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答應 (1)

貴妃與木槿正在讨論膽敢截胡的朱答應,  皇後處便打發了人來。

是青提親自帶了兩個老嬷嬷,四個宮女前來。青提跟葡萄對皇後來說,就如同紫藤和木槿對高靜姝。

所以高靜姝見了她也格外客氣,  還招呼人上茶點。

青提連忙屈膝道:“貴妃娘娘折煞奴婢了。”然後招手讓四個宮女上前,指了她們手裏四匹雲緞道:“這是今年新上的花樣,  總共就二十匹。太後娘娘處十匹,  裕貴太妃處六匹,剩下的就都在這兒了。皇後娘娘說貴妃這三日侍奉太後辛苦,  理應得這些。”

高靜姝見這雲緞與以往不同,  光芒流轉間竟似星輝閃耀,  又聽說這樣珍貴,就擺手道:“就四匹都給我?不必了,  我就留一匹吧,  多謝娘娘的心意。”

青提堆笑道:“貴妃娘娘只管收着,這是今年的星沙雲緞,  不知織造局如何弄出來的新花樣。貴妃也是知道我們娘娘的,  最喜內斂雅致的布料,這種綢緞縱然做了衣裳也不會上身,  倒是辜負了。皇後娘娘已當面回過皇上,  将這幾匹星沙雲緞轉送給貴妃,皇上都說只有貴妃娘娘襯得起呢。”

話說到這兒,高靜姝只能受了。

青提又指着兩個嬷嬷四個宮女道:“因圓明園繡房人手不夠,皇後娘娘前些日子剛從宮裏四執庫和繡房調了些人手來,  如今貴妃娘娘且用着,  不夠再撥。”

體貼到旁人需要的前頭去,皇後一貫如此讓人如沐春風。

高靜姝就連着之前得的緞子一起搬出來,讓她們裁度着做幾身新衣,  尤其是星沙緞的,一定要做的出彩:皇上賞了這樣難得的料子,自然要看她穿出來。錦衣夜行可不是皇上的風格。

她就得穿的極漂亮,皇上才能高興呢。

四執庫和繡房的宮女都有一手好的花樣子,兩個嬷嬷先向她獻策,圍着貴妃道:“如今越發流行襟邊及袖端處鑲繡多滾幾層,甚至出了十八鑲十八滾的花樣——娘娘如天仙下凡似的,繁麗些必然好看。”

高靜姝想起層層疊疊的大袖子就覺得頭疼,近來宮裏流行袖口寬大的倒大袖,再滾上無數道邊,垂手如雙鈴,顯得手腕格外纖細。漂亮是漂亮,但整個人也太複雜了些。

不過高靜姝想想乾隆喜歡的瓷器,可見他确實喜歡這種人間富貴花的調調,便應了将星沙緞裁剪的至臻華美些。

兩個嬷嬷也不是全然攬功的人,又指了天水碧和飛霞色兩匹緞子道:“這顏色極輕柔嬌嫩,奴婢們年紀大了,只怕拘泥了,倒不如這些小宮女們說不得有些新鮮法子。”

清裝不似漢服寬袼松擺,束起腰身。相反,其袼部緊窄,腰肢如筒,實不太顯女子身姿玲珑。于是高靜姝便再格外要了兩套上襖下裙,類似于明橫襕的馬面裙,鳳尾裙,百蝶裙,将腰身收緊下擺放寬,顯得格外飄逸些。就這,高靜姝都不敢在紫禁城裏穿,只準備趁着在圓明園的時候,日常穿兩天,也不敢穿到宴席上。

Advertisement

雖說滿人入關換服,是男從女不從,外頭許多官宦人家的太太和貴女們也喜歡穿各色的漢服,尤其是江南那邊流行尤甚,可宮裏頭,還是要标準的清裝打扮。

一青緞背心的宮女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問道:“娘娘不若做幾身緊身的騎裝,今年木蘭秋狝便可用上了。”

