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搬家

在家的這幾天,柏榆就忙着和奶奶收拾東西了。柏家的東西很好收拾,東西都擺放的整整齊齊,把東西歸類收好,大型的家具不動,柏榆把櫃子裏的被子衣服之類的打包好,跑了幾次鎮上把東西寄了出去。

那些證件和一些不方便寄的東西都準備放包裏一起帶走,第二天柏榆就帶着剩下的東西和奶奶去了鎮上,等把最後一包東西給郵局,柏榆就剩了兩個包和一袋吃的。

将家裏的茶園以每年一千的價格租給了上一世買茶園的鄰居,賣了茶園後鄰居把茶園照顧的很好,柏榆對茶園很放心。山林之類的就托做木材小舅舅看管,說好需要柏榆家的木料可以直接用,一年結一次木頭錢。這些一樣都沒落到嬸嬸吳瓊的手裏,要知道上一世的茶園和山林可早早賣掉賠給她了。

上一世除了葬禮和維修房屋,付過醫藥費之後卡裏留給柏榆就剩了三百,因為不夠賠償柏榆只好将茶園和山裏的樹賤賣了,賠了幾人五千之後還欠嬸嬸一千,賣茶園剩下的兩千自己因為要交學費所以一直瞞着沒有和別人說,嬸嬸吳瓊自然也是不知道。那時有一個輕度受傷的人好了之後要把錢還給柏榆,不過當時柏榆拒絕了。

沉浸在傷痛自責中的自己把存折直接交給了小叔叔付醫藥費是上輩子做過最蠢的事。等半工半讀把書讀完都已經過了一年。回來再也找不到任何蹤跡。

等把房子的鑰匙給了老村長,讓他經過時幫忙看看房子,對老村長說他會每年回來一次,新家地址也給了老村長說有事可以聯系,老村長就是還錢的那一位,想着當年老村長被燙傷的肩膀和那些救奶奶的人柏榆深深地感激。去老村長家柏榆帶了一條煙,老村長是個老煙槍但是沒有收柏榆的煙“鄰裏鄰居的,我還要喊你奶奶嬸子呢,那能要你的東西”又說了一堆好好學習之類的話讓柏榆回家,柏榆偷偷的留下了煙。

火車上,劉奶奶聽柏榆這樣說不由得開始念叨起那些親戚鄰居了,知道奶奶這是舍不得了,柏榆只好緊緊的握住劉奶奶的手,劉奶奶慈祥地看着柏榆“我大孫子真孝順,什麽事都想着奶奶,以後奶奶就等着享福喽。”柏榆是劉奶奶一手帶大的,孫子想什麽她能不知道,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上次孫子回來之後變的不一樣了,但是孫子不說她就不問,劉奶奶永遠是那個最愛柏榆的人。愛着卻不溺愛,無論是摘茶還是炒茶,柏榆都做,種菜,澆地,做飯,洗衣。每一樣都是劉奶奶教的。柏榆心疼奶奶搶着做,奶奶也心疼孫子,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劉奶奶沒教孫子學問而教了他怎麽生存怎麽做人。為了孫子她走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山村,去一個只聽過名字的地方生活。

想着以後劉奶奶心裏也擔憂,孫子爸媽早早走了,而她又能陪幾年呢,等她走了孫子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可怎麽辦。

柏榆并不知道劉奶奶的擔心,他只知道把奶奶接過來,避免了走上和上一輩子一樣的路。想起到家時挂在梁上的十幾只風幹的鹹雞,在柏榆說出去之後就一只只殺好風幹。奶奶只會用行動支持着柏榆。

臨走前柏榆把寫着吳瓊和隔壁村李家漢子偷情的信分別寄給了村裏和隔壁村裏的人,柏榆不由得偷偷一笑。

上一世鎮上的嬸嬸不是和叔叔在一起而且和一個他不認識的人過日子,一問,果然是離婚了。既然遲早要離婚他就幫一把吧。那幾十封信引起了什麽樣的腥風血雨也不關柏榆的事了。

坐在地上大哭的吳瓊怎麽也想不到那些信是誰寄的,憤怒的公婆失望的兒子和揮動雙手不停咒罵的丈夫就知道是什麽樣的未來在等着她,和上一世拿着大筆錢財和老公和平離婚的樣子不同。這一世,柏榆要讓她後悔。

等到了s省,習慣了平房和兩層小樓房的奶奶看着十幾層的樓房不禁有點擔心,會不會倒啊?

