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元旦當天聞聍睡到十點多才起床,剛洗漱完了顧成周的電話便打了過來:“起床了嗎?”
“起了,”聞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他昨晚看電視有點晚,早上顧成周打了好幾個電話過來,他一直沒睡醒,直到現在。
“那行,你現在下樓。”
聞聍一愣:“啊?你到了嗎?”
“嗯,就在你家樓下。”
“哦哦,那我馬上下來,”聞聍加快了換衣服的速度,邊拉羽絨服的拉鏈邊往外走。
顧成周的車就停在單元樓下面,看起來火還沒熄,估計來了也沒多久,聞聍心下稍安,拉開車門坐了進去。
進了車裏聞聍才發現顧成周今天居然也穿了件羽絨服,不過是白色的,領子後面還有個帽子。他的頭發兩邊剪得短一些,頭頂的頭發稍長,往後露出額頭,并沒有抹發蠟,整體的裝扮讓他看起來很年輕。
當目光落到顧成周身上時,聞聍的眼睛頓時一亮,兩只手豎起大拇指:“真帥!”
“我也覺得,”顧成周看着前方的路,神色輕松,語氣中帶了絲笑意。
因為是元旦,街上有點堵車,到了星光廣場,停車位全滿了,星光廣場沒有地下停車場,顧成周只能開車去找可以停車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停車位,離得卻有點遠,走路到星光廣場得五六分鐘,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于是将車停了過去。
因為聞聍沒有吃早餐,因此他們到了星光廣場第一件事是去找吃的。
只是過節的時候餐廳和電影院一向人滿為患,電影院還好點,提前在網上訂票,總能買到電影票,但是餐廳就沒有那麽好了。星光廣場這邊的餐廳都是比較平價的餐廳,沒有訂位的服務,只能現場排隊。這個店其實還算是早的,不過廣場裏大多數餐廳還是滿座了,更有一些評價好的餐廳已經排起了長隊。
聞聍睡的時候不覺得,現在卻覺得餓得厲害,只想着能找點吃東西,味道怎麽樣都已經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當然,能在這裏開下來的餐廳,味道一般都不會很差就是了。
于是他們挑了一家人數最少的餐廳,餐廳的主打菜品是烤魚。
點菜的時候,聞聍問顧成周:“烤魚的份量很大,我們倆能不能吃完啊?”
Advertisement
“吃不完也沒有關系,”顧成周說。
“也行,那點一份烤魚吧!”聞聍邊說便在菜單上勾勾選選,“菜你要什麽?我要加金針菇、豆幹,咦,這裏還有紅薯,那要一份紅薯……”
等烤魚上上來,份量果然很足,那條魚都快有聞聍兩個頭那麽長了,而且香味濃郁,上面鋪滿了紅辣椒,看着就很辣,聞聍只覺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聞聍伸了筷子,夾了一筷子魚肉,肉質很嫩,上面沾了點辣椒,很辣,也很好吃。
自然而然的,聞聍又吃撐了,倒是顧成周,早上吃了早餐,這會兒并不怎麽餓,吃得并不多,主要是在看聞聍吃。
聞聍摸着肚子走進電影院。
站在電影院門口,放眼望去,裏面全是人頭,人聲鼎沸,其中夾雜着小孩子的哭聲,十分熱鬧。
聞聍緊緊跟着顧成周的腳步去兌票。
兌票的窗口也是排了好幾列長隊,聞聍挑了一條看起來最短的隊伍,顧成周則在另一隊排隊。排了沒幾分鐘聞聍就發現自己這隊看着人少,但前面不知道是有人插隊還是怎麽回事兒,硬是不動,聞聍看到顧成周一直排到前面去了,便放棄繼續在這裏排隊,而是去找顧成周,将手機給他,讓他去兌票。
排了十多分鐘才兌到票,聞聍大感慶幸:“幸好我說要提前過來,要是再晚點,等我們拿到票沒準電影已經開場了。”
到放映廳時,電影剛開場。
他們現在看的這一場是張導的新戲,張導并不是尊稱,而是導演的全名,他是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成名很久,早年拍文藝片居多,票房一直不甚理想,但總能拿獎。後來因為媒體普遍評論他的電影商業價值不高,他一氣之下,開始了他的商業片的征程,他拍的第一部商業片投資才兩千萬,電影全部啓用新人演員,上映時卻取得了一億九千萬的票房成績。從此以後,他在商業片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雖然電影票房一部比一部高,但影片的評價卻一直都在下降,媒體又開始說他江郎才盡,沒有被冠上爛片之王的稱號,完全是因為他以前拍的一些文藝片在支撐。
兩年前張導接受一個訪談,中間談到這件事的時候說:“我拍文藝片,他們說我的電影沒有商業價值,我拍商業片,他們說我的電影藝術價值太低,那我只能說,這些人太難伺候,不過,我拍電影不是為了伺候誰,我拍出我想要的故事,拍出我想要的感覺,這樣就夠了。”
這話一出,得罪了一大票媒體人,雖然有觀衆覺得他率直,但不管是紙媒還是網絡平臺上對張導的評價直降谷底,而他時隔兩年的新作在最初宣傳時便被媒體大肆唱衰。
電影首映過後,更有影評人大罵:“這是部垃圾電影,完全沒有價值!”
