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回京

淩蔚以為自己還要繼續在甘州奉獻青春,發光發熱,結果翻年就得了被召回的聖旨。他還以為那召回的聖旨只是給太子的呢。

淩蔚和太子排排坐,相顧一嘆。

不想回去怎麽辦?

雖然在甘州的生活可能比不上在京城的奢侈舒适,但是自由啊。沒有皇帝陛下壓着,也沒有言官唧唧歪歪,沒工作的時候,可以睡到自然醒,多美啊。

淩蔚和太子相視一眼,繼續嘆氣。

“鷹飛,你不回去嗎?”淩蔚擡起頭,沮喪的問道。

黎膺道:“還有些事,估摸着還有半年才能回去。”

淩蔚繼續嘆氣。不但要回去,沒辦法再睡懶覺,還要和黎膺暫時分別,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黎膺也有些小情緒。本來以為兩人一同出任甘州是件好事,結果多了太子這個電燈泡,日子過得還沒在京城舒坦。

至少那時候不會有人随時随地可能冒出來。

而現在又要暫時分別,他就更不開心了。

不過即使有些小情緒,也不能違抗聖旨。

黎膺也理解。太子出來晃悠了這麽長時間,還遭遇過襲擊,雖然黎隸為了太子的成長,沒有讓太子立刻回京。但現在也該回去了,再不回去,黎隸放心,那些東宮輔臣也該鬧騰了。

為了太子回京途中的安全,肯定要有黎隸信任的人陪同。若不是黎膺這邊新建立衛所的事還沒做完,肯定是要黎膺護送太子回京。

現在黎膺暫時回不去,自然就要淩蔚陪同。

除此之外,黎隸也不放心把太子交給其他人。

淩蔚想了想,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再三嘆氣,也只能灰溜溜的收拾包袱,準備回京了。

嗯,除了包袱,淩蔚還準備把在甘州取得的成果整理成表格,攥寫成報告,上交皇帝陛下。

特別是要把太子在其中的功勞大書特書。

該邀功的時候就得邀功,說不定還能繼續不上早朝。

淩晨一點起床四點在宮門口排隊什麽的,簡直是違反人性!喪心病狂!

……淩蔚要回去,他上司胡晨自然也要跟着回去。

他也需要向皇帝陛下報告一下新作物的生長情況,并且把羊毛技術的事禀報皇帝陛下,至于怎麽推廣,還要皇帝陛下說了算。

胡晨本來對這新紡織技術的推廣還有些忐忑,擔憂朝中大臣會反對,說那是蠻夷的技術,咱大晏朝不能用。

淩蔚笑道:“大晏是養羊取皮做衣服,現在是只取羊毛,留下羊的性命。這得少殺多少生?是非常順應天和的事啊。”

胡晨睜大眼睛。還能這麽說嗎?原來可以不從實際不從利益不從民生出發辯論,直接上這種虛的東西就好了嗎?

雖然覺得好扯淡,但是似乎很能說服人的樣子?

胡晨覺得,淩蔚果然是人才,怪不得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信任他如斯,真是堪稱智多近妖。

縮在馬車裏,神神在在的想着怎麽像淩蔚讨要好處的淩蔚,還不知道他上司對他評價如此之高。

他也就只是和讀書人交流太多,很明白他們的思想,然後指定的策略而已。胡晨是個實幹家,好多年沒和那些天天風花雪月琴棋書畫的純讀書人交流了,自然想不到這一點。這哪能叫智多近妖?

回程的路上淩蔚和太子的情緒都不高——太子是想到回京将要受到的壓抑,而淩蔚則是想黎膺了。

這兩年和黎膺朝夕相處,早就習慣了身邊有這麽個人存在。突然一下分別了,還真不習慣。

在一起的時候還不覺得,待離開了才發現,還真的挺想。

淩蔚本以為兩大老爺們,應該沒有那麽兒女情長黏黏糊糊。不過顯然他低估了自己對黎膺的感情。

兩人陷入灰暗情緒,同行的胡晨實在受不了兩人的長籲短嘆,找借口換了一輛車。

本來還想和太子殿下搞好關系,結果不但搭不上話,還差點把自己弄抑郁了。

不過胡晨倒也理解太子殿下。

聽聞皇帝陛下召集了朝中賢人作為東宮輔臣,輔佐太子并監督糾正太子的言行。本來他覺得這是陛下看重太子的表現,那些輔臣谏言激烈,也是對陛下、對太子負責。

不過和太子相處這麽久之後,他心也往太子身上偏了。

年紀尚幼,便如此踏實上進,心系民生,不驕不躁,謙遜謹慎,他就沒見過比太子更好的小少年了,也不覺得有人能做到太子這一份上了。太子如此優秀,還被人天天指着鼻子罵,罵得他這些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太子頑劣,需打磨,真是太冤枉了。

或許是和淩蔚混久了,胡晨的腦子也開始陰謀論了。

不知道那些輔臣是真的負責,還是故意弄壞太子的名聲呢。

要是自家優秀的兒子被老師天天無根據的謾罵(太子優秀,那責罵的話肯定不屬實了),胡晨肯定會忍不住套他麻袋。

所以看着太子因為懼怕東宮輔臣的無理取鬧,連京城都不想回了,寧願呆在甘州這麽個艱苦的地方(胡晨腦補的),胡晨感慨之餘也覺得憤慨。

能因為想要幹實事就經常自降官職的胡晨,其本性就挺激烈的。他覺得那些人要麽是沽名釣譽要麽是受了其他人的指使,才會故意看不見現實,打擊太子。這簡直是侮辱了陛下對他們的期望和信任。

等他回去,一定要好好說道說道。

家中勢力挺大,也有人在東宮當輔臣(其實就是他爹)的胡晨,決定回去給太子“翻案”,哪怕和他父親争論一番。

淩蔚若是知道胡晨心裏的想法已經跑了這麽遠,一定會問一句,“被兒子說沽名釣譽,求他爹此時的心理陰影面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