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從拖拉機上下來,到了大禮堂的建設工地,工地剛剛開始施工,還在平整土地。原來的禮堂是在建國初期建的,那個年代搞大躍。進,這些年下來縣禮堂就破敗得不成了樣子,縣裏下定決心重修大禮堂,這個時候大禮堂承擔着很重要的政治功能。

紀翎抱着壇子和小黃,李致遠背着提着行李來到了,大禮堂建設指揮部。詢問之後,有人去找了那位宋明發,宋主任。他帶着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下樓說:“來得好早啊!”

“剛好拖拉機過來辦事兒,把我們給帶出來了!”紀翎說道。

“還帶了條小狗啊?”看見紀翎抱着壇子,老宋又問,“這個是什麽?”

“酸菜壇子。”

“哦哦!”老宋笑了一聲,“小李啊!帶小紀去放掉東西,再去食堂看看。”

一個穿着白色襯衫的年輕男人說:“你們跟我過來!”

紀翎和李致遠跟着過去,聽他說:“這一排原本就是大禮堂辦公樓,現在我們指揮部用着,二樓是宿舍樓,底樓是辦公區。你們先去把東西放好吧!”

說着這個小李帶着兩人上了樓:“你們就住這邊最偏的一間房!”

他打開房間門說:“裏面有兩張床,你們夫妻倆可以拼在一起。”

紀翎點頭說:“謝謝,我知道了!”這個住宿條件還真好。

放下了行李,那個小夥把鑰匙交給紀翎,紀翎落了搭上搭扣,落了鎖。跟着小夥子下了樓,轉到後邊。前邊的辦公樓因為之前就有的,比較好。這裏就很簡易了,一個搭建的棚子,裏面放了桌椅,邊上有一個竈頭,聽他說:“這個是咱們的小食堂。”

他又指了指邊上一間小屋子說:“這一間的鑰匙也給你,是咱們的食堂倉庫,油鹽醬醋的米面都在裏面,我給你交個賬。既然你來了,又住在這裏,那就要負責一天三頓了,不知道行不行?”

紀翎忙點頭說:“行!”

“原本是咱們幾個輪流做,現在就交給你了,今天的菜已經準備在這裏了,第二天吃的菜,你告訴我們,我們每天早上會派人去買。米面不夠了提前兩天告訴我們……”

“那是什麽标準呢?幾葷幾素?”

們一共十一個人,你們來了就是十三個人,我們現在時常不知道做什麽,吃的很随便,你就随便做,我們随便吃吧!”

“大家有什麽忌口的嗎?”

“我們這群大老爺們到處跑來跑去,都吃得慣。”小李這麽說,“不過有件事情,要跟你說清楚,之前我們請過一個小工,一個當地的阿姨,來了幾天偷了咱們的米面回去被發現。這種事情一經發現,立刻叫你卷鋪蓋滾蛋,可明白!”

“明白!”紀翎本就要的不是這些東西。

這個小李交了鑰匙給紀翎,紀翎和李致遠一看整個環境,這個竈臺也虧他們能做飯,哪怕貼了瓷磚,也是油膩膩,黑乎乎的。好在邊上就是水井,紀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了抹布,讓李致遠打水上來。

李致遠把小狗放在邊上,小奶狗還小,走不了多遠。

燒了水,兌上堿面,開始清洗鍋子、竈臺。經過一個小時地清洗,紀翎這才覺得能夠入眼了。

她這才去看了他們今天買的菜。一塊帶着排骨的五花肉,帶魚,香菇,香幹,土豆,茭白,西紅柿,空心菜,茄子……

時間不夠了快炒解決事情吧!肋條肉上半段帶着大排的,切成了排條,調味後用蛋液和澱粉上漿備用。蹲在井邊收拾好帶魚,再切番茄和茄子……

另外一邊李致遠不知道這幫子人怎麽能在這樣的桌子上坐下來吃飯的,他在那裏洗刷桌子和凳子,恨不能把木板圓桌上的油漆都刷下來一層,等洗得泛白了,才歇手。去把碗筷洗幹淨了,筷子放在太陽底下晾曬。

李致遠把原本混亂的物品一個個歸類放好,整個食堂看上去簡陋,但是煥然一新。

紀翎一個鍋子裏煮飯,飯鍋上蒸了一大盆的雞蛋羹,當成湯。另外一個鍋裏先炸了排條,再用醬油水的做法,把帶魚給燒了。打了蛋液,番茄炒了雞蛋。魚香茄子來一個。

等人進來的時候,李致遠已經把菜端上桌,紀翎在炒空心菜。

老宋帶着他們的技術管理人員進來,工地上呆慣了的人,對于髒亂的環境适應很強,看到現在裏面幹幹淨淨,桌上的菜,香味的撲鼻而來,顏色更是紅的鮮紅,醬燒的油亮,油炸的金黃。

大家坐下,紀

翎把剛剛出鍋的碧綠青翠的蒜泥空心菜上桌:“早上時間有點趕,都是快手菜!簡單了點!”

