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節

,張生夜會崔莺莺、西門慶勾搭潘金蓮……

與人說話永遠搞不清重點,膽小又較真,反應還很遲鈍。這麽不讨喜的性子難怪不得寵,偏偏傻人有傻福,獨善其身。

敬軒的呼嚕聲打斷了他們非常不愉快的談話。

齊丹嫣和項歲瞻不約而同轉頭瞥了一眼這位心理素質超級好的小皇帝,齊丹嫣忽然解開禙子的繩結,把不算很厚但至少也算塊布的禙子蓋在了敬軒身上,嘴裏還念念叨叨,“其實他挺可憐的,這麽小爹媽就都沒了,還要被那麽多的大臣罵成傻.逼……”

項歲瞻解下身後披風,走上前去,齊丹嫣對敬軒的疼惜讓他對她稍微動了一點恻隐之心,這種恻隐之心還沒動幾秒,本來準備給敬軒蓋上的披風被齊丹嫣自然而然接了過去,裹在身上。不但如此,她還捧起水壺,把本該讓敬軒喝的露水一口氣全部喝光。

“你冷不冷?”抹抹嘴巴,裹着人家厚厚披風的齊丹嫣明知故問道。

“冷。”項歲瞻故意回答。

齊丹嫣一聽,把蓋在敬軒身上的褙子掀起來,很熱情地遞給項歲瞻,“要不這個你湊乎着穿一下吧。”

可憐的小皇帝不但沒有東西蓋,連水都被喝光。

更要命的是,他們還是沒有意識到大乾正處在十萬火急的危難中。

項歲瞻把褙子抛回去,粗略估計了一下他們仨所處的方位,應該離睢縣最近。追兵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機會,他就算有能力以一敵百,護送他們倆回宮仍不大現實,不如将計就計,就當大乾同意了由皇帝親臨邊境簽約以表誠意。

于是,天亮之後項歲瞻帶着僞母子繼續往西走的同時,高調宣布禦駕親臨,讓沿縣百官郊外跪迎,順便帶足人馬護駕。一時間,為了吃羊肉串秘密出宮“微服私訪”的皇上和太後變成為了邊境安寧親自駕臨簽約的愛民領袖,人氣在西北邊境噌噌噌暴漲。

齊丹嫣趴在窗邊偷看跪迎的文武百官,問出了幾個讓人難以解答的問題——“這裏的羊肉串真的一個銅板一根嗎?确定是羊肉而不是老鼠肉嗎?”

敬軒不甘示弱,随即大秀智商:“為什麽一定要撒孜然呢?我們盛京都是沾芝麻醬。”

項歲瞻命人買來一百根羊肉串送進鸾駕,并吩咐侍候皇上太後左右的人,不吃完不允許他倆出來。

當晚,齊丹嫣的夢中都飄散着一股濃濃的孜然味。

在陰差陽錯、狗血漫天中,大乾仁武元年,小皇帝裘敬軒親臨睢縣與犬戎簽訂了《睢縣條約》,規範了邊境貿易,促進了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中原及塞外子民帶來了長達三十年的和平曙光,成為他最初的政績。

條約一成,大乾軍隊拔營班師随龍駕回朝,以魏憲繼為首的文官小團體寫了歌功頌德的文章三十篇,像發傳單一樣到處分發,待龍駕回到盛京之時,人手一篇,各種拍馬屁的華麗辭藻讓人聽了耳根子軟軟。

除了歌功頌德外,還有急于拍太後馬屁的大臣提出要為齊丹嫣上尊號。

尊號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時便開始有群臣上請,并不斷加長。唐朝武媚娘為了提升逼格,開創了皇後也上尊號的先河,并不斷給自己加上很多高大上的字眼,稱帝之後變成了“越古今輪聖神皇帝”,但流傳度比較高的是“則天大聖皇帝”這一稱號,也就是後人說的武則天。

給齊丹嫣上尊號一事很快被提上了日程,并在某一天早朝時由魏憲繼起了個頭,大家紛紛附和。

坐在珠簾後的齊丹嫣被捧得雲裏霧裏,為自己想出一大堆類似“美”、“花”、“靈”之類的美好詞彙,卻又不敢說。她透過珠簾往下看,左邊的文官們已經開始摸着下巴想尊號,右邊的武将對這種事明顯不愛熱衷,反應平平。齊丹嫣在武将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項歲瞻,只見他事不關己地垂手而立,目光微沉。她這幾天上朝不自覺地會去看他,可大臣們議事甚至做潑婦狀罵街時他從來不插嘴。

齊丹嫣見他那副低調的樣子,不由得懷疑那次兇狠地用手肘抵着她脖子的人究竟是不是他的替身。

“微臣以為,‘聖’字極好。”魏憲繼率先拍馬。

“微臣以為,‘天’字方能體現太後之尊德。”戶部尚書李鳴至不甘落後。

齊丹嫣驚詫了,以正紅色宮裝水袖捂着半邊臉。啊,他們想的那些字好像十分厲害的樣子。

“母後意下如何?”敬軒多日來就在朝堂上學會這麽一句話。

“大好,大好。”齊丹嫣正色點頭。

“太後聖明!”魏憲繼明顯會錯意,點頭稱贊道:“‘大’字亦好!”

