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得了皇太後的話。
過兩日, 玉榮在宮中真個兒見到了娘家的嫡母和嫂嫂。
嫡母耿武氏倒是面有榮光,一幅貴婦人的富泰。
玉榮瞧着,許是日子過的順心了, 這嫡母瞧着有點兒發福。
當然, 這說發福了,不如說是胖了。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 這叫福相。
只要不胖過了頭, 不太影響了容貌的話,這等模樣是讨了人喜歡的。
畢竟, 真是窮人家, 哪有本錢吃的長胖了?
能長胖的,只能是富貴人家。
“臣婦給娘娘請安,娘娘萬福金安。”
耿武氏與小武氏皆是給玉榮見禮問安。
玉榮哪能明着受了禮。
這不太打了嫡母的臉嘛。
玉榮趕緊的攙扶了嫡母, 說道:“快, 母親起身,萬不必掬禮。”
耿武氏得了玉榮的話, 這時候, 也不繼續行禮了, 就是順勢的起身。
小武氏此時, 倒是規距的行禮問安。
Advertisement
“嫂嫂,您也坐, 不必掬着。”
玉榮扶起了嫡母,此時, 自然也是寬慰了嫂嫂小武氏。
“謝娘娘關心。”
小武氏謝了話,起身時,讓玉榮仔細的一打量,玉榮發現嫂嫂小武氏的模樣似乎憔悴了一些。
瞧着那眉語間掩不住的一點兒愁緒, 倒底還是露了心事。
小武氏的模樣,可沒有嫡母的舒服模樣。
為何會如此?
玉榮在宮裏又不聾子瞎子,那肯定得了一些消息的。
這大哥耿謹與大嫂小武氏成婚這些了,大嫂小武氏倒是生育了一個侄兒。
可前些日子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照顧丫鬟不盡心。
這娘家的侄兒爬了樹上玩耍,這讓摔着了。
玉榮聽說了,這侄兒是摔着了,太醫也請了,需得好好的養了一百天。
傷筋動骨一百天。
這一瞧着,這摔的就是挺嚴重的。
對于這事兒,玉榮知道了,還是賜了一些藥材回娘家的。
至于更多的事兒,玉榮就是幫襯不上了。
畢竟,娘家連太醫都請了。
這治,就得慢慢治好。
玉榮只能做一個局外人。
安慰什麽的。
玉榮覺得她的嫂嫂小武氏不需要。畢竟,嫂嫂小武氏膝下目前就這麽唯一的一個兒子,肯定盯成了眼珠子一樣。
想是小孩子調皮了。
這當娘的罰,現在罰不成,這受傷着呢。
只能往後多多教育了。
這教育好了,就算是後繼有人。
“勞母親和嫂嫂進宮一趟,我在這宮中一切皆好,這一回,也是得了皇太後的恩典,能與母親和嫂嫂說些話,述述家常。”
玉榮簡單的開了一個話頭。
此時,宮人給耿武氏、小武氏送了茶水點心。
玉榮揮揮手,讓侍候的宮人全退了出去。
屋中,就剩下了三人。
于是,玉榮說話時,也是顯得放松的。
“能見着娘娘一切安好,府上都是能放了心。”
耿武氏也是笑着回了話。
“哪怕不能進宮,府上老爺一聽說了娘娘又懷上皇嗣時,都是高興的多飲了一回酒,還是給了府上所有的奴婢們一人賞了一個月的月錢。”
耿武氏還是講了前面的好些事兒。
這不,把耿老爺的一時得意情影,都是講了一遍。
玉榮聽了,輕輕搖搖頭,說道:“過了,過了。我一個小小的嫔,哪受得住太多的福。”
“母親,還望您回去後,多勸勸父親。咱們府上需得更加小心謹慎,一切行了本份,萬且本着一片赤誠為聖上孝忠。”
玉榮說到了這兒時,目光還是望了承乾宮的方向。
“非是本宮多心,實是賢妃的事兒,讓本宮瞧了一回,也是瞧得一身的冷汗。”
玉榮嘆息了一話道。
“娘娘可是知道些什麽?”