女人讨論起衣服來,時間總是過得格外快。一個多時辰後,幾人才拿着貴妃定的花樣子,又搬了小山一樣的衣料走。

今夜是十六追月之夜,只要貴妃無恙,皇上一般是翻貴妃牌子的。高靜姝早早到了九州清晏,再次做起磨墨的短工不說,皇上竟也要她剝橘子。

高靜姝心道:真不愧是母子,京城冬天這麽幹,非要吃橘子,也不怕上火。

她照常浣手然後剝橘子。

皇上在一旁含笑看着。

一邊是親娘一邊是愛妃,皇上這幾日是十分關注貴妃伺候太後禮佛之事的。往太後處請安後還特意親自問了孟姑姑,貴妃這幾日可有錯漏。

孟姑姑也樂意賣好給皇上,何況貴妃并無錯處不說,還表現頗好,于是更是事無巨細告訴了皇上,更強調了太後的慈愛:“太後娘娘還留貴妃用了一頓素齋,這幾日午膳也都有可口的菜肴賜給貴妃。”

剝過橘子,高靜姝再次浣手,等轉過頭來發現只剩了橘子皮。

她心裏埋怨:太後她老人家就吃兩瓣,剩下的給了自己,皇上怎的這般能吃,一口不留。

這樣想着她就暗戳戳問道:“皇上別用這麽多橘子,要上火的。”

皇上執了她的手,拉她來身前站着,笑道:“是愛妃剝的橘子甜。”然後又細看了看她的指甲,也嘆了句可惜,然後開始說起養生之道,教她好好保養。

宮裏請太醫其實是很麻煩的,而且小的傷風感冒就得“清清靜靜餓兩頓”,稍大點的問題就要開始灌藥汁子,所以從康熙爺起,幾代皇上自己都會研究下醫術。雖不精通,但基本的藥理也懂一些,也是防着太醫糊弄的意思。

雍正爺還自發的研究起了丹方,當然因後果不太美妙,以至于乾隆現在都對道家不感冒,轉而更加關注養生。

高靜姝認真聽着:眼前這位可是皇上裏壽命最長的人,杠杠地活到了八十九,自己一定要向他學習。

等皇上說到适量飲酒的時候,高靜姝連忙道:“皇上賞我一壇好酒吧。”

林太醫自從說完可以飲酒後,頗覺失言,拿出十二萬分的精力來盯貴妃,而紫藤木槿更是以圓明園住處無酒來應對貴妃。搞得高靜姝想小酌一杯都找不到一滴酒。

皇上聽太醫說可以适量飲酒,便揮手讓李玉将窖藏的各色好酒都取兩壇子放在貴妃處,以免日後兩人想要對飲還得回九州清晏取。

正說着,小福子低眉順眼溜進來,戰戰兢兢道:“回皇上,朱答應說自己頭暈不适,請皇上過去看看。”

嚯,截完皇後的胡開始截貴妃的胡了。

高靜姝眼看着皇上唇邊笑意微微一淡,就在心裏先替朱答應點了個蠟。

皇上轉頭問她:“愛妃說朕去不去呢?”

高靜姝痛快點頭:“去。”然後率先站起身來:“臣妾陪着皇上去看看這位頭暈的朱答應。”

朱答應見貴妃也來了,第一反應卻是很高興。

高貴妃的性情她是聽說過的,醋妒不容,這回肯定是想霸攔着皇上不許來探視自己未果,所以只能跟了來。

朱答應心裏美滋滋:可見自己在皇上心裏多重要啊。

既說是頭暈,朱氏又是疑似有孕人員,自有太醫前來診脈。

朱答應見了皇上貴妃還是作勢要起身的,皇上負手道:“罷了,先診脈吧。”朱答應不免委屈,皇上竟不曾伸手扶她。

說來也是巧,今日當值的太醫也姓個朱,但現在這位朱太醫将這位同姓的答應恨得咬牙切齒。

只因他不得不對皇上叩首請罪:“臣無能,暫把不出喜脈。”

雖說女子體質各異,很多人喜脈就是顯的晚,太醫把不出情有可原,可一回回在皇上跟前說自己請不出來,實在落不下什麽好考評。

果然皇上的臉色淡的要命,只施舍給朱太醫一個眼風:“下去開方子。”

