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投稿畫畫和看書
珍卿返校之後, 日子還是按部就班地過。
她在學校一邊用心功課,一邊琢磨選個什麽題材,自己也畫點連環畫, 找兩家私家的出版社投稿。
學習生活日複一日,她原來就不怎麽好的功課——比如烹饪、女紅啥的, 起色不怎麽大。
不過其他功課的優勢, 比如說德語、英語、國文、文學、歷史、生物、世界史等, 越來越有優等生的勢頭了。
不但教國文的俞先生喜歡她, 連教外國語和其他科目的修女, 也漸漸對她另眼相看了。
而她的繪畫課進步也大,教繪畫的艾米利亞修女,是個三十多歲的安靜女人。
艾米利亞修女, 除了虔誠地侍奉上帝以外,對音樂、繪畫等藝術,也有相當濃厚的興趣。
因此, 她偶然知道珍卿學過國畫, 就對珍卿格外待見起來。
晚上自修課的時候, 她還讓珍卿到她的房裏,準備好了顏料畫筆, 讓她畫一些中國式的畫。
作為回報, 珍卿平常學水彩畫和鉛筆畫,艾米利亞修女也會格外多指點她一些。
這個月返校後沒有多久, 她們原先的齋務長——鳳安娜女士辭職了。
鳳齋務長已經結婚, 他的丈夫不久之前, 謀到一個很肥的官職, 只是要到蜀州去赴任。
鳳齋務長鬧來鬧去, 沒有說通丈夫放棄那份美差, 只得她放棄她熱愛的教育工作,随丈夫一同到蜀州赴任。
接替鳳安娜女士的新齋務長,是一個皈依天主的嬷嬷,她雖然為人古板保守,倒不像鳳女士那樣刻薄嚴酷,大家的日子真是好多了。
珍卿為此事舒口氣的當兒,學校了發生一件不幸的事:
聖音女中正科女教員周明秀,被幾個洋人酒鬼調戲侮辱,周□□奮起反抗,被衆人侮辱侵害之後,把她丢在街上不管。
Advertisement
第二天她被巡捕發現時,她已經不幸身亡了。
如此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寧報當天就出了號外,痛心疾首地唾罵洋人惡行,要求租界當局嚴懲兇手,還枉死者一個公道,給中國人一個交代。
寧報的相關報道,很快被大小報紙轉載。這一事件一經發酵,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界人士先展開行動,發起了嚴懲兇手的請願活動。
後來人們見租界當局,以罪犯在逃為由,對這個惡性案件不予審辦。這種傲慢敷衍的态度,立時激怒更多的人們。
這些自視高人一等的洋人,不但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而且侮辱中國人的智商。
教育界、婦女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 ,更發起了抗議包庇犯的活動。
作為周明秀先生供職的東家,聖音女中反應卻比較淡漠,涉及到洋人犯罪,他們似乎有意要冷處理。
但聖音女口的正科學生,還有中國籍的□□,那都是義憤填膺,自發組織起來,也加入了抗議示威的隊伍。
校方倒也沒敢逆潮流而動,但是只允許正科學生行動,嚴禁低年級學生參與——因恐安全不能保證。
但低年級的預科生,平常也都沒有閑着。
她們留守在學校裏,就幫着出去的學姐和先生們,做橫幅寫标語、裁剪小彩旗兒。
她們還寫一些時評和傳單,一份份抄寫好了,由能出去的學姐們在外面到處分發。
作為這種大潮流中的一角,珍卿也體會到什麽叫群情洶洶,熱血沸騰。
當你在那一種氛圍中,人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枉死的周明秀先生,是預科三年級的國文□□,她沒有教過珍卿,但在校園裏面,也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
如今她的音容笑貌尚在眼前,想到她被洋人惡棍迫害,絕望凄慘地仆在冰冷的街上,哪個中國女人不能感同身受?
珍卿悲憤激動之下,填了一首《漁家傲》,發洩胸中激蕩的情緒。
這首詞是這樣寫的:
東洋西洋皆淩犯,烈士仁人血爛漫。
四億人民屈辱咽,淚水漫,吾輩同人赴國難。
泱泱中華五千年,濟濟忠魂百千萬。
天災人禍幾曾斷,軒轅喚,神州兒女皆來捍。
寫完這首詞以後,珍卿才發現,自己已經淚流滿面。
她不但為不幸的周明秀先生哭,還為這多災多難的祖國哭,為這水深火熱的人民哭。
國家如此積貧積弱,人民不但活得沒有尊嚴,還随時被惡棍奪去無辜的生命,集合這麽多人的力量,竟不能讨回一個公道!
