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柳暗花明

“禀報大人,是鄭大人逼我們這麽做的啊!”

“大人,他失心瘋了,休得胡言。”打頭那人一急,立刻踹了其餘幾人一腳,“我等均是良民,哪裏會和海寇勾結,不過是饑馑年歲求口飯吃,就算賀大人不可憐咱們這些草民,也不要口血噴人要咱們的命啊,求各位大人垂憐!”

能言善辯,還會撇清幹系,若是無人指使,傻子都不信。

賀熙華瞥了他一眼,輕聲道:“分明前幾日本官已派人運糧去開陽,運糧的人已回,還帶上了開陽的收條,難道沒有分發到爾等手中麽?要麽是開陽的官吏中飽私囊,要麽是你們信口雌黃,要麽你們分明就是海寇,壓根就不是開陽縣人!”

他頓了頓,聲音雖輕卻無比陰森:“我朝律例,但凡是海寇倭寇,格殺勿論!妻子盡數充為官奴,子孫萬代皆為賤民!”

堂上霎時一片靜寂,緊接着一片喊冤叫屈之聲,“是劉老大叫我們這麽做的,說是賀大人沽名釣譽,已經毀了郭大人大好前程。現在各縣都水深火熱,就是臨淮有藥有糧,這次要給臨淮一點顏色看看……我們真的沒和海寇勾結,大老爺們明鑒啊!”

說罷,不知誰帶的頭,一群人頭磕得驚天響,帶頭的那劉老大此時愣在原地,呆若木雞。

賀熙華神色複雜地看了他們一眼,轉身撩起官服下擺,對着姚舜跪下,拱手道:“請姚大人明察,我賀某人從不是貪名奪利、任由生靈塗炭之人。臨淮運去開陽的糧去哪裏了?”

孫熊隔牆聽着,他不曾想到賀熙華先前就已經派人向鄰縣運了糧食,這麽一來,情勢瞬間逆轉,就算是姚舜和傅淼想要息事寧人,都要忌憚賀熙華是否繼續會上告朝廷。

姚舜撫了撫額心,嘆道:“賀大人考慮得着實周到,後生可畏吾衰矣。傅大人,你以為此事應該如何處置?”

傅淼早就料到這老狐貍會将皮球踢過來,默然道:“如今鄭燎雖是代知縣,但卻指使人做下如此下作之事,哪裏配做我啓朝的官吏?以我之見,還是請姚大人上表朝廷,請天子決斷。”

孫熊心中冷笑,這些官啊,不管作出什麽功績,生祠也好萬民傘也罷,都是給他們的,遇到要擔責了,全都想起聖天子來了。

果不其然,姚舜長嘆一聲,“想不到在郭炎冬治下,開陽吏治竟腐敗如斯。”

傅淼又道:“以下官之見,不如将賀大人在臨淮治大脖瘟的良方在整個淮南道加以推行,也請林太醫去其他郡縣廣布天子的恩德。”

姚舜點頭,“傅大人所言極是,待此事一了,論功論罰,自見分曉。”

他那雙眼渾濁中透着精光,故作懇切的看着賀熙華,滿是提攜之意,“行前老夫去吏部,專門看了淮南道諸官去年的等次,賀大人這幾年政績斐然,朝廷都是看在眼裏的。”

賀熙華連忙起身謙辭一番,又道:“二位上官一路颠簸,下官備了薄酒幾杯,為二位大人接風洗塵。”

姚舜擺手,想要客氣一番,又聽賀熙華道:“因是多事之秋,故而只有鄉間粗釀、家常小菜,還請兩位大人勿要介意。”

幾人相攜用膳,人犯也被押下,孫熊才從後頭出來,雙手攏在袖中,若有所思。

“孫秀才,”周儉昌拿着兩個胡餅從庖廚過來,随手給了他一個,“事情了結,為何你還悶悶不樂?”

孫熊咬了一口,只覺蔥香撲鼻、酥脆可口,恐怕比傳說中大內皇帝老兒的禦膳還美味幾分,“我開心得很,你從哪裏看出來我悶悶不樂的。”

周儉昌笑了聲,“秀才你自己不照鏡子不知道,你幾乎喜怒哀樂都擺在臉上,尤其是你那對劍眉,好看是好看,可一生氣便皺、憂愁便蹙、欣喜便揚,無喜無悲則平,哪裏藏得住什麽心事?”

孫熊一愣,突然想起賀熙華與賀熙朝兩兄弟都是出了名的喜怒不形于色,沒來由地喪氣起來,“我一介窮秀才,日後放浪形骸,縱情山水,何須那許多城府?”

“嘿,”周儉昌啃了一口餅,“你啊,和咱們賀大人是一類人,最是關心國事蒼生,日後要真能縱情山水,對你倒不是一件壞事。”

孫熊撇撇嘴,“這天下又不是我的,我為何要關心?不過是領了賀大人的俸祿,為賀大人跑腿罷了。”

“你可千萬別這麽說,你去當官,這世上便多一個好官,少一個庸官狗官。”周儉昌理了理自己空蕩的左袖口,“這一來一去能救多少百姓?”

孫熊湊過去,“周叔,你說玄啓開國以來,不說全是明君,至少沒什麽桀纣之君,為何百姓還是過的這麽苦呢?”

周儉昌跟着嘆道:“我若是知曉,我就不會過得這麽苦了。”

“那你說賀大将軍和當今天子,到底誰強些?”

周儉昌一驚,看看周遭無人,指指天上:“這些人的是非功過,我們哪裏能評頭論足?”

孫熊剛想說“恕你無罪,但說無妨”,又覺得可笑,便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況就算是因言獲罪,也不會有人去彈劾我等衙門小吏不是?”

周儉昌認真想了想,“當今天子不曾親政,我比不出來,可若說比先帝,差不多吧。用的人差不多,做的事也差不多,百姓的日子過的也差不多。”

孫熊笑了笑,“是麽?但願下個天子是個不一樣的皇帝吧。”

“說這些做什麽,吃!”

承明十年十一月,肆虐淮南道三月的大脖瘟終于絕跡。淮南道黜置使姚舜上表論功請賞,賀熙華因累年磨勘上等加上牧民有功被擢拔,一躍從從六品上的上縣令遷為正六品上的泗州長史。

不過由于泗州駐地本就在臨淮,賀熙華及僚屬只需換個衙門辦公,不會就此遠去,不由讓臨淮百姓松了一口氣。

搬離縣衙的那日,除去行李,賀熙華只帶走了賀省、周儉昌和孫熊三人。

登車時,孫熊回頭看了眼漸漸變得熟悉的院落,剛想蹙眉,不料餘光瞥見賀熙華早已如老僧坐定,不由得又忍了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  本卷結束 下一卷開始 小熊已經待了一年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