聖、天、大?項歲瞻在腦中将這幾個字過了一遍,逾矩擡眼看了一下居高座之上的齊丹嫣。珠簾下,只看見那雙小巧的紫紅緞面翠玉鞋呈內八字小小氣氣地縮在緋紅蹙金合歡花百褶裙下。項歲瞻輕輕往上擡了一擡唇角,移開目光。

齊丹嫣清了清嗓子,“項愛卿覺得怎麽樣?”

“微臣粗鄙,不懂這些。”項歲瞻撇得很幹淨,習慣性裝起文盲。在大家都以為武将們都沒意見時,他忽然再次開口——“微臣只是覺得,太後還不到大鬧天宮之時。”

朝堂集體沉默了十秒,文官集體下跪,齊聲道:“臣有罪。”

差點就成為“齊天大聖太後”的齊丹嫣明白過來後,尴尬地撓了撓後腦勺,上尊號一事,日後再議。

作者有話要說:

蛋蛋的憂傷

文官們紛紛想着怎麽拍馬屁,項歲瞻卻在追查調換折子的主謀。因為小皇帝還未親政,各地遞上來的折子按所言之事将各自被分派到六部審議,由六部尚書拟出策略若幹再交乾清宮請皇上、太後定奪。項歲瞻的折子乃八百裏加急,應該直接呈給皇上。但從折子送入宮門那一刻起,奸人就可從中作梗,指使太監偷梁換柱。

據傳,恭親王收買人心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紫禁城內約三分之一的太監都以被他納入麾下,這些太監分布在各個宮殿角落,私下串通偷換折子并不是不可能。況且,恭親王不止一次暗示過項歲瞻,敬軒年幼無能,難當國家大事。雖然項歲瞻十分同意恭親王的觀點,但皇權天授,還得看各自的造化。

恭親王擁有皇室血統,地位崇高,要将其扳倒并非一日兩日就可辦到,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還需從長計議。他現在之所以搞那些陰招,還是忌憚着項歲瞻手中的兵權。

“将那日碰過折子的太監名單查出來,本将軍有機會命人一一嚴刑拷打。”雖然外臣管不了內事,但他項歲瞻在盛京也算只手遮天,事關謀逆之事,也顧不了那麽多。

這邊項歲瞻為了太平盛世操碎了心,那邊花樣作死團團長敬軒仍對政事不怎麽上心,而本該勸誡皇上勤勉的太後整日沉浸在治療近視眼裏不能自拔,子魚回報,齊丹嫣一日兩次請太醫為她針灸,早晚腦袋上插了長長短短的針,活像一只刺猬,十分怕人。

可能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一次日全食之後,全民處在一種“不祥之兆”的恐慌中,這種恐慌本該被秋日的豐收所沖淡,但一場忽如其來的蝗災使得很多成熟的作物都變作枯草。随即而來的,是一場可怕的瘟疫。

非常不幸的,齊丹嫣的娘家也受到了瘟疫的波及,家人來信說,整天舞文弄墨、不愛鍛煉身體的齊老爺難敵瘟疫,病逝了。這下可不得了,齊丹嫣自從接到娘家的信之後,就不上朝聽政了。子魚回報,她連眼睛也不治了,哭得厲害。

朝堂上難得主動發言的項歲瞻在某天早朝上自請巡查麽佬族地,“臣鬥膽啓奏,早年臣聽聞麽佬族醫術古怪,多有奇招,如今瘟疫自江南波及蜀地,唯麽佬一族安然無恙。”

敬軒一聽,點頭不止,“愛卿要去西南,不如順道去一趟蜀地,聽聞母後之父病逝,我……朕賜其一等伯之禮厚葬,你去看看,回來也好回禀母後。還有啊,朕聽說蜀地的土居然是紫色的,你帶一桶回來。”

對于小皇帝極品言論,大臣們早已見怪不怪。

項歲瞻要去蜀地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齊丹嫣耳裏,她不再要死要活地哭,而是叫人宣他到慈寧宮來問話。為此,她還叫子魚和錦繡為自己好好打扮了一番。

錦繡再遲鈍的腦瓜子,也有所覺察了。她去打水給齊丹嫣洗臉的時候,偷偷對小東子說:“我覺得太後是很倚重項将軍的,以往皇上來勸她都不聽,今兒個主動宣項将軍來,不再哭了。”

小東子感覺到巨大的危機,“我看太後八成覺得項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