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也許森妃留下來什麽秘密的聯絡方式呢,這樣的話,他就是方便多了,信好湛不明所以,“沒有啊,父皇只是這樣勸說我,我怎麽知道要如何離開。”

姬施憤憤地扭過頭去,再也不想和信好湛說話了,真是白高興一場,又好生氣啊,信好湛還想要去選妃,将自己是用完就扔啊,他為什麽要做什麽水泥呢,也是不知道為了誰。

太子的選秀很是順利,如果是正妃側妃之外,還有四個侍妾,算是集齊了,這就是太子的待遇,姬施嗤之以鼻,“我告訴你們,你要是将來去往你外祖家,這一副做派就是別提了,雖然我和你母妃不是一個國的,但是我們那裏都流行一對一的伴侶模式,不管是男女還是男男女女,總之都是一對的,感情的事情怎麽能夠容得下第三個人呢。”

信好湛瞪大眼睛,“還有男男什麽的,你們那裏可是真奇怪啊,難道就是不用生孩子嗎?”姬施決定不要和信好湛計較,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不要用什麽科學手段來挑戰他的認知,這太殘忍,便是說道;“總歸是有辦法的。”

信好湛也不知道是信沒信,反正是終止了這個話題,又開始開心地玩樂,反正姬施挑戰的水泥很快就是派上了用場,新的輪滑場地甚和他的心意。他有些流連忘返,很快就是将選妃的事情忘在了腦後,至于娶妻的好處,他也只是偶爾聽說過而已,事實上,他連女人的手都沒拉過呢,對他來說,沒有差別。成親就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願望而已,至于更多的意義,于他來說,并不存在。

溫籌在學業之餘還要派人來負責水泥場地的制作,對于他來說倒是不難,只要是随時關注下人的進度就行,水泥場地一時之間很受歡迎,不僅可以用于修建輪滑場,還能夠鋪設府中道路,下雨天一點都沒有泥濘,效果一流。

信好湛也是發現了這個好東西的用處,便是讓六管家派人來将石板路都給改成了水泥路,不僅是輪滑可以到處跑,自行車也是非常方便的,“要是京城外面的官道也有這樣的平整就好了。”他是乘坐過馬車的,自然知道颠簸的難受程度的,所以水泥路才是适合馬車的啊。

姬施點頭,“你說的很對,水泥路的确很好,但是你恐怕是不知道修路是有多費銀子,不說這制作水泥的材料,還有工人的吃喝拉撒要管,每日的工錢,要是遇到山坡河谷,這少不得要挖隧道修個橋,花費的功夫就是更多了,繞路的話當然可以,只是需要的路線就會變長,不是你想想的那麽簡單。”

信好湛不曾接觸過這些,自然是想得簡單些,聽到姬施這麽一描述,也是知道情況是他想簡單了,但是也是不願意放棄的,“好處也是很多的啊,我聽說不少藩王進貢的時候貨物車隊要走小半年呢,還有那些商人們都遠處來的話,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險的,如果是我們大信朝到處都是水泥路的話,想想他們走過來速度不就是快了很多。”不管是自行車還是騎馬都是很好的方式。

姬施一笑,“你倒是憂國憂民,看得也長遠,可惜啊,你就是個閑散王爺,別說這些沒用的。”他可以想象這到底是有多勞民傷財,信好湛要是敢插手,說不定要被太子弟弟嫉恨的,皇帝能夠袖手旁觀嗎,他覺得信好湛太天真了,他一點都不希望信好湛去冒險,老老實實地養信號就行了。

信好湛不服氣,“其實我也是目的不單純的,你想要是我哪天就被趕出京城的話,估計就是再也回不來了,當然要京城的百姓記住我啊,他們看到水泥路,就會想到這是信王爺做出來的。”他不希望會被人忘記,然後老死在京城外面。

想到這裏,他就是有些低沉,姬施一時說不出話來,他想不到信好湛一時都是這悲觀的,雖然他曾經提醒過信好湛當過幾年他就是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能力,可是顯然信好湛是壓根不信的,他已經在做最壞的打算。姬施對此也是無話可說,他并不能夠做出什麽顯著的成效好讓信好湛相信,因此便是順着信好湛的意思來。

