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後贈禮
翌日一早,李景若就離開了京城。
高展明回去之後,便更加努力讀書了。
由于前段時間高展明出了不少風頭,就連太後都召他入宮,又不曾聽聞太後為難他,學中便開始流傳高展明得到太後賞識将要受到提攜的流言。這些子弟們雖是富貴出身,可畢竟家族龐大,家裏光是嫡子嫡女就有六七個,更不提庶出的,便是父祖再得權勢,分到他們身上,也未必還剩多少,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仰仗門蔭入士的。因此他們都會巴結出身更高的,為自己将來的仕途謀利。聽說高展明要被征召的流言,不少人都來巴結他,原本看不起他的那些人雖是恨得咬牙切齒,卻終究無可奈何。
晚上高展明去李绾那裏看書。
近來高展明非常用功刻苦,每天風雨無阻,總是挑燈夜讀到深更半夜才回屋睡覺,李绾也覺奇怪,趁着高展明向他請教的問道:“你近來如此用功,可是上一回從太後那裏得了消息,你要被征召入朝了?”
高展明既然已拒絕了高嫱的征召,因此他不會再将此事說出去,只道:“恩師,我想參加科舉。”
李绾奇道:“你要參加科舉?”他以為是太後和皇帝今年沒有征召高展明的打算,而高展明又想早點離開宗學入士,便道,“孩子,你的文章許多朝中官員都看了,不少人都很欣賞你。如果你打算明年入士,我可以找幾個過去政事堂的同僚,請他們上表舉薦你,如此一來,皇帝理當會重視你的。”
高展明道:“多謝恩師,只是弟子想參加科舉。”
李绾糊塗了:“你想參加科舉?”
高展明便将想要證明自己的那番說辭又說了一遍。
李绾聽罷沉吟片刻,道:“你有這份心思是好的,可你若是參加科舉,考得好還罷了,考得不好,便受不少掣肘。每年參考生中及第者只占百之一二,以你的文采,想要及第應當不難,可是參加科考,與你當日的狀态及審卷官員的性子亦有關系,饒你學問再好,也不是板上釘釘的事。且科舉出仕之人,分配官職是按照考試名次分配的,你若不能考中一個好的名次,開端便落于人後了。”
高展明道:“恩師,弟子還是想試一試。”
高展明如此堅定,李绾無話可說,也就只有随他去了。
轉眼到了八月,宗學中開始征集想要參加明年正月科舉考試的人員名單了。
參加科舉的舉子來源有二,一由中央國學和地方學校選拔送舉的為生徒,二乃自行報名參加并在州縣考試中合格的稱為鄉貢。但凡生徒,多是官宦或富人子弟,而鄉貢并無門第要求,所以上不起正規學堂的寒門子弟占了多數。到孟冬之際,所有生徒和鄉貢會彙聚京城,準備參加科考,因此到了八月,宗學中就必須統計參加科考的人數了。
每年宗學中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并不多,一則是參加科考對年齡、入學年限皆有限制,在學中學滿五年方可報名;二則學中子弟許多可依靠門蔭入士,也不必參考。
Advertisement
最後報名明年參加科考的子弟一共有七人。令衆人十分詫異的是,高展明也在這七人之列。
高展明到今年在宗學之中正好已學滿五年,若是放在從前,他參加科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料想誰也不會覺得驚訝——他幼年喪父,孤苦無依,性子又古怪,沒人願意照拂他,他除了參加科舉外未必還有別的出路。可是時至今日,卻截然不同了。高展明的文采人人皆知,他的本事也是有目共睹,前不久太後還召他進宮,人人都說他今年就能受征召入朝,可他竟然也要參加科舉?
一時間言論的風向立刻又變了,只說前陣子高展明要受征召的事情都是他自己故意往外散播的流言,往他自己臉上貼金,結果太後和皇上根本瞧不上他,到臨了他就現了原形了。
舉子名單公布的那一天,高展明下學後往紅梅苑走的路上,又遇到了任岱武和高俊等人。
前些日子學中傳言高展明被太後賞識的時候,這些人都避着他走,可如今看到他參加科舉,這些人瞬間又來了底氣,一看見高展明,眼不眼鼻子不是鼻子的。
高展明正往前走,就聽見高俊大聲地說:“喲,岱武,你看,那不是高展明嗎?前陣子還聽他到處說太後和皇上賞識他,要給他封官呢,我今天怎麽看報名科考的名單上看見他了?”
任岱武冷笑:“太後和皇上賞識?就憑他?”
