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梁歡家的房子蓋的是真……

第49章 梁歡家的房子蓋的是真……

梁歡家的房子蓋的是真的快, 找的都是村子裏年輕力壯的人幫忙的,每天給兩毛錢的工錢,蓋房子的人蓋的也上勁, 二十來個人, 十天的時間,房子就壘六米高了, 可以上房梁了。

要上房梁的前一天,梁歡去了縣城一趟, 她抽空去黑市賣了菜, 賺了五六塊錢, 随後又去了季建設家一趟, 告訴季二嬸他們家明天上房梁。

在農村上房梁是大事,季二嬸聽她說要上房梁了, 當即說要和她一起回去,明兒上房要做飯,幾十個人的飯, 她怕梁歡一個人做不好。

季二嬸是真心為季紅均着想的長輩,她要過來幫忙, 梁歡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她點頭答應了。

不過答應了季二嬸以後, 她并沒有立刻和季二嬸一起回家, 而是拿着錢票和季二嬸一起去了供銷社。

梁歡去供銷社的時候, 看向季二嫂輕聲說:“嬸子, 村子裏的人都說上房梁要管頓好飯, 我去供銷社買菜,我不太懂都需要買啥,有啥要買的, 您指點着我。”

“中,咱一起去。”季二嬸爽朗回答。

大概是因為高興,季二嬸走路的時候腳步都比平時快了很多。梁歡和她走在一起,臉上也一直帶着笑。

房子上了大梁,用不了幾天她和紅均就能搬到村尾去住了。搬到村尾,他們做事情就方便很多了。紅均做事情方便,她種菜也會方便很多。

這會已經是初春了,搬到新家以後,她可以在新家的院子裏種點菜,還有上次說的再弄幾只雞放進空間裏養,這樣家裏每天都能吃雞蛋。

去供銷社的路上梁歡一邊想着搬家以後的事情,一邊和季二嬸說着最近村子裏發生的事情。她說的大部分都是她聽到村子裏人說的一些八卦,老季家的八卦她沒有說,不想說,也不想和那些人有聯系。

兩個人說着話,不大會就到了供銷社。供銷社裏,季二嬸讓梁歡買了不少雜糧,買了點糕點,最後囑咐她說:“去買點糖,家裏上房是喜事,得讓村子裏的人都沾沾喜氣。”

村子裏的人對上房比較重視,家裏條件好的,上房的時候會發點瓜子、花生讓村子裏的人樂呵樂呵,有些條件一般的,自家也會做點小零嘴,分給看熱鬧的人,讓他們一起沾沾喜氣。梁歡家蓋的紅磚瓦房,季二嬸覺得這房子蓋的好,買點喜糖也讓應應景。

梁歡對村子裏的一些習俗不是很了解,季二嬸比她生活經驗足,在人情禮節這方面她得聽季二嬸的。聽了季二嬸的話,梁歡走向賣糖果的地方,拿了一斤糖果票,買了一斤糖果。

梁歡買的是硬糖,她其實挺想買這個時代比較著名的大白兔奶糖的,但是供銷社裏的大白兔奶糖斷貨了,她買不了,只能買了硬糖。

Advertisement

糖果、糕點、粗糧買好了,季二嬸和梁歡拎着東西一起回家。

季二嬸和梁歡從供銷社出來的時候,遇到了村子裏一群新來的知青,這些知青比剛來的時候黑了一些,精神氣也不如剛來的時候了,其中一個零頭的男知青賀慶認識梁歡,聽村子裏的老知青說過梁歡和季紅均的事情。看到梁歡,他帶着人走過來打招呼:“紅均嫂子好。”

梁歡看了一眼賀慶身後的一些知青,微微笑:“賀知青,你們來買東西啊。”

村子裏最近已經開始上工了,雖然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清理土地上上一年雜物的活,但是對于一群沒有幹過農活的知青來說也是很重的活,今天大隊長說放她們一天假,這些人在村子裏吃了十來天的雜糧窩窩頭,嗓子都拉的受不了了,這會放假了就約着一起出來買東西。

