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升座
翌日清晨,蕭清婉聽得外頭廊上鳥叫,便睜了眼睛,見身邊床榻已空,窗紙上透亮,就起了身。早在床邊侍立着的青莺,忙打起了帳子,用赤金雙魚鈎子勾了,對外揚聲道:“娘娘起身了。”話音落地,明月绛紫文燕三人便捧了金盆手巾香皂等物進來,青莺就侍奉着蕭清婉洗了臉。蕭清婉看了看外頭的天色,道:“什麽時候了?皇上呢?我起晚了麽?”青莺道:“回娘娘的話,皇上已上朝去了,臨走吩咐奴婢,讓娘娘多睡一會兒,不叫吵醒了娘娘。夏季天亮的早,時辰也還早。”蕭清婉聞言便不語了,只是道:“今日是六宮朝見的日子,還是打起精神的好。”青莺笑道:“可就是要見到大小姐了?”蕭清婉幽幽道:“也要見着其他的‘姐妹’了呢。”青莺便就不語了。
依着宣傳宮例,晨起皇後當先去給太後請安,只是本朝孝端文太後已于五年前薨逝,如今宮裏只剩了幾個沒甚要緊的太嫔,自然也就省了此節。
洗漱已畢,又用過了早膳,在家便服侍蕭清婉梳頭的明月上前問道:“奴婢請問娘娘,今日梳個什麽發髻?”蕭清婉想了想,道:“就梳高髻好了,好插戴飾物。”明月應了,衆人便擁着蕭清婉在妝臺前坐了。
蕭清婉昨夜因着緊張,并未仔細打量宮內擺設,此刻細細看來,眼前是一方紫檀木描金妝臺,上列一面金雕牡丹纏蔓水銀鏡,鏡面如一泓清水,正映着自己如花嬌顏,鏡下是日常用的各樣脂粉。妝臺往西是西板壁,牆上兩扇棂花槅扇窗,窗紙上亦貼着大紅雙喜字,窗下是一方嵌琉璃面黃花梨木小桌,對着兩張黃花梨木镂花圓凳,料是日常閑坐之處。往東靠牆是一溜如意百寶架,架上擺着玉雕蓮葉捧荷擺件,龍鳳紋五彩瓷香爐,百子圖白瓷貫耳瓶,旁餘一些吉慶的飾物。因是新主入宮,架上還未擱置什麽,前頭便是雙扇門,外頭是昨日吃合卺宴的地方了。
蕭清婉看了一回,正要梳頭,卻見門口的宮人來報道:“禀皇後娘娘,宸妃娘娘來了。”蕭清婉聽了,連忙道:“快請進來。”
只聽一陣裙子響,蕭家那三年前入宮的長女——如今已做了宸妃的蕭清婳快步走了進來,身後跟着兩名宮人。蕭清婉起身,迎了上去,宸妃走至跟前便盈盈拜倒,口道:“嫔妾拜見皇後娘娘,娘娘萬福。”蕭清婉急忙扶了她起來,道:“這是怎樣,姐姐快起來。”宸妃起身,笑道:“娘娘今非昔比了,嫔妾如何敢逾矩無禮?”蕭清婉道:“那都只是人前的事兒罷了,姐姐永遠都是我的親姐姐。”說着,兩人挽着手,相互打量了一番,這姐妹二人一別三年未見,此刻此地相逢,不由的悲喜交加。蕭清婉見宸妃身着雨過天晴蝶伏蘭花紗衫,湖藍草紋六幅裙,頭上插着白玉刻花釵梳,芍藥串米珠烏木流蘇,脖子上戴着進宮陪嫁帶去的玉珠串,手上一只水沫墨花镯子,整個人清麗婉約,只是比在家時瘦了些,便就笑道:“姐姐還是在家時候的脾性,偏愛素淡的衣裳首飾。”宸妃亦笑了,道:“天這麽熱,穿紅戴綠的白刺人眼睛。你比我離家時,出落的更好了,怪道皇上一心的要你進宮。”蕭清婉臉色便暗了,道:“我的心事,姐姐是知道的,何必說這些話來怄我。”宸妃便斂了笑意,道:“姐姐說錯了話,是姐姐的不是。只是妹妹既然來了這兒,往日的事還是忘了的好。”蕭清婉淡淡道:“這我都是知道的。”說着便不語了。宸妃見狀,倒不好開口了,卻聽蕭清婉道:“我瞧着,姐姐倒是清瘦了不少,母親每每進宮回去,都說姐姐過的安好,這是……”宸妃道:“這裏頭的事兒,我回頭再說給你聽,你且先打理着裝罷。過不久她們就來了。”蕭清婉便依言照舊在妝臺前坐了,明月為她梳了高髻,戴了金累絲九鳳朝冠,又捧過一支芙蓉玉雕琢的牡丹步搖插了,那步搖下墜着一串珠串,直垂到了肩上,随着蕭清婉扭頭轉動,那珠串也搖搖擺擺。梳頭已畢,绛紫捧了妝盒過來,道:“娘娘今日還化梅花妝麽?”宸妃在旁瞧着,插口道:“今日是六宮拜見,妹妹的裝束還是莊重為好。”蕭清婉便道:“還是勻了面就打胭脂,不必多做裝飾。”
