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節
體的人,朋友感情處好了有時真比親人還知心。別人自當不說,劉月跟長孫秋身為父母,都不關心親生女兒身體,多叫人心寒。她是被婆家趕出來了,可又不是她的錯。退一步講,就算她有錯,不是殺人不是放火,家常理短的事兒誰是誰非誰說的清楚,女兒是你們的骨血,是面子重要還是女兒重要?
這樣的父母比她前世的還令人心中生寒,前世,她的父親還在的時候,每次訓練對她都特別嚴厲,訓斥得最兇,不停壓榨她所有潛能,她當他是魔鬼。拼命訓練的目标就是想趕快打敗他,把他加注在她身上的都還給他,那時候他們如仇人一般。但每年生日的時候,他都會跟她單獨吃頓飯,什麽都不說,吃完就走。在她十歲的時候他就犧牲了,後來長大她才明白,他并不是不愛她,但他是特工,只能用他的方式表達愛意。他的殘酷,是不想她任務中流血,希望她平安活着。當她不懂時痛恨,但懂了便後悔。
她以為父母對兒女的感情都是不計代價,刻骨銘心的,見了長孫淑雅還覺得是,但見了所謂的外公外婆,才恍然明白,父母不過是個身份,本質還是人,人有千萬種,前世有個好父親,今生有個好母親,原來她很幸運,不曾飽償寒心刺骨之痛。
“哦,沒事,就是不小心抱柴火的時候滑倒搓了一下,不礙事。”露在外面的只有手上的傷,長孫淑雅急忙掩飾。
“你看你咋這麽不小心,雪天路滑要多注意點。”
“嗯!”
張巧眼神落到長孫凝身上,笑眯眯的模樣好像在看兒媳婦,越看越順眼,“日子真不經混,一晃兒女們都長大成人了,小凝也二十了吧,大姑娘喽。”肥嫂感慨着,在長孫凝聽來是話裏有話。
“是啊,我們都老了。”長孫淑雅順着說道,好像沒聽出話外之音,又好像聽出來故意裝不知。
“可不是嗎。呀!這小凝手咋整的?”
“自己碰的。”長孫凝說着,有意無意擡眼看看長孫依依,見她心虛的錯開目光,縮到方玲玲身後。
“哎喲,這孩子是上哪兒淘氣去了這是,得多疼啊。以後得千萬注意點,都長大了,別再淘氣了,還叫你媽擔心。”張巧說得很誠懇。
“知道了,謝謝肥嬸關心。”
“淑雅你瞧瞧,現在小凝多懂事,讀書人見了世面就是不一樣。人變漂亮了,性子也活潑了,在學校肯定很多男孩喜歡吧?”張巧肉眯眯的小眼睛藏着不明顯的精光,長孫凝還是敏銳察覺到,這位大嬸該不會是八卦大娘,或者媒婆級的神人吧?
“哪有,姐平時竟忙着照顧我,有帥哥也沒時間看。”長孫默适時插話道,長孫凝暗暗豎起大拇指,還是自家人靠譜。
“小凝就是心好,懂事,到什麽時候也不忘了小默。”張巧順着話鋒說道。
之後,又是一陣閑聊,多數都是肥嫂跟長孫淑雅在說。中午的時候,劉月張羅着做飯,叫衆人都留下來吃飯。肥嫂是個爽快人,也沒拒絕,本打算回去的長孫凝一家也留下。
Advertisement
吃飯時還把趙家老太太叫過來,一頓飯吃得有人盡興,有人窩火,還算熱鬧。衆人散去,長孫淑雅幫着劉月收拾完碗筷,已經太陽西沉。
破天荒的,三人臨走的時候,劉月拿出一兜自家蒸的大饅頭叫帶回去,有二十多個,張巧也急匆匆又趕過來,硬給塞了十來個蘋果。長孫淑雅推脫不了,便都拿着,但眼下家裏根本不缺這些東西。長孫懷安一家子都出來送行,實則是借口看車,長孫凝才不管他們,直接開車離去,留給他們一道尾氣。
晚上,長孫凝雙手疊在腦後,躺着想到底要如何能發家致富?她想過閑人的日子,可也得是吃穿不愁的富貴閑人才行。讓華子昂養着?不行,八字還沒一撇,女人還是經濟獨立比較好。
突然,長孫凝坐起身,很認真的問長孫淑雅,“咱家有多少地?”農村就靠種地過日子,雖然這時候還沒有後世的農村政策好,但地多,收入自然多,收入多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過幾年,城市霧霾肆虐,各種‘毒物’擺上餐桌,大力提倡回歸田園,她何不提早打造一個生态農莊,等着鈔票自己送上門?
