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五十年代小奮鬥(47)
宋母得知宋大哥連話都沒和人家說過幾句,只不過是單方面稀罕,忍不住罵了句,“完蛋玩意!”
宋爹也覺得難辦,“唐家大丫頭長的好看,人還聰明勤快,是個好姑娘。”老大眼光不賴,“可唐家兒子多閨女少,出了名的疼閨女。”
絕對不是半筐一筐地瓜就能娶到的。
宋大哥整個人都蔫吧了,“我是配不上她。”
宋紅米差點笑出聲來。
宋母脾氣暴,直接拍他一巴掌,“能不能有點出息。”
宋爹也是希望兒子如意的,而且娶到唐家姑娘對宋家也有好處,“我明個去找你大伯,讓他幫忙跑一趟,看有沒有可能。咋地也得初五以後了。”
宋大哥又恢複了些精神,眼巴巴看向宋爹。
“這事就這麽說定了。”宋爹拍板了。
“大米,回頭給你大哥量量,給他做身衣服,就用那卷藍布。”宋母罵歸罵,還是希望兒子如願的。
宋大姐痛快的應了,笑嘻嘻的看向宋大哥。
然後宋大哥再次落荒而逃。
這次宋二哥沒再抓他。
宋母又把目光轉向宋二哥,“老二你不是有同學麽,咋不知道找個對象。別一個心眼子就知道學習。”
宋二哥傻眼,嘴都磕巴了,“我…我…”
“你要不再學校找,回頭我就在村裏給你找,正好不少人惦記你呢,到時候你要看不上我可不管。”宋母吓唬他。
Advertisement
“娘,我不着急…”宋二哥剛說到這,留發現全家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他。
吓得他趕緊擺手,“我不是,我沒有…沒有喜歡誰,就是不知道我畢業要去哪,還是等定下來再說,也就兩年的事。”
宋爹看向宋母,點點頭。
宋母有些不滿的嘟囔,“一個個的…”
“娘,我去給大哥做衣服。”宋二哥沒跑,宋大姐卻先跑了。
宋紅米又有點想笑。
宋母也沒管宋大姐,催促宋爹明後天就去找宋大伯,這樣過了初五就去後湖。
宋爹只說心裏有數,不為所動。
宋紅米猜想,宋爹肯定是想着宋大伯因為春花大姐的事兒不好受呢,就想緩兩天。
她也覺得這麽更合适。
宋母太過着急了。
不過她是不會勸的,說不定還要掃臺燈尾。
宋母見宋爹滾刀肉似的說不動彈,也拿他沒招兒。
又把“槍口”調轉了,“老幺,你回頭收拾一下,去你二哥那屋住去。”
這是要給宋大哥空出新房。
宋紅米忍不住啧了聲,這也太積極了,還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呢。
宋小弟也很識時務,立馬點頭,不帶猶豫的,“我今天就搬。”
宋二哥也不反對,反正開學,他也不回來。
宋紅米逗宋小弟,“現在敢自己住了?”
宋小弟挺着小胸膛,“我長大了,早就敢了。”
宋母看了眼屋頂,嘴裏嘟囔着,“年前都打掃了,挺幹淨的。”
宋紅米也吃完了,她也要撤。
她可怕被安排活兒。
還是沒躲過去,“紅米就你那屋亂遭,回頭收拾收拾。”
宋紅米翻了個小白眼,也立馬答應了,“下午就打掃。”
她怕出現萬一,往她身上賴。
她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宋小弟拉了下她手臂,“小姐,我幫你一起收拾。”
宋紅米高興,免費小勞動力又有了。
柳宵哥也會來,完全不愁了。
……
終于到了大年初六,宋爹宋母去宋大伯家了,估計是想第一時間知道唐家的反應。
宋紅米她們終于喘口氣。
這幾天,宋母也不知道太緊張還是別的,反正老瞅她們不順眼。
總要唠叨幾句。
惹得宋小弟私下說,不想讓宋大哥找對象了。
事真多!
宋紅米知道他也就抱怨抱怨,并不敢拿到宋母面前說。
她也希望一切順利。
……
宋大伯家。
宋大伯一大早就去後湖了,大侄子的終身大事他也上心。
何況還有老爺子催着。
加上唐家真是個好親家人選,說不定以後對他也有幫助。
所以他真想給辦成了。
可是現在這結果真有點鬧心。
宋大伯一回家看到宋爹宋母,就嘆了口氣。
宋大伯娘将幾個孩子攆走才問,“咋啦,不同意?還是有對家了?”