耿武氏提了精神,便是問了一句。
玉榮點點頭。
“賢妃娘家得聖上看重,這提拔到了顯貴的官位。說起來,當初多得聖心,那麽,一朝事發時,就是多招了聖上的記恨。”
玉榮能記着的,便是當初賢妃得寵時,那等豔壓後宮的場景。
可惜,佳人是風吹雨打零落去。
一場空罷了。
“賢妃得聖寵,膝下還養過了二皇子。又如何呢?”
玉榮繼續說道:“想給娘家求情,倒是沒求成,還是求得了一身的病痛。這一回賢妃殁了,本宮是知道的,賢妃哪是什麽病逝?賢妃是自個兒求死。”
“這……”
耿武氏聽着玉榮吐露的內幕,也是吓了一跳。
宮妃求死?
這可是大事兒。
這真是自戕而死,這要累及家族的。
不過,耿武氏轉念一想,想到賢妃哪還有什麽娘家?
“母親,賢妃自個兒求死,就是想求了聖上念一點子舊情罷了。”玉榮搖搖頭,倒是看出了耿武氏的想法,便是說了賢妃的最後意思。
當初賢妃來玉榮這兒托過孤。
那時候,玉榮是理解錯了賢妃的意思,直到賢妃殁了,玉榮又看懂了。
只能說,賢妃也可憐。
“難怪呢。原說那賢妃娘家的侄兒,這一回,還是讓留了一些活路。”
耿武氏這時候倒是愰然大悟,然後,點點頭。
“這事情鬧的大,宮中想知道消息的人家,哪能不知道了。”
玉榮也是附合了話。
“就是前車之鑒,這是讓本宮心有餘悸。”
玉榮也是一幅後怕的樣子。
這些模樣當然也有做戲的成份,就是做給了耿府上的諸人看着。
“娘娘放心,咱們跟賢妃娘家人皆不同。便說老爺一直對聖上皆是一片忠心,那辦了差事也是盡心盡力。”
耿武氏趕緊保證了話。
“再說,武氏一族還有皇太後呢,這肯定不會落了賢妃的收場。”
耿武氏還提了自個兒的娘家。
這皇太後擱那兒,武家人都有底氣的。
玉榮聽了,心中嘆息。
她覺得就是因為皇太後在那兒,她有點兒不舒坦。
明明和皇太後那邊聯合了一起這能得一份保證。
可到底把兒子抱去了壽康宮。
玉榮是有些擔心的。
她這懷孕了,能去壽康宮的時間也是減少了一些。
可對于兒子的關心,卻從來沒少的。
玉榮可是知道的,皇太後有常留了昭貴妃在壽康宮中與三皇子多多相處了。
這一種做法如何不讓玉榮心中驚駭。
萬一……昭貴妃沒生了兒子的話,她的三皇子不是讓人奪了去嗎?
要知道在《母儀天下》那一本中,玉榮真不記得了,這一位武氏家族出生的未來皇貴妃有親生兒子啊。
“只盼皇太後千秋高壽。”
玉榮随意的說了一句好話。
對于嫡母嘛,玉榮又不會百分百的相信。
對方的立場哪怕站了耿府這邊,可同樣的,玉榮相信嫡母也一定巴結了武氏一族的。
這等立場,這自然跟玉榮的立場不是完全一致。
“嫂嫂,你一直沒說了話,可還是擔心了小侄兒?”
