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高亮吓尿
又過了一會兒,皇上和太後的轎子也終于到了。
衆子弟紛紛跪安行禮:“皇上萬歲,太後千歲。”
皇帝先從轎子上下來,然後和郭玉蓮一起攙扶着高嫱下轎,高嫱望着跪了一地的子弟們,笑道:“今日只是一場家宴,你們不必如此拘束,都起來吧。”
子弟們這才從地上爬起來,重新入席。
這是高展明重生之後第一次見到皇帝李長治和太後高嫱。高嫱年已近五十了,可她保養的極好,看來不過三十出頭的模樣,和李長治站在一起,不像是母子,更像是姐弟。高嫱一下轎,高展明便被她的氣勢所震懾。她神情自若、舉止大氣,一看便有天下之主的風範,而天子李長治站在他身邊,反倒顯得唯唯諾諾,十分拘束。若僅此倒也罷了,偏生李長治眉間又有一股郁結不忿之氣,半屈的脊梁想要挺直了卻又挺不起來。
李長治扶着高嫱入座,安國公在高嫱下首坐定,平陽郡公在天子下首坐定,翰林學士在兩側入座。
宴席開始,高嫱和李長治先說了一番致辭,李長治率先敬酒,歌姬舞女們開始表演,酒過三巡,氣氛終于緩和下來。
就如李绾所言,待一衆子弟們不再拘束,太後高嫱朗聲道:“今日風和日麗,天氣晴好,山河美景竟收眼底。你們一輩皆是我大周朝未來的棟梁之才,飽讀詩書,想來此刻已有吟詩作賦之情了。難得今日衆人齊聚一堂,不如每人寫一篇文章或詩詞,就寫今日的盛宴之景,皇上也作一篇《香山集序》,恰好今日幾位翰林學士在此,就由翰林整理編纂文章,制成《香山集》收入庫中,待他日你們有機會重看文集,記起今日盛景,不失為一樁趣事。”
衆人紛紛應和。
于是随行的太監宮女們将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紙硯散發下去。
衆子弟們早已将文章背熟了,有人提筆就寫,有人裝模作樣地構思片刻,有人已将自己預備的文章忘了而抓耳撓腮,有人偷偷抽出袖中藏好的文章開始謄抄……
過了兩柱香的時間,衆人的文章都已寫成,太監宮女們開始收繳文章,交給翰林學士整理。
翰林學士們将收上來的文章按照子弟們的家族整理,他們心知肚明這些文章是如何寫成的,不過形式總是要過的,歌姬舞女們又開始表演,子弟們又開始喝酒作樂,翰林們審閱這些文章。
蘇瑅手裏拿了幾篇高氏子弟的文章,他匆匆翻閱。經過前幾次的事,他已對高展明上了心,因此看到高展明的文章時放慢了速度認真看了看。其他子弟的文章寫得十分漂亮,油滑老成,都是長輩們請朝中文采出衆之輩代筆寫成,那些代筆之人的文章他也看過,粗略看看風格就能猜出是誰代筆,因此文章寫得再漂亮,他心裏也不屑。可高展明的文章,文骨自然天成,雖是骈文,卻不用生僻晦澀之詞,只用樸實平易之詞就描繪出香山動人景色,功力确實可見一斑。
看完高展明的文章,他默默點了點頭,将高展明的文章放到一旁,又開始看其他的文章。
突然,蘇瑅翻到一篇文章時停了下來,看了兩行,将手中其他卷都放下,捧起那篇文章仔細看,越看眉頭皺得越緊,臉色也漸漸變了。
Advertisement
李長治見蘇瑅神色不對,不由放下手中的酒盞,問道:“蘇翰林,怎麽了?”
蘇瑅看了看文章的署名,問道:“高亮是誰?”
李長治見蘇瑅神色極為嚴肅,便擡手示意,他身邊的太監得了指示,立刻命歌姬舞女停止了表演。熱鬧的環境突然安靜了下來,衆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蘇瑅身上。李長治道:“高亮?”
高亮聽見自己的名字被點出,十分吃驚,心中忐忑不安,忙放下手中的酒盞出席,在李長治面前跪下:“草民便是高亮。”
李長治問蘇瑅:“蘇翰林,他的文章怎麽了?”
蘇瑅将手中卷章提起,問高亮道:“這篇文章,是你所寫?”
高亮剽竊了高展明的文章,他自覺那篇骈文是寫得極工整出色的,也沒有什麽不對之處,但這三四十個子弟都做了文章,他自知被點名出列定然不是因為他的文章寫得最好的緣故,怕是出了什麽問題,因此此時冷汗已下來了。可不管怎樣,文章都是他剛才當衆寫的,又當着皇帝、太後以及安國公等人的面,他只好硬着頭皮道:“是草民所寫。”
蘇瑅眉頭皺得越發緊了:“這文中語句,皆是你的構思?”
