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何筠玲病完全好了才敢走出小院,庵裏的生活很是規律,早睌鐘響,她開始的時候,也就圍着自己的小院落旁邊走走,然後再到念經的大殿,祈福求簽的大殿,在那兒看着,來來往往的香客,在嘴裏念念叨叨的願望,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何筠玲看到庵裏有供奉長明燈的,看到一些香客為家裏面的長輩親人供奉一盞長明燈,虔誠的讓人寫下自己親人的名字,放在奉臺上,耳邊聽着那清亮的念經聲,自己心裏面的那根弦也被撥動了。

自己前世的這個時候,跟着媽媽到T國一寺廟旅游觀光,沒想到在下山的時候大雨說來就來,沒多久竟然遇上了泥石流,在發現險情的那一刻,她也不知道哪裏來的敏捷,一把把媽媽推上了三人高的石臺上,然後自己就被淹沒了,耳邊隐隐傳來母親撕心裂肺的喊聲……每每回想到這裏,何筠玲就感覺心被揪起來,痛的不能呼吸,也不知道她媽媽後來有沒有被救出去,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熬過這喪女之痛?

她媽媽這輩子就是要為了她而活,沒過過一天自己的日子……要是媽媽被救出去,她希望她能盡快地走出喪女之痛,過上自己的日子,找一個幸福的歸宿,安享晚年。

一燈能滅千年暗,在茫茫黑暗中,如果看到哪怕一點點的燈光,就會覺得心裏踏實許多,如果為親人提供光亮,照亮道路,給予暖光,長明不斷,何筠玲覺得自己也只能這樣了,唯一能給媽媽做的事情,布施明燈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世尊在《佛說施燈功德經》中提到:“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她要給媽媽點一盞長明燈。

給她點燈的師太有些驚訝,何筠玲視若未聞,認認真真地在紙上寫下了‘何惠’,這是媽媽的名字。

這盞長明燈,每個月供奉的銀子是十兩,何筠玲向古媽媽拿了五十兩過來。

古媽媽擔心何筠玲被騙了,畢竟她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姑娘,你是不是想買什麽東西?你跟媽媽說說,我給你買去。”

何筠玲搖搖頭,她沒有跟古媽媽說供奉長明燈的事情,只說:“古媽媽給我就是了,我想去求幾個簽,看我什麽時候運氣會來,給些銀子我好傍身。”

她的态度很強硬,還帶着孩子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勁頭。

古媽媽也只能拿給她了,自己确實不放心,就跟在她身後。

何筠玲也不同意,秋實在旁邊看到了,就提醒古媽媽,“姑娘才是主子,媽媽咱們還是聽姑娘的話,我們家姑娘是個沉穩的,她肯定有她的道理。”

古媽媽也就同意了下來。

之後秋實就跟古媽媽說:“我看姑娘一個小孩子也沒什麽事情,無外乎就是看別人捐香火錢覺得好玩。”

“這話我還正想說你呢,姑娘才多大,她還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孩子,咱們現在住在這裏,什麽都要錢打點,姑娘手頭上也沒什麽錢了,這一下子就花了這麽多出去,咱們作為下人的,主人做的有些考慮不到的地方,也應該規勸規勸,你正好還慫恿着她去。”

Advertisement

秋實搖着頭,“要是媽媽不給的話,姑娘肯定給你鬧。”

古媽媽發現何筠玲一個人經常走出小院之後挺緊張的,唯恐她被拍花子給拍走了。

就讓秋實跟着她,秋實挺高興的,現在只有她們三個人,早上時候秋實幫何筠玲洗衣服收拾着屋裏,而古媽媽就張羅着一天的吃食。

現在只讓她陪着六姑娘,其他的事情不用做,她最樂意不過了。

府裏送過來的糧食吃完了,也沒有人再送着過來,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掏錢去買了。

可是自己婦孺三人,不能說是走下山去,走進城去買。

何筠玲就道:“咱們這邊不是每天都有香客嗎?還有一些過來看病的老百姓,咱們可以向他們求助一下,看看誰家能幫忙捎點東西上來,那是哪位百姓家裏邊有糧食雞蛋,咱們就在他們家買了,順便要他們送上來,再給點跑腿費。”古媽媽一拍大腿,“這主意好,這主意好,姑娘就是聰明。”

“姑娘怎麽想到這個辦法的?”秋實問。

何筠玲擡擡下巴,帶了點得色,“我看到庵裏面也是這樣子,讓山下的人幫忙運糧食上來的,所以我就想到了這個方法。”

适當藏拙這道理她還是懂的。

秋實點點頭,臉上就奉承了一句,“還是姑娘聰明。”

何筠玲就笑眯眯地應了。

秋實給何筠玲遞了一杯蜂蜜水,“這是我跟師太用紅糖換來的,姑娘快點嘗嘗,很好喝呢。”

何筠玲有些驚喜地接了過來,真是很久沒有喝過蜂蜜水了,這幾天飲食都比較清淡,嘴巴裏都要淡出一只鳥來了,有蜂蜜水解解饞也是好的。

秋實看到何筠玲高興了,湊過來就道:“姑娘這幾天吃的清苦,我看着心裏面就難受,就琢磨着怎麽讓姑娘吃得好一些,這蜂蜜還是我厚着臉皮去問人換的,開始的時候那個小師太是不同意的,我好說歹說……姑娘這賣糧食的事情就交給我吧,這跟人打交道的事情我在行,一定能給姑娘買些好東西回來。”

秋實想要采購權?

何筠玲看向古媽媽。

古媽媽是一臉的不同意,“秋實你這未出嫁的閨女家,還是姑娘身邊的大丫鬟,怎麽能随随便便的就出去那些不認識的打交道呢?傳出啥話來,這可是會影響六姑娘的名聲。”

“媽媽,你說的也太嚴重了。”秋實看向她,據理力争的樣子,“過來這邊上香的都是女客,看病的也是女客跟孩子,過去說兩句話也礙不着什麽事,姑娘你說是不是?我知道姑娘一直很喜歡吃魚,我就讓人拿條魚上來好不好?給姑娘做了清蒸,我知道你可喜歡吃了。”

最後秋實把目光轉向何筠玲,笑得一臉的殷勤。

何筠玲也朝她笑了笑,卻是道:“這事情還是交給古媽媽吧,她年齡大一點,知道的事情肯定也多。”

秋實呆了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