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良嫔心動了嗎?

白花的銀子, 紅通通的眼珠子。

良嫔的一輩有些什麽指望呢?

位份、子嗣、皇寵,這三樣東西,第一樣良嫔現在是一宮主位娘, 她算謀得了。第二樣她曾經有過, 又是失去了, 往後可能也不會再有。

至于第三樣?

第三樣嘛, 在良嫔看來, 皇寵是靠着她的一張臉。

當然, 也不可否認的, 良嫔也做了許多的努力。可皇寵就跟一陣風一樣, 得寵時, 被帝王捧了手心。

失寵呢?

良嫔失寵過, 所以, 她會害怕的。

那麽,能讓良嫔抓緊的, 握了手裏的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惠貴妃的提議, 良嫔是心動了。

哪怕良嫔目光不夠長遠。

又或者說, 她的出身, 她無嗣的尴尬,就決定的未來能長遠到哪兒去呢?

良嫔不傻。

良嫔還是思考了片刻後, 回道:“貴妃姐姐,這一時間,妾實在拿不定主意。不若,妾跟李公公遞個話, 先問一問李公公的意思?”

惠貴妃聽着良嫔這般講。

Advertisement

惠貴妃笑了,說道:“是啊,是得多想想。只是妹妹也要抓緊了時間, 這省親的事情可是緩不得。”

良嫔聽到了省親一事。

她心又一熱。

對于省親的事情,良嫔可是巴望着。

她這一輩子就這麽一件風光無比的事情,讓她也是覺得值得了驕傲。

良嫔如何也要在人前顯聖。

“嗯,妾記着貴妃姐姐的叮囑。”

良嫔應了話。

正統七年,六月。

這天熱的緊。可這五位嫔的正式冊封大典,還是舉行了。

至于皇貴妃嘛,肯定不會說了,她就是故意選了這等日子。

她看着懷孕的曹嫔心頭不爽愉。

皇貴妃只會在欽天監那邊使了力,讓欽天監給合了日子時,那就是在今年就選了夏天的吉日。

說是這等日子,最旺了皇家。

總之,正統帝的眼中,皇嗣是重要的。

可這曹嫔嘛?

就要打點兒折扣了。

再說,這正式的冊封大典,皇帝還是口谕了,簡辦。

目的自然就是照顧了曹嫔。

正式大典後,就是各宮的嫔位,那是搬進了正殿。

曹嫔、李嫔住了一處,于是,曹嫔懷孕的情況,自然是李嫔挪了宮。

皇貴妃下了口谕,奉了皇太後的旨意。

李嫔從承乾宮挪到了鐘粹宮。

至于良嫔?

良嫔的美夢也是碎了。

皇太後這兒沒多話。

倒是皇帝那邊發了口谕,良嫔從永和宮挪出來,挪到了啓祥宮。

對于永和宮?

皇帝跟皇貴妃有交待了,往後不必再安排了宮妃入住。

良嫔能住進去,那是正統帝在懷念了舊昔的時光。

良嫔再像了孝仁恭慧皇後,那也是贗品。

正統帝樂意寵了。

可絕對不會樂意了,讓良嫔住了孝仁恭慧皇後住過的正殿。

正殿的一切布置,還是一直保持了原樣。

孝仁恭慧皇後在時是什麽模樣,如今就還是什麽模樣。

在五位嫔的正式冊封大典後。

給五位嫔賀喜了,賀了五人遷進了正殿的喜宴,自然有皇貴妃主持了。

永壽宮。

玉榮剛從長春宮歸來。

在皇貴妃那兒,自然是一團合氣。

大家姐姐妹妹的說些好話,人人都保持了面上的好交情。

至于暗流之下是如何?