多麽可悲可憐可恨!
當時珍卿寫完之後,梁玉芝在寝室裏,抑揚頓挫地念這首詞,念着念着她就哭了。
連平時死不吭聲的施祥生,都走過來聽梁念頌這首詞,她也默默地哭了。
但唐兆雲和曹漢娜,感受稍微要淺一些。
她們的西洋教育背景深,對傳統經典教授得家國天下那一套,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不過她們也說,珍卿這首《漁家傲》填得極有氣魄,讀起來簡直震蕩心魂,振聾發聩。
教國文的俞先生,碰巧看到了以後,震驚于一個小女孩兒,填出來的詞這麽铿锵有力,氣魄驚人。
大家一致認為,這首詞應該拿去校報投稿,甚至抄印在傳單上,讓學姐們在街上分發,讓市民們也傳看一下。
但俞先生比較謹慎,說這種詞章直斥洋人侵略,在校報發出來會惹麻煩,可以匿名抄印在傳單上散發,免得給珍卿惹麻煩。
另外,校報的主編荀淑卿學姐,她家裏就是出版業的,可以看看她家裏的報紙,收不收這樣的詞章。
珍卿、梁玉芝兩個人,就跑到校報問荀淑卿學姐,她家裏的報紙收不收這種詞。
荀淑卿學姐一見大驚,滿口贊美得不得了。
但她也說這種确實不能在校報裏登,但她的一位崔世叔,辦了一本針砭時弊的《昌盛報》,專登言辭辛辣、催人奮進的文章小品,可以送到他那給他瞧瞧。
沒過多久,荀淑卿學姐就來找珍卿,說《昌盛報》的崔叔叔,一見她的詞文就拍手叫好,二話沒說就收下了,直接給了五塊錢稿費。
崔叔叔叫荀淑卿學姐,叮囑珍卿繼續寫文作詩,只要她寫的東西,《昌盛報》來者不拒。
只是有一點,珍卿向《昌盛報》投稿的東西,都必須是《昌盛報》的首發,不能事先散播到別的地方。
如此以來,舍友們提議的,把她的詞印成傳單散發,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事件發生的這個月裏,珍卿寫了十來篇短文,還畫了六組漫畫。
這些作品,內容不太敏感激烈的,有的印到傳單上,有的發在校報上。
像有的文章比較辛辣尖銳,攻擊諷刺洋人的普世價值和雙重标準的,就悄悄地送到《昌盛報》上發表。
她在校內校外發表的作品,經過這十天半月的散播,竟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人們紛紛在打聽“女娲之淚”是誰。
珍卿在學校創作文章漫畫,又取了“女娲之淚”這個筆名。
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始祖。
她老人家雖然神隐萬年,但如果在天有靈的話,看到她的子孫後代,遭受這種種般般的劫難,也一定會落下傷心的淚水的。
所以就取了個筆名,叫“女娲之淚”。
珍卿這能寫會畫的名頭,就算沒有傳遍整個學校,也算傳到大半個學校,她在學校還小小火了一把。
同寝同班的同學稱贊不說,連高年級的學姐也打聽她,有時候還特意找過來認識一下。
珍卿有時候走在路上,還會聽見有人小聲說:“你看你看,她就是杜珍卿,小小年紀,才華橫溢,文章寫得真厲害……”
然後,她的同伴又在旁附和,說是呀是呀。
珍卿不知不覺,竟還有了點明星光環,。
因周明秀先生之死,而發起的風起雲湧的運動,給珍卿以極大的感染和震撼。
珍卿不但自己寫文畫畫,校內校外地到處投稿,而且學姐出去活動,有需要寫畫的東西,她也是義不容辭地幫辦。
珍卿很是狂熱一陣,整個人就跟發燒似的,這燒還一直退不下來。
有一天,荀淑卿學姐過來說,學校理事會勒令她辦的校報,先關停整頓。
校方警告荀學姐這些校報同仁,以後不許再發表煽動中西仇恨的文章,要不然,這校報就永遠不用複刊了。
荀淑卿學姐當然極端憤慨,比起外面的激進報紙,她的校報,已經過分溫吞含蓄,這樣校方竟然也容不下。
但荀淑卿學姐也明白,胳膊扭不過大腿,只能暫時認了這個栽。
其後不久,校方批準了全校師生的請願,準許大家在校內為周明秀先生,舉辦一個簡單的追悼會。
但禁止任何人發生演講,也不準借此抨擊當局,甚至不許全校師集會悼念,只許學生們按班次,一班一班地去瞻仰悼念往生者。
由此番校報的遭遇,還有校方辦追悼會的态度,珍卿像被兜頭潑下涼水,那種狂熱躁動的心境,漸漸冷靜下來了。
而胖媽來給珍卿送東西,吳二姐也來了一趟,她說家裏人一致認為,這游行抗議的活動,都不許珍卿瞎摻和,不然就接回家裏去,避過這一陣風潮再說。
