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月圓

齊璟看着滿臉期待的鄧松, 這才想起來這個特別的日子。

每年此日,宮中都會設內道場祈建孟蘭盆會, 以供先祖聖位。

其間宗正寺會建巨幡, 上書帝名號, 自太廟迎之入內道場, 整個道場內梵樂悠揚,旌幢蔽日, 百官迎拜,場面甚為壯觀。

而在民間, 這一天夜裏, 家家門前都會擺設供桌,上置糧食五谷、果品蔬菜作為祭品, 祭奠那些無處可歸的孤魂。

人得一飽, 可耐三日;鬼得一飽, 可耐一年。這樣的祭供對于沒有後人供奉的孤魂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百姓們還會在自家屋檐下挂一些形式簡單的紙燈, 用來給亡魂照路。

當然, 除了薦新祭祖、焚楮送亡、普度施孤和布田祈谷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 就是鄧松所說的燃燈祈福。

這麽多年齊璟都是在宮中參與皇族的祭祀,也會與皇祖母、父皇等宗親一起在宮內的湖中放水燈,還從未參與過民間的這種活動。

“瓊寧是郡府城, 城郊又有濁河支流,到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人去河邊放水燈的!”

鄧松再老成, 說到底只是個半大的孩子,他既想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水燈,也想去瓊寧城看看熱鬧,所以才有此提議。

一開始聽到這個建議,齊璟的第一反應是反對的。

畢竟他才剛制造偷跑去瓊寧的假象,反将了別人一軍,若是這個時候真跑去郡府,有個什麽萬一,豈不是功虧一篑。

“十一殿下想看水燈嗎?”不知內情的鄧松知道七皇子最疼十一皇子了,若是小皇子想去,他家殿下一定會好好考慮的。

誰知道小殿下只擡頭看了看他,友好地對他露齒笑了笑,嘴裏跟着念叨了一句“燈燈”,然後就繼續低下頭玩自己的球去了。

齊璟見鄧松瞬間耷拉的腦袋,早就料到小十一不會受其誘惑。

因為去歲這個時候,小十一還在岚思殿,盧昭容身子弱,沒有來道場參加法會,夜裏也沒辦法起身去放水燈。

Advertisement

病人、體弱的女子和嬰孩壓不住,在這種日子很容易受到驚吓,所以陛下沒讓人抱小十一出來。

對于他來說,心裏沒個概念,自然不明白鄧松在期待着什麽。

就好像沒吃過槐花糕之前,各種糕對于小十一來說,其實沒什麽差別。

他對燈的印象還停留在太後千秋看到的彩燈,相比之下集市上的小吃其實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可惜重九跟十一皇子說過了,七月十五只有燈,沒有吃食,小家夥頓時興趣缺缺。

最後還是洪淵大師見他又在寺中待了大半個月,除了偶爾上山外再不出竹林院,覺得這樣束在屋內也不利于開闊心胸,于是建議他趁此機會下山去,順便也看看瓊寧郡府。

“殿下來鎮國寺,祈福做功德,游歷經塵世,皆是有益的事情,貧僧會給京中去折子,不叫殿下為難。”

七皇子思考再三,決定等住持大師的折子有了回信,再根據父皇的态度做安排。

……

随後,天京宮城紫宸殿內,皇帝得了鎮國寺的折子,乃是住持洪淵大師親筆。

他看完之後,對童海道:“老七這次出去,性子倒是好好打磨了一番,看來叫他待在瓊寧,倒是待對了。”

洪淵大師每次的折子裏,都會先把七皇子的近況寫下來。

他語氣平和,講究實事求是,沒什麽華麗的辭藻和精美的修辭,單講事情——正因為如此,他寫的東西才特別叫人信服。

老七外向,性子跳脫,但到了鎮國寺,卻能靜下心來,認真行祈福之事,這讓皇帝十分驚喜。

關鍵是他堅持了這麽長時間,還絲毫沒有松懈的意思,表現得專注而有毅力,令人刮目相看。

青州皇帝突然發現,自己越是與這個兒子相處,就越是能發現他的優點。

過去他把注意力放在老二、老五他們身上,因為老七沒有覺醒神武,多少忽略了些,現在想想,真是一件遺憾的事。

好在現在他發現了這個兒子是個不錯的,也不算晚。

好在青州境內還有不少富庶之地不在邊境,所以不需要覺醒的皇族鎮守,可以考慮作為老七的封地。

童海不知那折子的內容,但想着多半與七皇子殿下有關,于是說話更謹慎了些:“殿下本就有純孝之心。”

這還是陛下自己說過的,所以童海挑出來附和他,怎麽樣也不會錯。

“這幾年一到了夏季,老七總是身感不适,朕此次叫他去瓊寧,也是讓他借此機會養一養,沒想到他還是病了一陣。”

皇帝将折子放到案幾之上:“太後挂念他,朕才特意派人去看老七,原本以為姜亢是個謹慎的,沒想到,竟然還是打擾老七休養了。”

童海想起上個月領着皇命高高興興去瓊寧的姜亢,是如何灰頭土臉地回來的,心中不禁唏噓。

司禮監掌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被稱為“宮城第一署”。與之相對的,同為十二監的司設監事繁又雜,卻無實權。