真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秋菊,開了庫房,按着舊例給新晉的五位嫔都送一份賀禮。秋蘭,你親自送去。”

玉榮吩咐了話。

“諾。”

秋菊、秋蘭二人皆是應了話。

玉榮的位份,可是高了五位嫔兩級。

這送了賀禮事情,差了下面的人即可。

這起子事情,說起來也簡單了。

秋蘭去送了賀禮。

玉榮就是喚了秋菊在近前說話。

“眼瞅着,你的年歲不好再擔擱了。永壽宮裏,你培養的繼任者,本宮這些日子瞧了眼中,也還算得入眼緣。”

玉榮早問清楚了秋蘭、秋菊,這二人裏,秋蘭是真心不願意出宮。

秋菊是樂意出宮的。

秋菊還是盼望了生兒育女,過了和和美美的家庭生活。

對此,玉榮樂于成全。

“你妨不是多給她加些擔子。”

玉榮笑着打趣了話,說道:“至于你嘛,倒可以趁着時間,多做些繡活。這嫁衣、喜被、喜帕,給婆家的一些女紅,你都可以慢慢的做了。等秋季,本宮就會遞了話,讓你出宮。”

“耿府上,本宮也安排了。到你大婚之時,耿府會為你出一份嫁妝。”

玉榮望着秋菊,這是真心的祝福她。

“娘娘。”

秋菊此時行了大禮。

“奴婢謝娘娘的恩德。”

秋菊恭敬的還是磕了頭。

“起來吧。你必如此,你往後過的幸福,就不枉本宮的一翻心意。”玉榮虛扶了一下,讓秋菊起身。

秋菊謝了話,方才是起身來。

乾清宮。

正統帝在批了奏章。

皇帝的日子就是這般的充實。

天下間的事情多如牛毛,一個想攬了皇權在身的帝王,就不可能輕松的。

事情解決了,又會有新的事情。

問題出來了,解決掉,再有新的問題。

周而複始。

往返複來。

這是世界的本質。

一個不斷的運動的世界,一個世事如流水一般變幻的世界。

“……”

待眼睛有些乏了。

正統帝擱了筆。

他是活泛了一下手腕。

然後,拿起了桌上的茶盞,正統帝品了品。

許是品茶,品出了一些滋味來。

正統帝暫時沒心情批了奏章。

慢慢的舒緩了心神。

等着心情好了,眼睛也舒服了。

正統帝起身,就是慢慢的在殿中跺着步子。

他在思考一些事兒。

這一日,正統帝的心情還不錯。

晚膳,正統帝在乾清宮一個人用了。

膳罷後。

李公公跟正統帝禀了事情。

“聖上,良嫔那兒有消息。”

李公公躬身說道。

“何事?”

正統帝問道。

“良嫔想提拔一家皇商,以為省親一事。”

李公公肯定不會瞞了正統帝。

這等消息,李公公做不得主的。

正統帝聽後,目光盯向了李公公,問道:“除了良嫔,其它人呢?”

李公公很清楚。

所謂的其它人自然是指了那些請旨省親的嫔妃們。

“承恩公府一切照舊。”

李公公按着位份的高低,一一的回了話,道:“惠貴妃娘娘的娘家弟妹出身皇商薛家,薛家替惠貴妃娘娘省親一事出力甚多。”

“良嫔娘娘似乎有效仿了惠貴妃娘娘的意思。”

李公公提了良嫔。

“劉嫔娘娘那兒未曾有什麽動靜。”

這一位劉嫔跟玉榮一樣,也是沒讓娘家請旨省親。

劉嫔娘家可沒什麽錢財。

再加上劉嫔和二公主一直挺低調的。這不,繼續的低調到底。

“曹嫔、李嫔、史嫔,三位娘娘的娘家府上已經開始建造省親別墅。”

李公公回了話道。

“史嫔的出身不高。她娘家如何來的銀子?”

正統帝很關心,這莫不成貪了?

“史嫔父親的官位低微,史嫔的母族卻是出身江南鹽商豪族。這一回,南邊出力甚大。”李公公恭敬的回道。

“是嘛。”

