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韓氏是b市的地産大戶,樓盤質量好,物業也不錯。這處新盤剛剛開始宣傳時,就有不少人在留意觀望。

不過,對大部分家庭而言,買房是傷筋動骨的大事。趁許多地産商都趕在元旦做活動,有意向的人都準備逐一考察一番,比較過哪家的政策最優惠,然後再下手。

這天,路過韓氏的售樓部,人們驚訝地發現,原本光禿禿的廣告位上多了一組照片。照片裏的小夥兒帥氣陽光,躺在懶人沙發上舒适地伸展長腿,單手摸着下巴,笑得憧憬而甜蜜。

在他的幻想裏,有五彩氣球與缤紛鮮花環繞的盛大婚禮,有美麗妻子驗證孕情的驚喜,有初為奶爸的手忙腳亂,有因孩子學業優異的得意。末了畫面一跳,變成家庭事業雙圓滿的意氣風發,頗有幾分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覺。

成家,生子,立業,是人生必經階段,時下的年輕人至少要占一樣。海報中,青年的幻想濃縮了人們對未來最美好憧憬,用明快亮麗的畫面,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衆人眼前。尤其是青年那幸福的笑容,格外具有感染力。淺淺的酒窩裏仿佛盛滿陽光,燦爛得讓人們情不自禁也跟着微笑起來。

誰年輕時沒幻想過将來?不知不覺間,路人們會心微笑之餘,紛紛回憶起了自己青蔥年少時,對未來的種種期許。

而一些打算備孕或者正準備結婚、想要挑選學區房的小夫妻小情侶們,更是不由自主代入了帥哥營造的幸福氛圍,直接走進了售樓部。直到售樓小姐笑容滿面地上前打招呼,才意識到自己到了哪裏。

雖然他們的打算是明天挨個把中意的樓盤看過來,比較優惠政策。但既然提前來了韓氏,那就先看看沙盤呗。

這麽一看,他們頓時挪不動腳了:小區不但規劃好,附近的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應俱全,而且優惠力度還相當大。

做足了功課的買房者都了解行情,知道換了其他地産公司,能開出的優惠政策最多也就和韓氏不相上下,但小區規劃、周圍環境卻未必有這裏好。

詢問完優惠之後,好幾對情侶都決定馬上交意向金,以便明天開盤時能第一時間搶到心儀的房子。身上錢不夠的,立即聯系家人送來。不一會兒,售樓部大門外的停車位便泊滿了車子。

人氣這個東西,向來具有雪球效應。發現還沒到正式開盤的日子,售樓部就人頭攢動,生怕錯過優惠的其他購房者們趕緊也跟進來詢問。至于真路人們,先是被廣告吸引,繼而發現場面異常火爆,想到親戚朋友裏似乎有誰也在問買房的事,連忙通知他們來搶便宜。

只是一個上午的時間,售樓部所在的這條街便因熱情的購房者接踵而至,由平日的暢通無阻變為水洩不通。聞訊趕來的人們見縫插針地尋找車位,一出一進,使得後面的司機大排長龍。

待到下午時,某個在高峰期專門報告路況的廣播節目得知這條街從上午一直堵到現在,不免納悶。特地派了位電臺記者過來采訪,看看是不是市政府在臨時修路拆遷。

到現場一看,記者才發現他們全猜錯了,同時也愈發納悶:在房地産疲軟、各種救市政策層出不窮也無力回天的今天,為何這家地産銷售竟如此火爆?難道我國真的到處都是有錢人,市場蕭條也阻擋不了他們花錢的熱情嗎?

懷着疑問,記者随機采訪了幾位剛從大廳出來的購房者。大家的回答基本一致:看到孟小樓的廣告順便進來瞅瞅,覺得各方面都合适,就抓緊時間買了呗。

Advertisement

至于唯一做出不同回答的那位,則是位剛剛放學的高中生。她的原話是:“蕭老板以前都不接受雜志采訪,沒有照片。這次接了兩期,還要等月底才印。所以我今天特地過來找他的海報。”

“那你找到了嗎?”記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追星歲月。

小姑娘得意地晃了晃手裏厚厚一摞宣傳冊,“當然,不過我更想要他的人形展示板。阿姨,你能幫我要一個嗎?”

