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買賣

第二天是星期日,一周就休這麽一天,李曉虹還是依計劃早早起床,做做早操,練了一會兒字。

這時候想學些自己喜歡的知識都沒辦法,因為沒書。

鄉裏的書店不用說了,就有幾本連環畫。而縣城,在幾十裏外的地方,前世第一次去還是小學時去參加作文比賽。

那時兩個老師也都人生地不熟,小女孩跟着男老師開始不好意思說。後來想上廁所時只記得到處都是長長的巷子,到處都找不到廁所,為了找個廁所,步行走了很遠的路,把她憋的忍受到了極限,難受極了。

前世李曉虹一向浮燥,那些優美的文字是工作後心靜的時候才慢慢看的,記憶力已不好,具體內容都記不住。家裏零散的幾本書是馬恩列斯的書,這時又适逢家閑,沒有東西可以打發多餘的時間,一個早上加半個上午李

曉虹就覺得自己要閑得發慌了,咳,還是養氣功夫不到。

李曉虹覺得,回到過去,最痛苦的還不是物質生活的飛速下降,而是精神生活的貧乏,是連學點東西都沒地方可學的空寂。

姐品味的不是苦澀,而是寂寞,想到這句話,李曉虹有些風中零亂了。

沒有娛樂,沒有書籍,沒有對等的精神上的交流,特別是從一個網絡生活成為生活必備,各類書籍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年代回來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可怕地事。

家裏的僅有的一些報紙也翻遍了,看報紙上的信息,社會的改革開放已是必然,報紙已在為此造輿論。

不然去跟小朋友們做游戲?李曉虹搖搖頭把這個念頭晃出腦外,自己長了一個成年人的靈魂,無論如何也投入不了其中了。

最後,李曉虹找出了家裏角落裏的書,找到□□的選集,慢慢翻了起來。

其實品得進去後,發現□□的文字是非常好的。文字犀利,論點精當,用詞精确,記得高中時課本上還選了他還好幾篇議論文。雖然這對于習慣了後世豐富多彩網絡小說的人來說,有些枯燥了些,可有勝于無。

有事做時,時間就過得很快。

媽媽的話沒錯,爸爸上午回家來了。

聽到外面自行車丁零零地響,夾雜着爸爸和人打招呼地聲音,李曉虹就奔了出來。

看到爸爸正推着一輛半舊的永久自行車進院子。

他個子不太高,一米七向上一點兒,可身材挺拔,帶着軍人式的板正。而鼻子上戴着一付眼鏡,把身上那種軍人特有的陽剛沖淡了許多,顯得斯文有禮。

要不然媽媽這個經常在村子裏跑着開會的村女工委員,也不會嫁給爸爸這個獨苗。媽媽那個年代,獨苗說明沒人幫襯,都不樂意嫁的。

“爸,你回來啦。”

“虹她媽,我回來了。”

兩人間平淡地對話讓李曉虹鼻子有些發酸,這是她的爸爸,一向對她慈愛有加的爸爸。

這時候他身體還好好地,身體健康,四肢有力,正處于男人最美好地三十出頭的年紀。還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脊背,還沒有被病魔纏身行動不便。

從來沒有這一刻,她這麽感謝滿天神佛,不管因為什麽原因,讓她回到了這時,回到了父母仍健康的現在。

她沖過去,撲進了爸爸懷裏,緊緊地抱着爸爸。

前世自己很少見爸爸,偶爾見一次,他又匆匆走了。所以小時候李曉虹對爸爸是有些畏懼的,也就親近不起來。等到年紀漸大,作為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又不好意思和爸爸表達自己的親近。

而李志軍也不是會表達自己且感情外露的人,所以和爸爸的這個擁抱,卻是有記憶以來李曉虹的第一次。

原來爸爸的懷抱是這樣的,寬闊厚實,像山一樣安全。

也許是被自己閨女難得一見地親昵驚着了,李志軍有些笨拙地拍着女兒地背,寵溺地說:“閨女,怎麽啦,是不是有壞小子欺負你。來,告訴爸,爸給你去出氣。”

爸爸沒事,仍然健康壯實,真好。

天空這麽藍,空氣這麽新鮮,真好。

“沒事,你怎麽這麽久才回來?”

李志軍掏出一把水果糖塞進李曉虹口袋裏。

“是想爸爸了還是想爸爸帶的糖了啊?”

“嗯,都想。”李曉虹從爸爸懷裏出來,吸了吸鼻子。

李曉路不忿都被姐姐占了便宜,趕快抱着李志軍腿:“糖,糖,我的!”