正統帝一聽,倒是心中有數了。

“其它的暫且不管。良嫔那兒,先依了她。不過,給朕盯緊了。”正統帝吩咐了話。

“諾。”李公公應承了話。

次日。

啓祥宮。

良嫔了小黃門的傳信兒,李公公那邊是默許了。

想讓李公公明面承認,良嫔知道很難。

這默許了就是已經是态度。

于是,良嫔帶着好心情,這便是去了景仁宮。

景仁宮。

惠貴妃與良嫔相談,二人氣氛甚好。

一翻的郞情妾意後,二人都是各自滿意。

二人皆是滿意自己得到的好處。

惠貴妃高興着,她添了一只白手套,還添了一注的銀錢。

良嫔也高興往後多一個錢袋子,她是把省親一事能辦一個漂漂亮亮。

這會子,良嫔很高興的。

她與惠貴妃二人啊,就一時好的,跟親姐妹似乎的。

關于惠貴妃、良嫔越走越近。

宮裏明眼人都出來。

不過,大家夥不會當着人講的。

人人都是心頭有數兒。

六月三十日。

玉榮起一個早。

去了長春宮請安。

玉榮到的不算晚。她的後面,惠貴妃是比平時晚了些才到。

當然,這壓軸的自然還是皇貴妃。

宮人一傳話兒時。

衆嫔妃們就是起身,給皇貴妃行禮問安。

“妾見過皇貴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諸位妹妹請起。”

皇貴妃似乎心情還不錯。

衆嫔妃自然謝了話,然後,起身落座。

這一衆請安的嫔妃裏,當然不是人人都來了。

曹嫔是沒來的。

曹嫔的産期近了,皇貴妃給了口谕,說是奉了皇太後的意思,免了曹嫔晨昏定省的請安。

“這晨間不錯,天氣涼爽。本宮就不擔擱時間,這便領諸位妹妹去壽康宮給皇太後問安。”

皇貴妃此時沒為難誰的意思。

去壽康宮問安,自然按着老規距。

玉榮坐了攆時。

她還是瞧了良嫔一眼。

為何?

因為良嫔跟惠貴妃這會子還在親親熱熱的說話。

那等膩歪的神情,真跟熱戀裏的狗男女一樣。

等一衆的嫔妃到了壽康宮。

一宮主位娘娘們全進了壽康宮的殿內。至于嫔位以下的,似乎在殿外磕了頭,就是做數了請安。

殿內。

衆嫔妃在皇貴妃的帶領下,給皇太後行禮問安。

“妾參見皇太後,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平身。”

皇太後落坐了,還是和藹的緊,說話時語氣裏也是帶了些暖意。

“謝太後娘娘。”

衆嫔妃再度謝了話,然後,才是一一落坐。

良嫔、劉嫔、李嫔、史嫔,這當然不是第一回 來壽康宮。

她四人冊封為嫔位後,就能正大光明的進壽康宮的正殿內請安。

可皇太後的态度嗎?

那是一直做視了皇貴妃。

其它的嫔妃?

更多的時候,皇太後會偶爾的關心一句。然後,多半的時候,還是擱開了。

依着皇太後的地位,自然不需要巴結誰。

只有別人巴結了皇太後的地位。

“皇貴妃,曹嫔的情況如何?你可有多關心一二?”

皇太後打頭裏,就跟皇貴妃問了話。

“回母後,兒有每天差遣了太醫的太醫去承乾宮給曹嫔請平安脈。太醫回複,曹嫔腹中的皇嗣脈息健康。”

皇貴妃自然忙是回了話。

對于曹嫔那兒,哪怕是做戲呢。

皇貴妃還是表示了關心的。

打從史嫔落胎後,皇貴妃更注意形象了。

畢竟,史嫔落胎了,可是讓正統帝賜死了一個賈才人。

皇貴妃也得了皇太後的敲打。

皇太後的意思很明白,這是天子在殺雞警猴。

皇貴妃若不想真犯到了天子的威嚴,往後,當是謹守本份。

至少,面上做一個賢惠人,也得做出一份賢惠來。

皇貴妃懂了。

打從她上位後,這後宮裏的就不平靜啊。

瞧瞧,這宮妃懷孕了,一個平安生下來的都沒有。

這讓人議論了,就怕議論皇貴妃管理宮權,這管的不夠到位。

皇貴妃很在意了她手中的宮權。

若可能的話,她是不會想給人落了話柄的。

“嗯,你用了心思,這很好。”

皇太後的臉上有些笑意。

顯然,皇太後很滿意了皇貴妃的做法。

就是壽康宮中,氣氛甚好時。

有宮人來禀話。

“禀太後娘娘,承乾宮來人報信,曹嫔要生了。”

宮人趕緊的禀了話。

“這……”

皇貴妃遲疑了一下,忙是說道:“母後,兒這去承乾宮坐鎮。”

“皇嗣要緊,你且去。”