賀慶是這群人裏家世比較好的一個知青,他平時也比較會為人處世,和村子裏的人熟悉的也快,這人不僅幹活不抱怨村子裏的活計苦,他從進了村就沒有嫌棄過村子裏不好。

看着梁歡,賀慶面色如常回答:“今天大隊長放了我們一天假,過來購買一些日常的東西。”

梁歡拎着東西微微笑:“那你們快去買吧,我家裏還有事,先回去了。”

梁歡說完就走了。賀知青他們也都往供銷社走去。

有幾個女知青走在後面,其中一個女知青拉住了秦美琪的手,小聲說:“我聽說她家今天上房梁,他們蓋的是紅磚瓦房呢,三間大瓦房,村子裏的人說他們家的房子可亮堂了。”

秦美琪回頭看向梁歡離開的方向,微微低頭,情緒似乎有些低落,她拉開了身邊女孩的手:“你不是要買糕點嗎?我們也進去吧。”

......

回紅旗大隊的路上,季二嬸看向梁歡:“紅均家的,那些人是這次新來的知青?”

她怎麽看有個女知青有點眼熟,總感覺像是在哪裏見過似的。

梁歡點頭:“嗯,十天前剛過來的。”

“這次來的知青看着比以前的知青懂事些,她們來到村子裏有鬧騰嗎?”季二嬸沒提她覺得有個女知青比較眼熟的事情,而是和梁歡說起了知青到村子裏的一些事情。

梁歡平時空閑的時候就去村尾幫忙撿磚頭、拾水泥,要麽就是在家裏做飯。知青的事情她沒怎麽關注,聽了季二嬸的話,她搖搖頭:“沒聽說有人鬧騰。”

梁歡和季二嬸說着知青的事情,兩個人腳步一點都不慢的往家裏走。緊趕慢趕,兩個人終于在天大晌午的時候到了家。

太陽已經到了正中間的位置,因為明天要上大梁,所以今天沒蓋房子,村子裏今天也放假了,不上工,季二叔就去村子裏串門了,季紅均在家裏待着。

梁歡和季二嬸回來的時候,家裏竈房已經升起了火,季紅均正在燒紅薯稀飯。

梁歡把買的糕點糖果都放進了正房的櫃子裏,她就去了竈房。季二嬸跟着她一起去了竈房。

竈房裏,梁歡看季紅均在燒火,自然詢問:“紅均你做飯了?做了啥?”

季紅均擡頭看向梁歡:“紅薯粥。”

梁歡打開鍋蓋看了一眼,紅薯粥,鍋裏切了不少紅薯,加的水也不少,夠他們吃的。不過中午只吃紅薯不行啊,紅薯不勁餓,吃紅薯也容易燒心。

梁歡看向對面在燒火的季紅均:“只煮粥不夠吃,我做個餅子吃。”

二嬸今天來他們家裏,家裏的肉不能經常拿出來吃,但是白面餅子還是可以拿出來的。

梁歡去了正房挖面,季二嬸走到竈臺後面,她在季紅均旁邊的小凳子上坐下來:“紅均啊,俺來燒火,你出去忙吧。”

季紅均微微搖頭:“不用,我來就行。”

季紅均要燒火,季二嬸也沒強要求要燒火。梁歡做飯,季紅均燒火,她在竈房裏待着也沒事情做,和梁歡打了招呼就出門了。

将近二十天沒在村子裏,她沒和村子裏的老姐妹唠過磕了,還挺想的。

這會外面已經有不少人端着碗出來吃飯了,一邊吃飯一邊唠嗑,季二嬸在村子裏生活了幾十年,兒子去了縣城當工人,她這兩年為了照顧兒子兒媳婦還有他們的孩子也跟着去了縣城,但是她的心還是跟村子裏的人親近的。出了門,走進坐着的人群,她就很熟悉的和他們聊了起來。

梁歡家竈房裏,梁歡和好了面,季紅均鍋裏的紅薯粥也煮好了,她把粥從鍋裏盛出來,蓋好放在竈臺上,防止粥涼了。

把粥做好以後,她開始擀餅子,餅子擀的圓圓的,撒了一些小白菜葉子,加了豬油、鹽、調味料又重新擀成了圓圓的餅子。這是她在現代常吃的烙餅。在鍋裏加油炕會烙的香酥脆,特別好吃。