“這還叫簡單啊?我們之前只會煮熟。”老宋說了一聲,招呼大家坐下,紀翎要過去涮鍋,被老宋叫:“小紀,小李,快來坐下一起吃飯。”

紀翎放下手裏的抹布,舀起水,用香皂洗了洗手,過來坐下。一直以為廚子就是那種光頭大有臉的老宋都不禁笑了:“小紀還挺考究。”

紀翎笑了笑:“做的東西都要吃進嘴裏的,總歸要收拾地幹淨些。”

原本已經習慣了飲食店裏油膩膩,食堂裏更加油膩膩的幾個人,突然間覺得紀翎說得好對。

“這個說法,我愛聽!”老宋舉起拇指對着紀翎誇了一下,因為進賬聲音設置成了靜音不知道有沒有到賬,等下打開看一下。

大家拿起碗筷,開始伸出筷子夾菜,排條香脆,一口吃進嘴裏,油滋滋,肉一點都不柴。其中一位說:“宋主任,您嘗嘗這個排條。我在江城老牌國營飯店吃的排條也是這個味道,這個排條比江城飯店裏做的還好。太香了!”

李致遠笑着說:“你說的是人民街那裏的利群飯店吧?他們家的菜在江城算得上有名氣的了。排條确實是他們家的招牌。”

“你是江城人啊?”

“不過他們家的排條沒這個好吃!”

“也不是,他們一天要出那麽多份兒的排條,再說了他們的油複炸了再複炸,不如我們的新鮮啊!所以味道就兩樣了,我們是第一次炸啊!”紀翎笑着說。

那位說:“反正我不懂,不過我知道今天是我吃到最好吃的排條。”

另外一位在吃紅燒帶魚,紀翎因為看着帶魚很新鮮所以用醬油水的做法,閩南的醬油水的做法最能保持海魚的鮮味兒,加上她用的調料是自己從APP裏帶出來的,恐怕是這個時代食品商店裏買不到的。好的食材碰到好的調料,再加上一個懂怎麽做的廚子,味道得到充分的展現。

“這個帶魚也好吃!”

“對的,我怎麽就燒不出這個味道?”

“你要是能燒出這個味道,老宋還要死活把人家叫過來?”

一頓飯大家吃得意猶未盡,老宋在那裏說:“小李,晚

上再添一些菜,咱們喝老酒。”

“好!我等下去買。”

“小紀,你告訴我要買什麽?”

紀翎一聽喝老酒就問:“大家辣炒螺蛳想不想吃,要是外頭有去了尾巴的螺蛳賣,就買點回來。豬耳朵,雞胗,鴨腸,口條什麽的下水,你們要是吃得慣,就買回來,我來收拾,今晚來不及吃,我鹵了你們明天吃!還有小黃魚和馬面魚之類的也可以買點過來,下酒菜又便宜又好吃。”

“小紀,這條大帶魚才三毛二分一斤,你知道小黃魚和馬面魚是幹什麽用的嗎?供應給牧場做豬飼料的。”邊上的老張說。

“魚?做飼料!”在紀翎看來,這樣的年代,這種好東西居然被當做豬飼料?

“只有吃不起這種帶魚的人家才會周路子去買那種飼料魚吃,才五分錢一斤!”那個小李說。

“買回來,買回來!我來炸香酥小黃魚!”紀翎笑着說。

“小李,你去牧場找老黃,找他們倉庫裏,去找一些新鮮貨回來!”

吃過飯,收拾幹淨,有點時間可以午休,紀翎和李致遠一起上樓把房間給收拾了,天氣熱了紀翎再睡床單就不行了,李致遠提議說:“去外邊看看,買一條草席?”

紀翎搖了搖頭:“拿紙筆給我!”

李致遠遞給她紙筆,只見她寫下了“草席,長兩公尺,寬九十公分。”

這張紙扔進壇子裏,李致遠憑空看見一張草席出現在地上。

“我最近才發現的!”紀翎聳聳肩。

“不是吧?那豈不是要金山銀山都可以了?”

“不行,我試過了,便宜貨可以!”紀翎接着寫“二十六寸自行車一輛”,扔進壇子。

李致遠盯着壇子很久,也沒見動靜。

紀翎笑着說:“我發現這個壇子也不是說永遠出不完的東西,它是需要積攢一定時間之後,才能問它要一點東西。”

這是紀翎想了很久才想到的辦法,如何讓壇子跟她的APP更貼合接近。

李致遠聽她這麽說,他寫了一個“圓珠筆一支”扔進壇子裏,盯着它看,沒用。

紀翎皺眉,她裝模作樣,寫了同樣的字,扔進去,圓珠筆就出現了。

“它還認主?”

李致遠皺眉說:“好像是!”

作者有話要說:飼料魚這個事情是聽長輩說的,那時候小海魚上來做豬飼料,裏面各種魚都有,海鳗最多。計劃經濟的時代和需求脫鈎,上下層之間信息差異,讓上層并不了解下層真正的情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