梳妝妥帖,衆人又侍奉着蕭清婉穿了鳳袍,門外的宮人便來禀報道:“禀告娘娘,六宮妃嫔已到,靜候娘娘升座。”蕭清婉便對宸妃道:“姐姐,咱們一道去。”宸妃微微颔首,又道:“旁人也罷了,妹妹只是要留神那貴妃。”蕭清婉道:“妹妹知道了。”
當下,衆人簇擁着蕭清婉來至坤寧宮正殿,蕭清婉在上首的鳳椅上坐了,對身旁立着的青莺道:“傳她們進來罷。”青莺應了喏,走出門外吩咐過了。不多時便見一衆妃嫔緩緩走入殿內,皆是簪花戴柳衣香鬓影,為首的便是衣着華貴的貴妃,緊随其後的是嫔位的妃嫔,再後就是婕妤、美人、才人,至于那寶林禦女采女,便只在門口侍立伺候了。
便有尚儀女官揚聲道:“六宮妃嫔見過皇後娘娘。”說着,便一一念了衆人的名號。衆嫔妃一齊拜倒,呼道:“嫔妾等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言畢,齊齊如插蠟燭般的磕下頭去。蕭清婉笑受了,道:“衆位姐妹們請起。”衆人便都起了身,那門外數不上的宮娥,蕭清婉便叫她們散了,只留下幾個有頭有臉的坐了說話。
因先前宸妃有言,蕭清婉便打量着那貴妃,見她生着圓圓的一張臉,皮膚保養的甚好,雖是和皇帝同齡,臉上瞧不出一道褶子,姿容柔媚似是可親,只是眼角微微上挑透了些許的狠戾,不細瞧等閑看不出來。她穿着一件大紅牡丹織金雙宮綢對襟衫,逢着一溜金紐子,下頭一條梅紅鴛鴦戲水灑金绫裙,頭上正面戴着一頂鳳銜牡丹點翠金華勝,斜簪了一股鑲了東珠扭了金銀絲的釵子,又插着一支綴着五彩玉的步搖,脖子上戴着一串金鑲玉璎珞圈,兩只手腕上套着刻了菱花紋的金镯子。整個人坐在那裏,日頭一照,金光閃耀。
蕭清婉見她如此打扮,不由心中暗笑,忖道:這貴妃究竟是微末出身,穿衣打扮也只知金寶滿頭堆。她打量着貴妃,貴妃也将她通身瞧了一個遍,輕啓朱唇道:“嫔妾記性不大好,皇後娘娘芳齡幾何啊?”蕭清婉不明就裏,道:“本宮今年才過了二八的生辰。”貴妃輕輕一笑,道:“皇後娘娘真年輕呢,可比嫔妾的兒子還小了兩歲。”她此言一出,殿中衆嫔妃有怔了的,亦有拿帕子捂嘴的,更有甚者竟當場便笑了起來。蕭清婉聽貴妃語出無狀,又見下頭衆妃無禮,心中雖暗暗恚怒,面上卻一絲也不帶出來,只是笑道:“是呢,皇長子是比本宮長了兩歲,只是人大了心不大,還是有些孩子的脾性,本宮在閨閣裏時,也時常聽聞贏紀殿下的事兒呢。”說畢,她掃了一眼下頭,在幾個方才笑了的嫔妃臉上頓了頓,殿上立刻靜了下來。貴妃的臉變了變色,道:“嫔妾教導孩兒無方,倒讓皇後娘娘見笑了。”蕭清婉微笑道:“以往六宮無主,貴妃姐姐既要操持宮務,又要服侍皇上,自然顧此失彼,無暇教導皇子。今日本宮既然來了,這六宮也有了主人,貴妃姐姐就可以歇歇了。”卻原來宣朝皇室有條規矩,凡皇子年滿十六便出宮獨居于皇子府,這贏紀是最早離宮,又因是皇帝的長子,為人嚣張跋扈,在外沒少惹是生非,屢屢遭贏烈訓斥,卻不知悔改,京城中人大多都聽過他的大名。
