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忠君合玉臺會舊主,柔良怡家宴選新郎

話說這良怡公主乃是皇帝嫡長公主,從小伶俐可愛,備受皇帝寵愛,此次選婿亦是開了先例,只為能給公主選上一位她看得上眼的佳婿。為了良怡公主的身份地位,無數皇親貴胄王公大臣甚至屬國貴族紛紛前來應選。

儀式自卯時便開始,良怡坐在玉臺正中一處涼亭中,四方挂滿帷幔,面前亦隔一層薄紗。帝後等衆人遠遠坐在玉臺最高處,每位應選者由宮人報上家世名諱,在臺下遠遠先行過一禮,繼而進入涼亭與良怡相見,而其所言所說,只有亭中二人方聽得到,遠處衆人卻只能隐隐看個身形和相貌的大概。

及至午時,尚有大半未曾觐見,皇帝命先用午膳,再略作修整,因雖已入秋,正午的太陽還是十分毒辣,決定待日頭稍西再繼續。

晴雲與瓊煙伺候程貴人到廂房午休,君合借口更衣,匆匆來至玉臺後山,見炜衡已在等候,交換了一個眼神,再往前去,只見天同正立在一處磐石上眺望遠方。

君合行禮道:“公子。”

天同聽言,轉身上下掃了君合一眼,道:“半年未見,看你竟是氣色甚佳,看來宮裏的日子究竟比金府舒坦啊。”

君合一時不知如何接話,便道:“公子,時間緊迫,我們還是抓緊說正事,良怡公主——”

“良怡公主喜歡什麽顏色什麽氣味什麽茶點什麽曲子,我知道的比你清楚,恐怕近日來應選的還有比我知道的更清楚的,”天同打斷君合的話,“你以為我叫你來,是問你這些廢話的?”

君合張口結舌。

天同又道:“我問你,入宮半年,可有人對你的身份起疑?”

君合答:“沒有。”

天同問:“那可否有人發現你未曾淨身?”

君合心中無語,道:“當然沒有。”

天同又問:“那可有宮女嬷嬷又或是妃嫔侍衛王族之類的,對你不懷好意的?”

君合扶額無言,天同卻大聲道:“有還是沒有!”

君合驚得四處望望,見炜衡點頭示意無事,只得答道:“沒有。”

Advertisement

天同道:“好,那他呢?”說着沖炜衡的方向揚了揚下巴,“有沒有趁虛而入?”

君合徹底絕望,答道:“沒有。”

天同望着君合的眼睛道:“好,我信你。”繼而又道,“選婿之事,我要問問你?你希不希望我選上驸馬?”

君合聽此言,思忖片刻,道:“君合知道公子不想做什麽驸馬,只希望公子能順從自己的內心。”

天同嘴角勾起笑容,道:“好,我明白了。”說罷走到君合身側,“只是這事,我也有自己的考慮。選上驸馬,在宮中出入也方便些,也能多照應你些。所以這事,你不必操心了,有你這話,我已安心。”又溫柔道:“回去吧,耽擱久了你主子疑心。”說罷錯身離去。

君合與炜衡行禮恭送,及至遠去,炜衡踱過來道:“你這樣說,難道不怕傳入大人耳中令他起疑嗎?”

君合嘆息道:“大人若對我疑心,我便認了。你我自小受大人撫養培育,是為大人而活。可公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大人為了他的計劃連公子的性命都不顧,我實在于心不忍。”

炜衡聞言亦嘆息道:“不知該說你是太善良還是太傻。”繼而又道,“不過還好,公子還是打算去争驸馬之位,也算沒有妨礙大人的計劃,不然今日之事恐怕你要受到牽連。”

君合還在為天同惋惜:“只是公子要去争娶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實在可惜。”

炜衡卻道:“這世間事,哪裏就能事事如願了?你有心思去可憐他,倒不如可憐可憐我們自己吧。”

君合道:“公子待我們不薄,你怎的總是對他如此?”

