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春去秋來,劉桢的學習進程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她已經把大篆和小篆基本都認識了個遍,雖然書寫還不流暢,總會忘字,但起碼閱讀是沒有問題了。
對這兩種字體,劉桢的自我要求也是認識即可,因為她知道以後的文字流行趨勢是隸書,所以書寫練習重點都在隸書上,日子一久,随着認字數量的逐漸增多,她從安正和姬辭那裏借來的書簡,已經可以基本看懂了。
當然,文言文和沒有标點符號這兩個重大障礙讓她每看一段話都異常吃力,但為了早日能夠脫離文盲的行列,劉桢還是逼着自己努力去讀,每當這種時候她就特別懷念現代的書籍。
什麽時候才能再看到橫排簡體的可愛字體?
确切地說,要兩千一百多年後。
呵呵,這真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
與學習進度相對的,劉桢長大了一歲,鑒于她在鼓搗食物方面的愛好,張氏也将全家一日二餐的食譜決定權交到了她手裏。
在此期間,劉桢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摸索,仿照東邊林家賣的肉醬,自制出了劉氏肉醬,主要材料用的是豬肉,輔料則是鹽,酒,豆豉,花椒,茱萸。
現在還沒有辣椒,劉桢所能找到的辣味調料就是花椒和茱萸了,這種肉醬純屬初次嘗試,不過成品出來之後味道還不錯,劉遠和張氏也各個品嘗之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劉家的家境雖然有了改善,畢竟也不可能天天上肉菜,這種肉醬最大的作用就是下飯,有了它,劉桢就覺得即使是難以下咽的豆飯也不那麽難吃了。
姬辭現在跟劉家往來頻繁,因為常常要向他借書和請教功課,劉桢欠了對方不少人情,肉醬制好之後也讓劉楠送了一小壇給他。
作為回禮,姬辭則邀請劉楠和劉桢到姬家作客。
張氏已經生下了腹中的胎兒,是個男孩,劉遠取名為槿,小孩兒還未滿月,正需要母親的照料,張氏沒有多餘的精力再照顧劉婉和劉妝,便讓劉楠去姬家時将兩個小妹妹也帶上,劉楠詢問過姬辭的意見,後者自然爽快地應允了。
于是挑了個晴朗的日子,劉家四兄妹正式到姬家作客。
姬家的家族底蘊遠比劉家深厚得多,同樣是木屋,從建築結構就可以明顯看出來,姬家的屋子明顯要精巧許多,劉桢仔細觀察了一下,就連屋頂上的瓦當隐約還紋着奇異的獸面圖案。相比之下,劉家可就沒那麽講究了,即使是在向鄉稱得上家境良好的劉薪,頂多也就是把房屋建得高大一點,整齊一點罷了。
從這一點來看,姬家也無愧于世家的稱呼。
Advertisement
只可惜,是落魄的世家。
姬家人口衆多,十數間屋子院落連在一起,錯落有致,彼此隔開一點,建築上的相似性讓外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大家庭。
姬辭所居住的屋子是這些房屋裏最大的一間,因為他的父親是姬家族長的嫡長子,也就是姬家的宗子,将來是要繼承父親族長之位的,作為嫡長孫的姬辭,地位自然也舉足輕重,加上他早慧聰穎,學識過人,已是姬家第三代的領頭者了。
坐在這樣一間比祖父家裏還要好看講究的屋子裏,就連向來魯莽的劉楠也不由得放緩了呼吸,變得有點小心翼翼,他的目光落在主屋挂在牆面上的一把劍,有點移不開眼。
“阿辭,那把劍可真好看,能解下來給我看看麽?”
姬辭歉然:“對不住,那是大父最珍愛的劍,據說是昔年楚王所賜,沒有大父允許,我平日也不敢去碰。”
聽到這把劍竟有如此大的來頭,劉楠吐了吐舌頭,戀戀不舍地收回目光,沒敢強人所難。
“那你大父今日可在,我們需要去拜見麽?”
