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兩顆心

沈君兆有嚴重的自殘傾向, 這事只有雍理知道。

十五歲那年,親眼目睹沈君兆把佩劍刺進小臂,雍理畢生難忘。

他當時心疼得要死, 直問沈君兆這是做什麽,心裏不痛快幹嘛要折騰自己身體。

沈君兆告訴他:“不小心……”

那時雍理以為他是敷衍他, 後來才發現,是真的——不小心。

他不是有意傷自己,而是不自覺已經這樣了。

兒時是被虐待,沈母心情好時抽他鞭子, 心情不好時更是能抽得他血肉模糊。

沈君兆也不會哭, 不喊痛,只是安安靜靜地跪在那兒。

沈母從不讓外人瞧見, 打完了又會親自給他處理傷口——算不上多溫柔,卻是年幼的沈君兆能夠感覺到的僅有的溫柔。

雍理知道這些時, 沈母已經離世。

沈君兆與他說這些時, 十分輕描淡寫, 好像并不值一提。

雍理一邊聽一邊哭, 捧着他的胳膊親了又親,只能重複一句話:“別傷害自己,無論發生什麽事, 一定不要傷害自己。”

沈君兆:“…”

雍理擡頭看他:“答應我!”

沈君兆極重承諾, 又最不願騙他,所以微微側頭,沉聲不語。

雍理的心涼了半截:“好了好了, 不用承諾,以後有朕在,朕定不會讓你受半點傷。”

禦駕親征前, 雍理每日都要檢查沈君兆的身體,甚至為此和沈争鳴對抗。

誰都不可以傷害沈君兆,哪怕是他父親,哪怕是他自己。

那段時間,沈君兆也的确沒再受過傷:他日夜伴着他,便是個沒有人性的空殼,也被暖得有了人氣。

可惜沒多久,雍理便禦駕親征了。

他是為了沈君兆而去,卻也殘忍地傷害了沈君兆。

一品朝服下如此狼狽不堪,雍理心疼得說不出話。其實他也不能說什麽,他太清楚沈君兆骨子裏有多驕傲,這模樣暴露給任何人都是恥辱,包括他。

“你別亂動……”雍理動作極輕地給他拉好衣袖,道,“朕給你清理一下。”

沈君兆喉嚨湧動了一下,終究是沒拒絕。

雍理已經去找傷藥,他眼裏全是淚,盯着儲物櫃的藥瓶子看了許久也看不清,可這不争氣的眼淚偏就擦不幹淨。

男兒有淚不輕彈,他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只是他一想到年幼的沈君兆,想到他受的那些委屈,想到他委屈到已經不知道什麽是委屈,就眼淚止不住。

可算是找到了止血和止痛的藥,雍理又扯了幹淨的布條。

先清洗後上藥再包紮,他動作麻利輕巧,不比太醫院的太醫差。

布條擋住了血肉翻裂的傷口,卻擋不住心口密密麻麻的刺痛。

雍理哪還敢說什麽,只恨不得抽死昨日的自己——明知他這毛病,又何必去刺激他。

反倒是沈君兆面無表情道:“與陛下無關……”

雍理心中五味雜陳,只能胡亂應着:“朕知道……”

沈君兆眉峰蹙了蹙。

雍理怕他難堪,視線都不敢落到他胳膊上,只努力換了話題:“明日梁銘就要入京了。”

沈君兆:“嗯……”

雍理腦子有些亂,問得也不得章法:“杜景修的人是不是也潛進來了。”

沈君兆繼續應着:“對……”

雍理複又道:“那金菩像為什麽會經了李義海的手。”

沈君兆這個受傷的人反倒頭腦清晰,條理分明:“陛下懷疑孫田和。”

雍理被他點醒,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

今年的萬壽節實在非比尋常。

帝王整壽,還是意義非凡的及冠禮,再加上如今大雍政績清平,百姓安居,國運蒸蒸日上,從哪個角度看都該大辦特辦。

從百姓的角度看,這規模也着實不小:

各地總兵賀禮如雲,珍品流水般上貢,羨煞旁人;六州各族也紛紛派出使臣,由他們的聖子梁銘親自帶領入京朝賀;朝廷更是放了恩科,減免賦稅,雖說沒有大赦天下,但已經讓百姓體會到了實打實的好處。

如此和樂盛世,背地裏卻是風雲暗湧。

總兵賀禮如雲,是恭敬還是挑釁?許多珍品連首京世家都沒見過,已是一種無禮的炫耀。

六州來賀更加居心叵測,且不提梁銘背地裏做了些什麽,明面上已經大張旗鼓耀武揚威。

再說放恩科和減賦稅,雍理為了這屆恩科,把世族們又給得罪了個遍,減賦稅更是動了既得利益者,少不了又是一番折騰。

最近世族鬧得如此兇,與雍理有心推新政不無幹系。

——全國科舉,廢除蒙蔭,天下士子一視同仁,再從皇族宗室世族手裏收回封地……

這一條條落下去,百姓得益,世族卻是要傷筋動骨。

沈君兆和雍理的矛盾越發白熱化,與這些外因不無關系。

可動不動呢?

前朝如何隕落,誰人不知?

