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矯旨遺恨

回到翠雲館,沈徽神色已恢複如常。為了能讓他淡忘剛才的不愉快,容與決定煮一壺好茶。

細細的碾了他平日最喜歡的顧渚紫筍,注湯的一瞬間,滿室漾起芳馨,令人頗感心悅神怡。

然而哐啷一響,徹底打碎了所有的寧靜,容與倉促轉身,見沈徽臉色鐵青,一支兔毫盞被擲在地下,業已粉身碎骨。

沈徽手中擎着一本奏疏,憤然扔在容與面前,沉聲命他去看。

彎腰去撿,奏疏上端正的小楷映入眼,霎時間令他心跳加劇,因為上面赫然寫着,“為長,古來如此。皇長子仁孝,天下歸附,棄之立次,必興争端。先例一開,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臣恭請楚王退儲位以讓尊長……落款是大理寺卿楊存周。

懷風等人聽到動靜,慌忙跑進來,看見那一地的碎瓷,已自動屏聲靜氣不敢多言。

芳汀蹲下收拾碎片,碎瓷邊緣鋒利,劃過手指,鮮血瞬時湧出來。容與忙要俯身看她傷口,卻被她避開來,只将碎片快速包裹在裙中,離去時望向容與,眼裏的殷殷懇切幾乎讓他立刻覺得,好似有千斤重擔壓在肩上。

容與将奏疏阖上放回書案,想了想,問,“殿下所忌之人,不是楊存周,而是秦王,對麽?”

沈徽臉上有明顯的恨意,目光炯炯,“孤做了那麽多努力,難道他們看不到麽?只因為沈徹是長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壓在孤頭上?大胤的朝堂上就養了這些沽名釣譽的祿蠹!”

容與想着措辭,溫聲道,“所謂人臣者,身秉國釣,因循從事,若不能遵照禮法,誡谕君上,那才真是祿蠹。臣聽說皇上曾評價楊大人敢于應制寓諷,封事犯顏,有唐初魏文貞公之範。文貞公也曾對太子建成忠心耿耿,初時為太宗所厭,所幸後來太宗還是為他的忠誠直谏打動,願意撥擢用之。”

停頓了一下,他轉過話鋒,“依臣看,楊大人與文貞公也有相似之處,但楊大人忠誠的是長幼禮法,并不是皇長子殿下。所以您不必為楊大人所言動怒,何況,您已是曉谕天下的皇太子。”

他說這番話自然有他的顧慮,一方面是怕沈徽一怒之下對楊存周起殺心,另一方面更怕他因為忌憚長兄而欲除之後快。

他很清楚,任何時代、任何禮法之下都不會對一個弑殺手足的帝王有好評價,更何況對方早就沒有還手之力,只不過是個空架子。

“你倒是擅于打比方,可惜孤不是李世民。”沈徽眯着眼睛,寒聲道,“忠于禮法有時候比忠于一個人更頑固!只要沈徹活一日,孤這個位置就永遠坐不踏實,索性絕了這個後患。你即刻去傳禦林軍都尉進來,孤有話吩咐他。”

果然是怕什麽來什麽,容與心跳如擂,脫口喊道,“殿下!”

顧不得遵守平日和他說話的恭敬謹慎,容與疾聲道,“若殺了秦王,殿下和炀帝有什麽分別?後世會如何評價,殿下想過麽?”

Advertisement

沈徽霍然轉頭看向他,厲聲道,“你竟也為沈徹說話?你忘了當日他想要置你于死地麽?”

容與搖頭,“臣不想記住那些,臣只記得是您多次救臣性命,所以不能眼睜睜的看着您矯诏弑兄,不能讓您背上千載罵名。”

沈徽揚起下颌,傲然道,“為君者,本就是千秋公案翻雲雨,任人評說。孤不在乎。”

他是橫了心才會說這話,容與心口狠狠一疼,搖頭道,“倘若秦王有能力和您一競高下,又怎會有今日被逐封地的下場。他對您沒有威脅!殿下果真忌憚他,大可以削減藩鎮兵力,甚至還可以召他的子嗣進京為質,實在沒有必要殺他,畢竟他是您的親兄長。”

沈徽不出聲,似乎在斟酌他的話。容與無聲長嘆,自覺已是盡力而為,唯有垂首等待他最後的決端。

“沈徹,孤可以不殺。”看着面前滿眼流露驚喜的人,沈徹只是淡淡一笑,“楊存周不能留,他勸孤禪位,是對儲君無絲毫敬畏,且不尊聖意,這樣罪大惡極的人,孤必是要殺一方能儆百。”

腦中思緒再度淩亂,容與半晌說不出一個字,試圖努力再勸,可心裏也知道沈徽已然讓步,一個帝王不能做到讓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敬愛,那麽至少可以做到令人心生畏懼。

沉默之下,容與咬着唇不說話。沈徽見他這幅模樣,倒有些不忍,“這二人都是動搖國本的禍亂,你勸我不殺沈徹,我可以聽,那麽楊存周就必須死。”

容與睫毛微微一顫,這話已是給足了自己面子,再不識時務地勸谏,恐怕就只能叫做不識好歹了。

沉沉颔首,他十分感激的沖沈徽笑了一笑。

三日後,奉監國太子谕,以無人臣禮将大理寺卿楊存周下獄,大理寺丞,宗人府中允、贊善、翰林院編修、檢讨等諸人均連坐入獄。至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提國本之争。

