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稻苗
外出尋找水稻的族人們回來了。
托裏走在最前面,懷裏抱着一大摞的綠苗,看樣子應該就是水稻苗。跟在後面的族人手裏,有的和托裏一樣,也抱着綠苗,有的卻是拎着些小型動物,看樣子大概是在路上遇見了順手抓的。
正好陶器分完了,大家一起迎過去。顏塗想水稻想得都快瘋魔,他好幾天沒喝粥沒吃大米飯了,這會兒一看到疑是水稻苗的植物,就頗有些把持不住。
有香噴噴的米飯在前面誘惑着,顏塗就跟眼睛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一樣,動力十足,沖在最前面,一下子就到了托裏面前。
小苗是被連根拔起來的,全株大概有二十厘米高,葉子碧綠修長,嫩得能掐出水來,讓人看了就喜歡。
顏塗從托裏手裏抽了一株出來,拉開系統百度水稻,他雖然高興,但也還沒歡喜過了頭。水稻秧苗是什麽樣的,他只憑借着成熟期的水稻外表來推測,算不得準,畢竟這世上長得相像的植物多了去,沒有實物對比,他可不能馬虎确定。
對着百度出來的圖片反複比照了多遍,再看了下形态特征,有足夠的把握後,顏塗這才露出個笑容:“是水稻沒錯。”
随着話音落下,族人們松了口氣,總算是沒白費工夫,以後的主食有着落了,等水稻長成後,就不用再每天冒着危險出去狩獵。
水稻苗已經找回來了,接下來就是種植。顏塗不懂這個,說來說去他對水稻的了解也僅止于水稻的果實是大米,可以吃;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插秧;以及那一次寫生時看見此起彼伏黃金稻海的震撼。
不過植物被整棵拔起後就活不久,這點顏塗還是知道的。
得趕緊移植。顏塗繼續百度,話說插秧是怎麽做來着?
有了,水稻種植全過程!點進去看看。
有了秧苗之後,要翻土施肥,灌水,插秧還有防治病害。顏塗的手指在施肥兩個字上停留了一會兒,現在這條件上哪兒去找有機肥?讓大家馬上解決五谷輪回之物拿來用也不現實,看來能做的就是插秧後,讓水稻自由地生長。
要插秧就得有稻田,部落裏從來沒有人種過東西,別說帶水的稻田,就是種菜用的旱地也找不到一塊。
沒辦法,只能馬上開辟。雖然現在這樣看起來,人工種植和野生沒兩樣,但是好歹是在部落裏,不會遭遇野獸踐踏。
顏宕考慮到稻田裏要常年有水的特殊性,打算直接在溪流兩岸開辟幾畝地。這樣的話,首先引水就很方便,其次這兩個地方都是空地,反正空着也是空着,還不如利用起來。
Advertisement
溪流兩岸一面靠樹林,但離樹林也有一段距離,中間空出來的草地面積挺大,沿着溪岸,在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最少可以開辟出四畝地。
溪流的另一邊則靠着大家居住的山洞,這邊的空地更多,除了靠近溪流的地方地面有裸.露出來的石頭外,靠近山洞的這頭基本上就是平整的土地,沿着溪岸,可以劃出來做稻田的地面積之大,幾乎就是對岸的四倍。就這,還是沒把溪流上下游看不到的地方加進來得出的結果。
種出來的大米,就算産量不高,只要不當做唯一的主食來消耗,供應整個部落綽綽有餘。不過這樣種的話,托裏他們拔回來的秧苗就不夠了。
顏塗把分析好的情況一說,托裏同意後,表示不是問題:“今天先開辟出田地,引進溪水,明天早上我再帶人去多挖點水稻苗。”
托裏說着,招呼一聲,大家把剛剛順帶回來的獵物瓜分後,就開始開辟土地。他們沒有機械或者鐵鍬這樣便利的工具,只能用石刀骨刀來翻土。好在這兩種刀刀面都挺大,再加上挖土的全是青壯年人,勁大,因此也不算費力。
幹這種活,最會出汗,顏塗怕等下他們口渴,會直接捧溪水喝,雖然這裏的水安全環保無污染,不過萬一引起拉肚子也不好,因此特意說了開水的好處和做法,讓其他人回去燒點開水送過來。正好陶鍋剛剛燒制好,大家對它正覺得新奇,迫不及待得想試試看,因此都帶着孩子,捧着陶器和獵物回去了。
其他人都走了,顏塗沒跟着走,他看着被臨時放在一邊的秧苗,怕午後的太陽會把它們曬枯萎,等不及明天插秧栽種,于是突發奇想——把秧苗放到溪流裏浸泡。