朱太醫口苦:這,這開什麽方子啊,朱答應不管有沒有孕,但肯定是沒病!只好疑孕從有,給她開點安胎藥了。

皇上貴妃親至,自然有宮人太監搬了一個大圈椅和一個酸枝木高凳來請兩人坐了。

朱答應見貴妃真的實在的坐了,并沒提前告退不說,眼睛還在自己身上盯了好幾下,不由咬牙:當着貴妃自己怎麽跟皇上說體己話,怎麽撒嬌呢。貴妃真是好沒有眼色。

上回皇上沒給自己常在的位份,這會子怎麽也得要了來才是。

偏生貴妃還開口:“朱答應看起來氣色挺好的,這屋裏憋屈,皇上久待也不好。”

主要是高靜姝自己不想呆,想走了。

朱答應住的本就是圍房,窄小閉塞,因她又怕着了風所以關門閉戶的,味道難免就不好聞。可能為着皇上來,朱氏特意熏了一把濃香,兩種味道夾雜就更令人不快,高靜姝實在坐不住。

皇上只有比她更金貴的,也準備迅速撤退。

可朱答應一聽便百般不樂,只覺得貴妃坑她,于是她便要坑回來:“妾原比不得貴妃娘娘尊貴,自然屋舍窄小。只是娘娘如此尊貴體弱,想來這等懷孕的辛苦肯定也是受不住的。因而上天憐憫,必然不會讓娘娘辛苦。”

李玉在旁邊聽得寒毛都豎起來了。

這世上竟真有傻大膽!

李玉仍舊低着頭卻擡起眼偷觑皇上,果然見皇上眉目間聚集起一片陰雲。

皇家重視子孫福澤,皇上登基多年心心念念除了嫡子一事外,貴妃一直無孕也是他心中記挂之事。只是他都顧慮貴妃心情,雖流露過期盼,但從未對貴妃無孕加以一句重話。

如今朱答應竟就這麽當面叫破,直戳貴妃傷處。

皇上心情驟然惡劣起來。

若是皇上追過星,應該就能理解這個心情。同時喜歡幾個明星的話,追星達人都以為自己可以一碗水端平,唯有當兩家撕扯起來的時候,才能真的明白自己更喜歡誰:感情比理智向來早一步站隊,你的心會自動偏向一方。

皇上此時便是如此。

他原以為自己是個極重視子嗣的皇帝,且他登基九年來子嗣也稀少,故而只要妃嫔有孕,在此期間只要不犯大過,自己都能體諒。

一切為了皇家綿延後嗣讓路。

可現在真眼睜睜看着朱答應刺激貴妃,皇上卻立刻就惱了。

再側臉一看,貴妃面色蒼白,朱唇微啓顯然是黯然神傷,心裏一把火燒的更旺了。

高靜姝不是黯然神傷,她是吃驚。

方才朱答應當面怼貴妃不會有子嗣,高靜姝覺得心口忽然轉過一陣尖銳的疼痛。

她不由錯愕。

其實她一直有感覺,畢竟她是一抹幽魂寄在貴妃身上,貴妃殘留的情緒有時候還是會影響她:比如對紫藤木槿的信賴,對皇上的自在談笑,對高家人的親近在意,可這些情緒都很淡,甚至她自己也很清楚這點殘存的情感。

唯有這回,這痛楚來的劇烈。

高靜姝吃驚過後不由難過起來:可見貴妃生前有多麽渴求一個子嗣,她太想要一個與心愛之人的孩子,這樣濃烈的情緒甚至在她香魂消隕下,都這樣強烈的留在身上。

短暫的痛楚難過後,高靜姝立刻支棱了起來:居然敢咒她!上一個怼她的純妃都已經被她斬于馬下,朱氏這是稻草人點火,自己找死啊!

