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
期末,最後一門考試在一個梅雨時節的上午結束了。無論成績最終如何,眼下學生們都暫時解放了,三五成群嬉鬧着結伴回家。但是,家毅吃過午飯後又去了冷冷清清的學校。
大概一個月前,年級主任将家毅、章銘、徐明達、顧婧蘭和王玲五個模範生叫到辦公室,說他們這屆有的同學成績實在太差,讓他們在暑假幫忙補課,發揚一下同窗之誼。
這事說起來不複雜,做起來卻也不是那麽容易。當按照老師給的名單分頭找那些同學的時候,多數推脫考慮一下,極少有人直接應下。一開始以為他們是不好意思,無法适應同學突然之間變成小老師的轉變,然而家毅等人幾次三番地勸說,應下的人還是寥寥無幾。
由于期末考臨近,他們忙着複習也暫時無暇顧及此事。五人中較為開朗外向的章銘和王玲抽空總尋那些遲遲沒有回音的同學談心,了解情況。經過斷斷續續的溝通,他們總算是弄懂了背後的原因:這些同學家境不太好,每年暑假都要靠自己打各種零工補貼家用或者攢下學期的學費,有的還得照顧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根本擠不出時間再補習。倘若只為了提高成績參加補習,而致使他們無法湊齊之後的學費,豈不是本末倒置?
今天下午家毅等五人約定聚在學校,就是共同商讨補習的細節問題,但章銘、王玲反饋的情況讓大家陷入了沉默。這已經超出普通學生的能力範圍了,他們有心無力。
因放假帶來的喜悅之情一掃而空,回家的路上每個人的心情比往常更為沉重。
暑假開始的第一天早上,家毅他們在學校門口集中,然後挨家挨戶去名單上的同學家中通知具體的補課時間及地點,也竭力做最後一次勸說。
補習地點昨日開會時定在家毅的家了,誰讓劉宅在鎮上是出了名的大呢。而且父親、母親對此很是支持,早在考試之前母親就開始收拾屋子,多次跟家毅說讓他主動邀請同學們來家裏。
昨晚,家毅提起許多無法參加補習的同學後,母親唠叨着生活不易之類的,父親則捧着搪瓷茶杯思索着什麽。臨睡前,父親将家毅叫到書房,說劉氏可以提供一些臨時的活兒。或許有點辛苦,酬勞絕對比外頭高出不少,如果他同學的父母、親戚有興趣可以在孩子上補習課的時候來看看。而且,在劉氏做工的人可以将家中的幼兒托給曾是劉家的傭人如今自建托兒所的婦女照看,其費用由劉氏承擔。
“父親……”家毅驚喜地看着坐在太師椅上的劉二爺。
“小孩讀個書不容易,我們家有餘力,能幫則幫。你們老師信任你們,叫你們給同學補課,可別渾水摸魚,耽誤了人家。”
“不會的,謝謝父親!”
面對家毅帶來的意外之喜,大家的表情如昨夜的家毅般激動,士氣大漲,一個勁地問“真的嗎”。
章銘随手一拍家毅的肩膀:“好樣的!”随即信心滿滿地率先敲開同學的家門。
有了劉二爺的這番話,這一天家毅他們的努力終于有所見效,少數幾個将信将疑的同學也答應等晚上父母回來後跟他們提一提,明天去劉家探探情況。
“來,都進來吧!”母親熱情地招呼第一次上門顯得拘謹的孩子,及後面跟着的若幹面容憔悴略帶不安的家長。
“毅,好好招待朋友。”母親囑咐,然後領大人們去正廳,“老劉和幾個大孩子都出去了,你們先坐會兒喝杯茶,我去前頭叫長慶,讓他帶你們去做活的地方。”
說罷,正好多年來在劉家幫着打掃、煮飯的董媽端來茶水,她便出門找人。
之後的事情家毅他們便不清楚了,因為他們已經過了二門,進入專門為補課騰出的屋子。沒有大人在場,大家更為自由放松些,好奇地四處打量着:正中擺着兩張四四方方的八仙桌,周圍各有一條長板凳,牆角堆着二十幾只交疊放置的方凳,其他就沒什麽了。
“這裏原來是雜物間,前幾天才整理出來,有點簡陋。”家毅簡單介紹道。
“沒事兒,”王玲拉着顧婧蘭東摸摸西碰碰,“這兒挺安靜的,夠大,蠻适合我們的。”
“是啊,你家可真大啊!”徐明達贊道,其他人紛紛附和。