姬辭見他們束手束腳的樣子,噗嗤一笑:“郡守有請,我大父與阿父皆出門赴宴了,今日只有我招待你們,不必太過拘束,盡可随意些。”
劉楠:“郡守?可是颍川郡守?”
姬辭點頭:“正是。”
劉楠咋舌不已,他已經是半大少年,上學之餘,也能幫着家裏幹活,甚至還跟劉遠和許衆芳習武強身,自然也耳濡目染,對外面的事情知之甚多。能得颍川郡守相邀,這可不是一般的榮耀,即使是他們的父親,想見上縣令一面也不容易,更別說郡守了!
姬辭這麽一說,他非但沒敢放松,反而更加拘謹了,平日裏的膽大妄為也收斂不少,跪坐的姿态別別扭扭,看得姬辭有點好笑。
至于劉楠的兩個幼妹,劉婉和劉妝,自從姬辭讓人将加了蜜的泉英端上來之後,她們的注意力就只放在那上面,兩人四只小手捧着碗,伸出舌頭一點點地舔着,充分表現出對那兩碗泉英非常喜愛又不舍得一口氣吃完的矛盾心情。
姬辭看得微微一笑,目光轉向劉桢。
他跟劉楠在閑聊的時候,劉桢一直很安靜地跪坐在一旁,手裏捧着書簡,偶爾加入他們的聊天內容,但更多的時候則低頭看着書簡上的文字,從她目光的游移位置來看,不難看出劉桢的閱讀速度很慢——上面那些大篆對她來說還有些難度。
只比劉婉大了一歲的劉桢,呈現出一種與她年紀絲毫不符的沉靜。
姬辭覺得,即使是自己在劉桢這般歲數的時候,也無法像她這樣能靜得下心看大半天的書簡,去認那些扭曲難辨的字形。
“阿楠,我聽說劉家阿父升任治獄吏了?”姬辭問。
“是的,你也聽說了?”劉楠大大咧咧地端起自己面前那碗泉英一飲而盡,然後咂咂嘴巴,故作豪爽,“這是小女子才喜歡的味道,咱們自然還是要喝稻米清才來得痛快!”
姬辭還未答話,劉桢已橫過來一眼,“阿兄,你知道稻米清是何物,別是聽了阿父與叔父說過,便拿出來一通胡說!”
劉楠不服氣:“那你說稻米清是何物?”
劉桢:“稻米清産自會稽,因用稻米所制,清冽如水,故有此名。颍川本地不産稻米,你讓阿辭上哪兒去拿稻米清來招待你?即使有,那也是貴族才能喝得起的。你沒聽許叔父說嗎,他們也就是從軍時才偶然喝過一次。”
劉楠張口結舌:“你怎麽會知道這麽多?”
劉桢敲敲竹簡,意味深長:“書中自有黃金屋,阿兄,你上鄉學的時間可比我識字的時間要長得多了。”
見劉楠被妹妹教訓得啞口無言,而且看情狀顯然不是第一次了,姬辭暗自偷笑,又問:“書中自有黃金屋,阿桢,你說得可真好!”
劉桢吐吐舌頭:“那可不是我說的。”說這句話的人要一千多年後才出生。
姬辭有些疑惑:“有關稻米清的記載你是從何處看來的?我也未曾見過呀。”
劉桢:“是我聽阿父說的。”
劉楠叫起來:“好啊,那你還诓我是從書裏看的!”
劉桢面無表情:“劉家大郎,是你太好騙了。”
姬辭嗤嗤地笑,他平時在家裏笑的次數都沒今天加起來多。
笑聲還未落,外面就響起一個聲音。
“大兄,你這裏有客人嗎?”