只是她剛要開口,皇上的手卻忽然伸過來握住了她的手,溫熱而有力。同時皇上另一條臂膀直接圈過她的腰肢,半抱半托地将她扶起來,直接擁着她向外走,語氣柔和裏帶着一點高靜姝聽不懂的情緒:“別傷心,咱們這就回去。”

皇上再轉向李玉的時候,語氣卻驟然冷了下來:“朱氏僭越,以下犯上沖撞貴妃,自今日起禁足此處不得出,找兩個懂規矩的嬷嬷好好教教她!”

李玉忙應是。

高靜姝:等下,我還不想走,讓我再說兩句話啊!

偏生此時倒黴的朱太醫又開好了方子進來,準備遞給皇上過目。皇上卻看也不看:“朕将朱氏交給你了,她若再有頭疼腦熱,朕便革了你的差事!”

朱太醫膝蓋一軟連忙跪下,眼淚都要飚出來了:我這是倒了哪八輩子的黴啊!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值班太醫啊!

朱答應見驚變突起,一時還在半張着嘴發呆呢。直到見皇上擁着貴妃已經走到了門口,才慌慌張張要下榻,口中叫着:“皇上,皇上聽妾身解釋啊……”

李玉一個眼神,早有宮女太監上前死死按住朱答應,還小心的避開了肚子。

更有小福子機靈的不得了,送着皇上貴妃出門後接着死死關上門。然後一改在禦前的卑微憨厚,立刻挺腰腆肚道:“你們小心伺候朱答應,從今日起,答應再有不痛快,就得先把你們送去慎刑司!”

然後目光又落在哭鬧的朱答應身上:這位最好真的有身孕,否則可要倒黴了。

一路走出圍房,還有兩個‘碰巧偶遇’來給皇上請安的答應和官女子冒出來,皇上卻俱是冷着臉,連個免禮都沒說,直接擁着貴妃繼續往前走,就讓她們這樣跪着。

“皇上。”高靜姝扯了扯龍袍的袖子。

皇上這才放手,目光沉沉道:“孩子總會有的。”

高靜姝笑了起來,她直到今日才覺得,貴妃對皇上的情意深重,并非全然錯付。

她替貴妃笑起來。

然後對皇上坦誠:“皇上,臣妾前些日子停了坐胎藥。”

皇上用力反握她的手。

“皇上放心,臣妾不是絕望了,而是要先養好自己的身子,以後若有福氣,才能給皇上生個健康的孩子啊。”

其實為了自身計,高靜姝現在肯定是不願意在古代這種條件下生産的,這話不能直接告訴皇上罷了。

皇上颔首:“好,你好好調養,咱們的孩子雖來得晚卻一定是個有後福的。”頓了頓又道:“就算天命真的不顧,朕也會給你一個養子,不讓你膝下無依。”

大清後宮向來有低位妃嫔的孩子要交給高位妃嫔養育的舊例,只是當今乾綱獨斷,不肯後宮沾染皇子,故而将皇子們集中管理,也就省了這回事。今日居然肯開口許諾給貴妃一個養子,自是愛重。

貴妃甜甜一笑:“臣妾多謝皇上。”

然後又連忙道:“不過有一件,臣妾可不要朱答應的孩子。”

皇上這才終于開顏笑了笑。

圓明園的繡房人手是不足,可原也短不了貴妃娘娘的,何況皇後還又特意派了人來幫襯,繡房也着意奉承,第三日就将七八套衣服一并送到了貴妃處。

這幾日宮裏也很熱鬧。

後宮裏的消息,一向傳得快,況且又有皇上默許,于是此事的始末就很快傳了開來。

比起朱答應禁足一事,皇上許貴妃一個養子的事兒倒更讓別的妃嫔耿耿于懷。

只是貴妃自從病後,作風由清傲變得犀利很多,純妃已經以身試法,沖上去丢了兩回臉了,旁人就更是有些畏懼。于是這兩日清晨,高靜姝倒沒聽到什麽不入耳的酸話,反而有幾個年輕的貴人常在上趕着恭賀貴妃。