炜衡失笑:“我們?他不過單單對你一個人好罷了。”

午休過後,選婿持續至傍晚,勉強将來應選之人通通過了一遍,內務府便操持着在青玉臺行宮辦了家宴。

酒過半巡,皇帝問道:“良怡,今日選婿,見了這麽多王孫公子,你可有心儀的對象?”

良怡道:“父皇,兒臣今日見的公子有數十位,他們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武藝高強,有的會作畫,有的會撫琴。可在兒臣看來,他們多是百般求娶嫡長公主,而非對兒臣本人囑意。”

皇帝卻問道:“多是?那其中可也有少數是例外了?”

良怡聞言只是笑而不答。

皇帝沉下臉色,道:“良怡,你是朕的嫡長女,朕也知道你一向心中有主意,才特特給你安排了這場選婿。帝王家的婚事這些道理,朕想你也應該明白,這已經是朕能為你做的最多的了。”

衆人聽言皆不敢出聲,良怡神一黯:“兒臣明白。”繼而又柔和一笑,道,“那麽兒臣想聽聽幾位母妃和弟弟的意見。”

皇帝點點頭,問:“皇後,你怎麽看?”

皇後笑笑,道:“臣妾今日遠遠瞧着,倒覺得李将軍家的公子不錯,生在将門,卻又喜好讀書,實在是難得的文武雙全。”

皇帝聞言卻一陣大笑,道:“你可是不知,李愛卿整日為這不愛習武的兒子傷透了腦筋,恨不得将他的書統統燒掉,只怕自己一身的功夫後繼無人呢。”

皇後方欲接話,蘭妃卻插話道:“嗳喲喲,李将軍性子那麽急,能教出喜好讀書的兒子?切莫一時大意,将來再認清也是個脾氣暴躁的主,沒得讓咱們良怡受了委屈。”

皇帝道:“說的也是。便是性子不急,父子間如此矛盾,未免家中不和。”皇後又要開口,皇帝卻接着道:“殷容華,程貴人,你們今日也去觀了禮,可有什麽想法?”

殷容華便道:“回陛下,臣妾今日瞧着,只有三位配得上咱們良怡,一是剛剛皇後娘娘相中的李家公子,一是何尚書家的何公子,再一個就是金宰相家的金公子。”說罷掩面笑了一下,道,“大概是臣妾私心吧,怎麽着都覺着文質彬彬的比那些舞槍弄棒的看着順眼些。”

程貴人附和道:“臣妾跟殷姐姐心思差不多,只是覺着何公子又有些太過文弱了些,秦侍郎家的秦公子倒也不錯,只是可惜侍郎的位份低了些,委屈了良怡。”

皇帝又問:“國楓國浩,你們看呢?”

二皇子道:“回父皇,兒臣想着,李公子愛讀書卻被李将軍責怪,旁的人家未必就沒有這樣的煩惱,若以此為由放棄實在可惜。兒臣還是覺着,讀書是要緊事,李公子如此之人将來必成大業。”

三皇子亦道:“兒臣也是這麽覺着。而且兒臣與李公子有些私交,知道良怡姐姐嫁給他絕不會錯的!”

程貴人聞言,看了殷容華一眼,殷容華也正望過來,難掩眼中的竊喜。

皇帝沉吟一番,對良怡道:“良怡,你可都聽了這些意見了,心中拿定主意了?”

良怡卻問:“父皇,您的看法呢?”

皇帝道:“朕沒有意見,你做決定便是。”

良怡道:“好,那麽兒臣選——金宰相家的公子,金天同。”

皇帝大喜:“好!拟旨!賜婚!”

衆人聞言紛紛起身下跪,恭賀良怡,良怡已行禮謝恩,大堂內外一片喜氣,卻無人窺得良怡的黯然神色和皇後的心有不甘。欲知良怡與天同究竟婚事如何,且看下回:慶佳節偷來一日閑,度中秋醉得三分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