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傳聞

禦史中丞在朝堂上苦谏,并生生氣暈過去的事情,很快便傳遍陶都的大街小巷,成為了諸多世家子、儒生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凡進了某家茶館、酒樓,就必然會聽到某些藏頭露尾的話語。與此事一同傳播的,當然還有那日蕭将軍大鬧楚府的“笑話”。甚至有幾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在多處青樓楚館的廂房中開設賭局,暗中揣測出幾種所謂的真相。

其中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便是,當日楚大人一眼相中凱旋歸來意氣風發的少年英雄,便利用聖人對他的榮寵求得這道旨意,令蕭将軍不得不與他成親。而蕭将軍也不知從何處聽聞了此事,故而提刀上門要找楚大人算賬。二人在楚府內大打了一架,最終楚大人重傷不敵,倒卧于花園中吐血數升。

該版本被有心人描述得繪聲繪色,十分精彩,如果确實不知內情,怕是要立刻信以為真。這日便有人在飲酒時特意提及此事,意為向蕭岑求證。

但這說話之人,着實不會看人臉色,是個愣頭青。他話音剛落,雅間內的空氣便突然凝滞了,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客座上的人。

蕭岑一手執筷,一手托腮,似是沉思,但實則都在觀察着在座其他人的反應。

“鐘兄,市井傳聞,又豈能當真?”

“那難道賢弟就這麽甘心......”

“遠山賢弟,你久不在京中,不了解這楚臨秋的為人。愚兄幾個,可是清楚得很。”

“那便請鐘兄詳細說說,這楚臨秋,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蕭岑聽了方才的這些言論,瞳孔微縮,神色稍顯怪異。他暗中思索,這幾人家中父輩均在朝為官,平日裏想必與楚臨秋多有接觸,對他的評價應該客觀許多,不至于人雲亦雲。既然如此,那麽便且聽聽他們會說些什麽。

然令他大感失望的是,他們口中的楚臨秋,竟全是個無惡不作、嚣張跋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奸人形象,逞兇鬥狠、鞭笞仆人、當街縱馬、禦道乘車、自恃恩寵便全然不将皇室子放在眼裏......所作所為簡直罄竹難書。

“為此,禦史臺的老大人們,可沒少在聖人跟前彈劾他。但他卻依然我行我素,自視甚高,有一回居然當衆與宰相大人大吵了一架。正因為他如此行徑,才在朝中的人緣十分差勁,幾乎沒有人願意與他為伍。”

“最重要的一點是,賢弟你可知,曾經英勇剛正的玄武衛,在他的帶領下淪為了什麽嗎?”

“......”蕭岑沉吟了許久,才謹慎道,“略有耳聞。”

“天子耳目,朝廷鷹犬。賢弟啊,”鐘公子用兩指夾着一根竹筷,不停地敲着他面前的桌沿,似乎想要以此相和,引起其他人的共鳴,“像他這般心術不正之人,如何才能配得上我們的大英雄?”

“配不上,配不上。”

“......”方才蕭岑在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正起勁的時候,早已自斟自飲了數杯,此時心中苦悶無處發洩,只想掀桌而起。但這鐘公子卻是一昧煽風點火,絲毫不顧及旁人的感受,使得蕭岑不得不打斷,“鐘兄,你與這楚臨秋有何過節?”

Advertisement

鐘公子聞言愣住了,良久後才急切地說道,“并無。可是賢弟......”

“那他鞭笞下人,禦道乘車可是你親眼所見?”

“也不是......”

“既如此,還是少拿這些市井傳聞來糊弄愚弟罷。”話音剛落,所有人臉上的表情都凝固了,氣氛霎時降到了冰點。可蕭岑卻恍若未覺,依舊低頭凝視他手中小巧的銀壺,半晌後悠悠嘆道,“只緣身在此山中。”

“賢弟,你這是何意?”鐘公子霍然而起,拿一支竹筷指着蕭岑,片刻後覺得不妥,便又讪讪地放了下來,“這姓楚的,莫非給你灌了什麽迷魂湯不成?”

“我不知道。”

蕭小将軍陷入了沉思,在他的腦海裏,一會兒浮現出那張蒼白毫無血色的臉,一會兒卻又重現了昨日城郊送別的場景。他不明白楚臨秋暗中派人護送,使得漠北鐵騎得以順利離京的舉動,是意在向自己示好,還是純粹好心?他不相信是後者,也不覺得是前者。

楚大人,你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賢弟?賢弟?”

“嗯?”經過身邊人的一通高聲呼喚,蕭岑這才從自己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神情恍惚,目露迷茫地環顧了下四周,如此呆愣了約摸半盞茶的時間,方才一躍而起,撂下一句話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諸位兄長,小弟有事先走一步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