也是想跟貴妃拉拉關系,若是貴妃想要兒子,說不得會舉薦她們去侍寝呢。

高靜姝見此,還有點高手無敵的寂寞之感。

不過後宮裏是從不會缺新聞的,嘉妃耳報神也不知怎麽長的,總是格外靈,像是後宮裏的播報鳥。

如今臨近三月,天氣漸漸回暖,晨起請安的時候,妃嫔們就春裝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衣裳告一段落後,嘉妃就開口了:“說起春裝來,皇後娘娘宮裏不是有個極靈透秀美的繡房宮女嗎?”她掩着唇笑着抛出石破天驚的話來:“聽說昨夜皇上還召幸了她,咱們又要多一位姊妹了。”

高靜姝見純妃都面露詫異,不由對嘉妃的情報系統嘆為觀止。

皇後依舊是八風不動的穩重和氣:“皇上念在她是長春宮的人,就給了答應的位份,只是到底還在圓明園,沒有指派宮室,今日便沒有出來。等晌午後,她自會去各位妹妹宮裏磕頭。”

紫禁城長春宮,圓明園長春仙館都是皇後的居所。

皇上做皇子時,先帝爺親賜長春居士之名,而皇上又将兩處長春宮都賜給皇後,可見敬愛嫡妻。

既然是中宮之主的宮室,自然沒有妃嫔能夠附住,如今這位新答應還沒有搬走,也就是還未曾跻身正式編制,跟養心殿圍房裏的答應是一樣的地位。

純妃也笑:“皇後娘娘的人自然是不錯的,臣妾就備好賞賜,等着見這位妙人。”

嘉妃就對純妃笑道:“咱們雖未見,貴妃卻是早就見過了。”

高靜姝呵呵冷笑:“我都不知道,你又知道啦?”

嘉妃略微一噎,心道我不跟二百五計較,然後繼續笑吟吟道:“娘娘說笑了,臣妾是聽聞這新答應給您裁了衣裳。”

高靜姝回想了一下當日六人,先将兩個嬷嬷的臉打個叉號,再想了想四個宮女,确實有一個生的嬌美秀麗,如同一朵初放的新荷。

只是宮女的衣裳除去正月和萬壽節外,都是不許穿紅的,平素無非是淡綠、深綠、青色這些樹枝子成精一樣的顏色,袖口、領口不許繡豔麗花紋,頭上不許超過三件首飾,更不許塗脂抹粉,一系列不許下來,再好的容顏也只能顯出五分來。

嘉妃見她似乎在努力回想,就抿嘴笑道:“貴妃娘娘天姿國色,見了旁的美人大約就尋常,這會子還想不起呢。”

然後又向皇後恭敬親熱道:“還未請教娘娘,這位新答應什麽來歷?”能在皇後宮裏冒出來得寵,莫不是家裏有出息的父兄吧。

誰知舒嫔忽然冷笑道:“宮女出身,還能是什麽來歷,無非是個包衣罷了!”

嘉妃的臉色就難看起來,她也是包衣出身,自然忌諱這個。可讓她跟舒嫔嗆上,她又有點不敢。

只因舒嫔來頭實在很大。

她的曾祖父納蘭明珠多出名就不說了,再往下數亦是一串顯貴,祖母直接姓愛新覺羅,是鐵帽子王康親王傑書的嫡女;其父納蘭永壽,名字都是康熙爺親自取的,做到過議政大臣,其母乃正一品光祿大夫含太公之女,封诰也是一品夫人。

舒嫔十三歲選秀入宮,初封是舒貴人,七天後就變成了舒嫔,自然都是因為她高貴的家世。

所以這兩三年雖說她恩寵并不豐,資歷又淺又無兒女,可還是沒人敢惹她。

高靜姝看到舒嫔驟然發飙,也有些了然。

舒嫔不太得寵她是知道的,因為乾隆個人審美,對嬌柔的漢妃的喜愛原就勝過滿蒙妃嫔。何況舒嫔年紀又小,進宮時才十三,皇上雖給體面位份,但真沒拿她當個正式妃嫔看。

看後宮妃嫔得寵和生子的年紀就知道,乾隆是有點熟女控的,縱觀他一朝,得寵妃子的生育年紀多在二十五歲以上。

舒嫔原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可這會子又冒出與她一樣年輕的小宮女來得了恩寵,自然忍不住冒火。

舒嫔嗆了一下嘉妃,見皇後的目光望過來,雖不情願卻也只得起身請罪:“臣妾失言了。”

皇後也就放過這事兒,緩聲道:“若無事就散了吧。魏答應晌午後自會去各位妹妹宮裏磕頭。”

已經站起身行告退半蹲禮的高靜姝宛如被雷劈了,魏答應?!