走了不少人家後,家毅也知道了部分條件比較艱苦的同學的家甚至還不及這間房的大小,而劉家卻是一座在鎮上排名數一數二的四進古宅。唯一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就是東南側幾十年新建的林宅,雖然占地面積仍然不可相比,但勝在新式而繁複的裝飾,不像每年只進行簡單加固和修繕卻從不翻新的劉家,已然失去耀眼奪目的光輝。
“宅子是祖先留下的,據說曾有數百奴仆,不過也只是‘據說’罷了。後來,家裏的傭人遣散了大半,空置的房間就多了。因為覺得家人住的太遠不怎麽方便日常走動,而且男女大防漸漸沒過去那麽苛刻,我們家就全住在外院了,二門以內其實難得進來,除了董媽偶爾還過來掃掃地,幾乎整個都成了放置雜物的地方。所以說,這裏一般相當安靜,極少受到外界打擾幹擾,應該是個不錯的讀書之地吧。”
等過了初始的新鮮勁兒,所有人圍着兩張八仙桌而坐,五個人依照之前商議各自負責的科目開始輪流講課。由于是頭一天,預料大家會比較興奮,難以靜心,故而實際安排的內容并不多,主要了解一下每個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多數人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點,以便後面的補習能更有針對性,達到良好的效果。
屋裏全是同齡人,沒有裏面對學校真正的老師的敬畏心理,補課的同學比較沒有心理負擔,坦誠地說出自己的不解之處。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種學習上的相互交流與讨論,無論施教者還是受教者均有所收獲。家毅等五人能被老師選中自然成績優異,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總有一兩門課某人擅長,而其他兩門則是另一個人擅長。在某人分享他學習的心得體會、小竅門的時候,其餘四人也能從中發覺自己欠缺的地方。
沒多久便到午飯的時間,母親和董媽特地準備了許多菜式,還搬出過年時才用的大圓臺面,架在餐廳的八仙桌上。
在母親溫和親切的招呼以及章銘不時說笑活躍氣氛的作用下,大家漸漸放開,大口大口吃着,也敢于學家毅的樣子,偶爾幹脆站起來自己動手夾稍遠處的菜。那幾個被家毅他們拉過來的同學此刻也露出了笑容,融洽地與身邊的朋友說笑嬉鬧。
飯後,經過母親允許,家毅帶着同學們參觀劉宅。要知道剛才好多人都明裏暗裏向他表示了對這座宅子的興趣,他們從小就聽聞劉宅之大,卻一直未曾親眼見過,如今有這麽好的機會,怎能輕易放過?
“其實就是占地面積大了些而已,并沒有什麽特別新奇之處,反而倒是相當得灰,內院上了鎖的屋子一年也不見得打掃一次。”家毅邊引路邊說。
轉了大半圈,章銘總算發現了扇沒有挂鎖的門,輕輕用力就推開一道縫,但出于對主人的尊重,他征求了家毅的同意。
“可以啊,不過裏面應該挺久沒有打掃,小心弄髒衣服。你确定想進去嗎……”
好吧,是他多問了,因為其他人全擠在章銘身旁,明顯一臉的好奇,像是唯恐錯過什麽珍貴的畫面。看來只有他對此提不起興致,畢竟家裏那麽多經年空置的房間,他生活了十八年早就習慣了。
陳舊的木門發出“吱呀”聲,章銘毫不在意地随手抖抖推門時沾上的灰塵,跨過門檻。
這個屋子不大,且堆滿了用布罩着的桌椅、櫥櫃,他們一進去仿佛連轉身都是難事。布,或許一開始是白色的吧,只是放置多年,嚴重發黃,完全掩蓋了原來的顏色。
“這些,都是古董嗎?”一個同學撩起布的一角,摸着八仙桌桌腿上精美的雕刻問。
“額,大約不是吧,我沒聽父親或母親提過。頂多算是年份久一點,是祖父、曾祖父之類的時代産物,應該還稱不上‘古董’。”家毅答道,他獨自悠哉悠哉地站在門外,聞言才往裏瞥了一眼。
“這樣啊……”語氣中帶着明顯的遺憾。
不過,這也沒什麽可遺憾的吧?他家是比較富裕,但不至于随意一件積滿灰塵的物件都是古董。家毅笑笑,耐心地在院裏等待他們熱情消退。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