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城隍廟位于杭州城城東,本來是用于拜祭宋末著名文人文天祥所建立的廟宇。那文天祥曾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明明壯志慨然,可誦讀之時總覺得帶着幾許蒼涼。讓人沒來由的想起水岸邊蘆花如雪,随風起伏如波浪的場景。

文天祥死後,百姓得知後念他是反元義士,建立廟宇前來祭拜,香火一時旺盛。草原上男兒敬仰勇士雄鷹和猛虎,對描金泥胎只當成漢人奇怪的習俗。由此雖然城隍廟雖是祭拜宋朝臣民,可畢竟人都已經死了,也只能祭拜祭拜。到也沒有過多在意,由此保存下來。

範遙昔年四處行走江湖時也曾來過杭州,城隍廟也賞玩過一番。路途倒也熟悉,他翻身立于廟宇旁一棵兩人合抱的槐樹上,居高臨下看去。只見大殿中衆乞丐席地而坐,因為這次抓捕方東白,來到杭州的人皆是精英。守夜的都是四袋弟子。

範遙自然不會把區區四袋弟子放在眼下,他掃視一圈,并沒有看到其中有女子蹤跡。便向後行去,路過周新祠的時候,只見周新端坐正中,身側二童随侍。身前擺放着三兩供品。香爐中本來插着三炷香,大概是被風吹熄了。孤零零的保持熄滅前的姿态。

前朝往事,只若東水逝去。當初赫赫有名的信國公浮休道人,今日也不過是徒留一堆泥塑供人拜祭,反倒是埋骨之處空空落落。

範遙一念至此,便去過一旁火折子晃亮,重新将香點燃。随即轉身從周新祠出來,再向後走,便是偏殿。那殿內似是有人,殿門緊閉,燭火從窗紙中映照出來。影影綽綽的能看清楚幾個人影。範遙來到房門前,側耳傾聽。

他本來以為,花繡那般柔柔弱弱的大家閨秀,所謂摯友估計也是一樣的性格。嬌怯怯的毫無用處。沒想到他剛一靠近,便聽得少女清清脆脆的語聲響起來,半點驚慌都沒有。略帶着江南水鄉特有的軟糯柔和,但話說的着實不錯:

“幾位乞丐大爺,你們想要問小女子何事?小女子平日裏見了乞兒,也都是要施舍幾文錢的。素來聽聞丐幫俠義心腸,乃是一等一的好人,想必也不會做出為難小女子的事情。那,那個,你們餓不餓啊,我這裏還有一點幹糧……”

前面幾句說得大義凜然,可惜後面平白一個轉折,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範遙縱身躍上屋頂,掀起幾個瓦片向下觀瞧。只見翠衣少女偏着頭滿臉純真無邪,眼瞳又清又亮。看人的時候格外專注,一絲雜質也不帶。

如果範遙沒見過柳淡在佛殿中的反應,或許也被柳淡這幅樣子蒙騙過去了也說不定。可惜範遙當時親眼見到,柳淡故布疑陣,雖然因為沒有什麽經驗而漏洞頗多。可是心思缜密倒也不容小瞧,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幅單純無害的模樣。

範遙心下略有好奇,便不忙于現身。他觀看其中形勢,大概因為柳淡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女,丐幫因此放松了警惕。只派了三個五袋弟子看守着,還有一個八袋長老在問話。大概是詢問範遙同她的關系,以及為什麽她會出現在積雲寺中。

——

柳淡自從被丐幫帶來城隍廟,便一直思慮着脫身之計。她曾經在杭州花家住過三年,城隍廟也來過幾次。地形僥幸還記得一些,可是自己這點武藝,真正遇上敵手怕也是沒什麽用處。她僅僅聽過丐幫,至于明教則從來不曾有所耳聞。

不過從那個自稱範遙的光明右使帶走花繡的舉動來看,應該對花繡不含有惡意才對。如果自己直說不認識範遙,對方沒有了顧忌,若是直接殺人滅口怎生是好?

