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托付
五日後, 千秋節的歡騰氣氛終于在朝野上下漸漸淡去,各地入京逗留多日的邊将們也要陸續回宮。
因與太後之間的不愉,李景烨始終未下那道調令, 眼看安義康等人将要離京,已半點也拖不得了, 終于在傍晚時, 下旨封睿王李景輝為盧龍觀察處置使兼都防禦使, 主查訪地方政績,兼理防禦軍事,地位在節度使之下。
皇室子弟為地方大臣并不鮮見, 只是從前他們多是留在京中, 遙領官職,真正主事者仍是留在當地的地方官。李景輝這一次卻是實打實地要遠赴遠赴邊地。
事成定局,太後挽留不得, 只好在李景輝入宮拜別時,拉着他好好地痛哭了一場。
李景輝心中亦沉重不已, 親手替養育多年的母親将面上淚痕擦去, 直到她哭得不那樣難過時,方一言不發地連連磕頭行大禮, 轉身毅然離去。
誰知踏出長安殿,步上長而寬闊的宮道, 他便迎面遇上了才從紫宸殿回來的麗質,原本有些急的腳步猝然停止。
不遠處的麗質本與身邊的宮人們說着話, 忽然感到一陣異樣, 擡頭望去,正對上李景輝發愣的視線。
她也不由收住腳步,抿着唇與他遙遙對視, 掩在袖中的手悄悄捏緊,帶了幾分戒備。
光天化日之下,周圍時不時有宮人內侍往來,她不覺得李景輝會做出什麽出格的舉動。可前兩回的事着實讓她摸清了這人肆意的性格,即便如此,也不敢稍有放松。
李景輝自然也看出了她的戒備,一雙還帶着幾分少年氣的眼眸裏閃過幾分失望與複雜。
他面色沉了沉,望着她張了張口想說什麽,最終卻只沖她微微拱手,随後便繼續大步前行,與她擦身而過。
晴朗的秋日下,落葉自樹梢飄落而下,落定在地。
麗質微微閉目,輕舒一口氣,只覺心底終于能有短暫地安定。
……
夜裏,裴濟邀了李景輝一同飲酒,算作臨別前的踐行酒。
因不想為外人所擾,二人未去酒肆,只在裴濟的靜舍中暢飲。
二琵琶女坐在外間彈奏吟唱,二人則坐在內室敘話。
酒到酣處,李景輝輕拍裴濟的肩,道:“子晦,我少時也曾羨慕過你,小小年紀就跟着裴相游歷過那樣多的山川,還親自披甲上陣,殺敵無數。整個長安的勳貴子弟加起來,也比不上你一個年少有為。如今可好了,終于也輪到我去邊疆立功了。”
裴濟仰頭飲下一杯清酒,聞言不由望向窗外明月,似是想起了少年時那段艱苦的日子:“那時候,苦是真的苦,可與将士們吃住在一處,拼殺在一起,同甘共苦,也着實難忘。”
他記得自己才跟着父親到河東時,本只是一時興起,跟着進了軍中,可父親卻告誡他,一旦入了軍營,就不能有半點退縮。
那時他不過十二歲,饒是再比同齡人沉穩,也不過還是個乳臭未幹的孩子,憑着一腔熱血投軍,不過數日便因過于艱苦的操練而萌生退意。幸好他本性不會輕易認輸,硬是咬牙堅持過最初的那兩個月,待漸漸适應那樣的日子,才變得如魚得水起來。
“軍中不比別處,只望六郎你到時別後悔才好。”一向沉穩嚴肅的裴濟難得借着酒意開起了玩笑。
前幾日,他曾問李景輝,為何忽然要去邊地。李景輝只道留在長安倍感壓抑,恰好從小就羨慕他曾在軍中歷練過,便想趁此機會,幹脆出去磨練一番,興許再回來時,心境也會不同。
裴濟真心希望這一對兄弟暫且分開些時日,各自冷靜,再見面時,關系能稍稍緩和。
李景輝大笑,指着他道:“你能忍得,我怎就不能?你小子別忘了,你的弓馬,還有不少是我教的呢!”
裴濟但笑不語,又同李景輝對飲一杯。
他比李景輝小一歲,最初學弓馬時,的确是跟着李景輝學的,只是兩年後,他的技藝便已在其之上。
二人又笑了兩句,眼看月上中天,李景輝忽然沉沉道:“子晦,你的為人,一向可靠,陛下與太後都信任你,我也是一樣的。我離開長安後,還有一事想托付你。”
裴濟見他變得嚴肅沉郁的面色,不由放下酒杯。
“長安城中,別人無須我擔心,只有麗娘,她不一樣。她出身寒微,又與家人不親近,身後無所依仗,如今又處在風口浪尖上,太後也對她頗多不喜,實在令我放心不下。子晦,我想托你,在我不在長安的時候,替我暗中照看着她些。”
話音落下,他目光誠懇地望向裴濟。
裴濟沉默,心中複雜不已。
就在幾天前地夜裏,他在麟德殿犯下錯誤時,那女人也曾開口要自己能護着她。而今日,即将遠行的睿王,心中也還放不下她,開口拜托他的事,同樣也是要照顧好她。
他真不知是不是該說這二人實在心有靈犀。
李景輝見他沉默不語,只當他心中猶豫,又道:“子晦,此事旁人我都信不過,唯有你,沉穩可靠,又能在陛下面前說得上話,難得陛下也肯聽進你的話,看在咱們多年的情誼上,你能否答應我,好讓我放心?”
