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去向
散席後,大姑娘跟四姑娘一同回芷蘭院。
對于二姑娘的生辰,兩人多多少少有些羨慕,但是對于二姑娘的态度,又是覺得生氣不忿。
大姑娘皺着眉頭,跟四姑娘說道:“四妹妹咱們以後不能學你二姐姐那樣子行事,關上門來我們是一家人,對于外面我們就要抱成一團,要是自己人拆自己人的臺,那不是要外人看笑話嗎?那笑的不是單單那一個人,笑的而是何府了。”
四姑娘愣了下,過了會兒才微微點了下頭。
大姑娘又道:“不過四妹妹讓衣服給六妹妹這事情做得就不錯,說出去別人也會稱贊一句。”
四姑娘皺了皺眉頭,“姐,都是一家人,咱們是一母同胞的姐妹,沒道理我們有而六妹妹沒有。”說完扯了扯自己身上這件八成新的衣服,也不知道是不是那衣服顏色沒有以前那麽鮮亮了,還是因為這衣服燙洗的不夠熨平,感覺穿到身上是一股子的不如意。
四姑娘加快了腳步,“姐咱們還是快點走吧,娘還在等着我們呢。”
大姑娘也沒有多想,聽到她的的話也加快了腳步。
她們到了芷蘭院,走到正房門口,就聽到裏面說話的聲音。
兩姐妹對視了一眼,聽出來是二舅舅的聲音。
胡媽媽走出來給她們撩開了簾子,“兩位姑娘回來了,舅老爺正在裏面跟太太說着話呢,快進來吧。”
“玲姐兒一個人在庵裏呆着也不是辦法……”裏面胡二爺的聲音還在繼續,看到她們兩姐妹進來,才停住了聲音。
“是容姐兒宜姐兒回來了。”坐在上首的胡二爺笑呵呵地看着兩位外甥女,“二姑娘的生辰宴辦得可熱鬧?”
倆姐妹給他行了禮,叫了聲舅舅,坐在了下首,大姑娘把生辰宴上的事情大概地說了說。
胡家二爺笑着點頭,“還是府上的禮節周全,辦起事來都是體體面面的。”
二太太聽着就笑了笑,笑意不達眼底,“二姑娘幾乎年年都辦生辰禮,能做的不熟練嗎?”
Advertisement
胡二爺看了自家妹妹一眼,搖搖頭,“別的事情沒有看到你這麽上心,二姑娘聽說是你們老太太的心頭肉,也是你們大老爺唯一的嫡女,以後前途好着呢,不過是幾個錢的事情,只要哄得老太太高興了,咱們有的是好處。”
二太太知道二哥是有謀算的,要不然也不會家裏這麽多人當中,只有他一個人中了進士,雖然心裏面對于二姑娘生辰禮是自己掏了大部分的錢有些不得勁兒,但是現在聽他這麽說,也把心裏面的那些不平按了下去。
她點點頭,“我知道,往年還不是這麽過來的,那會兒二哥還沒有中舉呢,那些臉……”
“好了,孩子在這裏。”胡二爺打斷了妹妹的話,他知道她下面想說的是什麽,這些都是不能讓孩子們知道的,更重要的是,他怕隔牆有耳,這話傳到老太太那裏去,就不得了了。
大姑娘看着屋裏兩個大人的神色,也就有眼色地把話題轉了出來,“舅舅剛才聽你提到了六妹妹?”
胡家二爺看向她笑眯眯地點了點頭,臉上帶着贊揚的神色,似乎是對她這轉移話題很滿意的樣子,大姑娘臉上微微泛紅,心裏面很高興,覺得自己這位二舅舅怪不得能考上舉人,看這氣度就不是個普通人能比的。
胡二爺長得白白胖胖,一點也不像讀書人,反而更符合他商戶出身的身份,臉上長得一片和善,眼睛雖然不大,笑起來眯着的時候,更是看不到眼睛的樣子,卻是讓人倍感親近。
大姑娘覺得自己幾個舅舅之中,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二舅舅了。
“二哥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禮哥兒才剛剛地有點起色,現在是一點兒都不敢大意。”二太太看着胡二爺就嘆了一口氣,“都是從我肚子裏面出來的,要是有辦法,我也不會……說到底我都不是那狠心的人……”
四姑娘看着兩個大人,耳朵裏面聽着他們的對話,裏面也在想,也不知道他們怎麽安頓六妹妹。
“你還知道玲姐兒從你肚子裏出來的就好,沒有人嫌棄兒女多的,好好養着,以後有出息了,咱們這些做父母的,也能寬慰不是?”
二太太看着胡二爺,“那二哥你的意思是?”
“咱看看有沒有可以托付的人家,讓玲姐兒過去住一段時間,就是不能住到庵裏面,要不然說出去不僅你跟妹夫的臉上不好看,連禮哥兒容姐兒他們也有影響,更何況你也不能保證,庵裏面全然平安無事。”
二太太聽完就愁了臉,“那我去哪裏找這個合适的人家?玲姐兒是個姑娘家,清白名聲比什麽都重要。”
胡二爺捋了捋嘴上專門留着的八字胡,也不急着出主意,讓二太太好好想。
四姑娘看着胡二爺的神色,心念轉動間,自己就想到了一個去處,對着二太太就笑道:“娘,你有沒有想到外婆家?”
她娘家?二太太怔了怔,自己娘家并不在這京城裏,而是在一百公裏開外的江洲府。
她剛才不是沒有想到,只是自己娘家只是一商戶,把玲姐兒寄養過去,恐怕老太太跟自己老爺都不會同意的,就好像一個好好的官家千金變成了一個商戶女一樣。
“別胡說。”二太太斥了四姑娘一句,“外婆家怎麽能幫咱們家養女兒呢。”
四姑娘被斥駁了,臉上有些不高興。
胡二爺笑道:“我覺得宜姐兒的提議不錯。”
“二哥。”二太太臉上不贊同,小孩子不懂事,二哥也不懂事了嗎?也不是自己看低自己娘家,這商戶女說出去就不好聽,頂着這個名號,以後的婚嫁別指望找到出息人家了,“老太太是不會同意的。”老太太是寧願玲姐兒在庵裏也不會讓她呆在胡家。
不過胡二爺還是老神在在的神色,也沒有被妹妹嫌棄出身的氣惱,就連語氣也沒有變,“妹妹別忘了,咱們家現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