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抛磚引玉

第35章 抛磚引玉

燕清在看什麽?

他在看曹營中人才濟濟,猛将如雲,又饞那智士多如過江之鲫。

末了不由心忖,曹操可真是得天獨厚,不僅有與實現其宏圖霸業相匹配的野心和優越的自身素養,還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和極強的氣運。

既有禮賢下士的大度,又不失為絕後患的殺伐果斷,最難能可貴的是其眼界既寬,擅長把握時機,及利用一切可用資源。

不怪乎是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枭雄”的人傑,亦當之無愧。

而同樣是做主公的,論個人武勇,呂布是實打實地能輕松睥睨諸雄,可他麾下就磕碜得很了,叫燕清忍不住抹一把熱淚。

得虧他奮力挖了兩驚才絕豔的謀士回來撐撐場面,否則在陳宮叛曹迎呂前,稱得上智商在線,又在呂布跟前敢于大膽谏言的,就只剩下被“知忠不用”的高順,以及知而不語、專心伐戰的張遼能勉強一看了。

燕清心中正感慨萬千,忽有所察,向左側目,便見一行人向他處急步行來,為首者眉目狹長隐有精光熠熠,身長約七尺,英武精悍,容貌不過普通,舉手擡足間卻別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傲人風采,分外引人注目。

燕清要是這還猜不出這人身份,那就算白了解了三國這段歷史,只是平日裏被呂布的磅礴氣勢壓得多了,這時他尚能保持淡定地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主動迎出,向其躬身,廣袖一揚,翩然行了一禮:“在下燕清,字重光,于軍中領軍師祭酒一職。此回是奉我主呂奉先之名,特此前來傳達我軍親善之意,有幸得曹兖州與諸位将領接見。雖是初逢,可清實慕大名久矣,如今一看,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作為讀着他們故事長大的後世人,暫時摒棄掉陣營之分,燕清說這話的語氣,當真是發自內心的,不是一般的真摯懇切。

然而這些在不久的将來大放異彩,流芳百世的将領此時多是無名小卒,偶有幾位是剛露頭角,也就曹操因行刺董卓、招募義軍和發布檄文能稱得上名震天下,卻初次見面就聽被陛下親口譽為‘秒策一舉除奸佞,保社稷之安,乃定邦之砥柱’的奇才燕清恭維,不禁頗感受寵若驚。

更別提燕清令人眼前一亮的相貌精致、俊逸絕俗,氣質斐然如玉,談吐謙虛有禮而不虛假浮誇,行為儒雅而不失風流倜傥,态度又極和善親近,真是見者為之嘆服心折。

哪怕是對其極其戒備的荀彧幾人,也當即體會到了彼時李典複雜難言的心情,着實難生起半分惡感來。

曹操早慕燕清之才久矣,也久聽荀彧等人贊其高瞻遠矚、為難覓大才,如今親眼一見,先喜他風采迷人,試着與之交談幾句後,又喜他思路清晰,不卑不亢,辭藻華麗優雅。

若非有荀彧之勸在前,怕是更按捺不住求之若渴了。

Advertisement

曹操一邊嘆呂奉先此子運氣奇佳,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如此大賢忠心替其效力,一邊又恨這無異于暴殄天物。

面上卻分毫不露異色,只朗聲笑着:“如此甚巧!操亦慕重光之雅名久矣,今日得見,君之風采神韻,勝那傳言何止百倍?操甚是歡喜!只是軍旅征戰中財糧吃緊,只設粗宴一場迎重光到來,望莫嫌酒水寡淡,菜肴粗陋的好。”

他有所不知的是,自己對燕清感到投緣,燕清也對他是真的極有好感——天天要擡起下巴仰視呂布那禽獸的人,終于能感受一下身高一米八的好處,品嘗品嘗俯視歷史名人的美妙滋味了。

在筵席上,曹操親自将他安排在上賓之位。

燕清還欲推辭幾句,曹操便将呂豫州之名擡了出來,因确實是代表着呂布來的,他便安然受了。

從燕清的位置,能将曹操帳下的一幹水靈靈的文官武将看得一清二楚,衆人目光各異,他受矚目依然神色如常,內心卻早就各種羨慕嫉妒恨了。

僅僅是粗略一數,就有浩浩近百人!

如!此!奢!侈!

鋪!張!浪!費!

兵卒奉命揭開壇蓋,聞着濃醇酒香後,燕清就知道曹操之前說的‘酒水寡淡,菜肴粗陋’完全是謙虛之辭,也是托了對方本身就好酒的福,行兵打仗,也不忘攜帶幾壇美酒。

當然,這只是他與幾個曹營中的高官能享受到的豪華待遇,旁的将領能喝到的只是從周遭小鎮裏臨時購來的酒水,還是不知摻了多少水的。不過對陷入苦戰多時,近來才擺脫寡不敵衆的窘境,節節取勝的将士們來說,能有機會好好放松一下,就已深感滿足了。

一陣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後,燕清忽笑道:“清有個請求,實在是不吐不快,盼孟德大人莫覺清過于唐突無禮才好。”

曹操将酒樽放下,雙目清明,哪有半分醉意,爽快道:“重光乃操之上賓,有何說不得的?”