裴濟垂眸,默默飲下一杯酒,心中頗有幾分苦澀的滋味。
他啞聲問:“六郎,你是不是仍放不下她?”
這回輪到李景輝沉默。
他想起白日在宮中見到麗質時,明明近在眼前,卻不能有半點逾越的處境,心中五味雜陳。
他垂着眼輕嘆一聲,道:“子晦,我不瞞你,現在我想通了,如今我與她身份懸殊,怕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可我總覺得,這輩子也放不下她了。即便不能把她留在身邊,也還是想好好護着她,讓她暫且過得好些。你能明白嗎?”
若他有一日得到了足夠抗衡一切的權勢與地位,他會再将她奪回。
只是這話不能對旁人說。
裴濟對上他滿含希望的雙眼,不由眸光微閃,悄悄生出幾分心虛與愧疚。
睿王和陛下都還不知道,他如今已同他們都一樣,被那禍水一般的女子迷得不能自拔,即便沒有睿王的囑托,他也早已答應了她,要暗中護着她的。
片刻後,他避開李景輝的視線,望着杯中映着燭光的清涼液體,輕道了聲“我答應你”。
李景輝心中擔憂暫解,重又敞開胸懷,與他暢飲。翌日,與安義康一道,從長安出發,往幽州而去。
……
後宮中,自睿王走後的第二日,太後便病倒了。
大約是受不住打擊,這一回的病情來勢洶洶。女官說,太後染了風寒,又急火攻心,這兩日又憂思過度,方會如此。
一時間,大明宮的氣氛也變得陰沉起來。
李景烨原本還想着李令月的婚事,想勸太後點頭,讓她答應将李令月嫁給鐘灏,如此一來,只好暫時擱下,每日理完政事,便往長安殿去侍疾,到承歡殿的時候也少了許多。
嫔妃們見狀,為表孝心,也日日都往長安殿去。
麗質反倒樂得輕松。太後早就發話,讓她無事少去長安殿。此時太後有疾,她更不能過去,徒惹其厭惡。
只是近來久居後宮,她能見到裴濟的機會也少了許多。只有隔三差五,他随大長公主進宮來時,能偶爾遠遠的看見。
好在,中秋那夜已經得到他的許諾,她安心許多,也不再急于一時。
如此過了大半個月,到了九月初,太後的這場病終于慢慢見好。
秋意漸濃,天氣一日比一日涼。李景烨為表孝心,決定于十日後自大明宮遷至城郊的骊山溫泉宮居住,比往年早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照以往慣例,天子居骊山行宮,至歲末方回,總共數月時間,因此宮中凡稍受寵的嫔妃都會随駕。
朝臣們亦是如此。
為方便皇帝理政,各中樞機構也都要暫時遷往行宮,許多重臣會随皇帝一同居住到骊山附近。
麗質與裴濟二人自然都要随行。
裴濟身為羽林衛大将軍,提前五日便先往行宮附近與沿路駐防,直到出行當日的清晨,又匆匆帶着人趕回,準備一路護送皇帝與衆人東去骊山。
帝王出行,儀仗俱全,隊伍逶迤,浩浩蕩蕩,氣勢如虹。
麗質登上馬車前,正見到他一身銀甲,內着紫袍,身姿挺拔地騎在高頭大馬上,面色沉着地催馬小跑着一路檢視各處跟随的侍衛們。
她不由心中一動,刻意放慢登車的動作,趁他駕馬從身邊小跑經過時,狀似不經意地仰頭望他一眼。
一雙杏眼水盈盈的,含着幾分怯怯的歡喜與期盼,又像是有掩不住的埋怨。
其實裴濟早已察覺到她的存在,可經過時,仍是竭力克制住自己,目光只稍一流轉,自她面龐上飛快地滑過,便重又變得目不斜視起來。
唯有抿得更緊,幾乎泛白的唇角,與不自覺将缰繩攥得更緊的左手悄悄洩露出他內心的波動。
不知為何,他覺得那雙美麗動人的杏眼裏,好像有什麽不一樣的暗示,引着他忍不住細細揣度品味。
緊繃的力量自缰繩傳遞而出,馬兒似乎感受到主人的變化,十分乖覺地稍稍放慢腳步,仿佛令二人擦肩而過的時刻也拖長了些。
一切都在不言不語中悄然消失,仿佛風過無痕,無人發現。
唯有一雙冷冷的眼,隐在暗處,将二人間轉瞬即逝的眼神交流與細微動作一一收入眼底,随後微不可查地無聲皺眉。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8-19 23:00:34~2020-08-20 23:52: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秋 5瓶;虞兮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