這件事過去以後,沈徽對容與的态度愈發溫和起來,他們彼此像是存了默契,只字不提任何有關沈徹的話題,當然也包括那日,容與聽到的,皇帝想要召長子回京的事。

傍晚時分,依舊去東暖閣探望昏迷中的皇帝,在進殿前一刻,沈徽忽然一反常态,叫容與一并跟進去。容與只略一遲疑,便聽從吩咐沒有多問。

在暖閣外侍立,隔着不遠不近的距離,容與望見床上昏睡的皇帝,那張臉呈現出一股灰敗之氣,呼吸似不均勻,而每呼出一口氣,都帶着一種腐壞的味道。

沈徽就坐在榻前,臉上倒是沒有一點嫌惡的神态,輕聲喚着父皇。

皇帝迷迷瞪瞪的,仿佛聽到了,緩緩睜開眼睛,眼神渾濁凝滞,盯着沈徽看了許久,像是在努力辨認,良久才吐出一口氣,無力的說,“是你啊,徹兒呢?朕不是讓他回來……他走到哪裏了……”

這樣的開場白,就是容與聽着,都替沈徽感到難過,可他卻笑着回答,“大哥應該快到涿郡附近了,父皇怎麽只想着他,兒臣來,您不高興麽?”

皇帝半閉了眼睛,“朕只是想看看他罷了。”

“父皇喜歡看他的臉,就像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是麽?”沈徽淺笑着,“可就為了那張臉,您似乎也太過偏心了些。”

皇帝的呼吸變得更沉重了,略微睜大眼盯着沈徽的臉,“朕偏心麽?如果偏心又怎麽會立你為儲君,朕知道你心裏有怨,但徹兒是長子,若不是他不适合大位,朕絕不會廢長立幼,你應該知足了。只是,這個位置并不好做,你日後就會明白。”他說的很慢,說到最後已是氣喘連連。

沈徽輕輕順着皇帝的胸口,笑容飄渺,一字一頓道,“是麽?兒臣卻覺得沒有那麽難,是父皇想得太多,太放不下。兒臣日後也不會因自己喜好對子女有所偏頗,不過說真的,什麽父子、夫妻、兄弟,和這個位置比起來,都不重要,天家無親情,這話連外頭黃口小兒都知道的。”

皇帝霍然張開雙眼,瞪視着他,“你說什麽,你,你是不是對徹兒做了什麽……他這麽久還沒回來,你是不是……你,你怎麽敢……”

“父皇多慮了,兒臣可沒您想的那麽壞,我不殺大哥,只是,沒有傳他回來罷了,想來這會兒,大哥應該已經快到西安府了。”

皇帝掙了掙,下死勁想撐起身子,可努力數次還是沒成功,終是頹喪地倒在床上,只是緩緩伸出手指向沈徽,“你……竟然敢抗旨。”

沈徽的笑意更深了,“有什麽不敢呢,這天下很快就是兒臣的了。兒臣可不能在這個時候讓您和大哥相見,萬一您又動了易儲之心,兒臣豈不是要冤死了。”

閑閑的笑着,那對鳳目中精光四射,“其實您等這一天也好久了,這樣不就可以早點見到母妃了麽?”

他每說一句,皇帝的呼吸就更急促慌亂一些,不到片刻,那呼出的氣已比吸進的要多,蒼白枯瘦的手緊緊捂住胸口,身體也在不斷發抖。

沈徽卻輕輕巧巧的站了起來,平靜地看着這一幕,忽然回首瞥了容與一眼,粲然笑道,“父皇說我抗旨,其實我早就抗了,您說要殺的人我可一直都沒殺,且還留在身邊,一直留到了今天。”

說完,沖容與點了點頭,示意他進入暖閣。

一道驚雷在容與腦中炸響,怪不得他能安然無恙從北三所出來,原來是沈徽矯旨的結果。其實早該想到了,皇帝處死了早前舉發沈徹的內侍,當然沒有理由容許他還活在世上。

容與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邁進暖閣中的,只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滿腦子都只有一個問題,沈徽究竟為什麽要留自己性命,難道就是為了今天,讓他再度成為壓倒局勢的最後一顆棋子。

“父皇,”沈徽柔聲叫着,“您睜眼看看,他是誰?”

皇帝的手抖得更厲害了,好像使出渾身的力氣才把眼睛撐開,渾濁的目光落在容與半垂着的臉上。

容與下意識把頭壓低些,掉開視線,心裏只在盼着,希望他不要認出自己來。

可惜事與願違,皇帝側過頭仔細的盯着他,在某一刻陡然間記起了,他曾經見過這張臉,一瞬間,他雙目圓睜,捂着胸口的手指霍地指向目光閃爍的年輕內侍。

容與暗道不好,餘光瞥見他枯瘦的手上暴起一道道的青筋,指尖不停的抖動,再抖動。

但那抖動卻是越來越弱,終于随着手臂轟然下落而停了下來。

暖閣之中有着死一樣的安靜,靜得詭異難言。

容與聽到了自己牙齒發出的顫抖聲音,他知道皇帝罹患的是心髒疾病,禁不得刺激,震怒之下極容易引發心梗。

如果是這個落局,他不知道該不該伸手援救。出于一個醫科生本能的反應,他很想盡力去救活這個人,然而冷靜思量,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倘若皇帝恢複神智,很難說接下來要死多少人。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沈徽的破釜沉舟,何嘗不是把自己逼上絕路,容與躊躇着,強迫自己擡眼看向榻上。

然後他看見皇帝一動不動,面容青紫而扭曲,一雙眼睛圓睜着,似乎在昭示着無窮無盡的憤恨和不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