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稱帝
這一日,北海王已經等的不耐煩了,委婉地催促陳慶之上路。
慶之召來副将祖豐,參軍馬佛念,騎兵統領裴鬃,步兵統領陶行前,與北海王元颢,其長史馮度,于中軍帳裏議事。
衆人腳下,有一幅巨大的羊皮地圖,上以紅色小旗,标注各個城市要塞,并精細地繪制了山川河流。
慶之問道,“近兩月來,我們駐紮铚縣,雖為練兵,也為一探對方虛實,如今我不動敵不動。諸位對下一步怎麽走,有何想法?”
馬佛念率先道,“上洛有兩路,
一是北路,北上至濟州,沿黃河而下,途徑滑縣,攻入洛陽,此路更遠,但一路山高林多,可依靠天塹掩護。
一路是經荥城、睢陽、考城、大梁、荥陽,一路西進,直搗洛陽,此路雖近,卻城城有重兵把守,不易攻破。”
只見他着赤色裲裆铠,狹長面容,疏眉細鼻,略留髭須,雙目奕奕,侃侃而談。
祖豐着深紫袖衫護胸甲,急道,“當然是抄近道過去,繞那麽遠,跑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等攻進洛陽,得到什麽時候?”
馬念佛搖頭不語。
“本王自是希望,早日回歸故都,君臨天下,安撫人心。可是那爾朱賊子氣焰嚣張,咱們人馬不多,還是不要硬碰硬的好!”
那元颢,腦後長發束以數十根細辮,以象牙簪绾在頭頂,着鎏金明光铠,胸前護甲閃閃發亮。
裴鬃和陶行前表示,願聽大将軍發落。
慶之又道,“早日曾派斥候,多方打探各地消息。不過我還是想聽聽,北方各勢力的具體情況”,說完望向北海王這廂。
在元颢示意下,着鴉青文士衫的長史馮度,開口道,
“自從爾朱榮屠戮公室以來,各地軍心不穩,加上此前六鎮起義的餘孽還殘留,各地起義不斷。
其中,河北葛榮部逐漸壯大,治軍三十萬,建國號齊,圍攻邺城,爾朱氏正全力滅火,疲于奔命。
而爾朱賊子,雖立孝文帝之侄,長樂王元子攸為帝,可是他驕橫霸道,君臣早已不和,遲早反噬其身。
而吾主同為孝文帝之侄,在繼承的法統上,完全不亞于長樂王,若能稱帝洛陽,定能海內肅清,萬民歸附……”
馬佛念打斷道,“将軍可是已有決斷?”
慶之點頭道,“我已決定,一路西進,直逼洛陽,希望能趁爾朱氏剿平內亂之時,趁火打劫,以快打慢!
而我們兵馬少,更會讓爾朱氏掉以輕心,這三個月的按兵不動,就是鐵證。
傳令下去,明日大軍啓程,行軍荥城。”
衆将皆領命稱善。
就在衆人即将告辭之際,馬佛念攔道,“将軍,剛剛北海王長史的話,倒是提醒了我們,稱帝之事,已刻不容緩。”
元颢指了指左近,驚訝道,“就在這裏嗎?
這個小破縣城,要人沒人,要糧沒糧,更不用說宮殿、儀仗、朝服、寶玺,本王要如何稱帝?”
慶之颔首道,“馬參軍主意甚好。
稱帝無需繁文缛節,只勞煩長史,按你們的規矩,寫稱帝诏書,并讨伐檄文一封,我自會找軍士謄抄,傳于天下。”
在長史的勸說下,元颢雖十分不情願,也勉強同意,等到攻下洛陽,令行登記冊封大禮。
之後,在中軍帳裏,元颢于正北首将軍榻上落坐,登基為帝。在場六人,象征性地行了叩拜之禮。
魏帝元颢也勉勵了衆将幾句,并冊封陳慶之為鎮北将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持假節,衆人也各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