“目前來看,你可以自讨腰包,利用溫籌提供的分成來修路,先從王府門口往外修,等修出了城門呢,就是往城外修。”姬施開始給信好湛打算起來,“反正你是自己出銀子,還給人修路,別人恐怕也是提不出反對意見的,為了不影響行人,你可以修完左半邊之後,等道路凝固了,再修另外一半。”這樣一來的話,速度自然是快不了了的,但是很有用。

信好湛一聽就是來了精神,開始計算自己到底有多少銀子,他平日裏花費倒是不多,因此倉庫存的銀子基本上不少,後來自行車圖紙給了太子,就是收了一千兩銀子,直到溫籌提供的輪滑鞋的分成,才是有了大筆進賬,信好湛覺得此舉可行,反正他是個連逛街的樂趣都享受不到的震王爺,因此要銀子有什麽用處呢,還不如花出去,好歹是有條路,讓別人記住他,而不是無聲無息消失在京城之外,更何況,他每次出門都是興師動衆的,少不得給人添了麻煩,這樣一來也算是一種歉意吧。

“就這麽辦。”信好湛興沖沖的喊來六管家,想要查賬,順便詢問可以動用的銀兩有多少,六管家正在忙着在王府中修路的事宜,每天銀子都跟流水一樣花出去,正是心痛呢,又聽說王爺要修路,還是要大筆銀子的那種,差點暈倒。

“王爺三思啊,這可是您以後的底氣,怎麽能夠随便用出去呢。”他可憐的主子就是剩下點銀子了,其他還有什麽呢,想不到如今卻是要散出去,他都替王爺擔心,這修路可不是小事,花費的銀子簡直就是數不勝數,更不用說還是姬施新做出來的什麽水泥,那東西的确是好,可是燒錢。自古修路都是勞民傷財的事情,得不償失啊。

Advertisement

信好湛很堅持,“我意已決。”他催促六管家趕緊修好府中的水泥路,然後讓這些有經驗的工匠作為領頭,教會其他人,這事情就是成了一半,當然他還是得跟皇帝上個奏折說明一下,否則豈不是自作主張,這點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信好湛的奏折當然是被優先呈遞的,然後太子就是過來了,他對于水泥路是很稱贊的,當然也是能夠看出來這裏面的好處和難度,因此對于信好湛的決定有些不贊同,但是很贊賞,“皇兄果然是深明大義,只是這花費巨甚,豈能夠讓你自己出銀子呢。”當然皇帝也說了國庫确實不充盈,這種事情并不是迫在眉睫的,想要在朝堂上通過這個決定,群臣估計也是不同意的,修路并不是必須的事情,還有很多百姓飯都吃不飽呢,養兵千日用兵一日,這兵饷也是一筆大頭,救災也是年年都在進行,幹旱水患就是沒有消失過。

信好湛搖搖頭,“可是朝堂也沒有多餘的銀子吧。”他看到太子吞吞吐吐的,就是明白了大半,“你放心吧,就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你也是看到了,恐怕到了年底,我就是要離開京城的,王府已經容不下我了。”

太子也是面露傷感,他自然是對此感受最深,每次來見信好湛,都是在不斷後退的過程呢,這真是一種悲哀,他勸不得信好湛,從私心上來講是贊同的,這對于京城是有好處的,他沒有理由反對,只是心疼信好湛的處境,自己卻是無能為力,因此心中是憤憤不平。

信好湛無所謂,“總要讓京城的人記住我的,我都想好了,要在路邊刻上石碑,寫上本王的事跡,到時候也不枉本王付出這麽多。”太子一聽覺得這個法子是極好的,便是贊同起來,還表示自己也願意贊助一部分銀子,算是他的心意,就不用寫事跡了。

信好湛拒絕了,“我已經想好了,能修多長修多長,并不是要勉強自己,你回去告訴父皇,我心中有數的。”他不需要太子慷慨解囊,聽說自行車賺來的銀子都入了國庫呢,算是皇帝做後臺,因此沒人敢打他們的主意,太子手頭估計也是不寬裕的。