梁歡在烙餅子,不大會他們家的門口就飄出香味來了。

門口坐着的那些夫人聞到梁歡家餅子的香味,其中一個吃着窩窩頭,深深吸氣聞空氣中的香氣。

“建設他娘,你家這侄媳婦做飯可真香。這一樣的東西俺做出來就沒啥香味,也不知道她咋做出來的,啥都能做出肉香的味道來。”

這香味,聞着就讓她想吃。都一樣是人,咋她做的飯那麽難吃呢?紅均媳婦做的飯咋就那誘惑人呢?

季二嬸也聞到了家裏飄出來的香味,她不知道梁歡在做啥,聞着那香味就猜測梁歡可能是在做肉。季紅均做的事情,季二嬸是知道的,她怕村子裏的人懷疑季紅均,心裏有些緊張。

擡頭看向和她說話的人,季二嬸掩飾說:“紅均媳婦做飯就喜歡放油,所以這飯菜聞着香。俺在城裏的時候俺家建設媳婦就喜歡俺做菜多放油,說多放油了,菜就香了、就好吃了。”

這時候的人做飯恨不得只放一滴油,有些人家炒菜甚至不放油,直接水煮。季二嬸一說梁歡炒菜放的油多,本來還眼熱梁歡家的菜香的中年婦女歇了心裏的想法。“你說的倒是真的,紅均家的做飯真舍得放油。”

她可是記得紅均家的做面條子都放很多香油的。

季二嬸笑笑沒說話。正好這時候季二叔從外面回來了,她站起身:“俺家老季回來了,俺先不和你們說了,先回家了。”

季二嬸說完快速往季老二那邊走去。

季二叔雙手背在後面,看見季二嫂的時候臉上表情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他淡淡的看着季二嫂:“回來了?老大家娃子誰帶的?”

“秀梅請了兩天假,這兩天俺在村子裏幫幫紅均,後天回去。”季二嬸回答。

聽了季二嬸的話,季二叔點點頭:“中。”

季二叔說完就往季紅均家院子裏走去,季二嬸也跟上去。

季二嬸走了,還坐在原地的人互相看了看:“你們有沒有覺得這老季家的去了一趟縣城,變了?”

“可不是變了?這說話都比以前文溫吞了,看着也比以前有文化了。”一個女人應和。

一個坐在木樁子上的女人聽了那兩人的話嗤笑了一聲:“切,再變不也是農村人?變不了城裏人。”

“人兒子現在是城裏人,吃商品糧的,不管她能不能成為城裏人,都比咱好多了。”

村子裏那些人的讨論,季二嬸可不知道,她這會跟着季二叔進了季紅均家的院子,去竈房看了一眼,見梁歡還沒有做好飯,她就沒有打擾她,悄悄走回院子裏,在季二叔身邊坐下來。

“老季,俺今天看見一個人,感覺可熟悉了。”

季二叔不是很在意的回答:“遇見熟人了吧?”

季二嬸眼神有些迷茫,她搖搖頭:“俺看着不像是熟人,就是感覺五官很熟悉,像是見過她,但是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了。”

她越想那女知青越覺得熟悉,但就想不起在哪裏見過面了。總感覺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才對。

季二叔直接看了她一眼:“看的人多了,估計你記不清罷了。”

季二叔和季二嬸說完,竈房那邊梁歡已經做好了飯,她過來喊季二叔季二嬸吃飯。

烙餅子,香噴噴的,季二嬸沒吃過這種餅子,她嘴裏吃着白面餅子,看向兩說說:“紅均家的,這餅子你咋做的?還怪好吃來。”

梁歡身邊,季紅均面不改色的坐着,手快速的拿着餅子吃餅子。季二叔坐在另一邊,也低頭認真吃餅子。

梁歡聽到季二嬸的問話,仰頭看向她:“聽村子裏的知青說過,他們說餅子在油鍋裏烙比較好吃,我試了下,還不錯。”