順着她指的方向,記者頓時被迎賓人形板帥了一臉。情不自禁盯着小帥哥的笑臉看了片刻,才遺憾地搖頭,“抱歉,阿姨做不到。”

同時,她在心裏默默補了一句:我也想要啊!

電臺主持人在收到記者發回的前線采訪之後,如實轉述了堵車原因,并提醒司機們在樓盤售罄之前,最好都選擇繞行。

明天就是小長假,出行高峰比平時提前了幾個小時。這條消息随着電波傳到全市車主耳中,無意間又幫韓氏與蕭可做了一次免費推廣。

聽到新聞的圈內人士都在感嘆蕭可的吸金能力,前幾天剛和蕭可簽完主演合同的監制樂得哼起了走調的秦腔。至于受邀前往蕭可家小聚的幾人,則不約而同地決定,等下一定要狠敲竹杠,好好吃一頓大戶。

此時,蕭可正借生日宴席的機會,在公寓向丁海立,還有他重點培養的兩名主廚預備役學徒教授新菜譜。

考慮到今晚來的都是年輕人,相比以肉類為主的硬菜,大家更喜歡吃個有趣,他便選擇了平時不常做的菜式。其中一道,是菊花火鍋。

之前他在山裏拍戲,由野菊花聯想到這道菜,便讓丁海立訂了一批特制的紫銅小鍋。

雖然當時蕭可把菜譜和鍋子圖一起傳了過來,但丁海立怕味道不正砸了餐廳的招牌,寧肯暫不上新,也要等蕭可回來親自示範過再做。于是便從金菊盛開的秋天,一直拖到了冬至。

好在現在四時鮮花不斷,随時可以采購到需要的花卉。否則,這批特制銅鍋還得等明年才能用上。

鍋體雙層均用紫銅打造而成,外層雕刻着精致的菊紋。和尋常火鍋用具類似盆或者鍋的造型不同,它從上方看去就像一只底盤稍深的大號盤子。中央有一處倒酒精的空心圓柱,內部做了特殊處理,放緩了酒精的燃燒速度。

點燃酒精,導熱性極好的銅鍋不到片刻便燒到發燙。蕭可抓起一撮切得極細的冬菇蔥白姜絲,下鍋燒出嗤響,再兌入雞湯。然後用去掉花蒂、撕成一瓣一瓣的新鮮白菊加進湯中,加蓋繼續熬煮。

等雞湯入味的功夫,蕭可又去料理其他菜。

讓一名學徒打蛋白,另一名處理綠豆沙。等材料備齊,蕭可先迅速将磨得十分細膩的豆沙搓成長條,再裹上一層打到起泡的蛋白。然後在拌過佐料的面粉中轉了一圈,沾足了生粉放進預先燒熱的油鍋中炸透,嗅着甜香,丁海立試着上手擺弄了一下豆沙,發現雖然刻意減少了水份,自己還是沒法捏出形狀。不知第幾次暗暗感慨着蕭可的手藝,他問道:“小蕭老師,這道菜叫什麽?”

“假羊尾。”這道菜上圓下尖,細細長長,就像一條羊尾巴。

心中默記之餘,丁海立沒忘了處理手上的雞茸。等以豬肉、蕉芋粉、目魚絲等為主料的雞茸煮好,顏色變為半透明,蕭可提醒道:“添火腿。”

剔去了肥肉、純用淨瘦部分的雲腿細末加入鍋中,雞茸頓時從瑩潤透黃變成了粉紅,膩香中帶上了幾分鹹鮮。

取過一只較深的碗,蕭可将與銅鍋一起訂制的一塊波浪形銅板浸進油裏迅速過了一下,然後豎進碗中,說道:“把火腿雞茸添到這邊。”

随即,他又讓學徒炒了一份鴨油豆尖,盛到另一邊。

看着這碗紅綠分明,猶如異色太極的菜,丁海立琢磨了一下剛才的步驟,猜測道:“等下上了桌以後,是不是要把銅板抽掉?”

