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上海的報紙上登的沸沸揚揚,劉軒的家裏人哪會不知道?

一聽說自己的寶貝孫子和一個寡婦牽扯不清,劉家老爺子頓時氣得吹胡子瞪眼。

劉軒是他的長孫,雖然小小年紀就被送到國外,但是劉老對他的疼愛并不比別人差,甚至猶有過之。

劉軒人也争氣,在國外時便将大哥的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條,回到國內,更是大刀闊斧的行動,将一家小小的外貿企業,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劉軒雖然沒有從政,但是在家中的地位卻是舉足輕重。要想政治上發展的好,金錢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劉軒作為家裏的財神爺,是人人都需要供着的存在。

劉老對劉軒的每一樣都很滿意,唯獨不結婚這點,讓老人家很難接受。

都是資--本--主--義的那些糟粕污染了孫子,要不然好好的一個男人,怎麽都快四十了還不找個對象定下來?

劉軒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他因為從小離家出國的緣故,所以跟父母的關系并不親密,倒是和劉老感情深厚。

老爺子幾年前便退居二線,平時沒什麽事兒,就喜歡含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而每次看到其他重孫子,劉老就會想到劉軒。一想到長孫如今依舊是孤家寡人,他的氣就不打一處來。經常的給兒子劉文打電話,讓他多幫孫子相看着點。

劉文在部隊任職,公務繁忙,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更別說給兒子找媳婦了。于是這事兒又落在了妻子耿淑娴的頭上。

耿淑娴雖然也憂心大兒子的婚事,只是這麽多年沒有生活在一起,感情上頗為生疏。

對小兒子劉哲,她可以很随心的說出任何話語,就是兒子不聽話,該罵就罵,該打就打。

但是面對劉軒,不知道為什麽,耿淑娴總覺得沒有底氣。

兒子剛出生三個月,她和丈夫便因為工作的原因離開了京城。兒子是交給婆婆養的。

Advertisement

等到兒子六歲時,公公做主将兒子送到了國外大伯那裏,她雖然心疼,但是也不能反對。

直到生下小兒子,工作終于不忙了,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兒子成長時,她方才發覺,曾經對長子,竟是那般的忽略過。

因為心頭有愧,所以耿淑娴就是想管兒子的事情,也不敢過于強硬。

老爺子憂心兒子的婚事,她便挑出門當戶對的閨秀照片,送過去讓兒子篩選。只是這麽多年來,就沒有一個人能入了兒子的眼。

接到劉老的電話,耿淑娴是喜大于怒。

雖說報紙上登載的對方是個寡婦又有兩個孩子。但是兒子一向眼高于頂,能讓他看上眼的人,應該不會太差勁。

兒子都快四十了,耿淑娴對他沒別的要求,只要能找個伴侶好好過日子就行。

不過聽劉老的口氣,只怕兒子的情路不會太順暢。

他們這樣的家庭,結婚有時候并不止是兩個人的事情,對整個家族來說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尤其劉軒掌握着劉家大部分的資産,他的伴侶對家裏來說更是極其關鍵。

如果劉軒的妻子上不得臺面,只怕她是會拖兒子後腿的。

耿淑娴心緒不寧,丈夫劉文就更不舒服了。

倒不是劉文心存偏見,實在是光看報紙上說的,兒子找的這個女人也太不像話。

死了丈夫,還有兩個孩子,這都沒什麽。但是一個單身女人,跟着老板天南地北的亂逛算什麽事兒?更別說挎着手臂出席酒會了。

劉文為人古板,對這種事兒分外看不上,只覺得兒子是被這個叫葉芳的女人--勾--引了。

劉文和耿淑娴回到劉家老宅時,劉老正自己和自己下棋。臉色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劉文雖然在軍界歷練多年,膽量不小,但是每次見到父親,他還是會從內心深處感覺發憷。這種感覺随着父親從政壇上退下來,稍稍好了一點,但是今天,他又有了這種感覺,甚至猶有過之。

父親的心情只怕不怎麽好。

劉老朝着兒子兒媳的方向掃了一眼,漫不經心地說道:“你們來了,坐吧。我很快就下完了。”

劉文和耿淑娴聽了,乖乖的坐到沙發上,誰也不敢多說什麽。

等了大概十多分鐘,劉老将棋子收了起來。“軒兒在上海惹出來的事兒你們聽說了嗎?”

別看劉文六十歲的人了,在父親面前依然猶如小學生一般。

他筆直的坐在沙發上,恭謹的答道:“爸,我都聽說了,這小子年紀不小了還這麽能惹事,該給他個教訓。”

劉老擺了擺手,沉聲道:“不可操之過急。以前軒兒一個相親對象都不願見,如今好不容易看上一個,就算條件不怎麽樣,也先湊合着,咱們就當不知道。等過年軒兒回來,咱們再介紹幾個好的讓他見見。”

劉老剛開始得知消息時,心裏氣的不行。只覺得孫子太不像話,竟然找了這麽一個對象。

可是靜下心來仔細琢磨着,又覺得這未必不是好事兒。能喜歡上一個寡婦,就有可能喜歡上其他大家閨秀。

等過年時,讓他見見各色佳人,說不準真能将婚事定下來呢。

至于那個上海的女人,識相的就給她點錢打發了,不識相的,他自然有的是手段。

劉文覺得不妥,想了想索性直說道:“爸,軒兒和這麽個女人牽扯不清,以後會不會影響他的婚事?”

老爺子聞言,擺擺手,“軒兒走的是商路,又沒有從政。而今那些富豪們有三兩個紅顏知己算什麽?軒兒已經很潔身自好了。這事兒就這麽定了,總比他像以前一樣,對女人沒興趣的好。”

在劉家,劉老的話可謂一言九鼎。雖然劉文還有些不同意見,不過一瞧老爺子下定了決心,他便也不再多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