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集全家之力供養一個孩子,靠的是什麽?是全家人一起掙得錢。
想得到的是什麽?
大家自然是想這個孩子能夠一路考上去,讓家裏有個靠山,實現階級的跨越等等。
這是集體的利益。
毫無疑問,江啓是這個家裏最好的選擇。
誰讀書讀的好,誰更有天賦,就該選誰。
江兆恒在三個兄弟當中,給公中交的銀錢是最多的,當初大房的孩子讀書,他也并沒有反對,那會兒只有大房的孩子合适,現在輪到他的孩子了,他也理所當然。
他不會說什麽小六身體弱,幹不了農活,只有讀書才是他唯一出路之類強行讓家裏人答應的話,一切看各自的實力。
這話一說出來,場面立時就一邊倒了,先前江兆恒說自己教的字江啓都記住了,大家還不以為然,畢竟啓蒙嘛,一次能教多少個字呢?
頂多就是十幾二十多個。
江啓能記住,說明認真了,是個好孩子。
但大家萬萬沒想到,江啓竟然能過目不忘。
江老爺子激動的嘴唇都哆嗦的一時說不出話來了,“你……這……小六當真能夠過目不忘?”
“對。”江兆恒驕傲的看着自個兒子,“小六,來,把爹教你的給爺爺背一遍。”
迎着他爹期待的目光,江啓将手中的筷子放下,張口流利的背了起來。
一共幾百個字,雖然算不上太多,但在這種沒有提前準備的時候,突然去背,他背的毫不磕巴,足以見記得牢實。
Advertisement
江老爺子和江老太太眼光大盛,看着江啓就跟看大寶貝似的,大房吳氏經過先前的整理,看起來已經接受了自個兒子不能繼續上學的事實上,算起來,她的兩個兒子都是那種壯實又大大咧咧的跳脫孩子,都不喜歡讀書。
吳氏也是只能認了。
此時見江啓表現的這麽好,她忍不住也升起了一絲幻想,指不定,他們江家還真的能被小六給帶的改門換戶。
到時候考個狀元探花啥的,去當官。
他們家可就是出了官員的家庭了。
在這個時代,家族觀念非常強,父母在不分家可不是說說而已,而且因為每年的徭役等是以家庭為單位出人,所以基本上,家家戶戶都不會分家。
要是分家了,他們三兄弟每年沒一個能逃過徭役。
當然了,江兆恒的腿瘸了,朝廷并不會拉這種情況的人去徭役,他不用擔心這個。
可吳氏跟孫氏平日更要好一些,既然江啓表現好,那麽孫氏的兒子文生去讀書的可能性便小了,她見狀看了孫氏一眼。剛有些擔心,又想到連她都不知道孫氏是什麽時候教文生認字的,這不就是等着她兒子退學?
一時間一股氣堵在了胸口,上不去下不來。
而孫氏的面色更不好了,當初大壯不喜讀書,在課堂裏的情況不好,她和吳氏走得近,了解的就更清楚了,心中難免起了心思。
萬一大壯退了,家裏很可能再供一個孩子。
但文生和江啓的年齡差不了多少。
文生現在是五歲半,江啓四歲。
江啓又一貫體弱,這樣長大怎麽下地幹活?
難免老三兩口子會因此想要送江啓去讀書。
老爺子和老太太又更寵愛江啓,要是老三提起這事,他們二房沒有勝算。為人母,她總想為自己兒子多做打算,她這個兒子聽話懂事,又安靜內斂,她也想她的兒子能去讀書。
所以這近幾個月,她就暗地裏讓同村的親戚偷偷教文生讀書認字,也不多,能背那麽兩篇文章就行,到時候好拿得出手。
到時候兩相對比,她兒子早就認字,還會背書,性子安靜能坐得住,又年紀大點,可能性就大了。
但她沒想到,三房直接就是一個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