“沒錯。兩樣菜中間有了油,不會混在一起。”

頓了一頓,蕭可又問道:“老丁,今早讓你準備的炸豬皮呢?”

“帶來了。”丁海立立即取出一只食盒,端到蕭可面前。

這是餐廳剛開業時就準備好的。當時采購去了合作供貨的養豬廠,親自指揮着割下現宰大豬脊背上三寸寬的一條肉皮,一共收了幾十條回來。處理幹淨後炸到表面起泡,再濾去油汁,曬透收到小壇裏密封。

丁海立一直不知道這是做來幹嘛的。今天早上,蕭可忽然讓他取出一整條肉皮,洗去膩味後用高湯泡軟帶來。他頓時上了心,不但全程親自動手,這會兒更是目不轉睛盯着蕭可的動作,準備看看,他要怎麽化腐朽為神奇,将普通的炸豬皮變成美味佳肴。

将泡好的長條豬皮切成細絲,蕭可開了大火,下了辣椒白胡椒等佐料,一起旺火猛炒。等被高湯泡得綿軟的豬皮吱溜溜冒着白氣,蒸幹了水份,他又敲進兩個雞蛋,炒出蛋花後收火裝盤。

嗅到那股麻中透香的味道,不但老丁移不開視線,在做其他菜色的兩名學徒也開始心不在焉。察覺到他們的神情,蕭可撥出一小碟,放上牙簽一起遞過去:“你們先嘗嘗。”

此舉正中下懷,三人也顧不得客氣,連忙動手。不過,比起徒弟們的性急,老丁到底講究些。小碟端到面前後先不急着開吃,而是先打量外表。

用高湯發軟再切細,又被煸去水份的豬皮現在微微泛白,同銀絲牛肉差不多粗細。如果不是看到了過程,他也猜不出這是什麽食材做的。挑了幾根送到口中,他頓時眼前一亮:和尋常幹香油膩的炸豬皮不同,口中的肉皮松軟彈滑,略帶嚼勁,但并不肥膩。用來佐餐下酒,再好不過。

“小蕭老師,這道菜得有個好名字吧?”丁海立心說,假羊尾就罷了,這一道若直接叫炸豬皮,恐怕沒幾個人願意點。

蕭可說:“桂花皮炸,因為它突起的小泡像桂花。”

“這名字不錯。”丁海立稱贊道。他可以預見,待這道菜推出後,食客們又該追着服務員問食材了。

這時,銅鍋裏的酒精燒完,已經咕嚕嚕漲了好一會兒的湯動靜開始變小。蕭可揭開蓋子,待熱氣散盡之後,看到裏面的菊瓣随着鮮湯漲沸不斷翻滾,已然從瓷白變為透白,徹底入味。土雞鮮甜融合了菊花特有的幽香,馥郁綿長。

往隔層裏又添了些酒精,蕭可讓學徒們片好魚肉、裏脊,又備上幾盤鮮蝦仁和蔬菜,準備等人到齊後再點火涮菜。

剛把自己做的幾樣菜端上餐桌,客廳那邊便傳來了敲門聲。

開門一看,赫然是昨天剛到b市的于小岳,站在他身邊的卻是金蘭。

這組合委實出人意表。蕭可不禁問道:“你們怎麽一起來了?樓下遇見的?”

平時大大咧咧的于小岳,這會兒被他一問,還沒說話,臉倒先紅了。

金蘭倒是大方得多,毫不見外地直接進了門。剛要說話,嗅到撲鼻而來的陣陣香味,頓時忘了原本想說什麽,改口問道:“其他人來了沒有?再不來我可要忍不住先吃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