世家勢力盤根錯節,封地賦稅一重再重,撐死得撐死,餓死的餓死,民不聊生,如何不反?

為君不為民,猶如渡江鑿空船,國家怎能不覆!

沈争鳴總對雍理說:“陛下急不得,此事需徐徐圖之,從長計議。”

十年過去,雍理費盡心思也不過帶出了一個烏弘朗,就這還得派人死盯着他,生怕哪天這刺頭被人暗殺。

其他的,又哪是說培養就陪養得起!

科舉三年一屆,雍理等了這許久才等到今年萬壽開個恩科,結果這幫子世族老大不樂意。

他若是改為一年一取,天下士子同試,這幫老東西不得直接逼宮造反!

連梁銘都知道沈君兆要反了他,足以見得這些人有多蠢蠢欲動;再說那杜景修,病秧子一個還不快快入土為安,非得撐着那口氣光複前朝。

也不想想前朝為什麽亡了。

心裏沒有百姓,眼中沒有凄苦,光複了前朝繼續坑害中原百姓嗎!

雍理但凡不是聖賢書讀多了,早他媽撂挑子了。

這破皇帝誰愛幹誰幹,他本就不是這勞心勞力的性子。

偏生他娘親打小給他啓蒙,講得最多的就是責任二字。

在其位謀其政,任期職盡其責。

他不僅要做下去,還要做個千古名君!

雍理嘆氣道:“你別多心,朕不是懷疑你。”

孫田和是大雍挂名的右丞相,按理說和沈君兆權力相當,但他早年是沈家家臣,發跡後也是為沈争鳴馬首是瞻,等到沈争鳴退了,他雖還挂着右丞相的職,卻極少管事,加上兒子孫少懷跟着沈君兆,孫田和必然是個合格的沈黨。

雍理提到李義海,沈君兆立馬說起孫田和也是因為李義海是禮部尚書,孫少懷是禮部侍郎。這金菩像落在李義海手裏,極有可能是孫少懷所為。

那麽兜兜轉轉,和梁銘私下有勾結的哪裏是孫田和,分明是沈君兆。

若平時,沈君兆一準要冷冷來一句:“陛下懷疑便懷疑,又何必欲蓋彌彰。”

但今日他說不出口,一擡眼就是小阿理通紅的眼眶,他不忍。

沈君兆索性順着他心思道:“梁銘無非是要挑撥離間。”

只這一句話,雍理眼睛便亮了。

何為挑撥離間?

首先得他們一心,才容得下挑撥。

僅是這般,雍理都像聽到情話般快活。

沈君兆……見不得。

雍理聲音不自覺就輕快了:“朕也這般覺得,梁銘這小子定是想要利用李義海來挑撥我倆,李義海本就是你的人,他故意做出是送暗信的模樣,若是被朕的人發現了,自然會懷疑你與他有勾結;若是被你的人察覺了,一看信的內容便會借此生事,少不了惡心朕一番。”

雍理繼續道:“只要你和朕鬧起來,梁銘入京行事就便宜多了。”

這樣三言兩語,雍理已經道出了梁銘的目的,順便罵一句:“全是些上不了臺面的小人伎倆!”

兩人不成心對着幹的時候,行事事半功倍——他們想事做事總能和對方合上拍,哪怕連一個視線交流都沒有,也能配合對方,畢竟相識近十年,還有誰比他更了解他。

只可惜,再怎麽了解也是兩個人。

兩個人就有兩顆心。

全都為對方着想,反而不是一條心了。

沈君兆不動聲色地将手臂收到背後,緩聲道:“上不了臺面,卻有效。”

雍理:“…”

此話元曜帝無法反駁,如果不是李義海作死奏請立後,他又誤打誤撞留下李擎,沈君兆不圍了李府,只怕還真沒這麽快發現金菩像中的暗信。

等梁銘入京,安排人手爆出這東西,以他和沈君兆互相不信任的狀态,這挑撥離間穩穩當當,不知要給這狗賊留下多少可乘之機。

信任不信任這個話題太過危險,不适合多聊,雍理又道:“昨日你說有計策對付梁銘,說與朕聽聽?”

沈君兆竟沒再繞圈子,說道:“不能讓他死在大雍,也不能讓他剛回六州便暴斃身亡,只能循循漸進。”

雍理:“作何講?”

沈君兆:“大雍一統十年尚且內亂不休,六州亂了數百年又豈是梁銘短短一兩年光景能震住的?”

雍理蹙眉:“你沒見過他,他這人有些邪性,還不知從何處學了些妖術,很能唬人。”而六州百姓神權大于王權,還真是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

沈君兆又道:“既是妖術,破了便是。”

雍理一愣,驀地想到些什麽。

沈君兆已經說出口:“萬壽節上,六州蠻族大不敬,其罪當伐。”

此伐非彼罰,是征伐的伐!

雍理擡頭盯他:“大雍剛修養十年,如何能再起戰亂!”

沈君兆:“不破不立……”

雍理又道:“不可!朕如今走不開身,老将斷不會接這吃力不讨好的事,這兩年扶持的衛鴻等人又年輕稚嫩,如何擔得起此等……”

沈君兆忽地柔聲道:“我可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