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如今正是萬物複蘇的時候,草木才将将蘇醒,原野上尚只有星點的綠意。

突厥因冬日遭遇雪災,人的吃食尚且為艱,更別提馬匹了,再是骠悍的戰馬沒有口糧也是難以戰鬥的,所以涼州城下剛剛冒綠的地方這些日子已經被突厥的戰馬們給啃得光突突的了。

在這樣饑餓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它們最愛吃的豆糧,那簡直是喜大普奔啊,根本就不受那些戰士的控制撒了歡地往順着黑豆的方向覓食而去。

這麽一來二去的,順着那條撒成的黑線誘線便進了孟明遠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伏擊圈。

馬忙着吃東西,還管你丫的打不打仗啊,所以騎兵被迫成了步兵。

突厥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沒了騎兵的優勢,慶朝的兵将自然就占了優勢,一場交戰下來,慶朝俘獲戰馬上千匹,全殲那支騎兵先鋒。

論養馬自然是少數民族的長項,所以繳獲的戰馬質量相當不錯,雖然有部分餓得脫了些膘,但是再養起來也不是那麽難。

在這種被強敵圍困的時候,一場勝仗的意義是不同凡響的,肯定能起到振奮軍心,穩定人心的作用的。

“相爺真是諸葛在世啊。”鎮國公不吝稱贊。

孟明遠則道:“本相也是被盧尚書逼得沒辦法了,我方戰馬緊缺,這一時半刻地現養是來不及的,就是買也無處可買,只能就地取材了。”那個葛朗臺似的小老頭,居然來信直接告訴他戰馬的問題他解決不了,請丞相自己想轍兒。

衆人悟了,這大抵就跟草船借箭一個意思。

不過,諸葛用是的草船,他們丞相用的豆糧。

“本相其實也不敢肯定這計就能成,不過現在看來,管用。”孟明遠自己也是高興的,說白了他也是碰運氣。

老天爺絕對是站在丞相那邊的啊,好運氣都讓他占了。

“既然管用呢,咱們就再依樣畫葫蘆再弄些戰馬過來……”孟明遠跟鎮國公在紙上這樣那樣地交流了一番。

鎮國公覺得這丞相真對他的脾氣,挖坑下套樣樣令人拍案叫絕,一點兒沒有那些文人仕子的迂腐固執。

這一老一少圍着一張小圖在那裏讨論得興高采烈得,旁邊的人聽得個個一頭黑線。

跟着鎮國公一起來西巡的兩個大孫子第一次看到祖父這樣眉飛色舞,精神抖擻的模樣,以往也就在跟威國公掐架的時候能看到祖父勁頭十足,但遠比不上現在這模樣、精神。

他們能說祖父這是跟丞相臭味相投了嗎?能嗎?

至于其他人想的則是:他們的丞相大人果然一直是不走尋常路的,看把老國公都給帶得不莊重了,俨然一副老小孩兒的樣兒。

“不知道魚網夠不夠。”這是丞相略有擔心的聲音。

“網不夠,坑補夠。”這是國公爺不以為然的回應。

你們好歹是在讨論軍事策略,能不能讓對話稍微那麽有內涵一點兒?現在這樣一點兒都體現不出你們的聰明睿智腹黑有水平啊。

最讓人淡疼的是,就這樣聽起來很稀松平常的策略,還真就是确實管用能行的,後來戰場斬獲之豐也充分證明了丞相跟國公爺這老少狐貍精誠合作的成果很亮眼。

魚網這東西之所以成為戰略物資,那就不得不說到幾年前南王叛亂的事。正是由于南王叛亂才導致了魚網被列入戰略軍用物資,而經過此次實戰應用,更奠定了魚網軍需物資這一牢固的地位。

那對老少狐貍嗨皮地從敵軍那裏弄來了一批質量上乘的戰馬,然後,援軍也很及時地趕到了。

鎮國公也終于從老頑童變成了老謀深算的三朝國公,鎮定自若地調兵遣将安排作戰。

跟老國公精誠合作拖延了時間,又打劫了敵人的丞相大人也功成身退,回将軍行轅去專心處理他的政務了,畢竟每天都有幾裏加急奔馳在路上。

此次跟着丞相出來西巡的一些世家子弟,這次算是趕上了好時候,會武的上戰場,能文的也有用處。

就是出身商賈的官員家裏也受益了,誰說打仗的時候就不能做生意了?

城外還打得昏天黑地,城裏的丞相大人就已經邀請了一些有識之士展開了關于邊疆經濟建設,繁榮市場經濟的讨論。

想讓人家把口袋的錢掏出來,那就得有足夠的好處給人家,說白了就是利益交換,其實就是後世的招商引資。

開發建設大西北,這是個很有挑戰性的規劃。

不過,沒有挑戰孟明遠也不想幹了,他覺得跟大自然挑戰比跟朝堂上那幫整天營營茍茍的官員鬥來得有趣味多了。

優化生态環境,環境就會回報以藍天綠水碧草如茵。跟那幫混蛋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再不就是兩敗俱傷,怎麽想怎麽不美好。

孟明遠給一群人勾畫了一個美好的藍圖,大多數人躊躇猶豫,但有些人則很有遠見地立即就加入了丞相的計劃,往外掏錢掏得不要太嗨皮了。

而城外跟突厥的戰争仍進行得如火如荼,雙方死傷無數。

站在城牆上看着城外血肉橫飛慘厲的真實戰場,孟明遠是一如既往的面無表情。

他不喜歡戰争,普通百姓也不喜歡戰争,這世上大概只有少數戰争狂人才會喜歡這種血與肉的絞殺游戲。

可有時候戰争卻無可避免,和平有時必須要用戰争的手段才能達到,這是多麽諷刺的一件事?

