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買驢車

沈崇這一趟出來是帶着皇命來的,專門調查這次旱災的赈災情況。

前一個月,戶部在早朝的時候遞上折子說西北一帶這兩年旱災嚴重,不少地方已經餓死人了,當地官府勾結,将赈災娘私自扣押,高價賣給當地民衆,已經激起了民憤。

皇上大怒,派了沈崇北上專門來調查這件事。事畢,路過臨縣的時候,想起了故人,便悄悄的去屏陽縣的娘娘廟燒了香,在縣城裏停留了一夜。

十四年了,柳瑜也過世十四年了,要是她的孩子還在,也該這麽大了。扼腕嘆息了一番,沈崇第二天一大早帶着獵鷹回京了。

楊翠蘭說去找縣城裏找沈崇,她哪裏有地方尋去,既然沈崇是鐵了心要低調行事藏起來,自然不會向人透漏了他的行蹤。在縣城裏的旅館,客棧都挨着問了一遍,沒有人知道她所比劃的那個男子究竟是誰,長的什麽模樣。十四年了,她所認識的那個白面書生樣的沈崇,早就已經變成了中年男子的模樣。楊翠蘭嘆息了幾日,最終只得接受了沈崇已經離去了的現實。

日子又恢複了平靜。唐竹芯打小就沒見過自己的生父,在縣城裏跟他相遇也只當他是一位心善的大伯,他也沒認出自己來,俗話說無緣對面不相識,說明他們父女倆就是沒有緣分,也就根本沒把沈崇來了又走了的事情放在心上,還反過來勸慰楊翠蘭。

唐竹芯心無旁鷺的忙活着自己的生意,馄饨鋪每日裏賣到太陽偏西就收工,三人收拾好攤位就回家,休息過後吃了晚餐就準備第二天的食材。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唐竹芯每天要準備望花樓的三斤馄饨和自己馄饨鋪的十來斤馄饨,遇上趕集的日子得準備二十來斤。

肉餡還好剁,楊翠蘭可以幫着做。面皮壓制麻煩,只有唐竹芯才能準确的掌握那個力道,使壓出來的面皮薄而有勁道。

每天晚上要忙到三更才能睡去,遇上第二天趕集更是要忙到五更天才能眯會眼,剛迷瞪一會兒就要去縣城擺攤了。困得每天只要坐下沒人跟她說話,唐竹芯就能立馬睡着。

楊翠蘭看着唐竹芯熬得雙眼通紅,一張臉呈菜青色,心疼不已。

唐竹芯則是累并快樂着,想着自己做的馄饨能受人歡迎,能換成銀錢,讓一家人有吃有喝的她就高興。縣城裏的人現在都認識了她,連楊翠蘭走到哪家鋪子裏去,都有人笑着打招呼。

村子裏原本等着看唐竹芯笑話的,見唐竹芯的生意一天天好起來了,也慢慢的羨慕嫉妒了起來,由之前的直接忽略唐家到現在緊盯着唐家的一舉一動,這讓在村子裏如同隐形的活了這麽些年的唐家,漸漸的浮出了水面,活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成了每日裏飯後閑聊的主角。

這麽過去了一個月,唐竹芯在家裏數了一下這個月的進項,刨去所有開支約摸算起來有15兩銀子了。

唐竹芯欣喜的把銀子交給楊翠蘭,她笑着收下了,說還給唐竹芯做衣裳去。

想着自己從布莊裏拿回來的那套天水碧色的衣裳,一直保存在楊翠蘭的樟木箱子裏,自己只在布莊試穿過一次,唐竹芯笑道“買那些衣裳做什麽,每天都圍着鍋爐打轉,哪有時間穿那亮色的。”

楊翠蘭看着唐竹芯,有些心疼的說道“你這孩子也太累了,哪能這麽天天的熬”

唐竹芯琢磨了一下,提議道“娘,要不咱們買頭驢吧。咱們每天從縣城來回的跑,耽誤時間,人也累得夠嗆,這些天我腳長了血泡又化成繭子了。”

“行,省下時間你也能多睡一會兒。”楊翠蘭摸着唐竹芯的頭慈愛的說道。

在縣城裏待的時間長了,唐竹芯也認識了幾個做生意的人,這其中就有一個專門倒賣牛車,驢車的,叫賀老二。

這天,賀老二來吃馄饨,唐竹芯笑着迎過去,“賀大哥,最近生意可好。”

賀老二笑道“還行,勉強過得去。”

“賀大哥最近手上可有什麽好牲口,我想着買一輛驢車,來回縣城方便。”

“姑娘,你真是問對人了,我剛好知道哪有人着急賣驢車。”賀老二笑着說道“我就是個牽線的,中不中意你們還得自己去看了來。我瞧着那驢車不錯,車身是全新的,驢也長得健壯,只是這價格嘛,稍微高了一些,要十五兩銀子。”

“是哪家要賣?”楊翠蘭問道

“就是縣城東邊的王屠夫家,他兒子病了,着急換錢用,不然這個價他還舍不得賣呢”

楊翠蘭知道那個王屠夫,他是個把牲口當做家人一樣愛護的,夏天給它搖扇子驅蚊,冬天給它身上披着爛褥子保暖,那圈幹淨得比有些人家的柴房還幹淨。

賀老二見楊翠蘭知道他家,便定下了收攤之後,帶着他們去王屠夫家看驢車。

買驢車是家裏的大事,唐竹芯跟着楊翠蘭去,劉菜花也跟着去看熱鬧。

進了王屠夫家裏,唐竹芯一眼就相中了那輛驢車。驢子除了肚皮上有些許白毛,通體黑褐色,耳大嘴長,眼睛澤亮,看見一行人從門外向它走來,伸長着脖子,嗯啊嗯啊的啼叫着。

“別叫喚,老實點!”王屠夫抽着旱煙袋對着驢子低吼了一聲,驢子低着頭,仿佛認錯的小孩。

嶄新的驢車套在灰驢子身上,車身用的都是上好的杉木板子,結實耐用。

王屠夫蹲在一邊抽着旱煙,眼睛眯成一條線,瞟着唐竹芯和楊翠蘭,那戒備的眼神仿佛她們只要說上這驢車有半點不好,他馬上就會垮臉說不賣了。

楊翠蘭看了看驢的牙口,又檢查了一下驢的四肢,最後搖晃了一下驢車,确定是否堅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