更有人嘲諷:“張導當年以擅長拍文藝片成名,後來轉型拍商業片賺夠了錢,現在想重回文藝片賺回名聲,卻拍了一部四不像。”
電影還未上映,在豆殼上的評分已經降到了6.7分。
不過等電影上映後,好評倒是多于差評,豆殼上的電影評分也有上升。
張導的電影聞聍幾乎都看過,不管是早期的藝術片還是後來的商業片,雖然他的那些商業片普遍是高票房低口碑的典型,但聞聍還是覺得自己不能違心的說張導的電影是爛片。雖然有的劇情确實有點誇張,但電影總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他一些感動,這也是為什麽這部電影的口碑不好,聞聍卻依然決定來電影院的原因。
電影的名字叫《刺客》,講述的是一個男孩自小被收養培養成刺客,經過種種嚴酷訓練,成為幾十個孩子中唯一活下來的人,也成為了一個殺人機器。他接到一個新的任務,去刺殺一名朝廷重臣,他扮做潛入那名重臣府中,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府裏的一名丫鬟,也認識到那名重臣是賢臣,主張推行了許多利民的政策,這讓他陷入痛苦的抉擇中。
《刺客》被成為張導的文藝片回歸之作,演員啓用了前幾年紅起來的實力派演員,女主角是被成為玉女掌門人的蔡敏敏,配角也都是實力派演員,可以看出張導十分看重這部電影。如果是以張導十年前拍文藝片的水平來拍這部電影的話,肯定會成為今年的得獎熱門,只是他拍了太久的商業片,不管是媒體還是觀衆,對他并不是那麽信任,這部電影可能并不像一些惡評一樣是垃圾,但可能也不過是一部能看的電影,它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可能并不能那麽讓人産生共鳴。
盡管如此,聞聍看的這個場次,放映廳裏除了前兩排之外,都已經坐滿了人。
畢竟是大導演,不管別人對他是怎樣的評價,號召力還是有的。
電影的開場是一場厮殺。
那是一群十三四歲的孩子,衣衫褴褛,大多黑瘦而眼神兇狠,下手絲毫不留情。
鏡頭拉近,那是一雙本該天真單純的孩子的眼睛,可是在那雙眼睛的主人用匕首割斷另一個孩子的脖子時,那雙眼睛裏出現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慶幸瘋狂甚至興奮。
聞聍聽到了放映廳裏觀衆吸氣的聲音,有膽小的女孩子移開了眼睛,和男朋友一起來的,将頭埋在男朋友脖頸間。就連聞聍自己,也是用力抓住椅子的扶手才維持住了身體的顫抖,太殘酷了!
雨水如同瓢潑般落下,沖刷着地面上的鮮血。
屍橫遍地,讓人心驚。
寬廣天地間,只剩下一名身上傷口遍布,染滿鮮血的少年站立着。
這是一個旋轉鏡頭,而後鏡頭漸漸拉長,一名青年撐着油紙傘緩步而來。
下一秒,鏡頭一轉,一排穿着破舊的年輕男人站在庭院中間,前頭是一個背脊微佝的老人,谄媚地對一名坐在椅子上的中年人說道:“大爺,這些人都會做些木工,力氣大着呢……”
這部電影的整體色調偏灰暗,總讓人有一種危機感,仿佛下一秒便會墜入深淵。
雖然還沒有看完,但聞聍明白了,張導畢竟是導過那麽多部戲的大導,雖然他拍了這麽多年的商業片,并且口碑一部比一部差,但他真正想做一部電影,就沒有他做不到的。這倒并不是說他拍的那些商業片沒花心思,不過畢竟定位不同,他可能屬于那種拍文藝片就能拿獎,拍商業片就能賺錢那種兩極分化的導演。
當然,聞聍覺得,他拍那些商業片,的确是沒有這部電影花的心思多的。
電影的最後,刺客死了。
這并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聞聍并不驚訝,這并不是一部大團圓的喜劇電影,刺客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死亡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只是想起來,心底仍忍不住有些悵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