顏塗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有了足夠的水分,太陽再怎麽曬也不怕,更何況只是撐一下午,明天早上就可以移植。
溪流的水很緩,又不深,很适合浸泡東西,不容易随着水流飄走。
饒是如此,為了以防萬一,顏塗還是去對面林子裏扯了幾根藤條,一端捆在禾苗身上,另一端則綁到岸邊的大石上。
大功告成,顏塗拍拍手,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解決完禾苗被曬幹的危機,顏塗拿着之前分到的陶鍋,裝滿水後,疊加在一起端回了山洞。
回到山洞後他并沒有馬上燒開水,而是再折返回去,把剩下的碗勺和獵物都拿回來之後,才把陶鍋裏的清水倒進另一個完好沒有裂縫的陶鍋裏,起火開始燒。
比起石鍋,陶鍋的導熱性更好,在大火的加持下沒多久鍋裏的水就沸騰了。剛剛被火燒過,這時候陶鍋的鍋身還很燙,顏塗不敢直接碰觸,在廚房裏找了兩塊偏小的獸皮,拿來充當手套隔熱後,才敢去端鍋子。
把陶鍋裏的開水倒回之前的那個鍋子裏,然後把空了的陶鍋挂回架子上,往裏面倒滿清水後繼續加熱。
等水沸後重複之前的動作,足足燒了兩鍋的開水,顏塗往水裏加了點鹽,方便同時補充他們流失的水分和鹽分。加好後因為東西多拿不走,就分兩趟把淡鹽水和陶碗端到溪流岸邊。
等顏塗把開水送到的時候,已經有人站在一邊端着大海碗大口大口地喝水解渴了。倒不是顏塗手腳太慢或者別人太快,而是之前浸泡禾苗耽誤了一會兒,所以才晚了些。
好在這時候還是大鍋飯時期,族人之間關系又好,水送來後都是放在一邊,誰渴了就自己過去拿碗倒着喝,因此哪怕顏塗燒的開水得晚了些,托裏也沒有被渴到。
把開水放在一邊,方便他們取用後,顏塗這才注意到稻田的開墾進程。
部落裏的人和現代人不同,他們力氣大,雖然不熟悉農活,剛開始做時有些磕磕絆絆,但等順手後速度就上來了,再加上人多勢衆,于是乎只燒個開水的時間,他們就已經開辟出不小的一塊地。
族人目前都集中在靠山洞的這一面開墾,沿着溪岸辟出狹長的稻田,田的位置偏中間,無論離山洞還是溪流都隔着一段挺大的距離,留出了大家平時活動或者以後想做點其他東西的空地,土地規劃得很好。
青壯年族人們還在埋頭開墾,偶爾有一兩個口渴停下來喝水,喝完也馬上回去了,并沒有人借機偷懶。随着他們勞作時揮灑的汗水漸多,太陽也漸漸西沉。
這裏雖然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山頂洞人時期,但大部分自然規律都和現代差不多,太陽下山也同樣意味着這一天快過去了。
送完水後就在一邊圍觀,順便加油的族人們擡頭看了看太陽的位置,紛紛領着孩子回去,這時候該做晚飯了。
顏塗跟着他們一起回去,身為一個弱雞宅男,他拿過最重的東西大概就是電腦和外出寫生時背着的畫板,因此并沒有不自量力地逞勇上前和托裏他們一起開墾田地,而是非常自覺地把自己歸類到老弱婦孺裏的弱裏,十分有分寸。
這樣有分寸的結果就是,他現在也該回去做飯,避免天黑後托裏回來了還要再餓肚子。
艾拉原本走在最前頭,漸漸地速度就慢了下來,最後和落在最後面的顏塗并肩。
顏塗起先沒注意,直到一起走了一小段路後才意識到艾拉大概是有話要說,正打算問問她有什麽事,與此同時艾拉似乎下定了決心,不好意思地搶先開口:“你能教我們炖湯麽?”說完期待地看向顏塗,生怕他拒絕。
“不……”
顏塗剛開口,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艾拉有些失望,但還是露出笑容感謝顏塗。
“你聽我說完,”見艾拉誤會了,顏塗哭笑不得,解釋道:“我剛剛是想說不用我教,看了這麽多次大家其實都會做了,回去直接做就好,之前托裏和我商量過,本來今天中午就會提到這件事,但中午事挺多的,就想着推後再說,現在你提起來剛剛好,以後這些就不用再問我了。”
峰回路轉,顏塗的這一番話讓艾拉驚喜萬分,其他注意到顏塗這邊動靜,特意放慢腳步,豎起耳朵的族人們聽到了也非常高興,他們雖然早就學會了怎麽煮,但沒經過阿不如庫那同意,根據規定,私下裏還是不能煮的。現在好了,以後餓了想吃,随時就可以煮上這麽一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