宋母也是一臉關切。
宋大伯坐下,看向宋爹說道,“唐家出了名的疼閨女。”
“他家要多少彩禮?”宋母皺着眉頭。
家裏真沒多少錢,之前都蓋房子了,花的差不多,後頭家裏花用,孩子還要上學。
上學可不光學費、書費,還有紙筆這些小玩意,零零碎碎的加一起就要不少錢。
但是宋母也沒慌,因為她們手裏頭有糧食,這就是底氣。
糧食在這個災年可是比錢還好使。
宋大伯搖頭,表情有些怪異,“唐家大丫頭初中畢業,要不是碰到災年,興許就能考高中了。”
“大哥,這事我們知道。她家想讓我們供她上學?”宋爹有些不滿了。
“不是,不是。”宋大伯一咬牙,“唐家的意思是…更鐘意老二建黨。說兩人都是讀書人,能過一塊去。”
他到了後湖,直接去了唐會計家,都是認識的。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他也就開門見山說了,是幫二弟來問問話的。
之後少不得說幾句自家兄弟的好話,當然也不是胡亂吹的,畢竟都是附近的村子,他就是吹出花來,人家稍微一打聽也瞞不住,還不如實話實說呢。
宋大伯先說了他二弟、弟妹人好,都是疼孩子的。
又說了他家兩年前蓋的新房,半磚半磚的,這在村裏也算是上等的條件,老大建國有自己的屋子。
除此之外,閨女嫁到宋家大隊不怕被餓着,有他們家一口吃的,就有閨女一口吃的。
最後宋大伯又說了,宋家孩子聰明會讀書,有一個考上高中,一個考上省中專了,以後都是城裏人,肯定會拉把一下自家兄弟的。
這在村子裏絕對的好條件了,現在二弟家幾個孩子都是香饽饽,多少人惦記着呢,宋大伯覺得這條件配唐家很綽綽有餘了。
他之所以過來,也是覺得兩家沒有不成的道理。
沒想到唐會計對建黨更感興趣,問的可仔細,連年紀都問了,宋大伯就有些察覺出不對勁兒了。
後來唐會計就說了閨女愛讀書,特別喜歡那種會讀書的,建國沒讀過兩年書,怕以後倆人說不到一塊去。
倒是和建黨更合适,還隐晦說了,他家不賣閨女,象征要點彩禮,都給帶回去。
宋母氣的一下子就站起來了,“放他娘屁,建黨要當工人的,以後也會找工人,他家閨女再會讀書,不還是農村人,想的到美。”
宋爹也沒想到會這樣,照說一般人家願意嫁老大,因為老大要養老,分家的時候可以多分。
但是他家老二太争氣了。
不過這事也怪不到老二身上。
甚至最好不要講出去,要壞兄弟情分的。“大哥,你看他家還能改主意麽?”
宋大伯有些煩躁的撓撓頭,“還談麽,娶進來也鬧心。”
宋大伯娘心裏有些幸災樂禍,讓老二媳婦美,過年團圓飯就她倆孩子去了上桌。
不過也知道這時候不能露出來,而且她也不認為唐家姑娘配得上建黨。
關于建黨、紅米,這倆孩子可是要做城裏人的,可不能讓外人拉後腿。
要是倆孩子再找倆城裏人,那才合算呢。
所以也是一副規勸的語氣,“我看就算了吧,好姑娘不有的是。別忘了曲家窪老劉家那事。”
宋母有些被吓唬住了,“不能吧,咱又不糊弄人。”
曲家壩離他們宋家大隊不近乎,但那事兒卻傳過來了,就因為當時鬧得忒大了,加上帶着桃色,就沒有不知道的。
老劉家窮,有兩兄弟。
老大屬于三等殘廢,個子矮,長得還歪瓜裂棗的,快三十了,還打着光棍,根本找不到對象。
老二十剛出頭,長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
媒人為了錢,在介紹對象的時候就玩了心眼,讓老二替老大去相親,對方姑娘自然就看上了。
等嫁過去的時候洞房的卻成了老大,姑娘不幹了,要鬧。
可劉家好不容易有了個媳婦,且生米都做成了熟飯。
最後又給了女方娘家一筆錢,據說還是借的。
就沒人管這女的了。
說到這,所有人都可憐這女的,遇人不淑,娘家還貪財。
可人家“逆襲”了。
也不怎麽地,把老二勾住了。
可能相親的時候,老二對姑娘也是有好感的。
這姑娘也不偷偷麽麽的,對外表示她是老二媳婦。
可外頭都說,她和倆兄弟一起過。
當然這可能是人們後期加工的。
畢竟往上添“色”是很多人願意幹的事。
桃色新聞嘛。
不管咋說,老劉家名聲是徹底沒了。
屬于頂風臭十裏那種。
宋母有些拿不準主意了,看向宋爹。
宋爹沉吟了下,“那麻煩大哥,我們回去商量下。”
宋大伯也勸了句,“不缺好姑娘。”
那意思是不要在唐家一棵樹上吊死。
唐家姑娘好是好,但是不管最後是建國還是建黨娶了,勢必要影響兩兄弟的感情,這就不合适了。
宋母張張嘴,又閉上了,她不傻了,有些話不能說了,特別是如今不成的面大。
跟着宋爹出來了。
半路上,兩人還是一言不發的走着。
宋母到底是沉不住氣的,“孩他爹,回頭咋和老大說呢?”
好不容易喜歡一個姑娘,喜歡了好幾年,可是人家卻看上了他弟弟,她想想都提老大心疼。
“我和他說,實話實說,老大挺有哥哥樣的,不會因為這事怨恨老二。”宋爹對于自己兒子還是了解的,不過傷心是肯定的了。
宋母發了狠,“初中就了不起啊,我非得給老大找個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