珍卿就跟吳二姐說,學校規定預科班的不出去,只有高年級的學姐們才出去,吳二姐還跟校方确認一番,才算是放心了。
然後,吳二姐說起家裏的事,說謝事長、陸三哥,甚至杜教授,現在都出差在外地。
林蘭馨待嫁這麽久,終于在一個禮拜前出嫁了。
林蘭馨夫家在楚州,一路主要就是水道,先從海寧坐船逆流而上,到了地方再轉換車馬。
吳大嫂和林太太送親,一條客船上包了小一半頭等艙,主人們都住在頭等艙;随從送親的人和行李,就安置在中艙(就是二等艙)。
反正林蘭馨的送親排場不小,做姐姐、姐夫的也不少花錢。
家裏的事,珍卿沒有太過在意。
周先生的追悼會過去後,過了一兩個禮拜的時間,轉眼到了十一月初,眼見又快要放月假了。
租界當局,還未就周明秀□□死亡事件,做出讓中國人滿意的答複,罪犯猶然逍遙法外。
這個惡性事件,現在已經輻射全國,引起國人極大的義憤。
據說那幾個殺人惡徒,根本沒有任何軍警、法警在追捕他們。
他們早跑到港島逍遙法外,甚至還對當地記者大放厥詞,發表一些種族主義言論,嚣張地稱中國人是低等民族。
有一家中國人辦的報紙,用文章向世人大聲哭嚎,說怏怏中華五千年,被洋虜踐踏摧辱至如此境地,所謂的政府卻裝聾作啞,不順應民間輿論,為枉死者撐腰,反倒助纣為虐……中華民族已至絕滅境地矣……
然後,這家處在民國都城——應天的報館,就被國民政府查封了。
珍卿當即意識到危險,她不再向昌盛報館,投那些激進派的稿子了。
愛國她當然也是愛的,不過有些事還是要從長計議的。
珍卿覺得,還是多學點東西,多掙點錢,庶幾可望将來成為有用之人,最大限度地報效國家,而非在學校階段,跟這些人死磕。
偉人曾經講過,槍杆子裏出政權。如果這裏也有仁義之師,她真願意把自己掙來的錢,捐給他們當軍饷,請他們把為禍中華的洋鬼子趕走。
十一月初的時候,聖音女中又放月假,周明秀先生被害事件,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結果。
這一回放月假,家裏人沒有上回齊全,吳大嫂給她的三個孩子,都請了小長假,帶他們給小姨送親去了。
謝董事長和陸三哥,都出差去了,吳二姐也忙得不回家。
杜教授倒是出差回來了,沒事就扯着珍卿唠嗑,他對她在老家的生活經歷,有一種非常狂熱的興趣。
他問她跟匡先生、李師父,都學了哪些東西,都有什麽偏向愛好,有什麽心得體會。
然後到這個月假的第三天,他一直到深更半夜都沒回,也不曉得幹啥去了。
第四天早晨的時候,珍卿在房裏看報紙,胖媽說她爸爸叫她到書房。
珍卿從自己房間裏出來,聽小天井那裏,傳來吳大哥的說話聲,那聲音真是意氣風發,很是興奮:
“咱們遠發印的色布,在市場上反響好,定單越來越多,照這個架勢,兩三年以內,就有望占領江北、江蘇一帶……
“李經理,必須一鼓作氣,趁勢猛沖,讓咱們的遠發牌色布,一飛沖天,展翅翺翔,争取占領全面的市場……”
珍卿這會兒從樓梯上下來,聽見李經理也喜氣洋洋地說:
“總經理,早前咱們不就開會,跟董事們商量,要再上三個染槽機,再上兩臺印花機。
“可是現在,都知道染布掙錢,這江越的豪紳富賈們,好多湧入這個市場,把那些機器、染料的基價,都給沖上來了。”
珍卿走到杜教授書房前,敲了一敲房門,就見吳大哥大手一揮,跟李經理說:
“你去找三少爺,他跟德信洋行的大班,還英敦裏洋行的大寫,門路都很熟悉的。他跟人合開的廠,找熟人在中間殺價,省下的款子何止上萬。
“年初二小姐的醫院擴建,進些什麽X光線設備,還有手術室的設備,都是三少爺一手幫辦,給二小姐省了多少錢力。
“印廠染廠辦機器也是家裏的事,浩雲準定會辦,你就去找他。”
李經理陪着笑說:“三少爺在外省,這恐怕一時回不來。”
吳大哥點了一根煙,說:“我打電報讓他回來,家裏的事情,是他份內的事,他不能不管。”
珍卿進到杜教授書房裏,見地上擺了十摞子書,把門前邊的空地方幾乎都占了。
杜教授指着這些,像指點江山似的,跟珍卿說:
“這些書,都是爸爸給你找的,主要是外國名著,你的國學基礎很夯實,傳統經典也差不多學完了。
“你現在要多看外國文學,了解一下他們的關注點和風格,那些故事,也比較适合你的年齡。
“當然,你也可以讀中國古典文學,不過也要有個挑選,爸爸挑好了再給你。到時候,你把中外文學對比着讀,一定會大有收獲。”
珍卿看着那十幾摞書,瞠目結舌:“這麽多,什麽時候能讀得完?”