高亮吞了口唾沫,偷眼打量着蘇瑅的臉色,顫聲道:“是……是草民構思。”
高嫱已不悅,冷聲道:“蘇翰林,他的文章,到底有什麽問題?”
蘇瑅神色古怪地牽着嘴角笑了:“那便奇了。三年前臣曾上香山到香山寺上香,因見香山景色出衆,回去後便寫了一篇骈文描繪香山景色,那篇文章雖未公之于衆,但曾在翰林院和政事堂的同僚之間傳看。高亮所寫的這篇文章,竟有數段與臣當年所寫的文章字字相同,難道他與臣心有靈犀到了這個地步?”
此言一出,一時間席上鴉雀無聲。
今日衆子弟寫的文章是要編纂成香山集收入宮廷內院并在官僚之間傳看的,因此子弟們的文章雖有請人代筆,但定然是新成的文章,誰也不敢拿出過去的文章來充數,若不然等到文集制成之時,被查出剽竊抄襲,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
蘇瑅的那篇骈文并未廣泛流傳,但被李绾編纂成冊,後來又被李绾贈與高展明。高展明那日便故意背出蘇瑅的文章令高亮竊走,他知道今日包括蘇瑅在內的翰林學士都會與會,蘇瑅會負責編纂,也算準了蘇瑅必然會當衆揭穿高亮,一來是蘇瑅為人向來剛正不阿,二則他若不當場點出,高亮“寫”的這篇文章收入文集後被人發現,蘇瑅作為編纂亦會有不可推卸之責。
高亮一聽此話,頓時吓蒙了。他明明剽竊的是高展明的文章,又怎會成了蘇瑅三年前寫的文章?!若是高展明敢指責他剽竊文章,他和高展明畢竟同為年輕無名的子弟,因他已四處散發高展明的文集稱是自己所作,如今他的文名更甚于高展明,倒打一耙并非難事,可蘇瑅卻是名動天下三元及第的翰林大學士,他若敢反誣蘇瑅,豈不是成了笑話?!
李長治和高嫱亦沒想到好好的一場宴席竟會鬧出這樣的事,高亮畢竟是高家子弟,高嫱的臉色頓時十分難看,寒聲道:“高亮,這是怎麽回事?!”
高亮吓得臉色鐵青,支支吾吾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此時已猜到自己是中了高展明的圈套了,可文章是他主動剽竊的,他又能說什麽?
安國公高元照亦坐不住了。高亮原本并沒有資格參與今日的盛宴,全是宗正高梅雍再三向他舉薦,他又看了高亮的文章,認為此人文章寫得極好,若能收入香山集中,興許能給他高家子弟長臉,這才開恩将高亮帶來此處。他緩聲道:“高亮,你可曾看過蘇翰林的文章?”
高亮立刻明白了安國公的意思,事已至此,他只得戰戰兢兢地承認道:“草民……草民的确看過蘇翰林的文章!蘇翰林的骈文寫得實在工整動人,方才聖上命我們臨時寫作,草民一見這香山美景,閉上眼蘇翰林的字字句句就浮現在草民眼前,草民一時糊塗,竟然就将那些詞句寫了下來……這,這……實在是草民一時糊塗了!”
高嫱和高元照的臉色稍許緩和了一些,高嫱正待說幾句場面話玩笑蘇瑅的文章将高亮的魂兒給勾走了,然後便将此鬧劇揭過,卻聽那裏李景若突然出聲道:“臣記得,高亮的文章頗有聲名,他最近幾篇論經濟和民生的文章臣也看過,寫得極好,是否他不擅長做骈文的緣故?或者,還是蘇翰林的文章寫得太好,看過蘇翰林的文章,就讓人不知如何下筆做文章了。”
一旁一名趙氏子弟聽了這話,諷刺道:“他先前的文章寫得好,該不會也是一時糊塗,從別人那裏看來的字字句句就成了他自己的吧。”
高展明聽着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神情鎮定自若,還舉起酒盞小抿了一口。放下酒盞,他看見李景若正在打量他。
李景若事前并不知高亮的文章是抄襲的,可從高亮被傳喚出席之時,他便發現高展明神色得意,不同于其他子弟的茫然好奇,仿佛早就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他腦筋略一轉,猜出幾分事情的經過,方才便故意出言添油加醋,提起高亮從前的文章,令這出戲更有趣兒些。
李長治問蘇瑅:“蘇翰林,他這篇文章,全是抄了你三年前的文章?”
蘇瑅道:“并非全文抄襲,尚有幾段是他自己所作。”
李長治打起了圓場道:“那便……”
他話沒說完,卻聽蘇瑅打斷道:“皇上,便是除卻他抄襲的部分,臣以為,高亮的這篇文章有不妥之處,不能收入香山文集。”
此言一出,衆人又都愣住了。
高亮已吓得快尿了褲子。該死的高展明,他到底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多大的坑!明明一篇描繪香山美景及皇家盛宴的骈文,為何又有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