玉榮的目光又是挪到了嫂嫂身上。
小武氏聽了玉榮的話,忙是回道:“勞娘娘挂念,那猴兒一樣的皮孩子這一回受了傷,遭了罪,全是他過于的調皮了。娘娘給府上賜下的藥材皆是好的。太醫也說了,對孩子用得盡好。”
“婦人一進間就是想了孩子,倒是分了神。”
小武氏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樣。
“娘娘不必擔憂了娘家的侄兒。”
耿武氏此時也是回了話,說道:“這大孫兒的傷,太醫仔細瞧過了,養了三個月就是一定能養好的。”
“倒是娘娘護着龍胎,平安誕下皇嗣,這才是要緊兒的。”
耿武氏的目光是盯着玉榮的小腹。
那目光裏全是慈愛。
那慈愛啊,瞧着溢得滿滿的,真不摻了一分的假。
玉榮伸手,撫了撫小腹。
玉榮溫柔的笑了,說道:“盼着這孩子平平安安。”
“娘娘瞧着,倒是輕減了不少。可是懷了皇嗣,這是難受了一些?”耿武氏的目光多打量了玉榮,這時候,自然瞧出了玉榮除了肚子大起來。
這整個人跟往常比起來,貌似是瘦了一些。
“全是胖了些,現在倒好,也是減了下來。”
玉榮擺擺手,說道:“我這相貌瞧着,也不太胖,也不太瘦,算合适了。”
“多吃些,娘娘原是一幅福相兒,最讨了長輩的喜愛。”
耿武氏笑道:“臣婦在皇太後那兒就聽過好些回,都說了娘娘的福相看着就是有福之人。”
“那是皇太後盛贊了。”
玉榮輕輕搖搖頭,說道:“本宮當不得。”
“本宮瞧着,皇太後最心疼的還是昭貴妃娘娘。”
玉榮點了點,這是想點拔了嫡母知曉了,這立場的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的太明白。
至少,耿武氏輕輕颔首,表示還是聽懂了的。
耿武氏、小武氏進宮,陪着玉榮說些話。
玉榮也是關心了耿老爺這一位當爹的。當然,也關心了大哥耿謹、弟弟耿諾。
從嫡母這兒,玉榮還是知道了,她的大哥也是得了聖上的恩典,已經萌了一個小官。
這也是嫂嫂為何會把目光挪開了,以致于有點兒忽視了兒子。
“大哥蔭了官,這是好事兒。”
玉榮還真沒聽說這事兒。
“之前沒成。是昨個兒才下來的旨意。”
耿武氏趕緊的說道。
玉榮一聽,懂了。
嫂嫂小武氏那兒也解釋了。
之前她多參加了城裏的一些貴婦人聚會,這也是想打探了一些消息。
這果然就算是有得有失嗎?
玉榮也聽了一些城裏傳的消息。
聽了些,也是知道了前些日子外面哪怕牽連了賢妃娘家人,也是牽連了一些官兒。
可一些貴婦人的聚會,這沒受影響的。
反而呢,有些聚會更勤快了。
大家算是互通有無。
都有了解了過多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有別的原由。
這一些原由,玉榮是知道的。
大魏朝建立,那是關隴貴族一起出了力的。
這些武勳家族的話,那是有爵位在,有官職在,這是皇朝的勳功貴族們。
這些武勳家族要說有本事的,還是有一些。
要說混吃等死的也不少。
至于皇家什麽看法?
正統帝一直是提拔重要的。
只要有能耐,正統帝就會提拔。當然,同時,亦是提防了。
要說,提防了。
比起山東那邊兒的世家,這些武勳貴族們還是差了一籌的。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慕容國舅,哪怕是皇太後的娘家,這些都是武勳一派的人。
就是有些顯赫些,有些落沒了。
像是甄皇後的娘家,哪怕是武勳的一派,到底開國時甄家就是沒抓住機會,沒立了大功的那一拔。
哪怕是高祖皇帝的起家隊伍,到底功勞小,這就是得一個流爵。
大魏朝的爵位分了世襲、流爵。
世襲也是一代一降等,分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共五等顯爵位。在這之後,還有輕車都尉這等流爵。
依着高祖皇帝、太宗皇帝的意思,就是盼着武勳家族,那是代代努力,也不能真的成了廢物點心。
至于流爵就更簡單了。
說白了,就是賞了功勞不足的,那是終身爵位,不能讓後人傳襲下去。
至于皇族與後族,這爵位又不同。
皇族的爵位,公爵之上,還有親王、郡王兩等爵位。
當然,也同樣的是代代降等。
至于後族的爵位,則是襲三代,襲了承恩公、承恩侯、承恩伯三代,方是除爵。
勳爵貴族,說到底目前在正統帝的眼中,還是得用的。
真正讓皇家更不順眼的,那是山東的世家們。
世家比起豪族來,底蘊更深。
同樣的,也更讓皇家看着不舒坦。畢竟,能稱一聲世家的,那傳承一定夠久,家族財富一定夠多。
當然,做了官位的族人,也一定夠多。
皇家選了人才,哪怕是察舉與科舉并重。
到底這科舉是高祖時才興起的,這比起察舉、恩蔭,這還入不得大流。
說到底還是百姓窮。
培養一個讀書人,這是養不起。
這一個時代裏,真正能讀書人的家裏,就真不是窮人。
窮人那是真不識字的。
哪怕是耿府上,自稱的寒門出身的耿老爺。
那怕是寡婦養大的,哪怕當年也是有富商給了投資。可真說起來,要論了出身,耿老爺就是親爹去得早。
耿老爺的親爹,那也是當過官的。
要不然,耿老太太這一個寡婦為何念念不忘了讓兒子讀書,給兒子的前程鋪路?
