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十三歲

從建州回福州已經半個多月過去了。每個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似乎一切又恢複了原來的狀态中,但事實上,一些人一些事正悄然地發生了改變。

陳超負責的建州古城的項目進展還算順利,因為晨晖集團的品牌效應,公司又接到了不少項目,效益相比有所提升。公司的同事們開始理解領導層的決策,紛紛對陳超投來了友好的目光。

林燦還是回到了上海的集團總部,畢竟福州這個他從小玩到大的小城市對他而言實在太鄉土了,國際大魔都上海才是他的歸宿。不過,林燦答應了陳超,今後回福州的頻率會從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兩周一次。

張英俊回來上了幾天的班就辭職了,說是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夢想?陳超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對于張英俊所說的夢想,陳超原以為他只是三分鐘熱度而已。直到某天的一個電視節目上,張英俊出現在瓯洋新片的開機儀式上,陳超才明白過來,原來他真的追逐夢想去了。

林弦完成了古城項目的報道後,就離開福州,回到北京去了。他是一個決絕果斷的人,永遠向前看,不會留戀過往的歲月。但這并不意味着,林弦是一個冷血而沒有人情味的人。他只是顯得更加成熟,比其他人更像個男人而已。而在這些方面,陳超正好相反。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陳超常常想,流年似水,他們都早已不在彼此的身邊,還剩下些什麽?有一天,在普魯斯特的世界裏,他發現了自己潛意識裏的一個秘密。原來,雖然他們都消失在了現實世界裏,卻始終存在于潛意識中。正如《追憶似水年華》裏寫的:“愛情的本質在于愛的對象本非實物,它僅存在于情人的想象之中。”

很多時候,為了不讓自己迷失在這個圈子裏,陳超不得不反反複複地回頭,回到那永不回頭的過去,讓自己清楚地記得,自己當初是懷着怎樣的一顆初心,一步步走進這個圈子,為什麽要走到這一步,未來的道路又該如何一步步走下去。

幾天之後,當陳超坐在葉莉的婚禮臺下,他突然就想起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的那個遙遠的開學,想想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東屯鎮有一中、二中兩所中學,其中二中只是一所剛剛辦學三年的初級中學。每年,全鎮的小學畢業生,按照随機分配,分別被一中和二中錄取為新生。結果是,陳超和葉莉都被二中錄取了。

而之後,同陳超和葉莉一樣,被二中錄取的三百多名的初一新生,又按照小學畢業考試分數的排名,被平均分配到了六個班級中。作為東屯二中第四屆的學生,陳超和葉莉又都被分到了四班。這是一種特殊的緣分嗎?陳超當時并不确定,直到升入建州市城區就讀高中。東屯鎮就隸屬于這個縣級市,位于城區東部,相距三十公裏遠。

在高三那年,陳超學習了概率論的知識。有一天,晚自習課間十分鐘,在建州一中高三六班的教室裏,陳超計算出了這樣一個答案:當年,他和葉莉能夠同時出現在東屯二中初一四班的教室裏,這個事件的總概率應該是1/144。盯着這個微小的分數,陳超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充滿魔法般的開頭,可以引出更多的機緣巧合。至于這個答案對不對,陳超并不在意,甚至已經不重要了。他轉頭看了看坐在後面幾桌的葉莉同學,她正和幾位同學有說有笑地暢聊着。此時,陳超和葉莉仍然坐在同一所高中的同一個班級裏。這個事件的概率又應該是多少呢?他想了想,突然笑了起來。純真無邪的少年錦時,像滾滾而來的浪花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三年又三年,那些回不去的錦瑟時光,那些純真無邪的同學少年。陳超在草稿紙上寫到:很高興遇見你們,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就是我們的緣分。

陳超第一次見到葉莉的時間是在二〇〇〇年的九月份。

那是東屯二中開學後的第一天,初一四班的教室裏,全班五十多位同學正在進行大掃除。除了個別幾個小學同學外,大家彼此誰都不認識誰,看不出來自哪個村莊,叫不出姓名。這是一棟四層樓高的教學樓,每層樓有六個教室,東西走向。初一六個班剛好都在一樓,自西向東,初一四班在第四個教室。木質雙人桌椅、花崗岩地板、左右推拉窗,前後牆各一塊長方形黑板。