高展明聽得好笑。他既然拒絕了高太後的征召,就把全部的寶都壓在了科考上,又怎會四處炫耀?分明是那些子弟們自行揣測了安到他的頭上,如今眼看他未得征召,那些不忿的弟子又來了精神,竟編排他自己炫耀,實在可笑。
高俊道:“唉喲,岱武兄,說不定,太後還真賞識他呢。君亮兄弟那麽有才華,怎麽會有人不喜歡他?沒準太後早就有意召他入朝了,是他自己拒絕了,他就喜歡參加科舉呢?”
四周的子弟聽了這話,哈哈大笑。一個名叫高隆的子弟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拒絕了太後,要參加科舉……哈哈哈哈,說不定我們的君亮兄弟還真有這樣的骨氣呢……哈哈哈……”
高俊是在嘲諷高展明,卻無意間說出了真相。高展明并不在意他們說什麽,聽過一笑了之,繼續走自己的路。
高俊捅了捅任岱武,道:“岱武,聽說明年開春你就進兵部做錄事了,任命函書都已發了,一到任就是正九品上?”
任岱武不無得意道:“是。”
高俊道:“厲害啊任兄,好生佩服,頭一年就是正九品,以後還不是前途不可限量?我聽說那些舉子,便是有幸及第,得不了一個好名次,也只能做九品官階之外的胥吏,一輩子也混不出出息呢。”
四周其餘的子弟紛紛應和道喜。
高展明連從七品上的官位都拒絕了,又怎會将正九品的錄事放在眼中,聽他們頗有架勢的炫耀,只覺好笑。高俊見高展明無動于衷,自己打出的拳頭,自然十分不痛快,跑上前攔住了高展明,道:“高展明,我們方才說的話,你可都聽見了?”
高展明淡淡道:“聽見了,恭喜岱武兄。”
高俊冷笑道:“岱武他可是一出士便是正九品的官階,你身為高家嫡系,怎麽也該有個八品吧?就不知道,诏書什麽時候下來了?”
高展明道:“高俊兄為何比我還着急?”
高俊道:“我是替展明兄弟着急呢。你千辛萬苦,先攀着二爺,又攀上子藝大哥,為了出風頭,在香山的宴席上當着皇上和太後的面像個跳梁小醜一般上蹿下跳,可不就是為了入士?只可惜,你忙活了這一陣,好像也未見成效嘛,怎麽竟淪落到要與那些寒門子弟一起趕科考的份上?我看着你這辛苦的勁兒,都忍不住要替你掬一把同情淚呢。”
高俊和高亮乃是一個府裏長大的嫡親堂兄弟,高展明設計令高亮在香山上出醜一事,他一直耿耿于懷,先前是聽聞高展明即将受召,有氣也只能忍着,如今看到高展明報考科舉,頓時揚眉吐氣,一逮着機會便來嘲諷高展明。
高展明冷笑道:“參加科考,高俊兄竟然用了淪落一詞?科舉一事,選拔人才,為國效力,一向受天家重視,前年皇上甚至親自出題殿試登科舉子,你卻出言侮辱科舉,卻不知,是對我不敬,還是對皇上不敬?!”