太子不和信好湛争持,“皇兄要是遇到什麽困難就是盡管派人告訴我,我定會全力相助。”他說着又是單獨和姬施說話,詢問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有什麽章程沒有。姬施便是将信好湛的打算都一一說明,工匠們的每日工錢,還有每日管一頓午飯,到時候會找些婆子給他們專門做飯。要是下雨,工期就停一停,天氣好了就是繼續忙活,從中間分成兩半來做,便是不影響行人通行的。

“當然,我們的計劃是不求道路有多長,但是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首先寬度是要擴寬的。”但是他又不想信好湛被人敲詐,因此是皇帝管理的地方他們是随便擴寬,要是私人的住宅,他們就是維持原樣,絕對不會亂動,也少了很多紛争。“此外,道路兩旁是要種上花草的,還有這靠右行駛的規矩得強制執行,不能夠亂來。”皇帝不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現在是他兌現的時候了,至于這規矩當然要有,什麽王公大臣可以走在路中央,平民見了得讓路,這是不可能的,要改。

太子一聽就是感覺很為難,擴寬道路他沒有意見,但是什麽統一靠右行駛,他覺得有些難辦,但是可以想辦法。信好湛見他為難,也是知道這個要求有些過分,像是他出門的時候,所有人統統都得讓行呢,這種暢快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随便剝奪就是太讓人不痛快了,“要不這樣吧,我們把花草重在路中間,這可是朝廷的東西,損壞了就是照價賠償,我不信他們還能軋上去不成。這個銀子就是由朝廷出吧。”

按照信好湛的規劃,道路是一定要寬的,因為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要用啊,所以首先要修的就是官道,因為本來就是主幹道,非常寬敞,行走的人也多,他要是在小巷子裏修路才是腦子有毛病呢。至于這花草什麽的主要是為了制定規則,當然也是很美觀的,到時候要是朝廷出銀子的話,在中間六個三尺寬的泥土地就行,這事很簡單。

太子一聽覺得可行,說是會跟皇帝講清楚,反正花草什麽的随便從山上挖就行,倒是花費不大,朝廷看到水泥路的好處,自然是樂意這麽做的。

事情就是這樣說定了,太子會皇宮跟皇帝複命,而信好湛則是開始關心王府中的水泥路修建進度,好歹要做到心中有數,工匠都是府中自帶的,用起來倒是順心,進度也是不慢,很快信王府就是煥然一新,信好湛非常滿意。

緊接着信好湛就是讓六管家開始召集人手從王府大門外開始修路,“就先從右邊開始吧。”信好湛這樣說道,他站在屋頂上,居高臨下地打量着附近的道路,心中自信滿滿,好像已經是看到了那條白色的帔帛挂在京城這個美人的臂上。

此時,水泥的制作和運輸都是在王府中進行的,反正地方大,信好湛和姬施的打算是,道路修到哪裏,就是附近制作水泥,省了運輸的事情,反正花點銀子租個院子這事并不難,水泥的制作倒也是不圖保密,畢竟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誰要是制作的話根本瞞不住,至于成品,信好湛倒也是想要出售的,也算是多謝銀子做周轉。

事情一切都是計劃得很周全,信好湛不好出門,便是在屋頂上朝外看着進度,還是不放心,要派姬施時不時地出去查探一番,就怕是有什麽亂子。

修路這件事情動靜還是很大的,幸虧是信好湛聲名赫赫,在京城重要人物中排名比較靠前,誰都不敢得罪他,自然是要給個面子的,至于平民百姓更加是畏首畏尾,不敢說半個不子,因此事情進行得倒是很順利,石子和水泥源源不斷地往路上運送,修完半邊之後,開始休整另外半邊,很快,潔白幹淨的水泥路就是有了模樣,在信王府門口的路段上,綠植被快速栽種上去,一切都是顯得井井有條。

當道路修到城門口的時候,已經是到了炎熱的夏天。信好湛特意騎着自行車出來體驗這種修出來的道路,感覺非常良好,百姓們也實在體驗過後,早就是對此發出了贊美,尤其是路途只有一半的時候,他們難以忍受那種去時水泥路,返程泥土路塵土飛揚的樣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