陳超第一次來到這間教室,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還從來沒在如此嶄新的教室裏上過課呢。除了鎮上中心小學的十幾名同學外,其他四十多位來自村小學的同學,何嘗不是和陳超一樣興奮不已,他們悶不吭聲,默默地擦拭着窗戶、桌椅和地板。一個趾高氣昂的女生站在講臺上,當起了指揮官,她故意大開嗓門升高聲調,對大家指手畫腳,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樣,顯示出超越同齡人的一份成熟。剛開始,陳超還錯以為,那是負責監督大掃除的一位老師,或者至少是來自高年級的一位學生幹部。後來,他才發現,她其實也是初一四班的新生,只不過,可以斷定,她來自鎮上的中心小學,一個讓陳超在村小學六年的時間裏,都憧憬向往的中心學區。陳超只有參加一年一度的奧賽時,才有機會前往學區。如果把這些小學看作是魔法學校,那麽這所中心小學的魔法一定比其他十幾個村小學更高一籌。

如火如荼的大掃除終于進行到了尾聲,姍姍來遲的班主任走進了教室。繼入學注冊那天,這是陳超第二次見到班主任,她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女教師,臉上有不少傲嬌的青春痘。班主任姓程,城裏人,未婚,戴着隐形眼鏡,是數學科目的老師。二中辦學的第一年,程老師就來了。二中的第一屆學生,她作為班主任,帶着一個班級從初一到初三,已經順利初中畢業,各奔東西了。現在,她從初三又回到初一,成為了陳超的班主任,開始了新的一個輪回,好像古老的修行一般。雖然程老師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散發着稚嫩的青春氣息,但陳超對這位班主任十分的敬重。他覺得,不管老師是青年還是老年,天地君親師,老師就是老師,對老師的尊敬應當僅次于親人。

“看來我們的大掃除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各位同學,請放置好你們手中的清潔工具,我們來安排一下座位,大家在教室外面的走道上集中,男生一列,女生一列,按身高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好隊伍。”

Advertisement

班主任程老師的普通話還算标準,沒有城裏人那種特殊的口音。陳超觀察到,老師的臉頰泛紅,嘴唇輕微抽搐,可能是因為聲調過高而感到吃力,也可能是因為緊張。陳超覺得,要是讓他對着陌生的人群大聲喊話,他一定緊張得連話都說不清楚。想到這,他突然想到剛才大掃除時候的那個指揮官,一個與自己同齡的女生,竟然有如此的勇氣和魄力,不愧是中心小學培養出來的小魔女。

沒有繼續多想,陳超跟随着大家一起來到了教室外的走道上。在一陣熙熙攘攘之後,兩列扭曲的隊伍,由低到高排好了。陳超的個子拉了班級平均身高的後腿,站在隊伍前頭第四個位置。他倒也沒有什麽自卑感,對于自己的身高,他覺得只是暫時的,他才十三歲。他相信,在未來的時間裏,自己一定還有極大的長高空間。

“初一年級是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可能你們會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童年期,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你們還未滿十三周歲,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說,都還沒有真正踏入青少年的行列。對此,年級上的想法是這樣的,初一将作為男生和女生同桌的最後一個學年。”

班主任故意提高最後一句話的聲調,但還是沒有壓制住大家騷動的內心,原本就扭曲的隊伍變得更加騷亂了。班主任做了一個靜音的手勢,待隊伍裏鴉雀無聲,繼續說道:

“所以,我們的座位是這樣安排的,兩列保持目前按身高排好的前後順序,你們仔細看看另一列隊伍裏,和你站在同一個位置的異性同學,雖然可能你們彼此誰也不認識誰,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不知道對方來自哪個村莊,然而,你們即将共享同一張桌椅,有可能的話,對方還将是你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異性同桌,我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珍惜這一個學年的相處時間。現在,從前往後,兩列隊伍,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兩個兩個陸續走進教室,同樣就着由前往後的課桌,一個蘿蔔一個坑,按順序坐到你們的座位上。”

就這樣,陳超第一次注意到了葉莉,同樣在隊伍的第四個位置,和自己一樣,個子小,皮膚黑,一副瘦弱的模樣。他們成為了同桌,坐到了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張課桌,他們究竟是如何從全鎮六、七百名初一新生中走到一起的?陳超并沒有去想太多,因為錦瑟時光,純真無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