杜教授笑呵呵地說:“外國小說看得快,一天就能看一本,短一些的,一天能看三四本,看起來就跟玩似的,不用當成做學問啊。”
珍卿随意“嗯”一聲,不太想給他捧場,她還要想轍掙錢呢。
她走到那一摞摞書前面,翻翻看看的,就發現這些書有新有舊,肯定是杜教授各處淘換來的。
大部分都是外國小說,按篇幅來說,多是中短篇的小說。
比如說《黑駿馬》《小婦人》《呼嘯山莊》《格列佛游記》《魯濱孫漂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等等。
有的書是譯成中文的,也有一些就是外文的。珍卿現在的德文和英文程度,還看不了原文的書。
杜教授既然安排了,珍卿也只好把書搬上去,沒事的時候随便翻翻吧。
這個月假的第四天,珍卿收到了一封信,是杜太爺寄來的。
信裏除了交代珍卿一些事,還講了銷聲匿跡很久的景舅爺的事。
她那位景有德舅爺實在有點慘。
當初在睢縣的時候,警察還沒找上他的門,他就做賊心虛,連夜逃出了縣城。
那景舅爺帶着包裹細軟,一路往南邊逃走。
據說,他經過一個破廟歇腳的時候,被盤踞在那兒的一窩乞丐,搶去了包袱錢財,然後人也被乞丐打死了。
正因為那一窩乞丐殺人越貨,幹了很多年頭的壞事兒。所以,還有其他死者家的苦主,锲而不舍地尋找兇犯。正好破了這乞丐殺人案。
要不然,景舅爺就無聲無息地死在那異地他鄉,死了也做孤魂野鬼。
壞人伏法,珍卿以後不用擔驚受怕,固然是一件大好事。
可整個故事的脈絡,也着實讓人唏噓不已啊。
說起來也是她的親舅爺,竟然鬧到這般結果。不過,受過景舅爺冤枉氣的祖母,還有早早過世的太姥姥,大約能能平息一些怨氣了。
……
時間進入十一月中旬,海寧連日陰雨綿綿,坐在圖書館裏,看外面墨色的光天,還有那敗葉滿地,雨水侵道,濕氣像是浸漫到人的心裏。
珍卿在圖書館看報時,遇到校報的荀淑卿學姐,她悄悄告訴了珍卿一件事,——很喜歡她稿子的昌盛報館,被租界當局查封了。
罪名是宣傳革命,煽動□□,報館的負責人逃了……
珍卿雖說有點震驚,倒也沒有過分震驚。
她之前就覺得不安,最近也沒向《昌盛報》投稿。只是遺憾這樣的愛國報紙,總免不了被當局取締的命運。
就在得知昌盛報館被查的當天,日理百機的校長索菲亞,找珍卿,進行了一場平和而嚴肅的談話。
珍卿的有些文章和漫畫,對西洋人的虛僞行徑,進行了直接的揭露和批判。
學校理事會和校領導,在她的作品裏,看了對西方世界的敵意和對西方文明的不以為然。
索菲亞校長很嚴肅地告誡珍卿,讓她放棄危險的思想,接受上帝的教誨和關照。
上帝關不關照她,珍卿有點無所謂,可是必須另想辦法掙錢——。
她上個月給《昌盛報》投稿,他們每回稿費都及時送來,珍卿一個月內,小賺了四五十塊錢,說少也不算少了。
通過這一回投稿,珍卿也更明白自己:她是不屑于去寫绮豔的情愛故事的,她更喜歡寫有深度的東西——這一類比較能刺激她的興奮點。
文章現在不好再寫,珍卿決定還從畫畫入手,找點掙錢的活計。
她從此除了用心功課,其餘時間就天天在圖書館,看報刊雜志上的廣告,尋找打零工的機會。
然後,就發現有個驚華書局,它旗下有個《兒童畫報》。
這個《兒童畫報》,現向民間征集,具有原創性的、适宜兒童身心的連環圖畫。
珍卿回想着,她來海寧後看過的連環畫,大多都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如《三國》《水浒》《西游》《封神》等。
再分一些類別,就有歷史故事啦,江湖武俠啦,神話傳說啦。
這驚華書局的《兒童畫報》,要人用原創作品去應征,這想法真是挺超前了。
