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叁壹】東宮事
後宮從來都不是什麽消息閉塞的地方,朝堂上發生的事,不消半刻功夫,就叫有心人傳回了後宮。
清寧宮雖處冷宮之中,從前向來都過着不知變化,只識寒暑的日子。可自從來了個孫蓬後,前頭的許多消息便有了來處。
只是,孫蓬到底在冷宮當差,消息再怎麽靈通,也比旁人落後一步。
元後對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并不感興趣,只是聽說了那些屍骨生前的遭遇後,心裏都不免覺得憐惜。見孫蓬似乎十分擔心自己身為太子妃的嫡姐,元後索性許他調了幾日休沐,放他回家。
孫蓬感激地出了宮。
朝堂上具體發生的事情,他不得而知,只知道當真相曝光的時候,太子仍是倔着不肯承認,朝臣中的□□們更是一口一個唾沫星子,否認東宮枯井一案與太子的關聯。
然而,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臺接連甩在太子臉上的證據,卻是真的不能再真。
孫蓬一心想要知道熙和帝究竟會如何在證據确鑿的情況下處置謝彰,快馬一路奔回孫府,下馬後甚至連馬鞭都是随手抛進了下人的懷中,腳下生風,急着就往老太爺的書房跑。
孫老太爺的書房在老太太屋子後頭,去書房前必然得經過老太太的屋子。孫蓬打從前頭經過,便有婢女在門口脆生生喊了聲“七郎”。
孫蓬原是打算給老太太問過安後,就往書房走,門簾這時候卻直接被人撩開,他擡眼一看,二叔站在門內朝自己招手。
進了屋才知道,孫家的男丁這時候壓根就沒去書房,全都聚在了老太太的屋裏。女眷也是一個不少。
老太爺與老太太坐在一處,見孫蓬進屋,看了他一眼道:“怎麽回來了?不是後日才休沐麽?”
“娘娘許我回家看看。”
老太爺颔首,平靜地掃了一眼所有人:“今日早朝的事,可都聽說了?”說着看向三個兒子道,“你們覺得陛下會如何行事?”
孫君玉張了張嘴,有些料不準:“此事說大不大,說小可也不小,陛下只怕會拿東宮屬官們開刀。”他不是不懷疑熙和帝會像上次淫祠一事樣,允許東宮推出替罪羔羊,再找一個“徐家”滅九族。
老太爺又看了三兒子一眼,道:“你也覺得陛下會動東宮那些人?”
Advertisement
孫君青身居太常寺,這地方管的是陵廟群祀,禮樂儀制。他身為太常寺博士,對除此之外的事也是一知半解,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老太爺嘆了口氣:“老大,你來說。”
孫君良一直盯着兒子在看,聞聲回過頭來,見兩個弟弟一臉無奈,眉頭一皺,開口道:“廢太子。”
屋子裏的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
女眷們猛地睜大了眼,老太太眼皮一擡:“老大,慎言。”
能陪着孫老太爺風風雨雨走過這麽多年,堂堂大學士夫人,老太太也從來不是普通的婦人。
“老二老三的意思,只怕別人也都和你們一個想法。老大的話,慎言,但陛下恐怕已經生出這個心思了。”
屋子裏沒人說話,倒是孫蓬這時候站起來道:“祖母為何如此認為?”
老太太對這個孫兒一向疼愛得很,笑了笑:“七郎覺得,兩位太子相比而言,哪一位更能勝任儲君之位?”
“孫兒與大師相識時,大師已出家為僧,大師是否是位賢良的太子,孫兒不知。”
老太爺點頭,視線掃過一屋子的人:“廢太子,是除了□□外所有人的想法。陛下恐怕也有此意,但這個太子廢不了。”
“怎麽會廢不了?”
除了孫君良,所有人都覺得詫異。
孫蓬先前也沒覺得廢太子是件多難的事情,畢竟這回的事情論影響,比之前的淫祠更厲害,京城百姓茶餘飯後都在議論太子失德的事。但老太爺的一句話,還是叫他很快想通了。
熙和帝當初摘了謝忱的太子之位,是因太後,如今謝彰能否留住這個位置,怕也是看的太後她們。
孫家畢竟是世代為官,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裏的。孫君良這一代兄弟三人,雖只有他自己官居高位,可兩個弟弟卻也不是愚笨的,仔細掰扯後很快便明了了老太爺的意思。
至于孫蓬這一代小輩,也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因此,太子是否被廢,他們都有了準備,只是想起身為太子妃的孫娴,卻又都不由自主地嘆氣。
一旦太子被廢,太子妃的名號前也就得跟着多一個“廢”字了。
事情果真沒有出乎孫老太爺的預料。
也或許可以說,孫家祖孫三人都沒料錯,熙和帝的确有了廢太子的想法,但才在朝臣面前表露這個想法,就得到了最激烈的反對。
一時間,不管是□□,還是其他心懷鬼胎的文臣武将,都在朝堂上奮力阻止他廢除太子,似乎除了謝彰,他就沒了別的兒子,立不了第二個太子。
尤其是尚書令王侑之,更是義正辭嚴地表示太子之事,罪不至此。
那些支持廢除太子的朝臣,幾乎與反對者在朝堂之上吵了起來。
禦史中丞官不及尚書令,脾氣卻絲毫不小,幾乎是當場甩了袖子,沖着尚書令吼:“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太子接連兩次犯下大錯,百姓早已怨聲連連,日後如何能擔大任!”
尚書令言辭鑿鑿:“誰人無錯,太子尚且年少,往後自會改正。再者,不過是死了宮女內侍,為着這些人,就要廢除太子之位,豈不是荒謬!”