季二嬸點頭:“确實不錯,不過就是白面餅子太金貴了,這油也比較金貴,你和紅均兩個省着點花,以後生了孩子好養孩子。”

最近村子裏的人不少人在梁歡身邊提孩子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家蓋了房子以後更是有許多人在她面前提孩子的事情。聽到季二嬸再次提到孩子,梁歡已經不像是第一次聽到那樣緊張了,她微微笑:“嬸子,我和紅均知道的。”

孩子的事情還沒影呢。而且,有了孩子,她和紅均也會養好的。

季二嬸點點頭:“嗯,你知道就好,你和紅均現在蓋房子了,下一步就是趕緊要個孩子了。”季二嬸笑眯眯的說着。

梁歡微微笑,看着季二嬸手裏的餅子快沒有了,又拿了一塊三角餅子遞給她:“嬸子,吃餅子。”

季二嬸接過餅子,沒有再說話,低頭吃餅子。

.....

時間一晃,一天過去了,第二天,梁歡家上房梁的日子。

這天,季紅均天不黑就起來了。他開開家裏的大門,蒙蒙黑中看見了遠遠走過來的兩個影子。

季二叔冒着霧氣走過來,看着季紅均說:“起了?走吧,去村尾,讓你嬸子和你家的在家做飯,早上要管飯的。”

早上上大梁,一天中最好的時候,如果能趕在太陽高升的時候把房梁上好,那寓意就更好了,寓意當天上房梁的人以後生活會節節高升,日子紅紅火火。

季紅均從原主的記憶中知道了那些習俗,對于習俗他還是遵守的,聽了季二叔的話,他點頭:“好。”

站在了季二叔身邊,季紅均看向季二嬸,難得說了一句好話:“嬸子,麻煩你了。”

季二嬸笑呵呵的趕人:“麻煩啥,自家孩子的事情就是俺的事情,你快和你叔去村尾。”

“嗯。”季紅均點點頭和季二叔一起離開。

季紅均和季二叔走了以後,季二嬸看着他們的背影,笑笑走進了梁歡家裏。

正房裏,昨晚上梁歡洗漱好本來想要好好睡一覺的,但季紅均這漢子昨天可能沒幹活,晚上精力充沛,他鬧了梁歡很久,兩個人都淩晨了還鬧着,這早上季紅均神清氣爽的起床了,梁歡就睡的比較沉,他起床的時候梁歡都不知道。季二嬸進屋的時候,梁歡還在炕上熟睡。

看着梁歡睡覺的樣子,季二嬸輕步走過去:“紅均家的?”

季二嬸叫了兩聲,梁歡緩緩從睡夢中睜開眼睛,看到面前放大的臉,梁歡有些驚訝,她身子往後退:“二嬸?”

季二嬸站直身體“嗯,是俺,紅均家的該起床了,今天上大梁,早上管飯,咱們要早點做飯。”

季二嬸這一提醒,梁歡就想起了今天要上大梁的事情,她拿着棉襖穿在身上:“嬸子,俺這就起。”

梁歡穿着衣服起來了,季二嬸再轉身走進竈房。

她先去竈房看看,這會有啥要忙活的.

梁歡也快速穿好衣服,下炕,穿上鞋子去竈房。

竈房裏,季二嬸這會已經拿起了竈房的紅薯,洗紅薯。

梁歡看着那些紅薯,她走到缸那邊又多拿了幾個紅薯出來:“嬸子,多洗幾個,我做紅薯餅子給他們吃。”

上次做了面條以後,村子裏不少人說她做飯香,普通菜也能做的聞着跟肉一樣香。雖然有些人是那樣認為的,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偷偷說他們家吃肉了。

她和紅均平時都比較喜歡吃,家裏有吃的就不想委屈自己,所以難免有時候是真的做肉,為了能讓外面的人不認為她是做肉,今天她要多做素菜,把素菜做的像肉一樣。多讓村子裏的人覺得她做的是素菜,很香很香的素菜。

梁歡做飯好吃,吃過梁歡做過幾次飯的季二嬸,打心眼裏覺得她是個廚藝好的,早飯她完全聽梁歡的安排。而且今天是上大梁的好日子,季二嬸也不心疼糧食,她任由梁歡來做飯。聽了梁歡的話,她把梁歡又拿出來的紅薯也洗了。

紅薯洗好了,季二嬸擦擦手上的水,她看向梁歡:“紅均家的,還有啥要俺幹的?”