随着聲音一起進來的是三個人,兩男一女。
姬辭臉上的笑容微微收斂了一下,就像劉桢剛認識他的那樣一樣,又變回那個溫文有禮的姬小郎。
“是的,他們是劉家兄妹。”姬辭向對方簡單介紹了劉楠等人,又對劉楠他們說:“這是我二叔父與三叔父的孩子。”
那兩名少年劉楠都認識,大的那個叫姬玉,是姬辭二叔的兒子,比姬辭還要大一些,小的叫姬惠,是姬辭三叔的兒子。
姬玉在鄉學的表現不遜于姬辭,而且對待像劉楠這樣愛玩的學生,他顯得有些不愛搭理人,姬惠好一些,但同樣帶着世家子弟式的傲慢。
三人中唯一的少女叫姬宣,也是姬辭三叔的女兒。
劉桢打量着這三個人,這個時候平民只能穿本色麻衣或絹衣,姬家再有名望和底蘊,也不能改變他們家族現在無人當官的事實,三人的衣服質地和款式都比劉桢四兄妹身上穿的要好看很多,姬宣穿的也不是短衣,而是襦裙,腰間用絹帶系緊,已經看得出少女逐漸長成的玲珑身段。
經過姬辭的介紹,兩邊都對對方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姬玉的視線掃過劉楠,以及他旁邊的三個妹妹,尤其是把碗抱得緊緊的,嘴角沾上白沫的劉婉和劉妝,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閃過一絲嫌棄,臉上則保持着不鹹不淡的表情:“大兄,若是大父和世父知道你請了這些客人過來,一定會惱怒的。”
姬辭微微皺眉:“何出此言?”
“大兄,”姬玉加重了語氣,“姬家乃四百年世家,楚國貴胄,你是姬家的嫡長孫,請不要作踐姬家的名譽。”
姬辭心下惱怒,但比他反應更快的是劉楠,他騰地站起來:“姬家小兒,你有什麽了不起的,難道我們不配當你大兄的朋友?!”
姬惠撇撇嘴,“大兄,這便是你的好友?二兄說得沒錯,你的眼光辱沒了姬家的名聲,世家子怎能與賤民為伍?”
劉楠哈了一聲:“賤民?我阿父如今乃是長社縣治獄吏!”
劉桢默默扶額,她這位大哥真是不擅長吵架。
果不其然,對方馬上嗤笑出聲:“治獄吏是何官何職?不過一鄉隅小吏耳!姬家祖上曾至楚國相邦,彼時爾父在何處?!”
劉楠漲紅了臉,他這下、體會到平日不讀書的壞處了,想吵架都沒法像姬惠那樣用文绉绉的言辭來駁倒對方,如果破口大罵,那只會更讓對方笑話他們是鄉野賤民。
但劉楠的難堪并沒有維持太久。
很快,他就聽見劉桢不緊不慢的語調響起。
“四百年世家?四百年上溯,何來世家?若論血統,誰人不是三皇五帝的後裔?王侯将相,何來天生貴種?不過是因緣際會,趁勢而起罷了!姬家若真有能耐,何至于淪落到避居鄉野,與一群賤民朝夕相處?”
——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泉英就是牛羊的鮮奶或奶酪之類的,可能還包括了其它什麽動物的奶,反正就統稱為泉英。
2、稻米清,那會真有這酒,也确實産自會稽,不過俺不知道滋味如何,古代的酒酒精含量都很低,這個聽名字就跟飲料差不多,估計還是甜的…
3、隸書在當時是作為一種旁白批注出現,因為書寫它比寫小纂的速度快多了,所以後來就慢慢取代了小篆,祖宗們真是英明神武,要不然我們現在就得用小篆來寫文留言了…隸書基本就是後世繁體字的基礎,但是秦漢的繁體字跟現在的繁體字肯定還有很多字形不一樣,所以劉桢需要全部從頭學習,這真是一件令人憂桑而蛋疼的事情…【劉老爹:摔!要不我怎麽不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