姓魏,又是富察皇後的宮女,高靜姝腦海裏立刻浮現一個人:生育了下一任皇帝,大名鼎鼎的令妃,未來的孝儀純皇後。

她身子忍不住晃了三晃。

“主兒?”紫藤扶着她:“娘娘身子不舒服?”

高靜姝搖了搖頭。

純妃和嘉妃立刻關切的圍上來,看起來比紫藤還要着急上火:“貴妃娘娘怎麽了?臣妾打發人給您叫太醫去吧。”

高靜姝:“你們幫我個別的忙如何?”

純妃親熱道:“貴妃娘娘吩咐便是。”

“幫我個忙,像娴妃一樣視若無睹的從我身邊走開好嗎?”

兩妃:……

魏答應往各宮磕頭,各宮主位自然要備賞賜。

高靜姝有些想不起當日平答應進鐘粹宮的時候,貴妃備的是什麽。于是她問了問木槿,準備來一套一樣的。

“當年給平答應的是什麽來着?”

木槿尴尬道:“當時,當時娘娘大約忙着,只是讓奴婢去告訴平答應,在後側殿呆着別出來。”

高靜姝:……怪不得她腦海裏沒有任何印象。

最後還是木槿自去備賞,按着現如今宮裏的規矩備了湖緞,洋緞、杭細,綿綢各四匹,赤金南紅瑪瑙镯子一對,銀葉纏絲翠玉釵一對。

這禮絕不算薄,比之前幾年賞新人的已經翻了番。

先帝爺是厲行節儉的人,皇上剛登基時自然三年無改父之道,皇後更是節儉的表率,自然後宮妃嫔也有所收斂。

可乾隆本性是個喜奢麗華美,一應都要繁花錦簇才好的性情。皇後又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并不約束其餘嫔妃跟自己一樣簡樸,所以這幾年來後宮裏奢靡之風漸長,如今連份子錢都水漲船高起來。

逢年過節的衣裳首飾更是妃嫔們争奇鬥豔的重點,所以不得寵的妃嫔還真的是有些過不下去。

比如愉嫔,就因娘家不顯,本人寵愛極平常,雖生育了五阿哥,皇上日常賞賜并不忘了她,日子卻也過得緊巴巴的。

比如今日要賞魏答應,同為嫔位,愉嫔就不能比舒嫔差出去太多,否則就沒臉面,于是只得邊心疼邊嘆氣去搜刮庫房。

主位娘娘們都支出龐大,要不得寵,要不就得有個強盛的母家,這日子才能過舒服。

而兩者兼具的貴妃,過得就更滋潤了。

“娘娘到底是怎麽了?”紫藤在門外拉了拉木槿的袖子:“方才魏答應來磕頭的時候,娘娘倒是沒什麽不快,更不曾為難,只是按着例賞了她,問了她的名姓而已。可自打魏答應告退,娘娘便心情很低落似的。”

木槿也想不明白,按理說,一個答應罷了,從前都不至于,何況是現在。娘娘上回被朱答應頂撞了,回來都不曾怄氣,怎麽這回不過是見一見魏答應,就怏怏不樂起來。

高靜姝在床上抱膝坐了一會兒,世事從來弄人:她幾乎知道這裏所有人的結局,可偏生不知道她自己的。因為明年這時候,她就該是個銷號的死人。

會有變數嗎?一切真的都能改變嗎?