說白了,只有享過富貴的人,才會越發的不認命。
真是普通的百姓,壓根兒就不會興了讀書的念頭。
庶民是笨嗎?是蠢嗎?
只是現實的生活,沒那麽多的期盼罷了。真盼了,也是能有一個好豐年,能得些糧食,能活下去罷了。
這一日。
玉榮的嫡母、嫂嫂離開後。
玉榮還去了一趟壽康宮,去謝了皇太後。
哪怕跟皇太後之間面上和氣了。
其時,大家夥心中都明白的,玉榮再是巴結了皇太後,皇太後肯定還是更親近了娘家的侄女昭貴妃。
就是昭貴妃那兒,玉榮有必要的話,也是要巴結巴結的。
暑季過了。
天暖和了,不再那麽暑意重的讓人難受。
玉榮就是得了消息。
德貴妃的病情沒養好,還是病着呢。
玉榮懷了皇嗣,沒能親自去探望。
只差人去送了禮,算是盡一份心意。
秋,八月。
一天一度的中秋佳節。
宮中有了宮宴。
玉榮是參加了。
只是她一個孕婦,到底忌了口,在宮宴前還是用了些吃食,也算得填一填肚子。
宮宴也是舉辦的熱鬧。
就是帝後二人相恭如賓的,哪怕是一些場面也沒掩飾了。
到底正統帝與甄皇後之間的隔核擺了臺面上。
皇太後那兒,正統帝卻是表示了孝心。
玉榮就是一個小小的嫔,也是瞧了幾場好戲。
昭貴妃這一位高位妃子,難得的下了場,還是給皇帝祝了舞。
當時,真是驚不少人。
“貴妃跳得挺好。”
玉榮給了一個評價。
這是大實話,昭貴妃真心準備了舞,這自然是跳的甚美。
那些陪襯的伴舞,個個就是綠葉顯了昭貴妃這一朵紅花。
于是,正統帝親自下了場,執了貴妃的手,給貴妃送了一酒水。
昭貴妃謝了話,飲了酒時,還是顯得份外的嬌媚。
于是,甄皇後是笑了,還是誇了昭貴妃。
至于這笑容?
幾分真嘛,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宮宴結束後。
玉榮是有自知之明的,她是離開時,都是沒摻合了什麽的意思。
就是半途時。
在前面給引了路的小桂子,還是讓半道停了攆轎。
“娘娘,前面路上讓人潑了油,撒了些圓潤的珠子。”
小桂子是一個仔細。
這不,就是發現了事兒。
玉榮讓秋蘭攙扶着,下了攆後,親自去前頭看了。
小桂子提着宮燈。
玉榮讓燈光照亮着,隐隐的還是看到了一些反光。
那小桂子遞上的珠子,玉榮也是在手中捏了捏。
玉榮的神色很不好看。
若不是過于的小心謹慎。
玉榮想着,這一回,她就要吃虧了。
當然,也是小桂子辦事仔細了。
但凡有點兒粗心的,這……
光想想,玉榮感覺肚子有點兒疼。
深呼吸,深呼吸。
玉榮在調整了自己的呼吸。
她知道,自個兒不足了月份,離着生産期還有幾個月呢,這時候,動了胎氣,也是氣着了自個兒。
“嗯,本宮有點兒不舒坦。”
“這事兒本宮暫時顧不着,小桂子,你差人去禀了消息,禀給皇後娘娘。至于旁的……”玉榮想了想,又道:“且等皇後娘娘那兒給一個結果吧。”
這管了後宮的是甄皇後。
玉榮自然是一個守了規距的,就看一看甄皇後會查出來些什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