“咱們村人多,又緊挨着烏蘭山,耕地更少,以前沒嫁人的時候,家中還有三畝口糧田,後來給抽走了。你……梧桐村那邊人都搬走了,田地早被重新分配了。現在咱們種的地是肥嫂,還有你外公幫忙開墾的荒地,大概六七畝吧。”
如此聽來,長孫秋還算有良心,可是六七畝地好幹什麽呀!前世她雖沒種過地,但在農業大學執行過任務,那是最輕松的一個任務,負責保護一名海外歸來的農業專家,整天往農村跑,所以對農村的事情比較熟悉。2001年還沒有免征農業稅,家家戶戶還得上交任務糧,儲備國庫,六七畝地除了要上交的部分外,根本就所剩無幾,難怪熬了一年又一年,還是這麽窮苦。
“問這做啥?”
“當然是想辦法掙錢喽。”
“怎麽掙?”
------題外話------
二更來襲!加油,呼呼…。
預告一下:下一章女主開始邁上她‘富貴閑人’‘偉大’夢想的第一步啦,想知道什麽嗎?嘻嘻…。
好了,不羅嗦,求收藏,打滾求收藏!
019、意外得寶
“地,農村的發家之道當然就是土地了。”
“可去哪弄地去呀,好地早被開墾過了,剩下不是沙土地就是荒山。”長孫淑雅很苦惱。
“姐你有辦法?”他們學的是農業,又是農村人,種地的話肯定能學以致用。
“是有個小小的想法。”具體的她還要仔細考慮規劃,而無論她想做什麽,首先都要有錢,有了錢才好辦事,所以她必需盡快想辦法掙錢,而且必須得是一大筆。“媽,我明天打算進山一趟。”
“進山?幹啥?”偶爾也有人進烏蘭山采野味兒的,但現在隆冬數九,山上光禿禿去幹什麽?
“就是去看看有沒有什麽發展機會,可能要三四天時間,不用擔心。”長孫凝的主意已定,沒人能更改。
“那你要當心。”長孫淑雅也沒強行阻攔,農村孩子本都是在大山裏長大的,沒那麽嬌氣。
第二天,吃過早飯,長孫凝帶好必需品進入烏蘭山。
烏蘭山是統稱,包含許多無名山峰,屬于大興安嶺山脈分支小山脈,高山都集中在永安村這一帶,綿延五百裏有餘,再往遠延伸便越來越平坦,都已被開墾成耕地,并且已經不屬于楊樂縣管轄。
一冬積雪未化,山梁上的雪都被吹進山谷,幾乎被填平,經過一冬的吹打,表面形成一層硬蓋,長孫凝瘦弱,走在上面根本不用擔心會被漏進雪裏,倒也省了她翻山越嶺的辛苦。
第一日,長孫凝跑遍了外圍連綿的九個山頭,亦是挨着她家窯洞的山頭,坡度都較緩,海拔平均50——150米左右。早年栽植的松樹惹了蟲害,枯死,大多都被附近村民砍回家燒火,零零散散有些不成材的榆木,成片都是荒地。
第二天天明,長孫凝開始往深處進發,半個小時後,她已到達其中一座山峰半山腰處。迎着朝陽,站在一塊大平石回望來時的路,十分有趣。昨天走過的九個山頭與此時身後的山峰比,好像集體合影時蹲在前邊的娃子。而身後連綿的山峰海拔約都在400—1200米之間,高低起伏,特別是最高的兩處山峰,對應着向內傾斜,好像一對牛角。
說起牛角,這烏蘭山還有個非常感人勵志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洪水泛濫成災,瘟疫肆虐,百姓民不聊生,天上藥神座下的神牛看得此狀,便私下凡間,疏理河道,治好瘟疫,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被受尊崇。後來,因為它私下凡間觸犯天條,被化成一座大山永留人間。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只剩下牛頭所化的烏蘭山,這也是後人不輕易進入烏蘭山的原因之一。這等說法,長孫凝自然是不信的,就當一個美麗的故事。
一上午,長孫凝轉遍了第一處山峰的陽坡,沒什麽特別發現,山勢不高,但山峰陡峭,怪石嶙峋,若非仰仗記憶中的身手,絕對不能半天走遍整個陽坡,但極大鍛煉了這副身體,以靈活度而言,已達前世三分之二。山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大石頭,小石頭,什麽形态都有,千奇百怪,匠心獨運,形态各異,好像雕刻大師不小心散落的随心塗鴉作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