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顧湛沒有在永安侯府久待……

顧湛沒有在永安侯府久待,和文雲玥說了會兒話便離開了。

等文思欣聞信趕來,只看到文雲玥悠哉地喝茶,她見到文思欣也不驚訝,只是吩咐道:“秋蘭,待回房後把花放好,這是二爺親自摘的,要仔細些。”

注意到文思欣有些扭曲的臉色,秋蘭強忍着得意,恭聲道:“是,小姐。”

文思欣覺得文雲玥在故意炫耀,咬牙切齒道:“你別得意,二爺現在喜歡你,并不代表以後喜歡你。”

她早就聽江姨娘說過,男人最是喜新厭舊,現在沒辦法阻止文雲玥嫁給顧湛,并不代表以後沒機會。

文雲玥面不改色,輕聲笑笑,“怎麽脾氣還是這麽大,難道江姨娘不曾警告你不要犯蠢?”

之前謠言一事,文思欣損失了兩個丫鬟,本以為她會謹小慎微一段時間,現在看來,文思欣比文雲玥想得還要愚蠢。

文思欣臉色一僵,顯然江姨娘說過,但她沒放在心上。

文雲玥不再搭理她,呷了口茶便站起身,帶着秋蘭離開。

文思欣見文雲玥再一次無視她,臉色鐵青,卻又拿文雲玥沒有辦法,因為和成王府的婚事,文雲玥在永安侯心中的地位水漲船高,文思欣若是敢招惹文雲玥,被訓斥的絕對不會是文雲玥。

心中氣急的文思欣不僅恨文雲玥,連永安侯也恨上了,以往在她心裏,永安侯一直都是好父親,可現在他為了自己利益,百般縱容文雲玥,一向想壓文雲玥一頭的文思欣怎麽會不恨。

甚至連江姨娘,文思欣心中也有怨恨,若非姨娘身份低微,讓她只是一個庶女,她根本不會輸給文雲玥。

越是被文雲玥羞辱,文思欣的恨意就越深,臉色都跟着扭曲。

她身後的丫鬟都是才提拔上來的,對文思欣并不了解,看到她的表情,都吓得不敢擡頭,更不敢多說一句話。

......

顧湛回府後,就被老王妃喚去。

Advertisement

靜安堂

“湛兒,再有一月便是你的生辰,亦是你的冠禮,理應大辦,你可有什麽要求?”

顧湛聽言搖頭,“孩兒一切都聽母妃的。”

他又不了解古代的冠禮,能有什麽要求,到時候只需要按照規矩做便是。

最近老王妃一直在忙顧湛的冠禮,當天的安排以及邀請的賓客等事都由老王妃負責,到底上了年紀,忙久了便覺得累了,想着顧湛馬上要成親了,便笑道:“等湛兒成親,我就不必這麽累了。”

老王妃并非貪權之人,她早已打算好等文雲玥進府,便教導她管理王府。

其實,成王府的中饋應該由成王妃管理,只可惜老王妃催過顧霖多次,他卻一直不娶正妻,只有一個通房,還是老王妃硬塞的。

現在府中沒有成王妃,老王妃只得暫且讓文雲玥暫代管家一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她到底精力有限。

聽到老王妃的話,顧湛先是不解,随後才想明白,道:“母妃,文姑娘年紀尚小,怕是應付不來。”

顧湛的思維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想想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管理偌大的王府,就覺得挺夢幻的。

老王妃卻是毫不在意,“應付不來那就練,總要為以後打算。”

聽言,顧湛便不再說什麽,此事到底還是老王妃做主。

老王妃自然有自己的打算,顧湛若是一直在成王府,自然不需要文雲玥管家,畢竟今後的成王妃才是當家主母。

可顧霖和顧湛早晚會分家,分家後文雲玥自然就需要管家,還不如早練練。

按理來說,管家一事應該有女方那邊的母親教,只是永安侯府太亂,老王妃覺得永安侯夫人連自己家都搞不定,能教給文雲玥什麽,想想就覺得不靠譜。

老王妃疼愛顧霖,再加上之前的誤會,讓她對文雲玥愛屋及烏,想着趁成王妃沒進府前,讓文雲玥早些鍛煉。

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顧湛自然不知道老王妃的心思,見老王妃堅持,他便不再拒絕,“聽母妃安排便是。”

他對這種事不太了解,反正聽老王妃的沒錯。

老王妃搖搖頭,“舉行完冠禮,你便是大人了,有些事情要學會自己做主。”

顧湛聽言還沒反應過來,便下意識道:“有母妃和大哥在呢。”

老王妃忍不住嘆氣,湛兒到底還是個孩子,不過卻沒有再說什麽,這種事急不來,反正她還可以照看幾年,慢慢鍛煉便是。

......

今日早朝,因着邊關再次打了大勝仗,宣武帝心中高興,便是某位官員犯了錯,也不過輕拿輕放,未曾訓斥懲罰。

待下了朝,顧霖和琅王跟着宣武帝回到禦書房,一左一右站在兩側。

宣武帝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因為在位期間太過勤勉,身子骨并不好,剛坐下便咳嗽兩聲。

琅王馬上關心道:“皇上要保重龍體才是。”

宣武帝氣質儒雅,鋒芒內斂,他笑時便像是一位溫和的長輩,“致文不必擔憂,朕只是昨夜未休息好,一會兒便好了。”

這話,顧霖和琅王都不相信,面上卻都松了口氣。

“如今大梁被我大越的将士們打得節節敗退,彰顯國威,都是皇上安排有方,百姓們皆稱贊皇上乃是有道明君呢。”

琅王轉個話題道。

聽到這話,顧霖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琅王向來嘴甜,宣武帝常被他哄得哈哈大笑。

此時也不例外,明君都在乎百姓對自己的請教,聽到這話,宣武帝笑道:“如今的勝利都是将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待他們凱旋歸來,朕定要為他們慶功。”

琅王緊接着道:“微臣願出城十裏,迎接将士們凱旋。”

“好!”此話甚得宣武帝的心,“難得致文能有此心,不錯,很不錯。”

宣武帝向來主張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他很願意給予有功的将士榮耀,而琅王身為皇儲繼承人之一,願意出城迎接,便是很大的榮耀。

顧霖此時不能再沉默,道:“皇上,微臣願陪琅王兄同去。”

見顧霖學他,琅王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宣武帝自是笑着答應下來,他對顧霖很是滿意,知道他不如琅王嘴巧,并不在意這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