一旁宸妃接口道:“這人啊,不看年長年幼,得看有福沒福。若是沒福,空活百歲,又有何用呢?”貴妃因着方才的話,正冷着面,聽宸妃說話,便轉了話頭,道:“聽聞今兒早上宸妃妹妹是起了身便往坤寧宮來了,連早膳也沒用,究竟妹妹同皇後娘娘是親姐妹,旁人不能比的。”宸妃聽了這話,便知她蓄意挑撥自己姐妹二人同六宮關系,待要出聲,卻聽蕭清婉淡淡道:“這六宮之中,俱是姐妹,哪有什麽能比不能比的?貴妃姐姐這話,人聽了去,知道的呢,說姐姐玩笑,不知道的還道這宮中失和,人人結交黨派,因而親疏有別呢。”貴妃聽了,道:“我不過同宸妃妹妹開句玩笑,哪個不知好歹的會當了真去。”宸妃接過話頭去,道:“妹妹自知姐姐玩笑,只怕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呢。”三人正說着話,忽然一人道:“宮裏的姊妹自然都是好的,又聽皇後娘娘這樣說,嫔妾們心都安了。”蕭清婉順聲望去,卻見那說話的是個年約二十五六的少婦,姿色平庸,穿着打扮也不過是平常宮裝樣式,知這是黎順容,還未說話,卻聽貴妃道:“原來有了皇後娘娘的話,黎順容才心安。皇後娘娘沒來之時,黎順容是提心吊膽過日子的。”那黎順容是個不善言談的,被貴妃拿話嗆了,便張口結舌的說不出話來,臉也紅了。挨着她坐的齊才人,以扇掩面,輕輕一笑,低聲道:“皇後娘娘同兩位姐姐說的熱鬧,黎姐姐插什麽口?莫不是幫了誰的腔,就能讨賞不成?”黎順容聽了這話,更是坐立難安,
衆人閑談了片刻,蕭清婉忽想起一人來,便道:“聽聞宮裏還有一位惠妃姐姐,怎麽不見?”宸妃道:“惠妃姐姐舊疾發了,正在床上靜養,皇上囑咐了不叫她出來走動,因而今日沒來。”蕭清婉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惠妃姐姐這病,據聞也是有年頭的,該好好看個禦醫,一勢去了根才是。”貴妃笑道:“不是嫔妾不上心,為惠妃看診的太醫換了不下十數位,好湯好藥見年的吃,總是不見個效驗,想來是惠妃自個兒的身子骨單薄的緣故。”說着,貴妃又道:“皇後娘娘宮裏的十名宮女十名太監,除卻娘娘自己帶來的四位陪嫁,餘者都是內侍省送來嫔妾親自挑選過的。若是有什麽不妥當的地方,娘娘自管吩咐嫔妾。至于掌事宮女同掌事太監,嫔妾未敢擅專,娘娘若瞧着誰合眼,也對嫔妾說了便是。”蕭清婉也早聞自己未入宮之前,貴妃掌管六宮事宜,只淡淡一笑,道:“如此,倒是勞煩貴妃姐姐了。”貴妃道:“嫔妾既然受命總管六宮事務,這都是嫔妾分內的事兒,哪敢言苦?只是還有一事,這位梁美人已懷了三個月的身孕,且她身子孱弱,需要調養,娘娘可否給她個恩典,免了她早晚請安,也能彰顯娘娘賢惠恩德?”蕭清婉瞧了那梁美人一眼,見她生得清秀柔弱,倒像是有幾分弱症的樣子,便笑道:“誕育皇嗣,是大事,若真的身子不便當,不來也罷了。”那梁美人慌忙跪下,磕頭謝恩,蕭清婉令跟着的宮人扶了。
又坐了半個時辰,蕭清婉心裏早已膩煩不堪,便道:“如今天氣炎熱,諸位姐姐們也早些回去罷,走得遲了一會兒日頭升上來,小心中了暑氣。本宮也乏了,就不留你們了。”衆妃嫔聽了,哪個還只顧坐着不走,都起來道了告退,去了。
宸妃見蕭清婉并無別話,便也随着衆人慢慢的出了坤寧宮,因走得慢就落在了後頭。待行至宮門前,諸嫔妃已都上了各自的轎子去了,獨貴妃在門前停了一會兒。她走到自己轎前,擡轎的公公才打起簾子,绛紫便尋了出來,道:“宸妃娘娘慢走,我們娘娘尋宸妃娘娘說話。”宸妃聽了,便又折了回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