燕清這才俯身,囑在旁座坐着的張遼幾句,他凜然領命,差副将取來二個鎏金木盒,恭敬遞予燕清。

“除我主之禮外,清亦有私下裏備薄禮二份,一為贈孟德大人,二為還文若贈書之盛情,雖不甚合禮數,仍望孟德大人準許。”

說完,燕清向悚然望向他的荀彧促狹一眨,打趣道:“當日與曼成一敘,便知文若是将清錯認作了舊友,才将己作做禮相贈。清本當拒之送回,卻過于喜愛文若墨寶之形美清隽,便厚顏貪下,此次回禮,盼文若莫怪才是。”

在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各種門兒清的幾人面前,燕清要是再把順杆爬的戲碼演下去,未免太遜人一籌了。

因此他再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不僅沒半點含糊暧昧,反倒坦坦蕩蕩地當衆承認了自己與荀彧并無舊誼一事,不僅無形中替荀彧洗刷了一波冤屈,以風趣之言明做調侃、暗做敲打後,還替雙方都遞了個完美的臺階,更顯他光明磊落。

曹操颔首,派人接了匣子,感嘆道:“重光深情厚意,且豁達大度,操甚欽之。可否立即一觀此中內容?”

“區區小事,孟德大人何須過問在下?”燕清眉眼彎彎,毫不遲疑道:“自是不勝榮幸。”

另一個匣子就安安穩穩地躺在自己的案上,荀彧的眼皮猛然一跳。

燕清這一招禮尚往來,不可謂不毒辣,偏偏與他當初謀劃的離間計同出一源。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之計策,本意是要讓呂布與其離心;而燕清之謀,并非要動搖主公對他的信任,卻是讓他于軍中地位尴尬,舉步維艱。

他較燕清遇此計時的處境還更為不妙,因主公尚在座上,不遇問責,就不便起身辯白。

送予曹操的匣子與送給荀彧的,裏頭所裝着的內容,本質上并沒什麽區別,皆是聚豫州目前所發展出的最上等的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精粹為一體的幾本典籍。

這時雖有了紙張,卻因成本過高,着墨力太差,暫未普及使用,關于文書類的記載,更多是依賴于傳統的竹簡等物。

曹操一見這幾本薄薄的書,就知道它所象征的遠大意義,面容一肅,拿起細細翻閱一番,又稍稍撚了撚,大嘆此物巧奪天工:“不知這些個寶物,重光是從何尋來的?”

燕清正要作答,曹操正巧翻開了被放在最底下的那本《詩經》,見着那熟悉的字跡,立即認出是他之子房荀文若的,不由得大吃一驚:“文若快看,這可是你所寫下的?”

見主公難得失态,荀彧不明所以地湊近一看,結果對那輕薄光滑的雪白紙張,他固然陌生得很,可上頭清晰印着的那字跡的的确确是屬于他自己的,也驚了一跳:“竟是拓印之術?”

燕清笑道:“文若好眼力!此法名為印刷,與拓印有異曲同工之妙,倒也不算認錯。此《詩經》是因清甚愛文若之優美筆法,方着人摹了竹簡上的字跡,再印制成冊,盼你莫怪才是。”

荀彧:“……”

怪有用嗎?

你似乎印都印完了。

曹操對此愛不釋手,問道:“不知此物造價幾何?”

燕清卻是敝帚自珍,在時機成熟前,不欲售于外人,便報了個雖較真實成本要高上十數倍,卻依然比目前最好的左伯紙要低上不少的價格。

一聽造價不菲,曹操唯有熄了大肆購入的心,将書冊合上,命人妥善收好。

又聞燕清輕咳一聲,面露羞澀道:“清此回亦帶來拙作幾篇,自比文若不得,實乃存了私心,盼得些點評,不知可否?”

荀彧心中警鈴大作,曹操卻已爽快應了,還招呼他也一起,無可奈何下,只有也起身好去一觀。

卻見那字體極新穎罕見,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緊密挨在一起,也顯嚴密整齊,不禁咦了一聲。

燕清就等着他這句咦,聞言好奇道:“不知文若認為如何?”

荀彧真心有些詫異,便道:“彧有一友,姓鐘名繇,現任黃門侍郎。素來愛舞文弄墨,亦于此道頗有造詣,其書自成一家,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觀重光此作,點畫之間,倒與其極為相似。”

當然會相似了。

荀彧只當是巧合,殊不知燕清幼時就是用楷書帖子練的書法,稱不上得了幾分精髓,取巧卻綽綽有餘,來一發抛磚引玉,自然就順利與楷書的開山鼻祖撞了個字體。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