連環畫是圖文并茂的藝術,這書局還要原創的作品。
珍卿如果想送稿子去應征,想要弄個拿得出手的應征作品,可不像畫插畫那麽容易。
但這個連環畫作品征集,時間給的很充足,正是她求之不得的機會啊。
她得好好琢磨琢磨,到底畫個啥題材的。
她記得她那時空裏面,有個叫《三毛流浪記》的漫畫,就是民國年間的作品,好像還挺出名的。
問題在于,她沒看到過這個漫畫,就知道主人公叫三毛,這三毛流浪是怎麽流的,完全不知道。
連着好幾天,珍卿睡覺都琢磨這事,真是醒裏夢裏、絞盡腦汁地想啊。
回憶上輩子看過的動畫片,記得印象最深的,就是灌籃高手、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網球王子、犬夜叉,還有動畫版的西游記。
那啥海綿寶寶、小黃人,好像不大合适啊。
還有的動畫片,現在就只記得個名字。其中講的是個啥故事,基本上全都忘光光了,比如加菲貓、美少女戰士啥。
想一想,那些東洋動畫片,還真是統治了她的童年啊。
她能記起來內容的,《西游記》算不上原創,其他的嘛,都不适合這時代。
……
有一天上烹饪課,珍卿拿瓢往鍋裏舀水。她前一夜睡得不好,說是舀水,不覺間蹲在水桶邊發呆。
她這幾天都在琢磨,哪個動畫片可以借鑒下,想得人都有點魔怔了。
她拿水瓢撥着水玩。
講真,做飯真的太沒意思,她連菜都切不好,煎炒烹炸更沒啥期待了。
嗯,她還在拿水瓢撥着桶裏的水。這水瓢是一種瓜瓢。
就是葫蘆成熟以後,給它挂起來晾幹,曬幹以後再劇開,把裏面的瓤子取出來,就可以用來舀水了。
他們農村的莊戶人家,基本都是用瓜瓢舀水的。
咦?!瓜瓢——葫蘆——葫蘆裏蹦出來的小胖娃娃?
珍卿擡頭看着屋頂,那裏仿佛飄來一個響當當的BGM:
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吹走仨,啦啦啦啦……
她怎麽把這個給忘了。
葫蘆兄弟,可是風靡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讓半個世紀的幾代國人,都魂牽夢繞的神奇動畫。
誰不愛那胖胖的葫蘆娃啊。
而且葫蘆諧音福祿,在傳統文化裏也是吉祥物,這個主人翁的設定,就已經很有吸引力。
只不過,珍卿穿了這麽多年,主要人物倒還記得,故事情節大都忘了,更別提那麽多的細節。
看來還是得下點苦功,得進行一下再創造。
珍卿正在琢磨,忽聽見一個女人大吼:“Lara,你到底在做什麽,誰允許你玩水的?”
胖胖的愛莎修女,對珍卿咆哮了一聲,然後跑過來捏着她的肩膀,簡直想把她捏碎一樣,暴怒地說:
“你簡直讓人忍無可忍,你站到走廊上去!中午不許吃飯!”
……
作者有話說:
我末想到,那麽多人好奇話是什麽意思,這個有那麽重要咩?
後面會寫的,不過可以提示一下,就是女主角祝願陸三哥,可以自由一點,想霸氣一點,就去做森林之王,想自由輕松一點,就能做森林之王的舅舅,不必那麽累……感謝在2021-05-04 12:03:56~2021-05-05 15:35:2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胖胖愛馄饨 2個;菱歌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毛毛君吖 20瓶;29154751 10瓶;赫赫其光 3瓶;葭葭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