“好,你也有。”說着,李志軍也抓了一把給李曉路。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抱大腿?李曉虹暗暗地想。

“你看你兩個閨女,都跟你這麽親,我白白在家天天侍候她們了。”

“打醋啦!打醋啦!又酸又香的醋喽!”這時外面街道上傳來賣醋人的吆喝聲。

一家人這時都笑了起來。

李志軍嘿嘿笑着說:“虹她媽,你不是吃我的醋嗎,這不,外面有人在賣了。拿了瓶子讓曉虹去打吧。”

“去就去!”張梅英白了他一眼,對李曉虹說:“給,曉虹,這是兩毛錢,咱們打一瓶。”

“賣豆腐喽,賣豆腐喽,水嫩嫩地豆腐喽!”外面又有人在叫賣。

“你看你運氣真不錯,一回來,賣東西的人都來了。要不就只能給你做水煮白菜吃了。”

“可不是嘛,還是我有口福,你們就跟着我享福吧。”

“我,福氣。”李曉路含着糖,含含糊糊地說。

李志軍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了李曉路,舉到了頭頂上,“舉高高喽!”

“曉虹,去看看豆腐怎麽賣的。”

“賣豆腐的,豆腐多少錢一斤啊?”

“五毛錢一斤,用豆子換的話是一斤豆子一斤半豆腐。”

回去告訴了媽媽,張梅英倒了些黃豆,李曉虹拿着瓶子,一家人都出來了。

換豆腐的人拉着一個平板架子車,正車把朝下停在街道大路中間。

“換得太少了,多些吧,一斤豆子能出好幾斤豆腐呢。”

“最多一斤六兩。我秤給你高些就是了。”

“兩斤吧,如果可以我就多換幾斤。”

“大妹子,你也知道,有時候點鹵點不好的話一整個豆腐都會壞掉。我也得要個功夫錢不是?”

“你看現在還沒人來,如果我買了吃着好,不就開了個好頭,也給你做做宣傳。”

“好吧好吧,最多一斤八兩,不換就算了。你可不要給別人說啊,給別人都不會再這麽便宜的。”

“成,你放心吧。”

從南京到北京,真是買家沒有賣家精。

李曉虹知道一斤黃豆能出四五斤豆腐,這樣的話賣豆腐的人對半賺都不止。可是,人家大老遠拉着架子車跑到這裏,不賺錢的話誰幹呢?

想到這裏,她想很快就要收秋了,每年割麥和收秋的時候大家出的力氣大,也都願意做些好吃的。如果自己家也便宜些弄個豆腐,那一段應該可以賣得比較好的,自己家也能賺一些。

最重要的是,賣豆腐只是一個開頭,通過這件事,她一直想實施的一個計劃才能更好推行。

但是這個事,給她媽說不行。媽媽從來沒做過買賣,一輩子都是個老老實實地農民,根本就沒這個經商意識。反而爸爸在外面跑,見多識廣,她得先争取爸爸的支持才行。

于是,她悄悄把李志軍拉到一邊。李志軍彎腰湊到她耳朵邊,自己女兒說:“爸,你看這個賣豆腐的可賺得不少,我一個同學家是做豆腐的,他說一斤黃豆一般能做四五斤豆腐呢。他賣給我們才給一斤多。不然在秋收的時候我們也去拉個豆腐,回來在我們村上賣掉?”

李志軍詫異地看了看女兒,他只知道女兒學習現在非常好,人聰明,沒想到自己閨女一陣子不見,還挺有些想法的。

“一般收秋大家都樂意吃些好的,豆腐做起來又快又好吃,這是個好辦法。只是我們家根本就沒人有空啊。我得上班,忙得回不來,你媽媽還得幹活。”

“你看,秋收的時候我們小學就會放兩個星期假,秋收我又幹不動活,正好可以去拉豆腐賣啊。”

“你這麽小,怎麽能行呢?”

“小又怎麽了,我都學過乘法計算了,只要你們再教教我怎麽認秤就沒問題了。”

李志軍又看了李曉虹半天,李曉虹靜靜不言,站得筆直任他打量。看女兒神情坦然,态度自然。李志軍也有些心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農村六七歲的小孩在家裏已是個小勞動力,幫忙帶孩子、割草,放羊,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都能幹。

李志軍就是覺得,有些舍不得,孩子還這麽小呢,就想着幫家裏掙錢,這是否意味着作為家長的自己不合格呢?

于是李志軍說:“其實你不用這麽慌着掙錢,咱們家又不是養活不了你。”

“我知道,可是我想去掙錢,我覺得蠻好玩的,再說你和爸媽掙的錢是你們的,我也想掙自己的錢。”

“可是你這麽小,個子也就比架子車高不了多少,能拉得動車嗎?”

“一個豆腐又沒有多沉,放到車上就更省力氣了。再說了,最開始我們也不用一下子買一個豆腐,就先買半個豆腐試試如何,這樣就更輕了。”

看女兒下定了決心,李志軍最終勉強同意了,然後兩人又合夥說服了張梅英。

一問,賣豆腐的叫陳相,就在五裏外的陳家村。一家人和他商量好了,等到李曉虹放假,李曉虹自己去拉豆腐,節省他的時間,為此,要按照一斤黃豆三斤豆腐的标準給,雙方皆大歡喜。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下好冷,西伯裏亞寒流經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