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奶裏奶氣的殿下還有點兇,但也很好哄,鄭宓再三保證了沒看到,明蘇便不與她置氣了。

又過了兩月,她的生辰将近,鄭府打發人來,催她回家,明蘇在她離宮前來尋她,滿目不舍:“可惜不能在你生辰當日,與你一塊吃碗長壽面。”

那時她的牙已長出來了,不影響說話了。鄭宓也舍不得她,與她道:“我也不好總不回家,待過兩個月,姑母壽辰,我再入宮來。”

明蘇也沒別的法子,一面嘆息兩月的辰光太過漫長,一面又很擔憂,攔着她的衣角,與她說道:“我會想你的,你別忘了我,下回入宮來,還與我玩。”

她總擔心鄭宓嫌她歲數小,與她玩不到一塊兒去。

鄭宓自然答應了。

明蘇這才寬慰一些,又從袖袋裏摸出一只小小的檀木盒子遞給她:“這個,是我賀你生辰的壽禮,也提前贈與你吧。”

鄭宓接過,見明蘇十分期待地望着她,便知她是想要她打開來看一看了。

小小的盒子,只掌心大小,鄭宓也好奇得很,想裏頭會是什麽,她原以為殿下滿身書卷氣,會贈她文房四寶一類的,可這盒子的尺寸,文房四寶是斷斷裝不下的。

她的心被勾得癢癢的,好奇地打了開來,便見裏頭是一小小的扇墜,紅繩編制,樣式很精巧。鄭宓出身太傅府,這樣的東西自然不知有多少,可她一見明蘇送給她的這一個,就很喜歡,拿在手裏,端詳許久。

扇墜編織成了如意結的樣式,小小的一個,挂在團扇底下正好,也不會顯得累贅。鄭宓細細地看,目光被如意結底下的一顆瑩白色的小珠子吸引了。

她摸了摸,珠子光滑且輕盈,似乎是某種玉石,卻又從來沒見過。

明蘇開了口:“這枚扇墜是我親手所制。”

鄭宓一聽就明白了,是因為她贈她的印鑒是親手刻的,所以,明蘇認為要親手所制才能顯誠意。她笑着福下身,道:“多謝殿下用心。”

明蘇老沉地點了下頭,臉都羞紅了,口上卻仍像個小大人似的,清晰道:“如意結是我編的,所用的紅色絲線,是我請針線上的嬷嬷教我紡的。底下那珠子也是我親手打磨,用的是、是我攢的乳牙,我自己長的。全部都是我親力親為。”

鄭宓怎麽都沒想到這小小的珠子,是她用乳牙打磨的,很是意外。

Advertisement

明蘇說完,就等着鄭宓誇她了,鄭宓如她所願,好好地誇了她一頓,殿下的尾巴都要晃起來了,鄭宓忽然道:“殿下換了這麽多顆,卻只給了臣女一顆?”

明蘇那無形的尾巴瞬間蔫了下去,有些喪氣地道:“其他的,都打磨壞了。”她仔細地把工序說了一遍,“要成這樣一顆珠子,得先磨出形狀,再将表面磨細,而後用活水沖洗,然後擦拭,還得上一層蠟。光是磨出形狀,就弄壞了好幾顆。不是我手笨,玉石師傅說,乳牙太小了,活計精細,才不易打磨。”

她起頭喪氣弄壞了好幾顆,但說到後頭,又神采奕奕的:“你喜歡就好了。”

鄭宓看着她,突然拉起她的手,只見明蘇一貫執筆的手上多了好幾道深深的口子,指尖也紅腫了。

那座閣樓掩映在草木之後,還與十多年一樣,清淨雅致。鄭宓想起那時的情形,至今仍覺心疼,倒是明蘇那小傻瓜,急忙地反過來安慰她,說一點也不疼。

就是從那一回起,她每年的生辰,明蘇都會親手做一件賀禮送給她。可惜那一件件賀禮,都在抄家時丢失了,那一枚金簪,恐怕此時,也已被明蘇毀去了。

“娘娘,時候不早,各宮妃嫔都在前殿候着了。”雲桑出聲提醒道。

鄭宓回過神,見淑妃也與她一般,看着那座閣樓,忽而猜想,大抵她是來看明蘇幼時讀書的地方的,于是笑道:“淑妃與本宮一同去吧。”

淑妃收回目光,福身道:“是。”

請安這事,大多枯燥無聊,将嫔妃們聚到一處,與皇後行個禮,接着,便是皇後問一問一些或得寵或親近的妃嫔近日可好,再吩咐一番妃嫔們要時候好皇帝,争取早日為皇家誕下子嗣,而後便是飲些香茶,妃嫔間相互打打機鋒,皇後适時打個圓場,直到太陽高升,這一日的請安便算完了,妃嫔們便可各自散去。