默言和幾名侍衛就默默地站在孟明遠身邊護衛着他。

“一場大戰過後,這片土地上不知道又要添多少亡魂。”措頓這家夥到底有沒有頭腦,可以和平解決的事,非要搞成兵戎相見,到最後恐怕得不償失。

沒有人接孟明遠的話。

孟明遠自顧自地又嘆了口氣,仗快要打完了,到時候就又該戶部禮部那幫能扯皮的上了。

“相爺。”這個聲音是顫抖的,孔清源的身子也是打着顫的。

孟明遠轉身看着孔家那個二楞子瑟瑟縮縮地從城牆上走過來,眼睛都不敢往外面瞄一下,感覺整個人都是僵硬的。

“清源,很害怕嗎?”

孔清源用力點頭,“很怕啊……”相爺幹什麽非要讓他到城牆上見他不行啊,他路都快不會走了。

等他走近,孟明遠伸手在他肩上一拍,道:“你只是站在這裏就怕了,那城下那些浴血奮戰的将士又該如何?”

孔清源深吸一口氣,壓下對風中傳來的那股血腥味的反胃,正氣道:“相爺說得是。”

孟明遠負手繼續眺望着城外,緩緩道:“清源啊,你日後想行遍天下,這膽量必須是要練起來的啊。否則的話,路上碰到什麽意外情況你別說保護明珠了,自衛都難。”

孔清源心裏就是一激靈,對哦,雖然相爺對他是另眼相看,可是他說起來也還在考察期裏,要是表現不好的話,沒準十拿九穩的婚事也有告吹的可能。

“你怕什麽呢?這些将士浴血保衛的不正是我們嗎?看到這樣的場面,你要想的是戰争究竟是為了什麽?什麽樣的戰争是無可避免的,什麽樣的戰争是沒意義的,我們要怎樣才能不再看到這樣的戰争。”

所有聽到這句話都心頭一震。

丞相站在這裏想的便是這些嗎?

到底是丞相!

孔清源也由衷地說了句:“為什麽一定要打仗呢?”

“是呀,為什麽一定要打仗呢?”孟明遠只是淡淡地重複了一遍,卻沒有給他答案。

戰争無論什麽時候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轟”的一聲,地皮都似乎為之顫動,遠處血肉紛飛,慘叫不斷。

孔清源眼睛驀地瞪大,炸彈的威力他是第一次見,太震撼了。

孟明遠皺了皺眉頭,嘆了口氣,“也不知道我當初弄出這東西是好還是壞。”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注定了傷殘士兵得不到最好的治療,可能就此丢了一條命。

可是,若沒有這樣的武器震懾敵國,當時又無法快速地結束戰争,這真是一個無解之題。

“相爺,”孔清源看着他,認真地道,“相爺是為了家國天下,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雖則避免不了傷亡,可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相爺已經做得很好了。”

孟明遠伸手又拍了拍他的肩,微微颔首,“謝謝你的話,我覺得自己沒那麽罪惡了。”

孔清源覺得自己對丞相的認識又深了一層,都說丞相兇殘,可他覺得丞相有一顆天下最柔軟的心,那是一顆為民之心。

“怎麽樣,考慮好了嗎?”

聽孟明遠這麽問,孔清源忍不住伸手撓了撓頭,“我不敢替我爹拿主意啊,我只做自己的主好了。”

孟明遠搖頭,“我勸你最好還是把孔尚書的主兒也一起做了。”

“啊?”

孟明遠從袖子裏掏出一份東西遞給他,“這是臨來之前盧尚書簽好的,要看嗎?”

孔清源睜大眼,“盧尚書?”那個出了名的摳門?

“對。”

孔清源立即馬上點頭,“不看了,我決定簽了。”

孟明遠又重新揣起那份協議,忍不住笑了一聲,“要不是看在明珠的份上,我真是懶得理你這愣頭青。”

孔清源嘿嘿傻樂。

孟明遠又看了成膠着狀态的戰場一眼,閉了下眼,“是該有幾門紅衣大炮震城門的。”

身邊的人眼中閃過驚異。

紅衣大炮?

丞相這是又要出利器了嗎?

西巡人員成分複雜,什麽人都有,自然也有工部的技術人員。

紅衣大炮的事孟明遠沒有藏着掖着,所以仗一結束,鎮國公就領着一幫将領到了行轅。

“相爺,聽說你要造紅衣大炮?”

“對。”

“這個時候才造,來得及嗎?”

孟明遠淡然一笑,“不管我造不造得出來,這個消息一經散出,這場戰争都會提前結束。”

鎮國公懂了。

然後再看看桌上丞相已經畫出的草圖,眼睛又是一亮,“這就是紅衣大炮。”

孟明遠點頭。

“如果真能造出這樣的東西,這真是一件好事啊。”

孟明遠卻沒那麽樂觀,“此物造起來麻煩得多。”

“老夫相信相爺能成功的。”鎮國公對他可是信心十足。

“末将等也相信。”其他将領如是說。

孟明遠直想翻白眼,你們相信有個鬼用啊,還不得哥跟那些技術人員一點點去磨啊。

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同類推薦