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廷推與改組內閣

翌日,皇極殿,朱由檢高居禦座之上。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督察院、大理寺、國子監等部門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六科給事中全部到齊,再加上四位內閣大臣,總計三十二人。

衆人皆知今日乃廷推之日,全都不茍言笑,肅穆而立。

廷推,乃明朝首創的一種政治形式,也是一種初級的民主政治。

明太祖朱元璋定:‘凡朝廷遇重大政事,或遇文武大臣出缺,必诏令六部九卿三品以上官員及給事中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朕取旨定奪。’

而其中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

而其中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拟議者,則謂之廷推。

朱元璋定制以後,歷代內閣諸臣皆按此例出,甚至仁宗宣宗憲宗三朝,大臣勢力強大之時,三品以上官員皆有廷推而出。

但萬歷後期以及天啓年間,由于萬歷的懶政和魏忠賢的跋扈,二十餘年來,廷推便流于形式。

時至今日,大臣們才終于有了一次像樣的廷推,因此參與此次廷推的大臣都非常重視,也非常激動。

“開始吧。”

朱由檢沖王承恩點了點頭。

王承恩跪拜之後,便起身揭開了大殿中央蒙着的一張紙。

上面赫然寫着三個名字。

韓爌、孫承宗、薛鳳翔。

衆人見了,或點頭、或撫須,并無異樣。

Advertisement

雖然祖制規定,對于參與被廷推的官員,在廷推前不予公開,目的自然是防備官員私下勾連、賄選拉票,以維持廷推的公平性。

但大明二百餘年來,真正遵從祖制的少之又少,蓋被廷推之候選官員,皆是由皇帝與內閣大臣商議而來,因此事前做到不被人知,實屬不易。

太祖之初,還為廷推洩密之事斬殺過大臣,但後來之君王皆無太祖之威,便皆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但這也就為以後的黨争留下了隐患。

公布了廷推名單後,便見工部尚書薛鳳翔接着就站了出來。

“陛下,臣請告退。”

“準。”

薛鳳翔跪拜之後,便退出了殿外。

此次廷推內閣大學士,是三人中選兩人,由于前期內閣已經通過氣了,薛鳳翔知道自己是來陪跑的,所以心中并沒起什麽波瀾。

随後王承恩便指揮幾個太監将籌子發了下去。

參與廷推的大臣每人兩根籌子,然後投到大殿中央的印有三人名字的三個箱子裏。

最後數籌子,以籌子多者排序,呈與皇帝擇選。

按理,皇帝應該取得票多者入閣,但明朝歷代帝王,也有直接簡拔排序靠後官員入閣的。

不過對于直接簡拔的官員,士大夫們從心裏是鄙夷的,因為這壞了規矩。

明朝士大夫向來以廷推作為對抗皇權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某人不經廷推直接由皇帝簡拔入閣,那今後官員的任免,皇帝便可一言決之,這對于整個文官集團無疑是不利的。

所以對于中旨簡拔入閣的官員,整個文官集團從整體利益出發,自然是極力反對的。

而被簡拔的官員,為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也多是堅辭不受,鮮有遵中旨入閣者。

久而久之,廷推入閣便成了選拔高級官員的唯一渠道。

不過此次廷推,朱由檢稍微做了一點改動。

分完籌子後,王承恩便将大臣們領到了偏殿,然後再依次進大殿投籌。

如此,大臣之間究竟投了誰,互相也就無法考證了。

此舉,既可真實的反應投票人的意願,避免被道德綁架,又可為官員結黨增加信任成本。

将公開投票,改成無記名投票,雖然只是朱由檢做的一點小改動,但卻為以後改變朝堂政治規則,埋下了伏筆。

一炷香的時間,衆官員投完籌子,又返回了大殿。

衆目睽睽之下,王承恩打開三個木箱,然後開始公開唱票。

最後,孫承宗得籌二十七支,韓爌得籌二十三支,薛鳳翔得籌十二支。

孫承宗和韓爌得籌,均超過了半數。

朱由檢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便當場拟旨,擢二人入閣。

對于這個結果,衆人也沒有異議。

孫承宗是先帝之師,又是東林領袖,入閣是題中應有之意。

韓爌是前朝首輔,後又受閹黨迫害,魏逆被處決之後,官複原職也是應該的。

所以,此次廷推并沒有在朝野上下掀起大的波瀾。

叩闕事件之後,随着孫承宗和韓爌兩位老牌東林黨的入閣,東林黨在高層官員中便有了話事人,之前的那些毫無章法的小動作也銷聲匿跡了。

這自然也是朱由檢願意看到的。

內閣輔臣充實到六人之後,朱由檢便給六人做了分工。

孫承宗主管兵部以及九邊事務,韓爌主管戶部、禮部以及賦稅之事,李國普主管刑部、大理寺及督察院等諸衙事務,張瑞圖主管工部,施鳳來主管吏部,黃立極抓總,主持內閣事務。

同時,朱由檢還對內閣的決策機制進行了改革。

改革後,內閣諸臣對于各自負責之事務,擁有獨立票拟權,但遇個人難以抉擇之事,亦可請首輔召開內閣辦公會議,內閣諸臣共議。

若議之不決,由內閣首輔主持票決,諸閣臣一票,首輔雙票,依票決結果,由內閣首輔形成集體票拟。

而且,朱由檢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還将每日朝會改為每月一次,日常事務改為僅由內閣諸臣參加的小朝會決斷。

每日巳時,朱由檢在乾清宮主持召開小朝會,內閣諸臣依次彙報各自票拟之事務,朱由檢現場披紅。

如遇不決之事,亦可與內閣諸公共議,必要時擴大至六部九卿參加。

另外,為了增強內閣的辦公效率,朱由檢還增加了內閣辦公人員的數量。

每位內閣輔臣下,配一值房司,每一值房司設都秘書郎一名、左右秘書郎各一名、書密四名。

八人服務一個內閣大臣,朱由檢覺得應該可以了。

此外,朱由檢還為每位閣臣配備供奉太監兩名,一來掌管內閣諸臣及秘書郎衣食起居,二來自然即是耳目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