雖然她現在身子逐漸康健起來,可真的能改變貴妃早逝的結局嗎?就算她活下來,也要面對後宮無窮無盡的争鬥。

方才在她跟前的,就是将來有名的寵妃。

在這個完全被男人主宰的世界,在這個皇上就是天的後宮裏,女人們是這麽可憐甚至可笑,明明穿金戴銀,卻還是褴褛凄惶,朝不保夕。所以彼此才要争鬥、欺騙、利用、陷害,冰冷瘋狂的令人發指。為的不過是争得男人的一點點心,為自己和孩子們争下存活的空間。

高靜姝從未放棄過努力活下來這件事,但她确實對未來迷茫無措了。

與她一樣迷茫的還有新鮮出爐的魏答應。

魏清雨由一個新撥給她的小宮女陪着,按照位份順序,在東西六宮裏呈之字形移動,給各主位磕頭請安,簡直要累斷腿。

同時還要應付許多陷阱。

比如嘉妃笑言:貴妃位高氣傲,就算一時給你氣受你也要恭敬。魏答應連忙避開這個陷阱,口中道貴妃娘娘對她極好,賞賜豐厚言談和氣。

終于拜完六位主位娘娘,魏清雨還不曾松口氣,就接到了皇上的旨意:讓她搬到九州清晏後面的圍房去住。

她愣住了,她迷茫了。

當今聖上是個制度性很強的人,甚至跟他親爹一樣有點強迫症。只看他預備封貴妃前都得先完善貴妃禮制就知道了。

歷來答應的制度也很明白。

凡是給六宮主位磕過頭領過賞的,才算是後宮正式編制,不然以皇上每年納新宮女的個數來看,每個都給賞賜的話,後宮主位娘娘們都得手拉手破産。

有了正式編制,就會指一個宮苑住,或是依附哪個主位,或是自己住在尚且空着的宮中偏殿。

可這回,皇上居然讓魏答應住到九州清晏的圍房去。

這到底怎麽算?她到底有沒有編制?

可以說皇上是格外喜歡她才讓她就近伺候,卻也可以說皇上仍覺得她是個宮女,不過是皇後宮裏的,所以才叫她給六宮妃嫔磕了個頭。

別人不說,愉妃聽聞此事後立刻開始心疼自己的賞賜了。扒拉下自己的荷包,再算算今年是大選之年,還要進一批新人宮嫔,愉嫔簡直想哭。

魏清雨只覺得自己臉上一陣滾燙一陣冰涼,心裏翻湧着極為難受。

她不想做個例,不想出頭,她就想分個宮室,哪怕又偏又小,也是個落腳的地方。雖然在九州清晏住着能見皇上更多,可說不準皇上哪日就把她抛到腦後,此後她再沒機會進後宮了。

旁邊的小宮女怯生生對她道:“答應,咱們得先去給皇後娘娘磕頭才能離開長春仙館。”

皇後宮室內有一種甜絲絲的幽香,魏答應也說不上來是什麽,只覺得聞了渾身舒暢。

葡萄引着她進了西暖閣,就見皇後正坐在窗邊的炕桌旁,手裏翻着一本賬本。

明媚的陽光從大扇玻璃窗外肆無忌憚地灑滿整個屋子,給皇後身上明黃色的雲錦牡丹旗裝鍍上一層閃着細輝的金邊。

魏答應忽然就想起小時候娘帶自己去拜的菩薩,就是這樣高遠尊貴的坐在蓮花臺上,憐憫俯視着衆生。

又想起前年宮女們集體在順貞門見家人,娘和姐姐格外珍惜地掏出一個玻璃戒指給她:素銀的托兒上是黃豆大小的玻璃,亮晶晶的。娘說這首飾貴重讓她在宮裏帶,免得被人瞧不起,必要時也可以送人做人情。

如今在親娘口中颠來倒去囑咐的珍貴玻璃,就這樣大扇大扇地嵌在皇後日常裏。

魏答應覺得自己在皇後跟前,與陽光裏漂浮着的光塵沒什麽區別,都那麽小,小的皇後可以視而不見。

她恭恭敬敬磕頭。

皇後手裏的紫犀毫在賬目上圈了一下,然後才擱下筆,對跪在下頭的魏答應道:“皇上的旨意本宮已然知道了,你照辦就是,來日在九州清晏要好好伺候皇上。”