皇太後不阻攔。

皇貴妃都去了,在場的嫔妃有一個算一個,自然跟了皇貴妃後面,也往承乾宮去。

承乾宮。

曹嫔這邊差人去乾清這、壽康宮報信了。

可說實在的,這是曹嫔的頭一胎,當然沒那麽快的生下來。

等着玉榮等人到了時。

承乾宮內。

太醫也在,産婆也進了産房裏。

正殿中,皇貴妃坐鎮。

皇貴妃還是關心的産房裏的情況。

有産婆回了話,說是曹嫔胎位正,一定能平安生産。

這讓皇貴妃的神色頗不錯。

“你等護好曹嫔和将要出世的皇嗣。待皇子或皇女平安降生,你等皆有重賞。不光是本宮會賞。乾清宮、壽康宮,也都會給你等厚賞。”

皇貴妃許諾了話。

“若是……”皇貴妃又是冷哼,有威脅之意,說道:“總之,護好了曹嫔和皇嗣。若有萬一……後果你等都是擔不起的。”

具體如何擔不起?

皇貴妃沒有明講。

可這等話,就是留給了這些人無限的害怕。

人的恐懼,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正殿中。

一衆的嫔妃們都在幹等着。

玉榮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員。

“劉嫔妹妹,你說說,曹嫔這一胎會是皇子?或是皇女?”

玉榮跟劉嫔小聲的交談了話。

這時候,惠貴妃與良嫔也在說了話。

玉榮自然也不想端坐着,跟木頭樁子一樣的無聊。

尋些話,就當打發了時間。

“妾不知。”

劉嫔回的直接。

玉榮聽後,輕輕颔首。

“是啊,沒生下來,哪能知道。”玉榮能如何?劉嫔都直接的回了話,她只能自己把話圓回來,也免得尴尬。

“二公主進學了,瞧着規距學得好。教學的師傅也是多有誇贊。”玉榮尋了新話,這是講了劉嫔一定在意的二公主。

二公主說是規距好,這翻譯過來,也可以說是木讷的緊。

總之,這美化的**,人人都會的。

“比不得大公主,大公主皆是誇了聰慧,就是聖上也是誇大公主實是皇室典範。”劉嫔趕緊的把話頭這挪了挪,此時,就是說了大公主的好話。

玉榮聽着劉嫔的話,那是嘴角抽了抽。

當然,玉榮還是注意到了,劉嫔誇了大公主時,惠貴妃有點兒小得意啊。

“是啊,大公主甚有皇室長公主的氣度。”

玉榮自然不會說了大公主哪不好。

确實如此,大公主一直表現的非常好。只能說惠貴妃在女兒的身上,那花的功夫夠多。

“……”

這般聊了幾句。

玉榮看懂了一件事情。劉嫔可能低調成習慣,她貌似已經不願意與人成了圈子。

劉嫔既然想繼續的低調下去。

玉榮就不準備繼續拉着對方講下去。

這話太尴尬的話,也是講的無甚的趣話。

于是,玉榮就是做了一個傾聽者。

玉榮聽着惠貴妃與良嫔聊一個愉快。

這二人說的自然是衣裳、頭面手飾。

這說了京都裏的最新潮流。

瞧着,惠貴妃說的興趣,良嫔與之交談時,也是各有見解。

這二人說的愉快。

玉榮倒是更關心了。

良嫔的花銷可是大手大腳了起來。

比之以往,更見真章。

這真章自然是指了銀子。

宮妃的份例,那有限的。

這若是花了份例以外,就要自己貼補。

當然,也可能是皇帝貼補的?

玉榮有這麽一個猜測。

玉榮是瞧了良嫔的那一張臉。

唉,這真是優勢。

旁人一般的,還真學不來。

時間慢慢的過去。

一直在椅子上坐着,玉榮都是喝了一盞茶,又是吃了小半碟子的點心。

這時間還得熬着。

熬了多久?

玉榮都不知道了。

那承乾清的産房內。

傳來了“哇哇”嬰兒的啼哭聲。

“生了,生了。”

這等聲音在曹嫔的耳裏,真如天籁之音。

熬這般久,這頭胎生的,曹嫔都是渾身跟水裏撈出來一樣。

那整個人都是快要虛脫了。

“是皇子嗎?”

曹嫔跟身邊人問了一句。

她的眼中有欣喜的光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