“你!”高俊被他嗆聲,羞惱不已,卻又不知如何反駁,頓時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尴尬極了。
就在此時,幾位公子爺們兒的侍讀小厮急匆匆趕了過來。
侍讀們找到自家的爺,通知道:“幾位爺,酉時用完晚膳,就到議事堂集合吧,宮裏來了人要頒布诏令呢。”
幾人一聽,便知是宮裏下诏征召子弟入朝了,因此也沒了取笑高展明的心思,急匆匆回去了。
到了申時三刻,子弟們用完晚膳,就早早地議事堂集結了。到了酉時,安國公和郭玉蓮帶着幾名随從走進了議事堂。郭玉蓮手持明黃色的絹布,顯然是來宣召來了。
衆子弟連忙下跪,郭玉蓮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安國公之子高華崇,品學兼優,拜朝散郎,從七品上……參寧侯之子高天文,學優德高,拜宣義郎,從七品下……”
郭玉蓮一口氣宣讀完诏書,一共有七名子弟受到朝廷征召,其中品階最高的是高華崇,拜朝散郎,從七品上,與當日高嫱許給高展明卻被高展明拒絕了的官階是一樣的。
聽完诏書,任岱武高俊等人和高展明一同松了口氣。他們松了口氣的緣由也是一樣的:高展明并不在朝廷征召之列。先前雖說高展明報名參加了科考,可太後和皇上那裏并沒有說不用高展明,假若高展明真在征召之列,這些年任岱武和高俊等人和他結下了那麽大的梁子,以後豈不是要被他編派?而今年高展明學業年限已滿,太後和皇帝既然沒有召他,說明他們根本不重視高展明,再過幾年即便朝廷錄用了高展明,官階也不會太高。
對于高展明而言,太後若一意孤行征召他,他在私下裏可以拒絕,可诏書真下來了,他抗旨不尊又是另一回事了,事情會變得很棘手。因此太後沒有召他,令他大大地松了口氣。
郭玉蓮宣讀完诏書,道:“諸位公子起來吧,诏書已宣讀完了。”
衆人從地上爬起來,議論紛紛。站在被征召的子弟附近的子弟們紛紛向被征召的子弟道喜。高天文笑咪咪地對高華崇道:“子輝,恭喜你,一受召便是朝散郎,可見皇上和太後十分重視你。”
高華崇不屑地冷哼了一聲,仿佛全不在意,也不向高天文說一聲同喜。
後排的子弟議論紛紛:“瞧瞧,果然沒有高展明,我說什麽來着。”
“就是,前陣子我聽說太後看中了他,我就覺得不可能。不就是寫了兩篇文章,能有什麽了不起。”
“不過二爺也真厲害,居然是朝散郎,比他的大哥官階還高,他可以直接入宮闱參與議政呢。”
“那是當然的,二爺是什麽出身,咱又怎麽能同他相比。等我入朝的時候,若能有個從九品,好歹入了品階,我便知足了。”
安國公高元照道:“科考的名額已報上去了,名單我看過了,望你們用功讀書,及第登科。其餘年限未到,未受征召的人,亦當好生學習,等待來年。還有今日受召的人要等到正月才到吏部報道,你們在學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不可驕不可躁,當一心向學,來日入朝,為國效力。”
衆子弟忙道:“多謝安國公教誨。”
高元照點了點頭,看向郭玉蓮。郭玉蓮笑眯眯道:“太後娘娘體諒你們學業辛苦,特意為你們備了禮。”他揮了揮手,随從們便端着禮紛發下去,原是每人一個雕刻成狻猊形狀的白玉鎮紙。
郭玉蓮道:“太後娘娘希望諸位學子便如這靈猊一般威武無懼,為國效力。”
衆人連忙謝恩。
安國公見郭玉蓮将太後的禮紛發完,點頭道:“郭公公辛苦了。”
郭玉蓮笑道:“國公設立高家宗學,培養衆多子弟,使我今日能見到這麽多年輕子弟,都是我朝未來的棟梁,我心裏真是高興。國公實在令人敬佩啊。”
兩人寒暄了幾句,安國公道:“天色不早了,我送公公回宮吧。”
郭玉蓮擡手制止道:“哎,不急。太後娘娘還讓奴才準備了一份禮,沒送呢。”
安國公一怔:“什麽禮?”
郭玉蓮突然走向高展明,在高展明面前停住,笑道:“高君亮。”
所有人的目光頓時都聚集到了高展明身上,後方的議論聲剎那靜止。
高展明一驚,忙向郭玉蓮行禮:“郭公公。”
郭玉蓮擺手:“好孩子,不必多禮。”他拍了拍手,後邊的一名小太監便端着盤子走了上來。郭玉蓮道,“君亮兄弟,太後知道你要參加科考,特意備了這份禮,預祝你登科及第。”
高展明定睛一看,那托盤上放的是一套文房四寶,硯是上好的端硯,筆是翰珍毛筆,筆豪由長羊毛制成,筆杆由紅木打造,筆腕和挂頭用優質白牛角制成,韌性極佳。紙墨亦是上好的禦紙和禦墨。
高展明連忙謝恩,郭玉蓮扶起他道:“你好生努力,可別叫太後娘娘失望啊。”
四周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不可思議地盯着高展明。
太後知道他要參加科舉?太後特意為他備了一份文房四寶?連高華崇都沒有的禮,竟然送給高展明?!難道先前的流言都是真的?!
郭玉蓮向衆人道:“太後看了高君亮的文章,十分喜歡,希望各位子弟們亦能好好學習律法典籍,為國效力。”
高展明回頭望了一眼,所有的子弟都驚詫地看着他,高俊、任岱武等人的眼神顯然是充滿恨意的,然而在與他目光相交的一剎那,卻都害怕而不甘心地挪開了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