成那個樣子,朱大人不好向李大人交代,抓徐捕頭是肯定的了。可這刑部的牢房一旦進去,又是得罪了兵部侍郎的兒子,真怕他兇多吉少。

朱大人看在李老将軍的面子上,倒沒有給李捕頭臉色看,笑呵呵的讓他別管這事兒,在公在私都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說完趕緊對着官差喝了一聲:“還不快把人帶走,一個個的瞅什麽呢?”

官差扽掉了李捕頭的手,李捕頭看着他們走遠,自己的兄弟遇難卻一點忙也幫不上,突然感覺渾身無力。

李捕頭回去的路上一直提不起精神,不能眼看着兄弟就這樣無辜的出事,一定要想點辦法。

他沉思了一陣兒,能想到的就是觀音和魏總捕頭,這兩個人一黑一白,都有各自的能耐。觀音是百分之百會答應,而且一定救得出來,魏總捕頭嘛,真不太好說。

可觀音是自己的兄弟,不知道這件事風險有多大,還是不想連累他。

想着想着突然開始加速跑,沿着回京兆府的路一路追過去,正好在府衙正門口看到了義雲。

他咬了咬牙拉下面子,沖到義雲身前單腿跪下了。義雲吓得往後退了兩步,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來開始圍觀。

“魏總捕頭,李某求您一件事,請您救出徐捕頭,這件事只有您能做到。”

不用問具體的,義雲也猜到徐捕頭肯定是沖動把人打了。

他看着李捕頭,眼前的這個人太不像自己認識的李捕頭了,難道這就是水仙說的真誠待人,平時幾位捕頭在一起說說笑笑的,有時還互相挖苦,完全看不出他們的感情如此之深。

義雲扶起李捕頭,“這件事不用你求我也會救他,京兆府已經失去了水大人,不能再失去一位捕頭。

接下來的幾天,這件事就交給我,你們守好自己的工作,不能再出任何岔子。”

李捕頭沒再說話看着他,這個經常被自己頂撞的人,果然心胸寬闊,公私分明,怪不得能讓觀音時時想着他。

義雲立刻告假一路跑回家,從管家那得知父親正在馮姨娘房裏用晚膳,直接趕了過去。三少爺魏義陽看到他一陣風似的走過去,偷偷跟了上去。

國舅爺和馮姨娘兩個人正你一口我一口,吃的膩膩歪歪的,一個丫鬟進來通報四少爺來了。馮姨娘放下筷子靠在了椅子背上,雖然沒說話,但牙都快咬掉了。

國舅爺象征性的問了她一聲,“可否讓義雲進來說話?”她擠着一臉笑容點了點頭。

義雲行禮後希望父親可以回到書房再說正事,國舅爺看着一桌子的菜猶豫了一會兒,“好,我兒若沒有急事也不會跑到這裏來找我。”說着站了起來,“回書房。”

兩個人前腳剛離開,三少爺就沖進來,“娘,你就這樣讓父親走了?”

馮姨娘吓得一哆嗦,捂着胸口,“你這一驚一乍的毛病得改改,學學你四弟的穩重,才能被你爹重視。”

三少爺沖着門外呸了一口,“什麽玩意兒,父親一年也來不了娘這幾次,還讓他給攪和了。”

馮姨娘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

但不是和他一起埋怨義雲反倒罵起他,“小兔崽子,你要是肯把孫兒送到我這,你父親就會經常過來。你那媳婦雖是大家閨秀,卻學着小戶人家女子的跋扈,妾室妾室不讓納,孫子孫子不讓我照顧。”

說着嘆了口氣,三少爺立馬跑過去開始給她按摩肩膀。

“不讓納妾,那就讓她多生幾個,等她照顧不過來了,到時猴就得求着我幫她照顧了。”

三少爺“是是是、好好好”的回着,不敢再說別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