魏清雨忙應下。

見皇後再次拿起了筆,魏清雨就再次磕頭準備告退。

皇後卻忽然道:“貴妃沒有為難你吧。”

魏清雨連忙重新跪的端正,心裏打了個突卻還是道:“貴妃娘娘賞了奴婢,言談也和氣。”

皇後似乎依舊沉浸在看賬本上:“那就好。”

魏清雨鼓足勇氣:“奴婢是娘娘宮裏出去的人,貴妃對皇後娘娘心懷恭敬,這才恩澤于奴婢。”

皇後合上了賬本。

“是啊,你是從長春宮出去的人。”皇後的聲音依舊是輕柔低緩:“半月前本宮讓內務府從紫禁城繡房調幾個機靈的繡女來用,你就是那時候入了長春宮。可在這兒之前,是純妃替你買通了繡房的嬷嬷,這讓你得了這個機會。”

魏清雨只覺得冷汗瞬間濕透了脊背,她新荷一樣嫩紅的面容上褪盡了血色,愣了愣才磕頭道:“娘娘,奴婢,奴婢只是想謀個前程,奴婢絕無背叛長春宮的心思……”

“不重要了。”皇後的聲音溫和卻不容置疑。“你已經是皇上的答應,而不是長春宮的宮女。”

“在後宮裏,人人都是要謀個前程。”皇後似乎有些疲倦似的:“你若不是帶着長春宮的名頭,本宮不會說這幾句話。”

“純妃對你有提攜之恩,從今日起,你可以如她宮裏秀常在等人一般唯她馬首是瞻,也可以如旁的答應常在一樣對她恭敬疏遠,本宮都不會在意。”

“唯有一條,因為你是從長春宮出去的人,所以你日後若在後宮作惡害人,本宮決不能容。”

魏清雨控制不住的顫抖起來,都數不清自己磕了幾個頭,保證了多少遍。

然後才有兩個宮女将自己扶起來,送到外面。

白梨對她福了福:“魏答應,九州清晏自有派給答應們使喚的宮女,如今先讓小太監們替您将東西送過去吧。”

直到出了長春仙館,魏清雨才更加後怕起來:方才皇後閑閑一問貴妃有無為難她,大概出于此。

她是長春宮出去的人,要是私下對着貴妃有怨言,豈不讓人以為皇後對貴妃不滿。

若是方才自己答錯了,她還能順利的離開長春仙館嗎?是不是這會子就該去冷宮待着了。皇後要發落一個答應,皇上絕不會駁回。

魏清雨簡直不敢再去想。

高靜姝并不知道魏答應的長春仙館驚魂記,她已經努力振作精神,開始跟紫藤讨價還價菜單。

“娘娘,是有肥螃蟹,可太寒涼了您不能吃。”

大膳房每年都會留下一些秋日的螃蟹,然後用蛋白養着催肥,預備着冬日也能讓主子們吃上肥蟹。

“烤鹿肉也不行,太燥熱。”

最終通過紫藤層層考驗的菜只有燕窩白雞絲、三鮮鴿蛋、口蘑熘魚片、青筍晾肉胚、肉片焖玉蘭片。再加上宮裏冬日都會有的一道什錦鍋子,就是豐富健康的一桌菜。

最終還是林太醫來把平安脈的時候,開了尊口,高靜姝才終于添了一道軟炸蟹肉餅。

高靜姝進一步讨價還價:“吃了寒涼的蟹肉,得吃一口熱熱的酒是不是?”

正好這幾日柯姑姑并不在,她年紀大了偶感風寒,已經暫時挪出園子去休養了,高靜姝就越發覺得機會難得。

林太醫見貴妃再次提起,只得道:“也罷了,與其叫娘娘一直惦記着,不如少量喝點。”

于是晚間,高靜姝就得了一小壺滾燙的梅花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