柳淡一念至此,堪堪回神。正巧聽得那丐幫八袋長老問道:“這位姑娘,我且問你,你可同那魔教範遙熟識?”

柳淡微微垂眸,低首輕聲回道:“……不,不曾。”話雖如此說,神情中卻做出三分嬌羞姿态。那丐幫長老看在眼中,一時也分不清她說的是真是假。只好清咳一聲繼續問道:“那你為什麽會在積雲寺中?還躲藏在角落中偷聽?”

Advertisement

柳淡輕輕蹙眉,神情中含着幾分嬌柔不勝的感覺,眼波橫轉。柳淡五官中,單數這一雙眼瞳生得尤其的好,眼尾輕輕上挑。低眉斂目時還不曾覺出,擡眸時只覺她眼瞳黑亮,純澈無暇。讓人無端端想起春風碧柳拂過的湖面,漣漪一圈圈蕩漾開來,能直直扣動心弦。

她側過臉去,面色帶着淺淺的紅暈:“小女子不過是去積雲寺中上香而已,見這許多人突然間沖出來,一時驚慌失措才躲藏在樹叢後。”

盡管那八袋長老并不相信柳淡的言辭,可幾番話問下來,并沒有詢問出任何有用的消息。其實若是按照丐幫的想法,若是柳淡言辭堅決,表示出不認識什麽光明右使。丐幫或許放她就此離開也說不定。

但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柳淡不曉得明教同丐幫的關聯,只以為丐幫中人乃是一夥山賊土匪,擔憂自己被殺人滅口,言語中故意處處含着三分暧昧。雖然句句真實,可姿态中卻讓人狐疑,反倒是令丐幫猶豫不決。

加上丐幫沒有抓住方東白,又念及範遙随口胡謅出來的“那件東西”,他們找不到範遙,也只能寄希望于柳淡身上。加上柳淡那幾句話,反而更加不可能讓柳淡輕易脫身而去了。

那八袋長老見問不出什麽東西,便轉身離開。自行前去同傳功長老和掌棒龍頭彙報此處進展,只留下兩個五袋弟子看守門戶。

柳淡所處的這個位置,乃是城隍廟後面的偏殿。供奉的乃是城隍夫人,柳淡曾經看過一本雜書,倒是講述了這個城隍夫人的典故。大概是說曾經有個女子日游城隍廟,身側陪同的嫂嫂笑道,若是你将來夫君若城隍一般美貌便好了。

不料當夜這位女子便夢見城隍入夢,她将紅繩系在城隍足上,第二日前去城隍廟中看時,竟然見那根紅繩出現在泥像身上。此後這名女子無疾而終,衆人紛紛傳言這乃是城隍迎娶了這個姑娘。由此在城隍廟後建立一個夫人廟宇。

柳淡當時看過這個典故,花繡也在一旁。花繡輕聲感嘆:“這也算注定的姻緣了。”柳淡卻不以為然,只道:“那姑娘好端端活在世間,只因為平白無故遇見城隍,便一命嗚呼。可見這個事情也不是這麽美好。”

當時說的笑話,如今柳淡就跪坐在淡黃色的蒲團上,看那泥塑的城隍夫人有着細長的眉眼。桌案上只有一截燭火,已經燃燒的差不多了。偏殿中空空蕩蕩,如果側耳傾聽,會聽到夜雨飄灑的飒飒聲響,連同這風聲嗚咽。而偌大的殿內只有一燈如豆,那塑像高高,跪坐在蒲團上,會默然覺得壓抑。

柳淡的确壓抑,她看似安安靜靜跪坐其上,目光卻四處打量。那兩名丐幫弟子就依靠着左側殿柱盤膝而坐,柳淡目光掃到供案下方,忽然間看到下方放着一根木棍。柳淡不動聲色的站起身來,向供案旁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月之影妹紙和湯若蘭章妹紙兩位親~果斷抱個~指出了阿瓷沒有注意到的錯誤~

咳咳,阿瓷舉手保證,下次會謹慎的【認錯臉】~

嘿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