聽見奶奶的嘀咕,柏榆忙笑道“奶奶不會倒的,咱們的房子沒那麽高,就五層樓,和縣裏的一樣。”

見孫子這樣說劉奶奶放下了心,五層還好,讓她住幾十層不等于住在了天上麽,那可不行,那是仙人住的地兒。她得陪着乖孫子住在地上。

等劉奶奶去了自己的房間,一看,呵!紅豔豔的被子枕頭,當年結婚都沒這麽喜慶。拖着孫子把他的銀灰色被子給換了過來。

“你看,舒服多了,老人家還是要素一點”看着這床怎麽看怎麽喜歡。

“奶奶~”

“小孩子還是喜慶點好”劉奶奶理了理床單沒理會柏榆撒嬌“乖啊,去做飯,奶奶餓了”

聽見奶奶餓了,柏榆便出了小區,打包了一份飯回來,家裏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啥都沒有,巧婦也難無米之炊,只好去買一份先湊合湊合。

過了一天,寄的東西陸陸續續都到了,先到的是衣服裹在被子裏的碗碟還有布片之類的,然後就是一些小物件什麽擀面杖啊媽媽的化妝盒啊相冊還有柏榆小時候用的東西。還有一大包書,奶奶說不用,但是那是爺爺和爸爸愛看的,柏榆一起寄過來了。

柏榆陪了奶奶一天就被奶奶趕去上課,只好白天上課晚上收了快遞,收了三天終于都收完了。還沒到第二天奶奶就把周圍摸熟了,哪裏蔬菜比較新鮮便宜,哪裏的魚蝦最新鮮說的頭頭是道,劉奶奶剛開始有點不習慣買菜,出去兩次之後就拒絕柏榆陪同自個出去逛了。

看到陽臺上的花盆,劉奶奶就問“這麽多盆準備種什麽花啊?樓下小王種的月季開的挺好的”

柏榆驚訝的看着奶奶“小王?”他來這麽久,一個人都不認識,奶奶都小王小王的叫上了,還去人家裏看了花。

“這些盆有一半種過菜了,要是喜歡月季可以種幾盆”

“種菜好,種菜好”劉奶奶覺得在這買菜太花錢,一把小青菜就要幾毛錢,在老家,拔一籃子的菜都不要一分錢。

又說“小王家的月季還可以泡茶呢,紅紅的好看就是沒啥味道”

那是食用玫瑰……柏榆知道也是因為玫瑰花泡茶流行了一段時間。

柏榆買了三株四季玫瑰,紅色和玫紅色的平江一號各一株,都是食用玫瑰,可以做花茶,花醬,找了三個盆填上土搬到曬到陽光的地方就不管了。

好不容易周三放晴了,搬進新居,柏榆覺得應該讓朋友麽都過來認認地方順便和奶奶介紹下朋友。下午柏榆帶着三個餓狼回家吃飯。都是男生,劉奶奶煮了一大鍋飯,糖醋排骨紅燒肉青菜豆腐雞蛋炒豆芽又蒸了一大盤醬雞做了八菜一湯,看着四個小夥子呼呼的吃了一大碗,劉奶奶笑眯了眼睛,對于老人家說能吃是福。

晚飯之後柏榆從路邊車上買了一挂香蕉給奶奶,還買了兩個菠蘿。等回到家把削好的菠蘿切塊泡到淡鹽水裏。

熟透的菠蘿散發着一股甜味,瀝幹水分,一口咬下去濃郁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味蕾。兩個菠蘿被幾人分着一會就吃完了。又和幾人閑聊了會。

看天色晚了陳華便說回去,等幾人和奶奶打完招呼,柏榆招了招手,無聲的說拜拜。

起身把碗洗了,柏榆拎着水壺給發芽的盆澆水,仔細看了看玫瑰,有四株長出了幾片葉子,有一株還是萌發狀态,估計外等半個月就能長出來。對于這些菜柏榆一直秉持着幹透澆透的原則,看着密密麻麻張了一大片的白菜苗,估計等一個星期就能拔一些炒菜做湯了。

等周六,柏榆一大早就起來去買菜,早上的菜比晚上新鮮,雖然比晚上要貴一點,拿了兩塊熱氣騰騰的豆腐,和三張豆皮,一捆苋菜,三個西紅柿,買好了菜柏榆轉頭買了六個大肉包回去配着早上熬的綠豆粥剛剛好。

柏榆穿着簡單的白T恤淡藍色的牛仔褲因為出來買菜換了一雙白色板鞋,沒有打理的頭發不老實的翹着漏出那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無視那些善意的眼光心情格外好的柏榆拎着一堆東西笑着就往家裏走。

回到家,奶奶在柏榆房間給他疊被子,汗!