熙和帝本就心情不好,被王侑之與禦史中丞這麽一鬧,頓時火冒三丈,然而憤怒的話語還來不及講出口,王皇後扶着太後竟然直闖宣政殿。
太後向來疼愛謝彰,自是不會允許熙和帝廢了謝彰的太子之位。熙和帝也是知道太後的心思,已經選擇避而不見,卻沒料到太後竟會在早朝的時候直闖宣政殿。
熙和帝眼前一黑,差點氣混。
他的朝臣,在想盡辦法保住一個除了不斷失去民心,做不來任何好事的太子。這背後究竟為的是什麽,他如何不知。
他的母後,為了孫子,打破太.祖皇帝留下的“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可他卻礙于孝道不得對太後大發雷霆。
可另一方面,他還有五位分封在外的兄弟。莊王與福王快馬送來奏折,句句指責太子失德。趙王與景王也在折子裏表示太子不廢,難以拾回民心。最離譜的是先帝與胡姬所生的,留在京城當閑散王爺的漢王,竟直接帶着襁褓中的兒子進宮,問他是否需要過繼,從小培養往後可以做個小太子。
早朝是絕開不下去了。
熙和帝為此氣病,太後顯然不打算就這麽放過他,竟是一臉數日,坐在他的床前,不斷哭泣,非要他說一句“不廢太子”。
後宮一時間也是風聲鶴唳,生怕王皇後一個不順心,就找了她們的麻煩。
可就在熙和帝終于被太後磨的,不得不答應繼續讓謝彰當這個太子的時候,東宮卻又出了事情。
*****
謝彰養在東宮裏的女人并不少。
孫娴身在孫家,自小就明白自己要嫁的,多半是這朝中有頭有臉的人家,只是後來與裴家關系親近,又裴家大郎訂了婚約,便一心一意想着做裴家的媳婦。
嫁進東宮,完全是迫于無奈的選擇。那日蓋頭被揭下,她看着被紅燭映臉的謝彰,看着那些早早為他生兒育女的莺莺燕燕,她那時就發誓,這顆心絕不會給出去,那些女人愛給他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生一馬車都不會在意。
但今天……
孫娴深呼吸,心跳快得就像要從嗓子眼裏蹦出去。
今天,她要做一件事,做完這件事後,謝彰這個太子就算今日不廢,用不了多少時間,陛下總歸是要廢了他的。
“人都請過了?”孫娴道。
雲燕低聲稱是。孫娴點頭:“請過就好,來與不來,是她們的事了。”
雲燕聞聲告退,屋子裏一時只剩下孫娴一人。然她背後的畫屏後卻傳來窸窣的聲響。她微微側頭,就見畫屏底下伸來半只手,手指纖長,指節倒比自己的粗大一些,俨然是雙男子的手。
“阿姐,”聲音從畫屏後傳來,低低的,小心謹慎,“你別怕,七郎在這陪着你。”
孫娴嗤笑,伸手勾住孫蓬的手指,輕輕來回拉扯,像小時候姐弟倆常常玩鬧那般:“阿姐不怕。”她頓了頓,撓了撓孫蓬的手掌,摸過他掌心的繭子,有些心疼,“七郎也別怕。”
互相說着不怕的姐弟倆,誰也沒提相握的那只手在微微發抖。
他們今日要做的事,對外人來說,只怕大逆不道。但對他們而言,卻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太子也許廢不了,可太子也絕對好不了。
太子妃設小宴召見東宮各良娣奉儀,論理該是所有人都到場才是。然而直到茶點吃了過半,仍是有兩人沒有出現。
一人為之前生下了小皇子的徐奉儀,一人則是被孫娴送給謝彰,謝彰推辭了幾回就順理成章收下睡了的雲英。
孫娴知道,這屋子裏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想知道自己對并未到場的徐奉儀和雲英會有什麽反應。但這些人不知道,坐在這裏陪她喝茶,才是最正确的選擇。
她心跳如雷,然而只要想到與自己一個畫屏之隔的地方,坐着她一同長大的弟弟,她的情緒就慢慢平緩了下來。
這幾日謝彰因太子廢立之争,加上除了太.子黨,朝堂之上已無人支持他,變得越發自暴自棄,沉迷女色。
孫娴并不想搭理他,任由徐奉儀拉扯雲英,哄着謝彰在床榻上流連,沒日沒夜,就連用膳都是叫內侍端到床頭喂的。
此時那兩人不出現,誰都知道,多半又是跟太子在屋裏頭胡鬧。
“太子妃。”有位良娣猶豫再三,終于開口道,“太子妃就不勸勸殿下麽,這幾日殿下夜夜笙歌,聽聞都已經叫廚房炖上那東西了,再這麽胡鬧下去,可是……可是要壞了身子的。”
孫娴苦笑:“我如何能勸。殿下近日心情煩悶,唯獨在那上頭興致高昂,此時你我去勸,怕是壞他的興致。”
“可殿下的身體……”
孫娴還沒來得及感嘆謝彰身邊倒的确有真心人在,外頭忽然連滾帶爬跑來一個內侍,哭着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
他似乎跑得極了,一直在喘氣,加上哭得厲害,根本說不出話來。孫娴心頭一突:“這是怎麽了?”
那內侍是在徐奉儀身邊伺候的,哭成這樣多半是主子出了事情。等他氣順了,一嗓子喊出來,驚到了所有人。
“不好了,殿下……殿下他掐死了雲英姑娘,現在還要殺了徐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