鄭宓從前見過姑母如何行事,倒也算得心應手,只在妃嫔們離去後,在心裏感嘆了一聲,每日如此,旁的倒沒什麽,只是挺費茶水的。

今日淑妃并未逗留,是與其他妃嫔一同離去的,倒是賢妃與德妃似有猶豫之意,不過也在相互對視一眼後,告退了。

打發走了衆人,鄭宓去了那座閣樓。

因是專與明蘇讀書所用,這座閣樓最大的好處便是清幽。

登上閣樓,推開朝着南面的那扇窗,便有清風拂入閣,窗外是一片翠綠,微風吹拂,便是一片綠濤,觀之使人心曠神怡。

鄭宓在書桌旁坐下了,桌上的文房四寶竟還一如從前的模樣。鄭宓看了一會兒,想起明蘇曾經坐在這裏,專注讀書的模樣,心緩緩地靜了下來。

她想到昨日,明蘇所言,她若有心與她聯手,便使人往貞觀殿遞個話。

若是以往,她斷不會遲疑,可如今她要做的,是一件忤逆兇險之事,一個不好便是萬劫不複,若是與明蘇站到同一陣營,倘使行差踏錯,少不得連累到她。

鄭宓最不能忍的,便是将明蘇置于險境。

信國公主府正在行宴,宴後,明蘇又留了幾名心腹下來,繼續歡飲。

滿堂濟濟,皆是貴胄,明蘇卻有些心不在焉,她記挂着玄過那邊的進展。

容城距京師不遠,快馬加鞭,一日也就到了,這時玄過應當剛到,剛着手去查。這回的線索很清晰,必能查出些眉目來。

何況,明蘇蹙眉,在心底算計着光陰,已有五年了,她也該回來了。她知道鄭宓的性子,她絕不會茍且偷生,她活下來,便是為了翻案的。既要翻案,又怎會一直逃避在外,不回京師。

殿中笑語不斷,絲竹管弦伴着殿前翩翩起舞的舞姬,大臣們或是高聲贊揚歌舞美酒,或是交頭接耳,說着話。明蘇全未聽入耳中,只顧自己想着,等找到了鄭宓,她必會……

忽然,殿中有一名大臣晃晃悠悠地端着酒盞站了起來,朝着上首,大聲道:“信國殿下,臣借這一盞酒,恭賀殿下福壽無邊……”

明蘇的思緒被打斷了,不知怎麽,她非但不惱怒,隐隐還有些松了口氣的感覺,舉起手中的翡翠杯一揚便一飲而盡。

美酒入喉,微微有些灼燙,到腹中,卻是熏熏然的舒适。

其餘大臣見此,哪兒甘示弱,落下這表忠心的好機會,接連起身,為殿下上壽,明蘇全部喝了,喝得都醉了。她往日可沒有這樣好的性子,美酒佳肴,沾一沾唇,便算是與足了顏面了,可今日,不知怎麽,她特別高興,尤其是飲了酒後,那壓在心底的高興便被釋放了出來。

直至散宴,大臣們都退下了,明蘇直接醉倒在了座上,伏在食案上,睡了過去。

她與從前的确大不一樣了,性子改得讓人瞧不出她原本的面目,只有在酒醉之後,方能從她靜谧的睡顏中瞧出幾分她年少時安靜溫和的模樣。

明蘇睡得很沉,她好久沒有睡過這樣好的覺了。

她又夢到了鄭宓,是在那座教坊中,她對她冷顏相待的模樣。醒來後,依舊心疼到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可她卻還是很高興。

她也不知究竟哪裏來的信心,只是隐隐間有種感覺,鄭宓在離她很近很近的地方。

這一回,一定能找到她。明蘇預感道。

接下去幾日,她都沒有出府,留在府中,等玄過回來。

等到第五日,玄過回來了。

大熱的天,他衣衫都被汗浸透了,卻半點不敢耽擱,飛快地奔入內府。殿下吩咐過,玄過回來,不必通報,讓他徑直入內。

他到時,明蘇正在看一道刑部的公文,見玄過推門而入,她當即站了起來,不等玄過行禮,便問:“在何處?”

她的雙手按在桌上,脊背繃得筆直,聲音是竭力克制後方有平穩。

玄過不敢看她,跪下了,小聲回道:“小的辜負殿下所托,還是沒有尋見鄭氏蹤跡。”

明蘇的力氣仿佛瞬間被抽離,她的嘴唇抖了一下,眼睛失神地看着玄過,直過了許久,方穩着聲,淡淡道:“無妨,說說經過。”

“是。那簪子的确是一名賭徒輸光了銀錢後,質押的。小的尋到了那名賭徒,一查方知,他原是刑部一名胥吏,這金簪是當年鄭府抄家時,他從抄沒的財物中偷竊的。前年,他因酒誤事,被奪職,回鄉後,又染上了賭瘾,越過越潦倒,便将這金簪質押了。”

玄過三言兩語便将經過說了出來。

這簪子從抄家時,就不在鄭宓手中,循着這條線索,自然是尋不到她的。

明蘇什麽都沒說,擺了擺手。

玄過磕了個頭,無聲地退下了。

明蘇低着頭,跌坐到椅子上,看着桌上那公文,試圖重新集中精力,不去想鄭宓了,可卻做不到,她惱怒之下,将桌上諸物全部揮到了地上,硯臺打翻了,公文染上了墨跡,看不得了,各式筆、紙散落了一地。

明蘇卻無半點快意,她怔怔地看着地面的雜亂,看了許久,忽然強撐着笑了一下,輕聲道:“也好,反正、反正……我還沒想好要原諒你。”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乳牙,其實是有個小故事的。

上半年的時候,有個小朋友對我說,我要送你一樣東西。

我蹲下來,跟他平視,問,你要送我什麽呀?

他把一直藏在身後的右手拿出來,在我面前攤開,手心是一顆小乳牙,很害羞地說,送給你。

這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很可愛,糯米一樣的小乳牙很可愛,那個小男孩也很可愛。

特別治愈。

當然最後我表示很感謝,然後拒絕了他的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