今天主場交給紅均家的,她幫忙打下手。

梁歡在鍋裏加了水,她對着季二嬸回答:“嬸子,您幫我燒火吧,我蒸紅薯。”

“行。”季二嬸走到竈臺後面燒火。

季二嬸去燒火了,梁歡把紅薯放在鍋裏蒸,随後她又削了十來個土豆,從暖炕上摘了很多青菜,又去正房拿了兩棵大白菜。

家裏還有一些蘿蔔,梁歡挑選了一些比較新鮮的蘿蔔,新鮮蘿蔔水分大,吃着也脆脆的。梁歡把這些蘿蔔洗幹淨,切成塊,腌制。

把蘿蔔腌制好,她把蘿蔔放在櫃子裏入味,她開始切土豆,土豆切塊,她準備炖土豆,多加豬油,多放調料,把土豆炖出豬肉的軟綿來。大白菜梁歡準備做醋溜白菜,小青菜,梁歡直接炒了蒜泥青菜。

四個菜,按照這時候請客的标準來說算是不少了,梁歡覺得還不夠,她把櫃子裏的雞蛋又拿了出來,準備再炒一個雞蛋。

炒個雞蛋就是五個菜,梁歡從記憶裏搜索了一些這裏人的記憶,在這裏五個菜是祭祀用的,不吉利,一般人家裏辦喜事是不會只做五個菜的。梁歡他們這也算是喜事,不能只做五個菜。

梁歡想着,她想到了鍋裏蒸的紅薯,可以煎一個紅薯餅子。其實紅薯做拔絲地瓜會更好吃,但是這時候的油可是很金貴的,也比較難買,用油來炸地瓜太奢侈了,二嬸估計也會說她,所以還是不能做的,用來煎個紅薯餅子還是可以的。

而且鍋裏的紅薯多,煎餅子做一道菜,鍋裏還可以再貼個紅薯雜糧餅子,用來做馍馍吃。

梁歡心裏對早飯有了安排,她手腳麻利的開始做飯。

公雞打鳴,天退卻了黑暗,東方發白,天漸漸的亮了。太陽露出點點朝霞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工喇叭響了起來,大隊長嘹亮的聲音響了起來。

大隊長先在廣播裏喊了一遍□□的口號,随後進入了正題,告訴村裏今天上工的人,上工時間到了,喊他們去上工。

大隊長這一喊,不少人快速吃了早飯往上工的地方走去。知青辦的知青,一個個的也都揉着眼睛起床了。知青辦的飯是輪流做的,今天輪到秦美琪了,她早早的起來做了稀粥,粥裏大碴子一粒粒的都能數清楚。

粥少的稀,村裏的一些好知青沒嫌棄,端起來就喝。但是一些新來的知青不太樂意了,她們嘟囔:天天稀粥、天天稀粥,再這麽吃下去,誰受得了?

老知青沒理會抱怨的人,秦美琪也低頭吃飯,沒理會那人的話。

吃好飯,一些人收拾收拾快速往村尾走去,她們上工的地方在村尾。

秦美琪收拾好了也和玩的比較好的知青一起走了。

路過梁歡家的時候,挽着秦美琪胳膊的女知青說:“你聞到了嗎?她家今天做的飯菜好香啊,你說她是不是在家裏做肉了?這一家人哪來的那麽多錢?蓋紅磚瓦房不說,還天天吃肉。”

秦美琪看了一眼梁歡家緊閉着的門,微微皺眉:“你沒看到她們吃肉,咋知道人家吃肉了?快走去,晚了上工遲到了。”

秦美琪拉着女知青走了,她們還沒走遠,梁歡打開了家裏的大門從屋子裏走了出來,飯做好了。她去看看房梁上好嗎?可以喊他們回來吃飯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