沒有洗臉刷牙,柏榆直接就去了菜市場,更別說疊被子了,柏榆撇了眼那紅豔豔的被子。不說別的,睡起來挺舒服的。

去廚房拿了一個湯盆裝大半盆綠豆粥撒上綿白糖拿起一個大肉包就開吃。

正好是周六,柏榆去買幾套衣服,天氣開始變暖,要準備一些夏季的衣服,還沒到鼓樓街就發現人山人海,硬着頭皮進了一家男裝店,等上了二樓才發現人叫一個多啊。趕緊挑了兩件上衣就出來了,雖然人多還是要把衣服買完,又去其他地方選了內衣褲子和鞋。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感覺逛街真不是輕松的事。

看見奶奶拿着繡棚繡花,把标簽拆了丢進了洗衣機,問“奶奶,今天怎麽不跟王阿姨出去玩啊?”

劉奶奶坐在陽臺上“你王阿姨今天有事”手上不停“她大閨女今天要回來,接人去了”

王阿姨就是那個帶着劉奶奶出去買菜熟悉環境的小王。一枚熱情的四十歲中年婦女,一雙兒女在外讀書,老公是事業單位的。聽說劉奶奶是剛從老家過來的,不僅帶着劉奶奶到處熟悉環境還帶回家喝茶。

劉奶奶也因為王阿姨認識了不少鄰居。

平時這個點劉奶奶早就和抱着泰迪的王阿姨出去逛公園了。

柏榆好奇的問“奶奶,你在繡什麽?”見奶奶繡了一排碎花,也不知是做什麽的,這碎花這顏色一看就不是給自己的,也不像奶奶平時用的。

劉奶奶放下了針,喝口茶才不急不慢的說“給你王阿姨繡的手巾”拿起繡花針“我不是有一條繡着鯉魚的圍巾麽,你王阿姨喜歡的不得了,我就想着人家幫我這麽多忙,繡個圍巾做回禮”

蹲在旁邊看着上下穿梭的繡花針“奶奶以前可都是給我繡的,回禮買點東西不就行了麽”雖然知道是給那個充滿善意的阿姨做的,還是想奶奶可以輕松點。

摸了摸柏榆的頭“人家對我們好,我們也要對人家好,這是禮貌”手感不錯,劉奶奶又摸了摸。

感覺奶奶很開心,柏榆把從店裏買的銀手镯拿了出來,“奶奶,給你買的”

手镯上雕刻着各式各樣福字,看起來圓潤大方适合劉奶奶這個年紀的人戴。

劉奶奶接過手镯,仔細的看了,和她以前的那個很像。

劉奶奶以前也有一只手镯,是柏爺爺成親時給她買的,一直保存的很好後來卻怎麽也找不到了。柏榆一直想買一只一樣的給奶奶。

“我的傻魚兒哎,以前那個是你爺爺用鋁給打的,不是買的”看到這只手镯劉奶奶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那個時候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銀手镯啊”劉奶奶笑着說。雖然掉了的時候有些心疼,但是之後就忘了,哪裏知道柏榆一直記在心裏。

柏榆只記得花紋哪裏知道是什麽材質,看樣子只以為銀的“那你就當鋁的帶呗!”現在也沒辦法弄到鋁的,柏榆勸着奶奶。

難得見柏榆犯傻劉奶奶只好說“我就喜歡孫子買的”樂呵呵的戴上“好看”。知道孫子記挂着自己,比吃了蜜還甜。看着孫子懂事的樣子,感覺什麽都值了。

五一之後除了周末就沒什麽假期了,還好大學并不是全天上課,等大二課程就會少很多,想着暑假去找一份兼職,畢竟買房子之後卡裏就不剩什麽了,柏榆還想買那個盯了很久的房子,不僅卡裏的錢不能用還要存錢進去,學費和生活費也是一個問題。想着奶奶這些年靠着家裏的山林和田地供養自己,不能讓奶奶到這裏和自己受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