姜亢比童海要年輕些,雖然輸在不是府邸出身、與陛下少了層親近,但在宮中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因為辦砸了差事,他一個在紫宸殿待了大半輩子的司禮監大內官,被調任司設監不說,還要去行宮當差,幾乎等同于進了冷宮,翻身無望。

在童海看來,姜亢想回皇宮,恐怕這輩子都沒希望了,除非……

明眼人都知道,這件事背後肯定有人在籌謀推動,只不過沒料到七皇子殿下是真病而非裝病。

出乎童海意料的是,即便陛下這樣嚴厲地對姜亢,卻并沒有順藤摸瓜徹查下去的意思。

其實仔細想想,只處理冒犯七皇子的姜亢,而不追究其他人,幾乎算得上是一種不痛不癢的處理方式。

童海了解皇帝,陛下這次既然放過了始作俑者,就必要在其它方面給七皇子一個交代。

果然,文思殿最近頻頻接駕,俞昭儀那裏光是得陛下的賞賜,都得了好幾回,在後宮之中是極有臉面的事。

六皇子雖然經常來宮裏,陪坐慈安宮,但要論能把太後逗樂的人,還是當屬七皇子頭一份。

太後心疼這個半年裏總在外跑的皇孫,對皇帝頻頻賞賜文思殿的事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還常常在後宮之中提及七皇子,言語中透露着想念。

太後娘娘對于陛下對姜亢的處置沒有任何異議,還言明行宮就是要有姜亢這樣的老人打理,才叫人放心。

童海沒必要對自食其果的人落井下石,所以沒有順着陛下的意思踩幾腳這個昔日同僚。

倒是青州皇帝提了提姜亢就再不說他,而是嘆道:“連下山去放個水燈都要讨朕的主意,老七的性子是磨好了,但膽子也變小了,這可不行。”

他想到了什麽,吩咐童海道:“叫人取了今歲宮裏做的燈,給老七送去,他長這麽大,也就看過宮中湖裏放燈,是時候到民間去看看,我青州百姓如何生活了。”

“是,殿下。”童海聞言,立刻退下,照皇帝的意思安排下去。

……

于是,遠在瓊寧的七皇子殿下很快就得了準信,還有宮裏給準備的水燈。

因得到了父皇的首肯,齊璟再無後顧之憂。

他與住持大師商量好,準備在七月十五日當天參加完鎮國寺的孟蘭盆法會,再帶少玄他們去郡府城看看,見識見識民間的放燈活動。

七皇子原本以為鲛人也沒見過這種祭祀方式,卻沒想到少玄其實是知道水燈的。

這不是因為少玄見多識廣,而是因為齊璟沒有在海邊久居的經驗,不知道在萊夷衛的海岸邊也有類似的活動,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場面甚至比內陸還要壯觀。

每年的七月十五,沿海的漁民們會聚在海邊,舉行隆重的放海燈儀式。

那些海燈有的是用絹做,但大多還是用紙,外形也多與海物有關,如蝦燈、魚燈、荷花燈、海星燈等等。

少玄記得自己還在少海的時候,曾經跟族人一起在近海的地方看岸上的人放燈,場面極其震撼,讓人見之難忘。

黑漆漆的天地之間,明月高懸,不見繁星。

綿延的海岸線上站着成百上千的人,他們将一盞盞水燈放到海裏,看它們随着海流的方向漸漸漂遠,漂向廣闊無垠的大海。

一盞水燈也許是渺小的,但成千上萬的水燈漂向大海,那畫面即便看一次,也是永生難忘。

哪怕是海中的鲛人,也被這樣的景致所吸引,不自覺地靠近海岸。

少玄雖對九州的人不感興趣,但少堯卻總是想叫弟弟看看這場景,幾次瞞着族中的長老跑到少海近海,還把少玄帶在身邊,所以少玄對此并不陌生。

真到了七月十五的時候,月亮變得又圓又亮。

一開始提議的鄧松那天反倒變得安靜了許多。

齊璟理解他失去父母的傷痛,帶他們參加法會,然後一行人小心翼翼地下了山,來到了寧水邊。

果然如鄧松所說,水邊已經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皎潔的月光之下,大家雖然都面色凝重,但周圍并不是種絕望的氛圍。

相反的,仿佛确信這些水燈會把自己的思念帶給逝去的親人,多少是個慰藉,衆人充滿期待。

等放燈儀式正式開始,齊璟抱着小十一,貼着他的小臉蛋輕聲道:“看,十一,那就是水燈。”

一下子就有幾十條小水燈去了河裏,終于把小家夥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十一,終有一天,我們也會乘着這樣的舟到遠方。”

人固有一死,若是死後有人牽挂,怕是任何富貴榮華都比不上了。

——上輩子自己如果沒有重生,會不會有人記得他、想念他,像這些人一樣,為他點一盞水燈,為他照路?

這樣想着,齊璟的心情就突然沉重起來。

然而,小十一摸摸他的臉以示安慰,卻并不贊同哥哥的話。

“哥哥很重,燈燈沉了!”

心中一點惆悵瞬間被驅散的七皇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