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卷三:洛陽篇 關鍵樞紐
宣化帝僞善欲害死親子的“名聲”終于還是傳了出去,和它一起流傳的,還有一本帳簿,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記載了一樁罪惡的交易——移魂之術。簡而言之就是将一個人的魂魄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也就是剝奪無辜人的性命為特地的人續命。
再聯想到各地發生的鎮民村民莫名死亡事件,人們頓悟了。
而這樁大事件,涉及到不少人,很多都是當地的豪紳官員,甚至涉及到京官,從五品大員到一品大員都有。而其幕後掌控者就是大興朝的最高統治者——宣化帝。
一時之間,大興各地群情激忿,揭竿者層出不窮。
終于到了一周後,魏景行點将,揮兵北上。
這是一個開端,證明舊的一頁即将揭過,新的時代即将到來。
他相信,他們夫夫攜手,一定會開創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之前慕鶴軒已經找到了他生前的親衛隊,并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現在跟他們走的有四十騎,對于精銳來說,這就足夠了。
他們決定“借道”平城!
可是他們畢竟還太弱小,貿然跟慕準強大的鐵騎兵對抗,鐵定是頃刻覆沒。
所以,魏景行決定派一隊先遣軍隊往西北方向走,而真正的由張立帶領的核心隊伍,卻是從東北方向包抄,途經平城。
并且人是分好幾批走的,都穿着便裝,打扮成商隊的樣子,運上貨物,就出發了。
而丹陽也是要派人留守的,魏景行就把阿勒和梧桐留了下來,命他們招收楚國本地的青壯年,組成民間護衛隊,強加訓練,最終用他們換下之前守城的士兵,采取輪崗制。
此時,車隊正在泥濘的道路上緩緩前進着。慕鶴軒和魏景行坐在馬車上,感受着微微晃動的車身,攤開地圖開始研究線路。
魏景行随手點了點一個地方,那是三條線路的交彙點,那裏存在着一座城市。也就是這個城市是通往三條道的關鍵樞紐,如果掌控了這個地方,就代表了退路又多了一條。而且糧草壯丁什麽的也不用愁了。畢竟他們是要打長期拉鋸戰的。
慕鶴軒多聰明的人啊,所以一看就明白了。
這個城市往南可以退回到丹陽,往北直通平城,而從西北方向走,就可以直奔上京。
如果以這個地方為據點的話……
這時候的他們還不知道,就是這座城市,日後帶給他們多少輝煌。他們的後半生都在那裏度過,他們一生當中最美好的回憶也都那裏。
那座城市,名字叫洛陽。
“那我們應該怎麽做?我聽說,洛陽的郡守是位義士,只服他認為對的人。可是在他眼裏,大概我們這樣的反叛就是‘不對’的吧?”
“這可不一定,如果那裏的百姓對我們滿意,他是不是也會對我們滿意?”以魏景行這麽清清淡淡的口氣來說這件看起來很“憋屈”的事,聽起來竟然不覺得掉價,反而很讓人覺得就應該如此。
“說得也對,聽說這位吳郡守愛民如子,而洛陽的百姓長期存在這一種熱症,在當地無藥可醫,致使那裏的老人和小孩很多都熬不過去。如果我們有辦法可以根治這種熱症,并且拔除它的根源……?”
兩個人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的眼裏看出了很明顯的意味。袁成書不就是最好的人選嗎?他精通醫術,又是天師的入室弟子。
這件事交給他來辦再好不過了不是嗎?
在另一駕馬車上的袁成書不知道自己又被坑了,他在擺弄師傅留給他的三個錦囊。
“危急時刻才打開嗎?那麽什麽算是危急時刻呢?要不要交給老大叫他決定呢?”
可是他又想到師傅對他囑咐一定要他自己拿着,等到了時間再交出去。
“師傅到底在打什麽算盤呢?”
正想着,就聽到外面有人在報魏景行那車找他上去有話說,他趕緊将東西收好,拍拍衣角就利落德跳下馬車,一路小跑着來到中間位置找到魏景行他們的馬車跳上去。
“老大,你找我什麽事?”
慕鶴軒就将他們的打算跟他複述了一遍,袁成書這回倒是很爽快,直接說包在他身上。
這次的計劃出奇地順利,幾日後,他們到達洛陽,在城門外三十裏處的小山坡駐紮下來。
“怎麽樣?這水有什麽問題?”
袁成書捧起一汪水,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味道正常,顏色也正常,看不出有什麽問題,不過……”
“不過什麽?”
“你看這個。”袁成書揪下長在石頭縫中的一抹綠色,“這種草本身無毒,但一旦碰了水就會催發出特殊物質,而這種物質混在水裏也無毒,可是如果加熱了,毒性就完全被激發出來了。”
“那你的意思是,就是這個草搞的鬼?”
“是的。”
“那可有什麽辦法?”
袁成書在懷裏一陣摸索,終于掏出一個小瓶子,“真是老天也都站在我們這一邊,這個東西叫‘水至清’,它能淨化一切東西!”
“阿行,看來事情已經清楚了。”
魏景行張張嘴,正要說話,就聽得派出去的傳令兵來報,“吳郡守聽聞王爺來了,緊閉城門堅壁不出。”
“好一個‘義士’啊!”
“不要緊,我們今晚就在這城外過夜吧。”緊接着,他就轉過身去對袁成書說,“你坐在那裏,如果有路過的百姓就給他喝一碗兌過這‘水至清’的水,尤其是那臉色蠟黃的。這藥水多久能起效?”
“明天就能。”
“那好,明日過後,吳郡守必會親自打開城門迎接我們進去。”
于是他們就在城外安頓下來了。
袁成書馬上喊幾個人幫忙在城門外支了一個攤子,放上小凳,上面擺了一排碗,碗裏滿上清水。有過路的人就請他過來喝一碗,只收取一文錢。
不明真相但趕路很辛苦的百姓便以為是賣水的攤子,而且很便宜,于是都絲毫沒有存疑地喝了。
自然是千恩萬謝地進城去了,每個人臨走的時候還都帶走了一壺水。
沒有人知道這其實只是溪水,而且是加了“水至清”的溪水。
而在他們的背後,吳郡守派來窺視他們的人百思不得其解,慌忙回城彙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